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不同的成語

形容不同的成語


1與眾不同 [ yǔ zhòng bù tóng ]

解釋 和大家不一樣。

出處 東漢 王充《論衡》:「故富貴之家,役使奴童,育養牛馬,必有與眾不同者矣。」

2各有千秋 [ gè yǒu qiān qiū ]

解釋 每個人都有可以流傳久遠的特長。比喻各有所長;各有優點。千秋:千年;指流傳久遠。

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你們祁家弟兄是各有千秋!」

3大相徑庭 [ dà xiāng jìng tíng ]

解釋 徑:門外的路;庭:門院裏的地;徑庭:喻相差還很遠。兩者大不相同;相差很遠甚至完全相反。

出處 莊周《莊子 逍遙遊》:「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4天壤之別 [ tiān rǎng zhī bié ]

解釋 天和地;一在極上;另一在極下;比喻差別極大。壤:地。

出處 晉 葛洪《抱樸子 內篇 論仙》:「其為不同,已有天壤之覺,冰炭之乘矣。」

5千差萬別 [ qiān chā wàn bié ]

解釋 形容事物各不相同;有許多差別。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文遂導師》:「僧問:‘如何是無異底事?’師曰:‘千差萬別。’」

6截然不同 [ jié rán bù tóng ]

解釋 截然:界限分明;像割斷的一樣。形容兩種事物沒有一點必然聯係。

出處 魯迅《墳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直到近來,經過許多學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

7天淵之別 [ tiān yuān zhī bié ]

解釋 天和地,一極在上,一極在下。比喻差別極大。

出處 魯迅《書信集 致曹靖華》:「印在書內之插圖,與作者自印的一比,真有天淵之別。」

8迥然不同 [ jiǒng rán bù tóng ]

解釋 迥然:差距很大的樣子。大不相同;相差太遠。形容彼此完全不同。

出處 宋 張戒《歲寒堂詩話》:「文章古今迥然不同。」

9紛紛不一 [ fēn fēn bù yī ]

解釋 各不相同。紛紛:多而雜亂。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三十回:「也有做‘請宴’的,也有做‘窺醉’的,也有做‘借茶’的,也有做‘刺虎’的,紛紛不一。」

10黑白分明 [ hēi bái fēn míng ]

解釋 黑、白:黑白兩種顏色;明:清楚。黑白兩色分得很清。比喻對是非好壞分得非常清楚。

出處 漢 董仲舒《春秋繁露 保位權》:「黑白分明,然後民知所去就。」

11鶴立雞群 [ hè lì jī qún ]

解釋 像仙鶴立在雞群之中。比喻才能或儀表出眾。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12南轅北轍 [ nán yuán běi zhé ]

解釋 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

13異口同聲 [ yì kǒu tóng shēng ]

解釋 異:不同。不同的嘴說出同樣的話。形容人們的說法完全一致。也作「異口同音」。

出處 晉 葛洪《抱樸子 道意》:「左右小人,並雲不可,阻之者眾,本無至心,而諫怖者,異口同聲。」

14別出心裁 [ bié chū xīn cái ]

解釋 別:另外;裁:安排取舍;心裁:出於個人內心的設計、構思、籌劃。指另外想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新主意、新辦法。也作「別出新裁」、「自出心裁」。

出處 明 李贄《水滸全書發凡》:「今別出心裁,不依舊樣,或特標於目外,或疊彩於回中。」

15標新立異 [ biāo xīn lì yì ]

解釋 標:揭舉;立:樹立。持不同的態度或看法。提出新奇的見解和主張;表示與一般不同。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將馮太常共語,因及《逍遙》,支卓然標新理於二家之表,立異義於眾賢之外。」

16各抒己見 [ gè shū jǐ jiàn ]

解釋 抒:抒發,發表。各人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74回:「據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見,出個式子,豈不新鮮些?」

17各執一詞 [ gè zhí yī cí ]

解釋 執:堅持。各人堅持各人的說法。形容意見不一致。

出處 巴金《春》:「她看見王氏和覺民各執一詞,不能斷定誰是誰非。」

18大同小異 [ dà tóng xiǎo yì ]

解釋 異:差異。大體相同;稍有差異。

出處 莊周《莊子 天下》:「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

19日新月異 [ rì xīn yuè yì ]

解釋 新:更新;異:不同。指發展或進步迅速;不斷出現新事物、新氣象。

出處 宋 林景熙《霽山集》:「金碧嵯峨,日新月異,則亦不獨師能之也。」

20別具一格 [ bié jù yī gé ]

解釋 格:格式;風格。另有一種獨特的風格。形容別致、新穎;與眾不同的樣子、風度等。

出處 清 呂留良《與施愚山書》:「詠見贈詩,風力又別具一格。」

21涇渭分明 [ jīng wèi fēn míng ]

解釋 古人認為;渭河水清;涇河水濁;兩水合流後;清濁依舊分明。比喻是非清楚;容易區別。

出處 唐 李德裕《劉公神道碑銘》:「遇物而涇渭自分,立誠而風雨如晦。」

22獨樹一幟 [ dú shù yī zhì ]

解釋 單獨打起一麵旗號。比喻風格新奇;自成一家。也比喻自立門戶。

出處 清 袁枚《隨園詩話》:「所以能獨樹一幟者,正為其不襲盛唐窠臼也。」

23五花八門 [ wǔ huā bā mén ]

解釋 原指五行陣和八門陣。這是古代兩種戰術變化很多的陣勢。比喻變化多端或花樣繁多。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2回:「那小戲子一個個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極新鮮的靠子,跑上場來,串了一個五花八門。」

24脫胎換骨 [ tuō tāi huàn gǔ ]

解釋 原為道教用語。指修道者得道以後;就脫凡胎為聖胎;換凡骨為仙骨。現比喻通過教育;思想得到徹底改造。

出處 宋 葛長庚《沁園春 贈胡葆元》:「常溫養,使脫胎換骨,身在雲端。」

25不近人情 [ bù jìn rén qíng ]

解釋 近:接近。不合乎人的常情。後指性情或言行怪僻;不合情理。也作「不近情理」。

出處 戰國 宋 莊周《莊子 逍遙遊》:「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26清清楚楚 [ qīng qīng chǔ chǔ ]

解釋 清晰明白有條理。

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6回:「又見世南生得清清楚楚,弱不勝衣,故憨憨的隻管貪看。」

27煥然一新 [ huàn rán yī xīn ]

解釋 煥然:形容有光彩。光彩奪目;給人一種全新的感覺。形容出現了嶄新的麵貌;顯得很光彩。

出處 唐 張彥遠《曆代名畫記 論鑒識收藏購求閱玩》:「其有晉宋名跡,煥然如新,已曆數百年,紙素彩色未甚敗。」

28不可一世 [ bù kě yī shì ]

解釋 可:許可;讚成。沒有讚許過當時的任何人。形容人自命不凡;狂妄自大到了極點。

出處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15卷:「王荊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獨懷刺候濂溪,三及門而三辭焉。」

29不落窠臼 [ bù luò kē jiù ]

解釋 窠臼:舊框框;老套子;現成格式。比喻有獨創風格;不落俗套。也作「不落俗套」。

出處 明 胡應麟《詩藪》:「初學必從此入門,庶不落小家窠臼。」

30各式各樣 [ gè shì gè yàng ]

解釋 謂多種不同的式樣、種類或方式。

出處 茅盾《子夜》十二:「毒太陽曬得馬路上的柏油發軟,汽車輪輾過,就印成了各式各樣的花紋。」

31眾說紛紜 [ zhòng shuō fēn yún ]

解釋 紛紜:言論、事情等多而雜亂。說法多而雜。

出處 元 戴表元《剡源集》第20卷:「然當純公既沒,眾說紛紜,卒能堅忍植立。」

32今非昔比 [ jīn fēi xī bǐ ]

解釋 昔:過去;從前。現在不是過去所能比得上的。形容變化非常大。

出處 元 關漢卿《謝天香》第四折:「小官今非昔比,官守所拘,功名在念,豈敢飲酒?」

33判若兩人 [ pàn ruò liǎng rén ]

解釋 判:判斷;評定;若:好像。評定一個人前後的表現;好像兩個人一樣;截然不同。

出處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回:「須曉得柳知府於這交涉上頭,本是何等通融、何等遷就,何以如今判若兩人?」

34獨出心裁 [ dú chū xīn cái ]

解釋 心裁:心中的構思、設計。原指詩文的構思、安排獨特新穎。現在泛指獨自想出與眾不同的辦法來。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王弼注釋《周易》,撇了象占舊解,獨出心裁,暢言義理,於是天下後世,凡言《易》言,莫不宗之。」

35異曲同工 [ yì qǔ tóng gōng ]

解釋 異:不同的;曲:曲調;工:工巧;精致。不同的曲調;卻同樣的美妙。比喻事物的內容或形式雖然不一樣;但卻是同樣的出色。也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樣好的效果。也作「同工異曲。」

出處 唐 韓愈《進學解》:「子雲相如,同工異曲。」

36莫衷一是 [ mò zhōng yī shì ]

解釋 莫:不;還是;衷:折衷;斷定;是:對。指不知哪個正確。形容各種意見都有。得不出一致的看法。

出處 清 吳趼人《痛史》第三回:「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37判若雲泥 [ pàn ruò yún ní ]

解釋 高低差別就象天上的雲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樣懸殊。

出處 唐·杜甫《送韋書記赴西安》詩:「夫子歘通貴,雲泥相望懸。」

38霄壤之別 [ xiāo rǎng zhī bié ]

解釋 天和地,一極在上,一級在下,比喻差別極大。

出處 魯迅《兩地書 致許廣平121》:「北平久不下雨,比之南方的梅雨天,真有‘霄壤之別’。」

39獨具匠心 [ dú jù jiàng xīn ]

解釋 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獨特的巧妙心思。多指技術或藝術方麵有創造性。

出處 唐 張佑《題王右丞山水障》:「精華在筆端,咫尺匠心難。」

40好惡不同 [ hǎo è bù tóng ]

解釋 愛好和憎惡各不相同。形容人的誌趣、誌向和思想感情各異。

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元帝紀》:「公卿大夫,好惡不同。」

41卓爾不群 [ zhuó ěr bù qún ]

解釋 卓爾:特出的樣子;不群:與眾不同。指才德超出尋常,與眾不同。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景十三王傳讚》:「夫唯大雅,卓爾不群,河間獻王近之矣。」

42天差地別 [ tiān chā dì bié ]

解釋 形容差別很大,相差甚遠。

43是非分明 [ shì fēi fēn míng ]

解釋 正確和錯誤非常分明。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劉向傳》:「故賢聖之君,博觀始終,窮極事情,而是非分明。」

44比眾不同 [ bǐ zhòng bù tóng ]

解釋 與大家相比,大不一樣。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回:「原來悟空筋鬥雲比眾不同,十分快疾,把個金星撇在腦後,先至南天門外。」

45迥乎不同 [ jiǒng hū bù tóng ]

解釋 見「迥然不同」。

出處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十回:「我們所彈的曲子,一人彈與兩人彈,迥乎不同。」

46前倨後恭 [ qián jù hòu gōng ]

解釋 先前態度傲慢;後來恭敬有禮。形容前後態度截然不同。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蘇秦列傳》:「蘇秦笑謂其嫂曰:‘何前倨而後恭也?’」

47和而不同 [ hé ér bù tóng ]

解釋 和:和睦;同:苟同;無原則地附和。與人和睦相處;但在原則問題上不能苟同。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8大有徑庭 [ dà yǒu jìng tíng ]

解釋 比喻相差很遠,大不相同。

出處 莊周《莊子 逍遙遊》:「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49天壤之覺 [ tiān rǎng zhī jué ]

解釋 壤:地。天和地,一在極上,一在極下,比喻差別極大。

出處 晉·葛洪《抱樸子·內篇·論仙》:「其為不同,已有天壤之覺,冰炭之乘矣。」

50萬別千差 [ wàn bié qiān chā ]

解釋 形容種類多,差別大。

出處 《大唐善導和尚集 證集序》:「說一切諸法,千差萬別,如來觀音,曆曆了然。」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二十:「萬別千差無覓處,得來元在鼻尖頭。」

51謬以千裏 [ miù yǐ qiān lǐ ]

解釋 指錯誤荒謬到了極點。

出處 魯迅《華蓋集 十四年的「讀經」》:「反對者們以為他真相信讀經可以救國,真是‘謬以千裏’了!」

52天堂地獄 [ tiān táng dì yù ]

解釋 原為佛家語。指善人死後升入天堂,惡人死後墮入地獄。佛家用以勸善懲惡。後常用以比喻幸福和淒苦兩種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

出處 《宋書·天竺迦毘黎國傳》:「且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義而蹈道;懼地獄以敕身,孰與從理以端心。」

53雲泥之別 [ yún ní zhī bié ]

解釋 象天上的雲和地上的泥那樣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極大。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逸民傳 矯慎》:「仲彥足下,勤處隱約,雖乘雲行泥,棲宿不同。」

54判然不同 [ pàn rán bù tóng ]

解釋 判:顯然的區別。區分的清清楚楚,完全不一樣。

出處 《朱子語類》卷二十:「若不先見得此仁,則心術上言仁,與事物上言仁,判然不同了。」

55各有巧妙不同 [ gè yǒu qiǎo miào bù tóng ]

解釋 比喻為人做事像變戲法,各自有其靈巧奧妙的變化。

出處 《上饒集中營·煉獄雜記》:「個別談話……或先軟後硬,或先硬後軟,或忽硬忽軟,各有巧妙不同。」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