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說話諷刺的成語

形容說話諷刺的成語


1一本正經 [ yī běn zhèng jīng ]

解釋 正經:莊重;正派。形容態度規矩而莊重。

出處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鬧別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經地對先生說:‘我這個破題做的很恰切,沒有做錯。’」

2自以為是 [ zì yǐ wéi shì ]

解釋 自己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形容主觀、不虛心。(為:認為;是:對;正確)。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眾皆悅之,自以為是。」

3冷嘲熱諷 [ lěng cháo rè fěng ]

解釋 冷嘲:冷言冷語;尖刁刻薄的風涼話;熱諷:辛辣難忍的諷刺語。用尖銳、辛辣的語言進行譏笑和諷刺。

出處 清 袁枚《隨園三十二種 牘外餘言》:「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晉大夫七嘴八舌,冷譏熱諷。」

4敗軍之將 [ bài jūn zhī jiàng ]

解釋 打了敗仗的將領。現多用於諷刺失敗的人。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臣聞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

5正人君子 [ zhèng rén jūn zǐ ]

解釋 舊時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現多用來諷刺假裝正經的人。

出處 《新唐書 張宿傳》:「宿怨執政不與已,乃日肆讒甚,與皇甫鎛相附離,多中傷正人君子。」

6鄭人買履 [ zhèng rén mǎi lǚ ]

解釋 履:鞋。形容有的人脫離實際;隻按教條辦事。

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7話中帶刺 [ huà zhōng dài cì ]

解釋 指話中包含著譏笑和諷刺。

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85回:「因此待親家母麵上冷落,話中帶刺。」

8吹大法螺 [ chuī dà fǎ luó ]

解釋 法螺:做佛事時用的樂器。原比喻佛之說法廣被大眾。後借以諷刺吹牛皮,說大話。

出處 《妙法蓮花經·序品》:「今佛世尊欲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

9伴食宰相 [ bàn shí zǎi xiàng ]

解釋 伴食:陪伴人家吃飯。唐朝朝會結束時,宰相率百僚集尚書省都堂會餐。指身居相位而庸懦不能任事者。

出處 《舊唐書 盧懷慎傳》:「開元三年,遷黃門監。懷慎與紫微令姚崇對掌樞密,懷慎自以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讓之,時人謂之‘伴食宰相’。」

10補闕燈檠 [ bǔ quē dēng qíng ]

解釋 闕:缺;燈檠:燈架。沒有燈架,用人充作燈架。舊時諷刺男人懼內。

出處 宋 陶穀《清異傳》:「冀州儒李大壯畏服小君,萬一不遵號令,則叱令正坐,為綰匾髻,中安燈碗燃燈火,大壯屏氣定體,如枯木土偶,人諢目之曰補闕燈檠。」

11誠心誠意 [ chéng xīn chéng yì ]

解釋 誠:真實的心意。真心誠意。形容對人十分真摯誠懇。也作「誠心實意」。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姥姥你放心。大遠的誠心誠意來了,豈有個不教你見個真佛去的呢。」

12陽奉陰違 [ yáng fèng yīn wéi ]

解釋 陽:表麵;奉:奉行;遵守;陰:背後;暗裏;違:違背。表麵上遵從;暗地裏違背。

出處 明 範景文《革大戶行召募疏》:「如有日與胥徒比,而陽奉陰違,名去實存者,斷以白簡隨其後。」

13口蜜腹劍 [ kǒu mì fù jiàn ]

解釋 嘴裏說得動聽;心裏卻盤算著壞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陰險毒辣。

出處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14剛愎自用 [ gāng bì zì yòng ]

解釋 剛:強硬。愎:固執;任性。剛愎:倔強固執;不接受別人的意見。自用:自以為是。固執任性;自以為是。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剛愎不仁,未肯用命。」

15七嘴八舌 [ qī zuǐ bā shé ]

解釋 形容人多嘴雜;議論紛紛。也比喻讓別人充分發表意見。

出處 《好逑傳》第五回:「眾人正跑得有興頭上,忽被鐵公子攔住,便七嘴八舌地亂嚷。」

16鼠目寸光 [ shǔ mù cùn guāng ]

解釋 老鼠的眼睛隻能看到一寸遠的地方。形容目光短淺;沒有遠見。

出處 清 蔣士銓《臨川夢》:「尋章摘句,別類分門,湊成各樣新書,刻板出賣。嚇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時文朋友,拜到轅門,盲稱嚇讚。」

17鄭重其事 [ zhèng zhòng qí shì ]

解釋 對事物的態度認真嚴肅(鄭重:嚴肅認真)。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所以鄭重其事,必得三日後方進門。」

18裝腔作勢 [ zhuāng qiāng zuò shì ]

解釋 故意裝出一種腔調;作出一種姿態。形容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嚇唬別人。

出處 明 西湖居士《鬱輪袍 誤薦》:「窮秀才裝腔作勢,賢王子隆禮邀賓。」

19狐假虎威 [ hú jiǎ hǔ wēi ]

解釋 假:假借;憑借。狐狸借著老虎的威風去嚇唬其他野獸。比喻憑借別人的威勢來欺壓人。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一》:「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20好吃懶做 [ hào chī lǎn zuò ]

解釋 好:喜歡;貪圖;懶:怠惰。指貪於吃喝;懶於做事。

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七回:「為女婦人家,好吃懶做,嘴大舌長,招是惹非,不打他,打狗不成!」

21咬文嚼字 [ yǎo wén jiáo zì ]

解釋 指過分推敲字句;或譏諷迂腐不達事物;尋章搞句的人。

出處 元 喬吉《小桃紅 贈劉牙兒》曲:「含宮泛微,咬文嚼字,誰敢嗑牙兒。」

22卑躬屈膝 [ bēi gōng qū xī ]

解釋 卑躬:低頭彎腰;屈膝:彎曲膝蓋;指下跪。形容沒有骨氣;諂媚;討好的無恥形象。

出處 宋 魏了翁《鶴山文集 江陵州叢蘭精舍記》:「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後,雖謝安石之賢也,而猶不能免。」

23一丘之貉 [ yī qiū zhī hé ]

解釋 丘:土山。貉:一種像狐狸的野獸。一個土山裏的貉。比喻彼此同類;沒有什麼差別。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楊惲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

24之乎者也 [ zhī hū zhě yě ]

解釋 古代漢語中常用的四個助詞。原指淺近的字眼或文章;現多指用文言字眼作文說話;也借指文言文。

出處 宋 文瑩《湘山野錄》中卷:「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25指桑罵槐 [ zhǐ sāng mà huái ]

解釋 指著桑樹罵槐樹。比喻表麵上罵甲;實際上罵乙。

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他每日那邊指桑樹罵槐樹,百般稱快。」

26暴風驟雨 [ bào fēng zhòu yǔ ]

解釋 暴:突然而猛烈的;驟:急速。來勢急速而猛烈的大風大雨。有時比喻聲勢浩大;發展迅速的運動。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69回:「有雌雄二鳥,原在一處同飛,忽被暴風驟雨驚散。」

27無所作為 [ wú suǒ zuò wéi ]

解釋 作為:做出成績。指工作中安於現狀;缺乏創造性。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然黃帝亦曾用兵戰鬥,亦不是全然無所作為也。」

28恬不知恥 [ tián bù zhī chǐ ]

解釋 指對卑劣的或不光彩的行為安然處之;不以為恥。恬:安然、滿不在乎。

出處 宋 呂祖謙《東萊博議 衛禮至殺邢國子》:「衛禮至行險僥幸而取其國,恬不知恥,反勒其功於銘,以章示後。」

29來者不善 [ lái zhě bù shàn ]

解釋 強調來人不懷好意,要警惕防範。

出處 清 趙翼《陔餘叢考 成語》:「‘來者不善,善者不來’,亦本《老子》‘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句。」

30笑裏藏刀 [ xiào lǐ cáng dāo ]

解釋 形容對人外表和氣;內心卻十分陰險毒辣。藏:隱藏。

出處 《舊唐書 李義府傳》:「既處權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輒加傾陷。故時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謂之‘李貓’。」

31冷言冷語 [ lěng yán lěng yǔ ]

解釋 冷:不熱;冷淡;不溫和。不直接表達其意;從側麵或反麵說辛辣嘲諷的話。

出處 宋 寶林《寶林禪師語錄》:「山門疏,關著門,盡是自家屋裏,何須冷言冷語,暗地敲人?」

32含沙射影 [ hán shā shè yǐng ]

解釋 相傳有一種叫蜮的動物;居水中;聽到人聲;會含沙射人。被射中的人皮膚發瘡;被射中影子的人也會生病。比喻暗中攻擊或陷害人。

出處 晉 幹寶《搜神記》第12卷:「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則身體筋急,頭痛,發熱;劇者至死。」

33雞犬升天 [ jī quǎn shēng tiān ]

解釋 比喻一個人做了大官;和他有關的人也跟著得勢。

出處 東漢 王充《論衡 道虛》:「淮南王劉安坐反而死,天下並聞,當時並見,儒書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雞犬升天者。」

34為虎作倀 [ wèi hǔ zuò chāng ]

解釋 被老虎咬死的人變成鬼;又去引誘別人來讓老虎吃;這種鬼叫作「倀」。比喻充當惡人的幫凶。

出處 孫中山《革命原起》:「有保皇黨發生,為虎作倀,其反對革命,反對共和。」

35狗仗人勢 [ gǒu zhàng rén shì ]

解釋 仗:倚仗;仗恃。比喻壞人倚仗著有權有勢的;為非作歹;欺壓別人。

出處 明 李開先《寶劍記》第五回:「他怕你怎的?他怕我狗仗人勢。」

36厚顏無恥 [ hòu yán wú chǐ ]

解釋 顏:臉麵;臉皮。臉皮厚;不知羞恥。

出處 《詩經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南朝 齊 孔稚珪《北山移文》:「豈可使芳杜厚顏,薛荔蒙恥。」

37阿諛奉承 [ ē yú fèng chéng ]

解釋 阿諛:用好聽的話討好人;奉承:恭維;討好。巴結拍馬;說恭維人的話;向人討好。

出處 明 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卻小器易盈,況且是個小人,在人前不過一味阿諛奉承。」

38無恥之尤 [ wú chǐ zhī yóu ]

解釋 尤:特別突出的。無恥之中最無恥的。

出處 清 王士禛《分甘餘話》:「二子可謂失其本心,無恥之尤者也。」

39借古諷今 [ jiè gǔ fěng jīn ]

解釋 借:假托;諷:諷刺。假借評論古代的人和事來影射、諷刺現實。

出處 張抗抗《國魂》:「因為父親曾經發表過的一部曆史人物傳記中讚揚了一位含冤而死的兵部尚書,被認為借古諷今。」

40儼乎其然 [ yǎn hū qí rán ]

解釋 十分嚴肅正經的樣子。帶有諷刺意味。

出處 魯迅《偽自由書·文學上的折扣》:「刊物上登載一篇儼乎其然的像煞有介事的文章,我們就知道字裏行間還有看不見的鬼把戲。」

41教條主義 [ jiào tiáo zhǔ yì ]

解釋 不對具體事物進行調查研究,隻是生搬硬套現成原則、概念來處理問題的思想作風。

出處 毛澤東《矛盾論》:「我們的教條主義者在這個問題上的錯誤,就是,一方麵,不懂得必須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認識各別事物的特殊的本質。」

42指雞罵狗 [ zhǐ jī mà gǒu ]

解釋 指著雞罵狗。比喻表麵上罵這個人,實際上是罵那個人。

出處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李大嫂子,別指雞罵狗,倒是誰白吃白喝?」

43冷語冰人 [ lěng yǔ bīng rén ]

解釋 用冷酷的話傷人。

出處 宋·曾造《類說·〈外史檮杌〉》:「潘柱迎,孟蜀時,以財結權要,或戒之,乃日:‘非是求願,不欲以冷語冰人耳。’」

44話裏帶刺 [ huà lǐ dài cì ]

解釋 指話中包含著譏笑和諷刺。同「話中帶刺」。

出處 範乃仲《小技術員戰服神仙手》:「升級一聽,話裏帶刺,來者不善。」

45話裏有刺 [ huà lǐ yǒu cì ]

解釋 指話中包含著譏笑和諷刺。同「話中帶刺」。

出處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郭全海聽見話裏有刺,把筷子放下,但還是按下心頭的火。」

46沐猴而冠 [ mù hóu ér guàn ]

解釋 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獼猴裝扮成人樣。比喻徒有儀表或地位而無真本領;也可形容壞人裝扮成好人。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47半文不白 [ bàn wén bù bái ]

解釋 見「半文半白」。

出處 魯迅《關於翻譯的通信·來信》:「半文不白,半死不活的語言,對於大眾仍舊是不順的。」

48夾槍帶棒 [ jiā qiāng dài bàng ]

解釋 指言語中暗藏諷刺。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一回:「姑娘倒尋上我的晦氣。又不像是惱我,又不像是惱二爺,夾槍帶棒,終久是個什麼主意?」

49援古刺今 [ yuán gǔ cì jīn ]

解釋 引述故事古義以諷刺今事。

出處 明·楊慎《升庵詩話》卷六:「援古刺今,箴戒得失,謂之箴。」《天討·豕韋之裔〈普告漢人〉》:「述懷詠史,不過詞人之習態,不可以為援古刺今。」

50者也之乎 [ zhě yě zhī hū ]

解釋 者、也、之、乎都是古漢語裏常用的虛詞。指講話或寫文章咬文嚼字。含諷刺意。

出處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一折:「問黃金誰買《長門賦》,好不直錢也者也之乎。」

51對牛鼓簧 [ duì niú gǔ huáng ]

解釋 見「對牛彈琴」。

出處 《莊子·齊物論》「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堅白之昧終」晉·郭象注:「是猶對牛鼓簧耳,彼竟不明,故己之道術終於昧然也。」

52主文譎諫 [ zhǔ wén jué jiàn ]

解釋 主文:用譬喻來規勸;譎諫:委婉諷刺。通過詩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進行諷諫。

出處 《毛詩序》:「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53鄭人實履 [ zhèng rén shí lǚ ]

解釋 鄭人:春秋時期鄭國人。履:鞋。鄭國人買鞋。比喻隻相信書本,不相信客觀實際。多用以諷刺教條主義者。

54拜賜之師 [ bài cì zhī shī ]

解釋 用以諷刺為複仇而又失敗的出兵。

出處 《左傳 文公二年》:「春秋時,秦晉殽之戰,秦將孟明視被俘。獲釋時,孟謂晉君曰:‘三年將拜君賜。’後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晉複仇。又敗,晉人譏之為「拜賜之師」。

55以宮笑角 [ yǐ gōng xiào jiǎo ]

解釋 宮、角,均為古代五音之一。拿宮調譏笑角調。比喻用自以為是的偏見去諷刺、否定別人。

出處 北齊·劉晝《新論·文武》:「今代之人,為武者則非文,為文者則嗤武,各執其所長而相是非,猶以宮笑角,非適才之情,得實之論也。」

56荊人涉澭 [ jīng rén shè yōng ]

解釋 荊人:楚國人。澭:澭水。楚國人過澭水。後用以諷刺拘泥於成法,不知道根據情況的變化而變通的行為。

出處 《呂氏春秋·察今》:「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餘人,軍驚而壞都舍。

57貴人多忘事 [ guì rén duō wàng shì ]

解釋 官位高的人善於忘記。原指地位高的人對人傲慢;不念舊交。後用以嘲諷人健忘。

出處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二》:「倘也貴人多忘,國士難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與君並肩內閣,側眼相視,公始悔而謝仆,仆安能有色於君乎?」

58掛羊頭賣狗肉 [ guà yáng tóu mài gǒu ròu ]

解釋 比喻以好的名義做幌子,實際上名不副實或做壞事。

出處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第31卷:「懸羊頭,賣狗肉,知它有甚憑據。」

59滑天下之大稽 [ huá tiān xià zhī dà jī ]

解釋 強調事情非常滑稽可笑(帶諷刺意味)。

出處 魯迅《花邊文學 小品文的生機》:「不但唱工,單是黑頭涎臉扮醜腳,醜腳挺胸學黑頭,戲場上隻見白鼻子的和黑臉孔的醜腳多起來,也就滑天下之大稽。」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