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別人忘恩負義的成語

形容別人忘恩負義的成語


1背信棄義 [ bèi xìn qì yì ]

解釋 背:違背。信:信用;棄:丟棄;義:道義。不講信用。不講道義也作「棄信忘義」。

出處 《北史 周紀下 高祖武帝》:「背惠怒鄰,棄信忘義。」

2見利忘義 [ jiàn lì wàng yì ]

解釋 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形容人貪財自私。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樊酈滕灌靳周傳》:「當孝文時,天下以酈寄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

3以怨報德 [ yǐ yuàn bào dé ]

解釋 怨:仇恨;報:報答;回報;德:恩惠。指忘恩負義;反而加害於人。

出處 《國語 周語中》:「以怨報德,不仁。」

4利令智昏 [ lì lìng zhì hūn ]

解釋 利:利益、私利;令:使;智:理智;昏:昏亂;神誌不清楚。形容因貪圖私利;使人頭腦發昏;甚至失去理智。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讚》:「鄙語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四十餘萬眾,邯鄲幾亡。」

5忘恩負義 [ wàng ēn fù yì ]

解釋 忘記別人對自己的好處;反而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恩:恩惠;負:違背;義:情義。

出處 元 楊文奎《兒女團圓》:「他怎生忘恩負義?你雪堆兒裏扶起他來那。」

6恩將仇報 [ ēn jiāng chóu bào ]

解釋 將:拿;把;報:報答。受了別人的恩惠卻用仇恨來報答。形容忘恩負義。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0卷:「虧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將仇報,天理何在!」

7反麵無情 [ fǎn miàn wú qíng ]

解釋 翻臉不講情麵。形容對人的態度突然變壞;不留情麵。

出處 明 邵璨《香囊記》:「他也是一個君主,恐怕反麵無情,那時節悔之晚矣!」

8背義負恩 [ bèi yù fù ēn ]

解釋 指背棄道義,辜負別人對自己的恩德。

出處 《舊唐書 喬琳傳》:「上以其累經重任,頓虧臣節,自受逆命,頗聞譏諧悖慢之言,背義負恩,固不可舍,命斬之。」

9孤恩負德 [ gū ēn fù dé ]

解釋 孤:負。指背棄恩義,忘恩負義。

出處 漢·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

10背恩忘義 [ bèi ēn wàng yì ]

解釋 背:背叛。辜負別人對自己的恩義。

出處 《晉書 忠義傳序》:「雖背恩忘義之徒不可勝載,而蹈節輕生之士無乏於時。」

11過河拆橋 [ guò hé chāi qiáo ]

解釋 自己過了河;就把橋拆掉。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借以成功的人或事物一腳踢開。

出處 元 康進之《李逵負棘》:「你休得順水推船,偏不許我過河拆橋。」

12言而無信 [ yán ér wú xìn ]

解釋 信:信用。說話不算數;沒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出處 《穀梁傳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

13不念舊惡 [ bù niàn jiù è ]

解釋 念:記住;舊:過去的;惡:惡劣的行為;指怨恨;仇怨。不記住或不計較過去和別人的仇恨。

出處 春秋 孔子《論語 公冶長》:「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14倒打一耙 [ dào dǎ yī pá ]

解釋 比喻犯了錯誤或幹了壞事不承認;反咬對方一口。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我輸了理可不輸氣,輸了氣也不輸嘴。且翻打他一耙,倒問他!」

15據為己有 [ jù wéi jǐ yǒu ]

解釋 據:占據。以不正當的手段占據國家、集體或他人的錢、財、物品等。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我故倡為析居之儀,將大宅良田,強奴巧婢,悉據為己有。」

16反戈一擊 [ fǎn gē yī jī ]

解釋 反:反轉;調轉;戈:古代的一種兵器;尖頭橫刃;長柄;像矛。調轉矛頭;向自己原來的營壘進攻。比喻掉轉方向;對自己陣營的壞人壞事進行鬥爭。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吾與楊軍反戈擊之。」

17將心比心 [ jiāng xīn bǐ xīn ]

解釋 將:把。用自己的心地比照別人的心地。比喻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俗語所謂將心比心,如此則各得其平矣。」

18背恩棄義 [ bèi ēn qì yì ]

解釋 指辜負別人對自己的恩義。同「背恩忘義」。

出處 漢 桓寬《鹽鐵論 未通》:「反以身勞民,民猶背恩棄義而遠流亡。」

19背義負信 [ bèi yù fù xìn ]

解釋 指背棄道義,不守信用。

出處 見「背信棄義」。

20沒世不忘 [ mò shì bù wàng ]

解釋 一輩子也忘不了。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大學》:「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所以沒世不忘也。」

21感恩戴德 [ gǎn ēn dài dé ]

解釋 感激別人的恩德。戴:尊敬;推崇。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駱統傳》:「今皆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

22感恩圖報 [ gǎn ēn tú bào ]

解釋 感激別人的恩惠而設法報答。

出處 宋 曾鞏《上歐陽舍人書》:「其感與報,宜若何而圖之。」

23飲水思源 [ yǐn shuǐ sī yuán ]

解釋 喝水時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出處 北周 庾信《征調曲》:「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24反臉無情 [ fǎn liǎn wú qíng ]

解釋 形容翻臉不認人,不講情誼。

出處 吳玉章《從甲午戰爭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但自日俄戰爭結束後,它就反臉無情,和清朝反動政府勾結起來。」

25卸磨殺驢 [ xiè mò shā lǘ ]

解釋 磨完東西後;把拉磨的驢卸下來殺掉。比喻把曾經為自己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

出處 劉紹棠《狼煙》:「隻怕歸隊以後,打下萍水縣城,他就得卸磨殺驢。」

26以德報怨 [ yǐ dé bào yuàn ]

解釋 拿恩惠報答仇恨。形容對人寬容;不僅不記仇;反而給以好處。

出處 《論語 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27以德報德 [ yǐ dé bào dé ]

解釋 德:恩惠。用恩惠報答恩惠。

出處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28狼心狗肺 [ láng xīn gǒu fèi ]

解釋 比喻心腸如狼和狗 一樣凶惡、狠毒。也比喻忘恩負義。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那知這賊子恁般狼心狗肺,負義忘恩。」

29得魚忘筌 [ dé yú wàng quán ]

解釋 筌:捕魚用的竹器。捕到了魚,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後就忘了本來依靠的東西。

出處 莊周《莊子 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30負義忘恩 [ fù yì wàng ēn ]

解釋 忘記別人對自己的恩德和好處,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

出處 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一折:「一個個背槽拋糞,一個個負義忘恩。」

31背恩負義 [ bèi ēn fù yì ]

解釋 指辜負別人對自己的恩義。同「背恩忘義」。

出處 《陳書 陳寶應傳》:「遂乃背恩負義,各立異圖。」

32東郭先生 [ dōng guō xiān shēng ]

解釋 泛指對壞人講仁慈的糊塗人,比喻不分善惡,濫施仁慈的人。

出處 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講東郭先生救助中山狼,反而幾乎被狼所害的故事。

33辜恩負義 [ gū ēn fù yì ]

解釋 忘恩負義。

出處 元 柯丹邱《荊釵記 覓真》:「畜生反麵目,太心毒;辜恩負義難容恕,真堪惡。」

34恩高義厚 [ ēn gāo yì hòu ]

解釋 恩德情義極為深重。

出處 徽劇《贈劍》:「蒙公主不棄臣陋,恩高義厚。」

35棄信忘義 [ qì xìn wàng yì ]

解釋 棄:丟棄;信:信用;義:道義。違背諾言,不講道義。

出處 《北史·周紀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鄰,棄信忘義。」

36棄義倍信 [ qì yì bèi xìn ]

解釋 背離信義。謂不講道義,不守信用。倍,通「背」。

出處 戰國·趙·荀況《荀子·強國》:「古者禹湯本義務信而天下治,桀紂棄義倍信而天下亂。」

37沒身不忘 [ mò shēn bù wàng ]

解釋 沒身:終身。一輩子不能忘記。

出處 宋·陳亮《眾祭孫衝季文》:「失聲而號,痛裂肺腸。何以尉子?沒身不忘。」

38棄信違義 [ qì xìn wéi yì ]

解釋 信:信用;義:道義。違背諾言,不講道義。

出處 清·陳確《分三秦論》:「棄信違義,而背叛天下之所共主,以自行其智,雖得天下,其亡益違。」

39鴞鳥生翼 [ qīng niǎo shēng yì ]

解釋 舊傳鴞鳥不孝,母哺翼成,啄母睛而去。比喻忘恩負義。

出處 清·蒲鬆齡《聊齋誌異·青蛙神》:「今老幼皆以溫飽,遂如鴞鳥生翼,欲啄母睛邪!」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