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沙子很多的成語

形容沙子很多的成語


1飛沙走石 [ fēi shā zǒu shí ]

解釋 飛:使飛揚;走:使滾動。沙土飛揚;石子滾動。形容風力極大。

出處 唐 穀神子《博異誌 呂鄉筠》:「若人間吹之,飛沙走石,翔鳥墜地,走獸腦裂。」

2泥沙俱下 [ ní shā jù xià ]

解釋 俱:都、一起。泥土和沙石跟著水一起流了下來。比喻好壞不同的人或事物混雜在一起;一同顯現出來。

出處 清 袁枚《隨園詩話》第一卷:「人稱才大者,如萬裏黃河,與泥沙俱下。餘以為:此粗才,非大才也。」

3含沙射影 [ hán shā shè yǐng ]

解釋 相傳有一種叫蜮的動物;居水中;聽到人聲;會含沙射人。被射中的人皮膚發瘡;被射中影子的人也會生病。比喻暗中攻擊或陷害人。

出處 晉 幹寶《搜神記》第12卷:「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則身體筋急,頭痛,發熱;劇者至死。」

4聚沙成塔 [ jù shā chéng tǎ ]

解釋 聚:聚集。把細沙堆積成高塔。比喻積少成多。

出處 《妙法蓮華經 方便品》:「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

5沙裏淘金 [ shā lǐ táo jīn ]

解釋 把夾有金粒的沙礫在水中蕩滌;以去沙取金。比喻極其難得或非常不易。

出處 唐 德行禪師《四字經》:「沙裏淘金。」

6大浪淘沙 [ dà làng táo shā ]

解釋 淘:用水衝洗。去掉雜質。在大浪中洗淨沙石。比喻在激烈的鬥爭中經受考驗、篩選。

出處 粟裕《激流歸大海》:「這支隊伍經過嚴峻的鍛煉和考驗,質量更高了,是大浪淘沙保留下來的精華。」

7積沙成灘 [ jī shā chéng tān ]

解釋 比喻積少成多。

出處 《人民日報》1970.12.30:「雖然魚群分散,但捕一網得一網,積沙成灘,化小勝為大勝,使淡季也取得較好的收獲。」

8淘沙取金 [ táo shā qǔ jīn ]

解釋 淘金。

出處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任人如市瓜》:「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玉,皆得其精粹。」

9披沙剖璞 [ pī shā pōu pú ]

解釋 披:分開。剖:剖開。璞:含有玉的石頭。從沙粒中區分出金子,從石頭裏剖出美玉。比喻從許許多多人中間識別、挑選出所用的人才。

出處 唐·劉禹錫《唐尚書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銘序》:「一入中禁考策詞,三在天官第章句,披沙剖璞,由我而顯者落落然居多。」

10沙鷗翔集 [ shā ōu xiáng jí ]

解釋 水鳥時而飛翔,時而聚集。

11畫沙聚米 [ huà shā jù mǐ ]

解釋 在沙上畫地圖,聚米為山穀,指畫軍事形勢,運籌決策。

出處 清 錢謙益《李秀東六十壽序》:「[餘]與之規輿圖,講戰守,畫沙聚米,方略井然。」

12入海算沙 [ rù hǎi suàn shā ]

解釋 ①到海底數沙子。喻白費功夫。②又喻用力精勤。

出處 明·宋濂《杭州靈隱寺故輔良大師石塔碑銘》:「教秉固當學,若沉溺不返,如入海算沙,徒自困耳。」

13馬足龍沙 [ mǎ zú lóng shā ]

解釋 指馳騁邊疆,揚威域外。龍沙,塞北沙漠地方。

出處 曼殊室主人《班定遠平西域》第一幕:「虎頭燕頷,人言萬裏之侯;馬足龍沙,胸有千秋之業。」

14不平則鳴 [ bù píng zé míng ]

解釋 鳴:發出聲音;指有所抒發或表示。事物不平靜就會發出響聲。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會發出不滿的呼聲和反抗。

出處 唐 韓愈《送孟東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15響徹雲霄 [ xiǎng chè yún xiāo ]

解釋 徹:貫通;雲霄:高空。形容聲音響亮,好象可以穿過雲層,直達高空。

出處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6回:「這一笛兒,真吹得響徹雲霄,鸞翔鳳舞,樓下千千萬萬的人,都定睛側耳,寂然無聲。」

16驚天動地 [ jīng tān dòng dì ]

解釋 驚:驚動;動:震撼。驚動上天;震動大地。形容聲音極大或聲勢影響極大。

出處 唐 白居易《李白墓》詩:「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17改弦更張 [ gǎi xián gēng zhāng ]

解釋 換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變更方針、計劃、辦法或態度。更:改換。張:給樂器上弦。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董仲舒傳》:「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

18波瀾壯闊 [ bō lán zhuàng kuò ]

解釋 瀾:大波浪;壯闊:又雄壯又寬廣。指水的波濤浩渺廣闊。比喻聲勢雄壯有力;規模宏大。

出處 清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第三卷:「其年諸短調,波瀾壯闊,氣象萬千,是何神勇。」

19雷霆萬鈞 [ léi tíng wàn yūn ]

解釋 雷霆:暴雷;霹靂;鈞:古代的重量單位;一鈞合15公斤。形容威力極大;不可阻擋。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賈山傳》:「雷霆之所擊,無不摧折者;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者。」

20一盤散沙 [ yī pán sǎn shā ]

解釋 一盤黏合不到一起的沙子。比喻力量分散;沒有組織起來。

出處 清 梁啟超《十種德性相反相成論》:「然終不免一盤散沙之誚者,則以無合群之德故也。」

21萬籟俱寂 [ wàn lài jù jì ]

解釋 形容周圍環境非常安靜;一點兒聲響都沒有。萬籟:自然界萬物發出的種種聲響。

出處 唐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詩:「萬賴此俱寂,但餘鍾磬音。」

22不絕如縷 [ bù jué rú lǚ ]

解釋 絕:斷;縷:細線。似斷未斷;像隻有一根細絲維係著。比喻情勢危急。後也比喻技藝等方麵繼承人稀少;也形容聲音微弱;但未中斷。原作「不絕若線」。

出處 宋 蘇軾《前赤壁賦》:「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23咄咄怪事 [ duō duō guài shì ]

解釋 咄咄:表示驚訝的聲音。使人驚訝的怪事。形容事情不合情理;叫人不能理解。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黜免》:「殷中軍(殷浩)被廢在信安,終日恒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24唯唯諾諾 [ wéi wéi nuò nuò ]

解釋 形容自己沒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順聽從的樣子。

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25徒勞無功 [ tú láo wú gōng ]

解釋 徒:徒然;白白地;功:成就。白白付出勞動而沒有功效。

出處 宋 朱熹《詩集傳》:「厭小而務大,忽近而圖遠,將徒勞而無功也。」

26驚濤駭浪 [ jīng tāo hài làng ]

解釋 驚:驚異;濤:大波浪;駭:驚嚇。令人驚懼的大波浪。比喻險惡的環境、遭遇或艱難的考驗。

出處 唐 田穎《玉山常文集 海雲樓記》:「人當既靜之時,每思及前此所經履之驚濤駭浪,未嚐不惕然。」

27泣不成聲 [ qì bù chéng shēng ]

解釋 泣:低聲哭。哭得噎住了;連聲音也發不出來。形容極度悲傷。

出處 漢 趙曄《吳越春秋 越王無餘外傳》:「堯崩,禹服三年之喪,如喪考妣,晝夜哭泣,氣不屬聲。」

28潛移默化 [ qián yí mò huà ]

解釋 潛:暗地裏;不見形跡。指人思想、性格在長期的外界影響下;不知不覺地發生變化。

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慕賢》:「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

29積少成多 [ jī shǎo chéng duō ]

解釋 一點一滴的積累;就會從少變多。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董仲舒傳》:「眾少成多,積小致钜。」

30繪聲繪色 [ huì shēng huì sè ]

解釋 繪:指繪;描摹。形容講述或描寫事物的情景;深刻入微;非常生動、逼真。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繪聲繪影,能令閱者拍案叫絕。」

31耳聽八方 [ ěr tīng bā fāng ]

解釋 八是四方(東西南北)和四隅(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的總稱。耳朵同時察聽各方麵來的聲音;形容人靈敏機警。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為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32風平浪靜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解釋 風已平息;浪已安靜。指江河湖海裏沒風浪;顯出一時安閑寧靜的景象。也比喻事情平息;恢複沉靜。

出處 宋 楊萬裏《泊光口》:「風平浪靜不生紋,水麵渾如鏡麵新。」

33人聲鼎沸 [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解釋 鼎沸:鼎水沸騰;原比喻形勢不安定;現比喻聲音嘈雜。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象煮開了鍋一樣。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劉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後,劉方在店中收拾,隻聽得人聲鼎沸。」

34咄咄逼人 [ duō duō bī rén ]

解釋 ①氣勢洶洶;盛氣淩人;言語或神態中有一種威脅逼人的氣勢。咄咄:表示驚奇的聲音。②形容本領趕上或超過別人;令人驚詫。

出處 晉 衛鑠《與釋某書》:「衛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學衛真書,咄咄逼人。」

35唉聲歎氣 [ āi shēng tàn qì ]

解釋 唉聲:歎氣聲;因傷感憂悶、苦痛而發出歎息的聲音。也寫作「哀聲歎氣」、「噯聲歎氣」。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3回:「我看你臉上一團私欲愁悶氣色,這會兒子又唉聲歎氣,你那些還不足?還不自在?」

36娓娓動聽 [ wěi wěi dòng tīng ]

解釋 形容善於講話;使人喜歡聽。娓娓:說話連續不倦的樣子。

出處 清 黃雲鴻《福惠全書 刑名部》:「若言入耳,娓娓可聽。」

37不露鋒芒 [ bù lù fēng máng ]

解釋 鋒: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顯露出銳氣或才幹。多指有意地將自己的才能、抱負等加以掩飾。

出處 宋 呂祖謙《呂東萊文集 雜說》第20卷:「語有力而不露鋒芒者,善言也。」

38朗朗上口 [ lǎng lǎng shàng kǒu ]

解釋 謂誦讀詩文時的聲音響亮而順口。

出處 老舍《詩與快板》:「散文就不受這麼多的限製,雖然散文也講究聲調鏗鏘,能朗朗上口。」

39不露聲色 [ bù lù shēng sè ]

解釋 露:顯露;聲:說話的聲音或語氣;色:臉上的表情。指不讓自己的思想感情從聲音、語氣和表情上流露出來。形容鎮靜、沉著。

出處 清 王韜《淞隱漫錄 薊素秋》:「女知為所紿,特不知何人設此坑阱。女固黠,不露聲色,靜以待之。」

40哀聲歎氣 [ āi shēng tàn qì ]

解釋 指因傷感鬱悶或悲痛而歎息。

出處 明 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8卷:「終日他沒心沒想,哀聲歎氣。」

41戛然而止 [ jiá rán ér zhǐ ]

解釋 戛然:像聲詞。聲音突然停止。

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95回:「滿場生旦淨末,同聲一個曲牌,也聽不來南腔北調,隻覺得如出一口。唱了幾套,戛然而止。」

42披沙揀金 [ pī shā jiǎn jīn ]

解釋 撥開沙子;挑選金子。比喻從大量的東西中挑選精華;也比喻工作繁忙。

出處 唐 劉知幾《史通 直書》:「然則曆考前史,征諸直詞,雖古人糟粕,真偽相亂,而披沙揀金,有時獲寶。」

43無聲無臭 [ wú shēng wú xiù ]

解釋 臭:氣味。沒有聲音;沒有氣味。比喻沒有名聲;不被人知道。

出處 《詩經 大雅 文王》:「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44歡聲雷動 [ huān shēng léi dòng ]

解釋 歡呼聲像雷聲一樣響。形容熱烈歡樂的氣氛。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97回:「宋先鋒大喜,傳諭各門將佐,統領軍馬,次第入城。兵不血刃,百姓秋毫無犯,歡聲雷動。」

45波濤洶湧 [ bō tāo xiōng yǒng ]

解釋 洶湧:水勢騰湧的樣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5卷:「蓋因波濤洶湧,水遂為其所激而動也。」

46琴瑟不調 [ qín sè bù tiáo ]

解釋 琴瑟:古樂器名,比喻夫婦。①指琴瑟合奏時,聲音沒有調整得和諧。②比喻夫妻不和。

出處 《漢書 禮樂誌》:「辟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47輕言輕語 [ qīng yán qīng yǔ ]

解釋 形容說話聲音極輕微。

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3回:「不許你在漢子跟前弄鬼,輕言輕語的。」

48金光閃閃 [ jīn guāng shǎn shǎn ]

解釋 閃閃:光亮閃爍。金光閃爍耀眼

出處 《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麵上金光閃閃,手中雪刃輝輝。」

49折戟沉沙 [ zhé jǐ chén shā ]

解釋 戟:古代的一種兵器。戟被折斷沉沒在泥沙裏。形容失敗得十分慘重。

出處 唐 杜牧《赤壁》詩:「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50沸反盈天 [ fèi fǎn yíng tiān ]

解釋 沸:翻滾;反:翻轉;盈:充滿。沸騰翻滾的聲浪喧天。形容人聲嘈雜喧囂;亂成一片。

出處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隻見外麵的人雪片打進來,沸反盈天,喊聲不絕。」

51淘沙得金 [ táo shā dé jīn ]

解釋 用水選的方法從沙子裏取得真金。比喻除去雜質,提取精華。也比喻費力大而成效少。

出處 《關尹子》六七:「我之為我,如灰中金,而不若礦沙之金。破礦得金,淘沙得金,揚灰終身,無得金也。」

52不絕於耳 [ bù jué yú ěr ]

解釋 絕:斷。聲音在耳邊不斷鳴響。

出處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二回:「這是台下叫好的聲音不絕於耳。」

53發聾振聵 [ fā lóng zhèn kuì ]

解釋 聲音很大;使耳聾的也能聽到。發:開啟;振:振動;聵:耳聾。比喻言論文章等喚醒麻木糊塗的;給人以極大的震動和啟發。

出處 清 蕊珠舊史《京塵雜錄 廠年玉筍誌》:「如洛鍾之應銅山,蒲牢夜半鳴,足以發聾振聵。」

54咳聲歎氣 [ hāi shēng tàn qì ]

解釋 因憂傷、煩悶或痛苦而發出歎息的聲音。

出處 《負曝閑談》第六回:「江裴度無法,隻得咳聲歎氣的出得行門,偏偏包車夫又不知去向,把他恨得跺腳。」

55聲如洪鍾 [ shēng rú hóng zhōng ]

解釋 洪:大。形容說話或歌唱的聲音洪亮,如同敲擊大鍾似的。

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七十二回:「憶胥目如閃電,聲如洪鍾。」

56甕聲甕氣 [ wèng shēng wèng qì ]

解釋 形容聲音粗大低沉。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4回:「早聽見門裏看家的狗,甕聲甕氣如惡豹一般頓著鏈子咬起來。」

57書聲朗朗 [ shū shēng lǎng lǎng ]

解釋 形容讀書聲音清朗而響亮。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三回:「 走過鬧市,隻聽那些居民人家,接二連三,莫不書聲朗朗。」

58書聲琅琅 [ shū shēng láng láng ]

解釋 形容讀書聲音響亮。

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三:「明季有書生獨行叢莽間,聞書聲琅琅,怪曠野那得有是。」

59喏喏連聲 [ nuò nuò lián shēng ]

解釋 喏喏:答應的聲音。一聲接一聲地答應。形容十分恭順的樣子。

出處 元 關漢卿《金線池》第三折:「閃的我孤孤另另,說的話誕誕鄧鄧,俺也曾輕輕喚著,躬躬前來,喏喏連聲。」

60射影含沙 [ shè yǐng hán shā ]

解釋 相傳江南水中有毒蟲名蜮,人在岸上,影見水中,即以氣為矢,或含沙以射人。及著皮肌,其瘡如疥,中影者亦病。後因稱陰謀中傷他人為「射影含沙」。

出處 清·許奉恩《裏乘》第七卷:「輸金獲兔,猶屬幸事,禍人轉以福人,射影含沙,徒勞心計。」

61屏聲息氣 [ bǐng shēng xī qì ]

解釋 抑製著呼吸使不出聲音。形容恭敬畏懼的神態。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隻見兩三個小丫頭都在這裏,屏聲息氣齊齊的伺候著。」

62狼號鬼哭 [ láng háo guǐ kū ]

解釋 形容哭聲淒慘。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8回:「況且寶玉才好了些,連我們也不敢說話,你反打的人狼號鬼哭的!」

63神號鬼哭 [ shén háo guǐ kū ]

解釋 號:哭。形容大聲哭叫,聲音淒厲。

出處 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二折:「可怎生神嚎鬼哭,霧慘雲昏,白日為幽。」

64蒸沙成飯 [ zhēng shā chéng fàn ]

解釋 要把沙子蒸成飯。比喻事情不可能成功。

出處 《楞嚴經》第六卷:「是故阿難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隻名熱沙。」

65警憒覺聾 [ jǐng kuì jué lóng ]

解釋 發出很大的聲音,使昏聵的人覺醒,耳聾的人感知。比喻用語言文字等喚醒糊塗麻木的人。

出處 陳去病《論戲劇之有益》:「賢士大夫主持風教,固宜默握其權,時與厘定,以為警憒覺聾之助,初非徒娛心適誌已也。」

66轟雷貫耳 [ hōng léi guàn ěr ]

解釋 打雷的聲音貫滿耳邊。形容人的聲名很大。

出處 元·鄭光祖《王粲登樓》第一折:「久聞賢士大名,如轟雷貫耳。」

67飛沙走礫 [ fēi shā zǒu lì ]

解釋 沙:沙土;礫:小石塊。沙土飛揚,小石塊滾動。形容風勢很猛。

出處 北魏 楊衒之《洛陽伽藍記 禪虛寺》:「路中甚寒,多饒風雪,飛沙走鑠,舉止皆滿,唯土穀渾城左右曖於餘處。」

68鼻息如雷 [ bí xī rú léi ]

解釋 鼻息:鼾聲。打呼嚕的聲音就象打雷一樣響。形容熟睡時鼾聲大作。

出處 宋 沈括《夢溪筆談 人事》:「上使人微覘準所為,而準方酣寢於中書,鼻息如雷。」

69下氣怡聲 [ xià qì yí shēng ]

解釋 下氣:態度恭順:怡聲:聲音和悅。形容聲音柔和,態度恭順。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內則》:「及所,下氣怡聲,問衣燠寒。」

70噯聲歎氣 [ ài shēng tàn qì ]

解釋 因傷感、煩悶或痛苦而發出歎息的聲音。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0回:「薛蟠急得說又不好,勸又不好,打又不好,央告又不好,隻是出入噯聲歎氣。」

71恒河沙數 [ héng hé shā shù ]

解釋 恒河:南亞的大河。象恒河裏的沙粒一樣,無法計算。形容數量很多。

出處 《金剛經 無為福勝分》:「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

72披沙簡金 [ pī shā jiǎn jīn ]

解釋 猶言排沙簡金。比喻從大量事物中挑選精華。

出處 梁·鍾嶸《詩品》卷上:「潘詩爛若舒錦,無處不佳,陸文如披沙簡金,往往見寶。」

73撼天震地 [ hàn tiān zhèn dì ]

解釋 撼:搖動;震:震動。震動了天地。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

出處 《三國誌 魏誌 文帝紀》裴鬆之注:「惟黃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嗚呼哀哉!於時天震地駭。《水經注 河水》:「濤湧波襄,雷奔電泄,震天動地。」

74天驚石破 [ tiān jīng shí pò ]

解釋 形容巨響或出人意外之事引起的震驚。

出處 唐·李賀詩《李憑箜篌引》:「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75天震地駭 [ tiān zhèn dì hài ]

解釋 震:震動。震動了天地。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有時形容事件、場麵令人驚駭。

出處 《三國誌 魏誌 文帝紀》裴鬆之注:「惟黃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嗚呼哀哉!於時天震地駭。」

76如雷灌耳 [ rú léi guàn ěr ]

解釋 亦作「如雷貫耳」。①形容聲音大(多指語音)。②形容人的名聲很大。

出處 《三國誌平話》卷中:「‘吾乃燕人張翼德,誰敢共吾決死?’叫聲如雷灌耳,橋梁皆斷。」

77恒河一沙 [ héng hé yī shā ]

解釋 比喻極其渺小。

出處 清·各邦額《夜譚隨錄·宋秀才》:「宋陰念一身蜩寄世間,真如恒河一沙,滄海一粟。」

78扼腕歎息 [ è wàn tàn xī ]

解釋 扼:握住;抓住。握著手腕發出歎息的聲音。形容十分激動地發出長歎的情態。

出處 晉 王隱《晉書 劉錕傳》:「臣所以泣血宵呤扼腕長歎者也。」

79排沙見金 [ pái shā jiàn jīn ]

解釋 見「排沙簡金」。

出處 清·項穆《書法雅言·資學·附評》:「觀其纖濃詭厲之態,猶排沙見金耳。」

80敲金戛玉 [ qiāo jīn jiá yù ]

解釋 見「敲金擊石」。

出處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三回:「見頭場七篇,敲金戛玉,句句皆盛世元音。」

81無聲無色 [ wú shēng wú sè ]

解釋 沒有聲音和色彩。形容平淡不動人。

出處 《新華月報》1965年第9期:「影片並沒有真實地反映這場轟轟烈烈的群眾運動,而把它寫得冷冷清清,無聲無色。」

82神號鬼泣 [ shén hào guǐ qì ]

解釋 見「神號鬼哭」。

出處 陳毅《滿江紅·黃金海岸》詞:「盡是黃金,這海岸,摩天壁立。任掠奪,大洋風雨,神號鬼泣。」

83飛沙揚礫 [ fēi shā yáng lì ]

解釋 見「飛沙走礫」。

出處 《宋書·五行誌五》:「暴風迅起,從醜上來,須臾轉從子上來,飛沙揚礫。」

84唱籌量沙 [ chàng chóu liáng shā ]

解釋 把沙當做米,計量時高呼數字。比喻以假象安定軍心,迷惑敵人。

出處 《南史 檀道濟傳》:「道濟夜唱籌量沙,以所餘少米散其上。及旦,魏軍謂資糧有餘,故不複追。」

85排沙簡金 [ pái shā jiǎn jīn ]

解釋 排:除去;簡:選取。撥開沙子來挑選金子。比喻從大量的東西中選取精華。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潘文爛若披錦,無處不善;陸文若排沙簡金,往往見寶。」

86澄沙汰礫 [ dèng shā tài lì ]

解釋 指除去雜質,使之純潔

出處 清 惲敬《祭張皋文文》:「誌合心齊,如金在熔,澄沙汰礫,以精為同。」

87聚米為山 [ jù mǐ wéi shān ]

解釋 東漢馬援堆米成山,以代地形模型,給皇帝分析軍事形勢、進軍計劃,講得十分明了。指形象地陳述軍事形勢,險要的地形。

出處 《後漢書·馬援傳》:「援因說隗囂將帥有土崩之勢,兵進有必破之狀。又於帝前聚米為山穀,指畫形勢,開示眾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

88聚蚊成雷 [ jù wén chéng léi ]

解釋 許多蚊子聚集在一起飛;發出的聲音會像打雷一樣響。比喻許多人說一個人的壞話;危害甚大。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中山靖王劉勝傳》:「夫眾煦漂山,聚蚊成雷,朋黨執虎,十夫橈椎。」

89曆曆在耳 [ lì lì zài ěr ]

解釋 形容聽到的某種聲音清清楚楚地盤旋在耳邊。

出處 宋 陳文蔚《祭朱先生》:「念昔暫違,今焉永訣,曆曆在耳,言猶未絕。」

90唱沙作米 [ chàng shā zuò mǐ ]

解釋 比喻以假亂真或以劣為優。

出處 清 李漁《閑情偶寄 詞曲 賓白》:「予所謂多,謂不可刪逸之多,非唱沙作米、強鳧變鶴之多也。」

91如錐畫沙 [ rú zhuī huà shā ]

解釋 象用錐子在沙上畫出來似的。形容書法筆力勻整而不露鋒芒。

出處 宋·薑夔《續書譜·用筆》:「用筆……如錐畫沙……欲其勻麵藏鋒。」

92恒河之沙 [ héng hé zhī shā ]

解釋 恒河:南亞大河,流經印度和孟加拉國。佛教語,像恒河裏的沙粒一樣,無法計算。形容數量很多而無法計算。

出處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夫死生轉轂,因果循環,如恒河之沙,積數不可以測算。」

93摶沙作飯 [ tuán shā zuò fàn ]

解釋 比喻白費心思。

出處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牧童》:「然則與此輩論交,如摶沙作飯矣。」

94神嚎鬼哭 [ shén háo guǐ kū ]

解釋 見「神號鬼哭」。

出處 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二折:「可怎生神嚎鬼哭,霧慘雲昏,白日為幽。」

95鏗鏘有力 [ kēng qiāng yǒu lì ]

解釋 形容聲音響亮而有勁。鏗鏹:有節奏而響亮的聲音。

出處 郭小川《痛悼敬愛的周總理》詩:「我們的總理,回答得最為鏗鏘有力;不用語言,而用電閃雷鳴般的一生的經曆。」

96劍頭一吷 [ jiàn tóu yī xuè ]

解釋 劍頭:指劍環頭小孔;吷:象聲詞,形容聲音微小。比喻言論無足輕重。

出處 莊周《莊子 則陽》:「夫吹管也,猶有嗃也;吹劍首者,吷而已矣。堯舜,人之所譽也;道堯舜於戴晉人之前,譬猶一吷也。」

97劍首一吷 [ jiàn shǒu yī guī ]

解釋 見「劍頭一吷」。

出處 清·徐芳《書影>序》:「櫟園天才絕世,其詩文皆卓然大家;即以雜著,此其劍首一吷也,而富如此。」

98敲金擊石 [ qiāo jīn jī shí ]

解釋 金、石:指鍾磬一類的樂器。演奏鍾磬等樂器。也形容聲音鏗鏘。

出處 唐·韓愈《代張籍與李浙東書》:「閣下憑幾而聽之,未必不如聽吹竹彈絲、敲金擊石也。」

99死聲活氣 [ sǐ shēng huó qì ]

解釋 陰陽怪氣的聲音。

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6回:「鵲噪簷前不肯休,死聲活氣沒來由。」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