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國家棟梁的成語

形容國家棟梁的成語


1棟梁之材 [ dòng liáng zhī cái ]

解釋 可以做屋棟房梁的材料。比喻能夠擔當重任的人。

出處 南朝 梁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庾子嵩目和嶠,森森如千丈鬆,雖磊砢有節目,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

2國家棟梁 [ guó jiā dòng liáng ]

解釋 棟梁:支撐房架的大梁。這裏比喻責任或作用大。肩負國家重任的人。

出處 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三折:「真乃國家棟梁。」

3大廈棟梁 [ dà shà dòng liáng ]

解釋 比喻擔負國家重任的人才。

出處 《晉書·和嶠傳》:「太傅從事中郎庾顗見而歎曰:‘嶠森森如千丈鬆,雖磥砢多節目,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

4出類拔萃 [ chū lèi bá cuì ]

解釋 出:超過;類:同類;拔:超出;萃:草叢生的樣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類;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類之上。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醜上》:「聖人之於民,亦類也。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

5中流砥柱 [ zhōng liú dǐ zhù ]

解釋 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比喻能在艱難環境中起支柱作用的個人或集體。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黃河三門峽東的石山。

出處 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諫下》:「吾嚐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

6分崩離析 [ fēn bēng lí xī ]

解釋 崩:倒塌崩裂;析:散開;解體。分裂崩潰;離散解體。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7後生可畏 [ hòu shēng kě wèi ]

解釋 後生:青年人;後輩;畏:敬畏、佩服的意思。指青年人很容易超過他們的前輩;是可敬服的。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8四分五裂 [ sì fēn wǔ liè ]

解釋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團結;不統一。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一》:「魏南與楚而不與齊,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則趙攻其北;不合於韓,是韓攻其西;不親於楚,則楚攻其南;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

9垂簾聽政 [ chuí lián tīng zhèng ]

解釋 垂簾:太後或皇後臨朝聽政;殿上用簾子遮隔;聽:治理。指太後臨朝管理國家政事。

出處 宋 王偁《東都事略》:「英宗暴得疾,慈聖後垂簾聽政。」

10安居樂業 [ ān jū lè yè ]

解釋 安:安定;樂:喜愛;愉快;業:職業。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從事自己的職業;形容社會治理得好;生活、生產、思想狀況安於正常。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貨殖傳序》:「各安其居而樂其業,甘其食而美其服。」

11欣欣向榮 [ xīn xīn xiàng róng ]

解釋 形容草木長得茂盛。比喻事業蓬勃發展;興旺昌盛。榮:茂盛。

出處 晉 陶潛《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12富可敵國 [ fù kě dí guó ]

解釋 敵:匹敵。私人擁有的財富可與國家的資財相匹敵。形容極為富有。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8卷:「母銀越多,丹頭越精。若煉得半合許丹頭,富可敵國矣。」

13據為己有 [ jù wéi jǐ yǒu ]

解釋 據:占據。以不正當的手段占據國家、集體或他人的錢、財、物品等。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我故倡為析居之儀,將大宅良田,強奴巧婢,悉據為己有。」

14殘山剩水 [ cán shān shèng shuǐ ]

解釋 指國家領土大都淪陷後殘餘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來的事物。

出處 宋 範成大《萬景樓》詩:「殘山剩水不知數,一一當樓供勝絕。」

15獨立自主 [ dú lì zì zhǔ ]

解釋 自主:自己作主。不依賴別人的力量而生存;遇事自己作主;不受別人控製。

出處 茅盾《子夜》十六:「最初是買辦,然後是獨立自主的老板,然後又是買辦。」

16赤膽忠心 [ chì dǎn zhōng xīn ]

解釋 赤:赤誠、真誠;忠:忠誠。形容很忠誠;有時也指非常真誠的心。也作「忠心赤膽」。

出處 清 錢采《說嶽全傳》第30回:「赤膽忠心扶社稷。」

17人才輩出 [ rén cái bèi chū ]

解釋 人才:指德才兼備的人或有某種特長的人;輩出:成批地連續出現。有才能的人一批接一批湧來。形容人才一批接一批不斷湧現。

出處 清 李漁《閑情偶寄 詞曲 格局第六》:「猶之詩、賦、古文以及時藝,其中人才輩出,一人勝似一人。」

18利欲熏心 [ lì yù xūn xīn ]

解釋 利:名利;欲:欲望;熏:熏染;侵襲。貪財圖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竅。

出處 宋 黃庭堅《贈別李次翁》詩:「利欲熏心,隨人翕張。」

19半壁江山 [ bàn bì jiāng shān ]

解釋 半壁:半邊;江山:國土。指外敵大半入侵或內戰割據所造成的國土分裂狀態。

出處 清 蔣士銓《冬青樹 提綱》:「半壁江山,比五季朝廷尤小。」

20國泰民安 [ guó tài mín ān ]

解釋 泰:太平。國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出處 宋 吳自牧《夢梁錄 山川神》:「每歲海潮太溢,衝激州城,春秋醮祭,詔命學士院撰青詞以祈國泰民安。」

21地大物博 [ dì dà wù bó ]

解釋 地域遼闊;物產豐富。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別省可比。」

22多災多難 [ duō zāi duō nàn ]

解釋 指災難深重。

出處 郭沫若《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很知道民間的疾苦,看到人民生活的多災多難,他經常歎息而至於流眼淚。」

23妖魔鬼怪 [ yāo mó guǐ guài ]

解釋 迷信的傳說中危害人類的妖精和魔鬼。比喻形形色色害人的東西或人。

出處 元 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一折:「我家東人好傻也,安知他不是個妖魔鬼怪,信著他跟將去了。」

24禍國殃民 [ huò guó yāng mín ]

解釋 禍、殃:帶來災難;使受損害。危害國家;殘害人民。

出處 章炳麟《正學報緣起 例言》:「如去歲兗州之變,西報指斥疆臣,謂其禍國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25風華正茂 [ fēng huá zhèng mào ]

解釋 風:風采;華:才華;茂:茂盛;蓬勃。正是風采動人;才華橫溢的時候。形容人朝氣蓬勃;年輕有為。

出處 毛澤東《沁園春 長沙》:「恰同學年少,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26眾叛親離 [ zhòng pàn qīn lí ]

解釋 眾人反對;親人背離。形容陷於孤立;不得人心。叛:背叛;離:離開;背。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四年》:「夫州籲阻兵而安忍,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

27匹夫有責 [ pǐ fū yǒu zé ]

解釋 匹夫:古時指平民中的男子;後泛指平常的人;有責:有責任。每個人都有責任。

出處 清 顧炎武《日知錄 正始》:「是故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28不勝其任 [ bù shèng qí rèn ]

解釋 勝:能擔當。沒有能力擔當那項重任。

出處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王怒,以為不勝其任矣。」

29奮發圖強 [ fèn fā tú qiáng ]

解釋 奮發:精神振作;情緒飽滿;圖:謀求。振作精神;謀求強盛。

出處 郭沫若《科學的春天》:「我祝願中年一代的科學工作者奮發圖強,革命加拚命,勇攀世界科學高峰。」

30盡忠報國 [ jìn zhōng bào guó ]

解釋 用全部忠誠報效國家。

出處 《北史 文苑傳 顏之儀》:「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

31捐軀報國 [ juān qū bào guó ]

解釋 捐軀:舍棄生命。犧牲自己的生命;來報效國家。

出處 《元史 王戢傳》:「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軀報國,今既僨軍,得死為幸!」

32救亡圖存 [ jiù wáng tú cún ]

解釋 拯救祖國的危亡;謀求民族的生存。

出處 《鬼穀子 中經》:「聖人所貴道微妙者,誠以其可以轉危為安,救亡使存也。」

33加官進爵 [ jiā guān jìn jué ]

解釋 舊時指官職提升。

出處 明 周楫《西湖二集》:「征聘吳與弼進京,加官進爵,將隆以伊傅之禮。」

34國富民強 [ guó fù mín qiáng ]

解釋 國家富足;人民強健。

出處 漢 趙曄《吳越春秋》:「民富國強,眾安道泰。」

35國無寧日 [ guó wú níng rì ]

解釋 寧:安寧。國家沒有太平的時候。

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十一回:「宋大國也,起傾國兵,盛氣而來……吾國無寧日矣。」

36國步艱難 [ guó bù jiān nán ]

解釋 國步:國家的命運。國家處於危難的境地。

出處 《舊五代史 蕭頃傳》:「時國步艱難,連師倔強,率多奏請,欲立家廟於本鎮,頃上章論奏。乃止。」

37國破家亡 [ guó pò jiā wáng ]

解釋 國家被分割;家室被毀滅。

出處 晉 劉琨《答盧諶書》:「國破家亡,親友雕殘。」

38安邦治國 [ ān bāng zhì guó ]

解釋 使國家安定太平。

出處 明 無名氏《伐晉興齊》:「薦賢舉善是吾心,安邦治國訪知音。」

39敗國喪家 [ bài guó sàng jiā ]

解釋 敗:衰敗,淪亡;喪:喪失。使國家淪亡,家庭敗落。

出處 《晉書 列女傳 劉聰妻劉氏》:「自古敗國喪家,未始不由婦人者也。」

40敗國亡家 [ bài guó wáng jiā ]

解釋 使國家淪亡,家庭敗落。

出處 參見「敗國喪家」。

41大事去矣 [ dà shì qù yǐ ]

解釋 去:失去。形容事情無法挽回了。多指政權喪失,國家滅亡等大事。

出處 漢·荀悅《漢紀·高祖紀》:「誠用此計,大事去矣。」 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大事去矣,人之雲亡。」

42假途滅虢 [ jiǎ tú miè guó ]

解釋 泛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滅亡這個國家。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6回:「此乃假途滅虢之計也。虛名收川,實取荊州。」

43半部論語 [ bàn bù lún yǔ ]

解釋 舊時對儒學經典之一《論語》的誇讚之辭,掌握半部《論語》,人的能力就會提高,就能治理國家。

出處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七卷:「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44定國安邦 [ dìng guó ān bāng ]

解釋 邦:國家。治理和保衛國家,使國家安定穩固。

出處 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三折:「枉了你揚威耀武,盡忠歆節,定國安邦,偏容他鴟鴞弄舌,烏鴉展翅,強配鸞鳳。」

45當家作主 [ dāng jiā zuò zhǔ ]

解釋 作了家庭的主人。比喻對於分內的事務挑重擔;盡心負責。也比喻人民有權力;有義務參加治理國家大事。

出處 沙汀《風浪》:「申大嫂可以說是全家真正當家作主的人,申大哥也事事聽她安排。」

46捐軀殉國 [ juān qū xùn guó ]

解釋 殉國:為國家的利益而犧牲生命。為了國家而獻出生命。

出處 北魏·楊衒兺《洛陽伽藍記·追光寺》:「既見義忘家,捐生殉國,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47暴虐無道 [ bào nüè wú dào ]

解釋 殘暴狠毒,喪盡道義。

出處 《晉書 桓彝傳》:「遂肆意酒色,暴虐無道,多所殘害。」

48本固邦寧 [ běn gù bāng níng ]

解釋 指人民安居樂業則國家太平。

出處 《書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孔傳:「言人君當固民以安國。」

49父母之邦 [ fù mǔ zhī bāng ]

解釋 指祖國。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50病國殃民 [ bìng guó yāng mín ]

解釋 使國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難。明·桑紹良《獨樂園》楔子:「隻因誤用了王安石,創立新法,招呼黨類,病國殃民,天下騷然。」亦作「禍國殃民」。郭沫若《不讀書好求甚解》:「你們的動機不怕就出於利國福民,然而你們的結果必弄到病國殃民。」

出處 《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隻為李林甫、楊國忠相繼為相,妒賢妒能,病國殃民,屈在下僚,不能施展其才。」

51蠹國害民 [ dù guó hài mín ]

解釋 蠹:損害。危害國家,殘害人民。

出處 《京本通俗小說 拗相公》:「陰司以兒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專一任性執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國害民,怨氣騰天。」

52九年之儲 [ jiǔ nián zhī chǔ ]

解釋 九年的儲備。指國家平時有所積蓄,以備非常。

出處 《淮南子 主術訓》:「十八年而有六年之積,二十七年而有九年之儲。」

53保國安民 [ bǎo guó ān mín ]

解釋 保衛國家,使人民安居樂業。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62回:「若以禮幣請他,拜為上將,可以掃清水寨,殄滅狂徒,保國安民。」

54國仇家恨 [ guó chóu jiā hèn ]

解釋 國家被侵略之仇,家園被破壞之恨。

出處 陳蔭榮《興唐傳·鬧花燈》第九回:「孩子,想當初你姑爹……也是為了報國仇家恨呀!」

55國富兵強 [ guó fù bīng qiáng ]

解釋 國家富裕,軍隊強盛。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四》:「齊放其大臣孟嚐君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

56國富民安 [ guó fù mín ān ]

解釋 國家富強,人民安定。

出處 《漢書·刑法誌》:「至齊桓公任用管仲而國富民安。」

57安定團結 [ ān dìng tuán jié ]

解釋 指形勢、秩序、生活安穩,民眾氣氛和睦。

出處 鄧小平《軍隊要整頓》:「我們要遵照毛澤東同誌關於安定團結的指示,整頓軍隊。」

58富國強兵 [ fù guó qiáng bīng ]

解釋 使國家富足,兵力強大。

出處 先秦 商鞅《商君書 壹言》:「故治國者,其摶力也,以富國強兵也。」

59富國強民 [ fù guó qiáng mín ]

解釋 使國家富足;民力強盛。

出處 先秦 商鞅《商君書 壹言》:「故治國者,其摶力也,以富國強兵也。」

60獨夫民賊 [ dú fū mín zéi ]

解釋 獨夫:殘暴無道、眾叛親離的暴君;民賊:禍害人民的人。殘暴無道、禍害人民的反動統治頭子。

出處 《尚書 泰誓下》:「獨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下》:「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

61篡黨奪權 [ cuàn dǎng duó quán ]

解釋 篡奪黨和國家的領導權。

出處 張書紳《正氣歌》:「在這無花的春天裏,‘四人幫’加快了篡黨奪權的步伐。」

62經國之才 [ jīng guó zhī cái ]

解釋 指治理國家的才幹。

出處 晉 葛洪《抱樸子外篇 自敘》:「一時莫倫,有經國之才。」

63公爾忘私 [ gōng ěr wàng sī ]

解釋 一心為公而忘卻私事。

出處 明·李贄《晃錯》:「[晃錯]公爾忘私,而其父又唯知日夜傷晃氏之不安矣。」

64多難興邦 [ duō nàn xīng bāng ]

解釋 邦:國家。國家多災多難,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激勵人民奮發圖強,戰勝困難,使國家強盛起來。

出處 左丘明《左傳 昭公四年》:「鄰國之難,不可虞也。或多難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

65海水群飛 [ hǎi shuǐ qún fēi ]

解釋 比喻國家不安寧。

出處 漢·揚雄《太玄經·劇》:「海水群飛,終不可語也。」

66替天行道 [ tì tiān xíng dào ]

解釋 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會裏農民起義多以此作為動員、組織群眾的口號。

出處 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一折:「你山上頭領,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漢。」

67百二河山 [ bǎi èr hé shān ]

解釋 百二:以二敵百。指山河險固,可以二敵百。後指國力強盛,邊防穩固的國家。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裏,持戟百萬,秦得百二馬。」

68共商國是 [ gòng shāng guó shì ]

解釋 國是:國事;國家的大政方針。共同商量國家的政策和方針。

69國富民豐 [ guó fù mín fēng ]

解釋 國家富有,民眾富裕。

出處 三國·魏·曹植《七啟》:「散樂移風,國富民康。」

70國無二君 [ guó wú èr jūn ]

解釋 一個國家不能有兩個皇帝。

出處 《禮記·喪服四製》:「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國無二君,家無二尊。」

71富國裕民 [ fù guó yù mín ]

解釋 使國家和人民富裕。

出處 劉大白《龜——為任君茂梧題畫》詩:「你大肚彭亨,好像個財神。但身沒半文,說什麼富國裕民!」

72富堪敵國 [ fù kān dí guó ]

解釋 見「富可敵國」。

出處 《廿載繁華夢》第三回:「若庫書吏役,反得富堪敵國,坐擁膏腴。」

73強兵富國 [ qiáng bīng fù guó ]

解釋 使兵力強大,國家富足。

出處 清·王韜《上當路論時務書》;「西國之所以講強兵富國者,率以尚器為先。」

74懷道迷邦 [ huái dào mí bāng ]

解釋 猶言懷寶迷邦。

出處 《晉書·董京傳》:「楚乃貽之書,勸以今堯舜之世,胡為懷道迷邦。」

75扶危定傾 [ fú wēi dìng qīng ]

解釋 謂在國家危殆將傾覆之時扶持之使安定。

出處 《周書·李基傳》:「太祖扶危定傾,威權震主。」

76毀家紓國 [ huǐ jiā shū guó ]

解釋 見「毀家紓難」。

出處 清·錢謙益《清文華殿中書房辦事大理寺副汪鑣授儒林郎》:「夫毀家紓國,大臣之有事;急病讓夷,君子之所貴。」

77病民蠱國 [ bìng mín gǔ guó ]

解釋 病:損壞,禍害;蠱:相傳為人工培養的毒蟲,引伸為毒害。害人民、害國家。

出處 明·天然癡叟《石點頭·貪婪漢六院賣風流》:「昔劉晏桑弘羊,利盡緇銖,而未嚐病國病民,後世猶說其聚斂。」

78蠹國殃民 [ dù guó yāng mín ]

解釋 危害國家和人民。同「蠹國害民」。

出處 《明史 方從哲傳》:「代營榷稅,蠹國殃民。」

79蠹國殘民 [ dù guó cán mín ]

解釋 危害國家和人民。同「蠹國害民」。

出處 宋 蘇軾《張誠一責授左武衛將軍製》:「乃者奸言詖行,蠹國殘民之狀,論者紛然,方議其罪,而悖德隱惡,達於朕聽,考實其狀,至不忍言。」

80蠹政害民 [ dù zhèng hài mín ]

解釋 危害國家和人民。同「蠹國害民」。

出處 《周書 晉蕩公護傳》:「凡所委任,皆非其人,兼諸子貪殘,僚屬縱逸,恃護威勢,莫不蠹政害民。」

81幹城之將 [ gān chéng zhī jiàng ]

解釋 幹城:盾牌和城牆,比喻捍衛者。指保衛國家的大將。

出處 《詩經·周南·兔罝》:「糾糾武夫,公侯幹城。」《孔叢子·居衛》:「今君處戰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棄幹城之將,此不可使聞於鄰國者也。」

82出以公心 [ chū yǐ gōng xīn ]

解釋 指考慮事情以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為出發點。

出處 劉斯奮《白門柳·夕陽芳草》第三章:「大丈夫立身行事,須出以公心。」

83國將不國 [ guó jiāng bù guó ]

解釋 國家將無法維持下去了。指國家的局勢很壞,有亡國的危險。

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第32回:「國將不國,這才是糊塗到底呢!」

84國難當頭 [ guó nàn dāng tóu ]

解釋 國家正麵臨著巨大的災難。

出處 魯迅《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在國難當頭的現在,白天裏講些冠冕堂皇的話……不就正是這些人麼?」

85濟世之才 [ jì shì zhī cái ]

解釋 濟:救。具有拯救時世的才能。形容極有政治才能。

出處 唐 杜甫《奉待嚴大夫》詩:「殊方又喜故人來,重鎮還須濟世才。」

86國之幹城 [ guó zhī gān chéng ]

解釋 幹城:批禦敵的武器和工具,這裏比喻捍衛者。國家主權的捍衛者。

出處 《詩經·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幹城。」孔穎達疏:「言以武夫自固,為捍蔽如盾,為防守如城然。」

87國耳忘家 [ guó ěr wàng jiā ]

解釋 見「國而忘家」。

出處 漢·賈誼《陳政事疏》:「故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公耳忘私。」

88大展經綸 [ dà zhǎn jīng lún ]

解釋 經綸:整理絲縷,比喻治理國家,也指政治才能。充分施展政治才能。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先取荊州後取川,大展經綸補天手。」

89官法如爐 [ guān fǎ rú lú ]

解釋 指國家如爐火無情。

出處 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這個便是鐵嗬,怎當那官法如爐。」

90定傾扶危 [ dìng qīng fú wēi ]

解釋 傾:危。扶助危傾,使其安定。指挽救國家於危難之時。

出處 漢·恒寬《鹽鐵論·備胡》:「古者明王討暴衛弱,定傾扶危,使小國之君悅;討暴定傾,則無罪之人附。」

91扶危持顛 [ fú wēi chí diān ]

解釋 扶:幫助;持:握,把握;顛:倒,傾倒。指挽回處於危難中的國家或人。

出處 唐 杜光庭《虯髯客傳》:「素驕貴,末年愈甚,無複知所負荷,扶危持顛。」

92濟世安邦 [ jì shì ān bāng ]

解釋 濟:拯救。邦:國家。拯救時世,安定國家。

出處 元·無名氏《九世同堂》第一折:「你學濟世安邦策,按六韜三略書。」

93病民害國 [ bìng mín hài guó ]

解釋 病:損壞,禍害。害人民、害國家。

出處 清 嚴複《救亡決論》:「從未問津,致一是雲為,自虧自損,病民害國,暗不自知。」

94登高能賦 [ dēng gāo néng fù ]

解釋 賦:寫作。登得高,看得遠,能夠描繪形狀,鋪陳事勢。指國家的有用人才。

出處 《詩經·鄘風·定之方中》:「終然允臧。」毛亨傳:「升高能賦……可以為大夫。」

95經文緯武 [ jīng wén wěi wǔ ]

解釋 治理國家的本領,文的武的都具備。

出處 唐 許敬宗《定宗廟樂議》:「雖複聖跡神功,不可得而窺測,經文緯武,敢有寄於名言。」

96經緯天下 [ jīng wěi tiān xià ]

解釋 經,緯:治理。指治理國家。

出處 《史記·秦始皇本紀》:「普施明法,經緯天下,永為儀則。」

97蠹國病民 [ dù guó bìng mín ]

解釋 危害國家和人民。同「蠹國害民」。

出處 元 劉祁《歸潛誌》卷十三:「因思一時富貴權勢之人,生長紈綺中……非惟不知稼穡之艱難,流於奢淫以蠹國病民,抑又不知世間溫飽安逸之正味為不少。」

98蠹國耗民 [ dù guó hào mín ]

解釋 危害國家和人民。同「蠹國害民」。

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如是我聞一》:「彼募化亦謀食之一道,必以其不耕不織為蠹國耗民,彼不耕不織而蠹國耗民者,獨僧尼耶?」

99蠹政病民 [ dù zhèng bìng mín ]

解釋 危害國家和人民。同「蠹國害民」。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時皓[孫皓]居武昌,揚州百姓溯流供給,甚苦之;又奢侈無度,公私匱乏。陸凱上疏諫曰:‘……又左右皆非其人,群黨相挾,害忠隱賢,此皆蠹政病民者也。’」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