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字典 無的意思
無

拼音 播放 ㄨˊ 播放 ㄇㄛˊ
部首灬部 總筆畫12畫 部外筆畫8畫 簡體
結構上下結構 五筆RLGO 倉頡OTF 鄭碼MAEU
四角80331 統一碼U+7121
筆順編號 311222214444
筆順名稱 撇、橫、橫、豎、豎、豎、豎、橫、點、點、點、點
相關查詢 無的筆順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wú(ㄨˊ)

1沒有,跟「有」相對。《玉篇•亡部》:「無,不有也。」《廣韻•虞韻》:「無,有無也。」

2哲學概念。指無形、無名、虛無等,或指物質的隱微狀態。《老子》第四十章:「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3間隙。《爾雅•釋詁下》:「無,閒也。」

4非,不是。《禮記•禮器》:「忠信之人,可以學禮。苟無忠信之人,則禮不虛道。」

5荒蕪。後作「蕪」。《楚辭•九辯》:「塊獨守此無澤兮,仰浮雲而永歎。」

6代詞。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時間、處所等,相當於「沒有哪個」、「沒有法子」。如:無可奈何。《孟子•梁惠王上》:「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7副詞。➊表示否定。➀相當於「不」。《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➁相當於「未」。《荀子•正名》:「誌輕理而不重物者,無之有也;外重物而不內憂者,無之有也;行離理而不外危者,無之有也;外危而不內恐者,無之有也。」➋表示反詰,相當於「得無」。《儀禮•士喪禮》:「哀子某,為其父某甫筮宅,度茲幽宅,兆基無有後艱?」➌表示疑問,用在句尾,相當於「不」、「没」。唐朱慶餘《近試上張籍水部》:「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8連詞。➊表示條件關係,相當於「無論」、「不論」。《詩•魯頌•泮水》:「無小無大,從公於邁。」➋表示假設關係,相當於「即使」。裴學海《古書虛字集釋》卷十:「無,猶雖也。」

9助詞。用於句首。《詩•大雅•文王》:「王之藎臣,無念爾祖。」

10「毋」。副詞。不要。《書•益稷》:「無若丹朱傲,惟慢遊是好。」

11通「幠( hū )」。覆蓋。《荀子•禮論》:「無帾絲歶縷翣,其䫉以象菲帷幬尉也。」

12姓。《正字通•火部》:「無,姓。漢無且;明無能。」

mó(ㄇㄛˊ)

1〔南無〕見「南」

異體字

詳細解釋

wú(ㄨˊ)

〈名詞〉

(1) 會意。據甲骨文字形,象一個人持把在跳舞。卜辭、金文中「無、舞」同字。本義:樂舞

(2) 同本義

sing and dance

(3) 哲學範疇,指無形、無名、虛無等,或指物質的隱微狀態

nihility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 《老子》

〈動〉

(1) 沒有,跟「有」相對

not have; there is not

〈副詞〉

(1) 不,表示對動詞或形容詞的否定

not

臣是以無請也。 —— 《韓非子·喻老》

請無攻宋矣。 —— 《墨子·公輸》

不若無聞。 —— 《呂氏春秋·慎行論》

可以無悔矣。 —— 宋·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無偏無黨(公正而不偏袒);無何(不久);無過(不過;無非;不外);無厭(不滿足)

(2) 通「毋」,表示勸阻或禁止,可譯爲「不要」、「別」

don't

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 《書·洪範》

無對靡於爾邦。 —— 《詩·周頌·烈文》

唯吾子戎車是利,無願士宜。 —— 《左傳·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論語·學而》

無相忘。 —— 《史記·陳涉世家》

無望其速成。 —— 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無怪乎其私之。 —— 清· 黃宗羲《原君》

無生帝王家。

無休外(不要見外);無失其時;無落(別誤;不要落空);無得(不得;不能);無論(不要說)

(3) 未,不曾,沒

no, not

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 —— 沈括《夢溪筆談》

(4) 不必,不值得

need not; not have to; be not worth

渫惡吏忍於鬻獄,無責也。 —— 方荀《獄中雜記》

(5) 另見 mó(南無)

〈代詞〉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時間、處所等

nothing

〈連〉

(1) 連接詞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條件或情況下都是如此,相當於「不論」、「無論」

regardless of

〈語氣詞〉

(1) 用在句首,無義

今王公大人,雖無造爲樂器,以爲事乎國家。 —— 《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語氣,可譯爲「嗎」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 白居易《問劉十九》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無

卷别正文・巳集中

位置第673頁,第26字

部首火部

康熙筆画12畫 部外 8畫

《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𡘋音巫。《說文》:亡也。《玉篇》:不有也。《書・舜典》:剛而無虐,𥳑而無傲。又,〈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〇〔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

《集韻》:無或作橆。《韻會》:橆本古文蕃橆字,篆借爲有無字,李斯變隷變林爲四點。〇〔按〕《說文》𣠮,从亡無聲,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義各別,不云相通;且有無與蕃橆義尤相反,不應借用。《玉篇》、《集韻》、《韻會》俱非;《韻會》蕃橆作蕃𣞣,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卷别卷十二下 位置第424頁,第6字

反切武扶切

说文解字:無亡也。从兦𣞤聲。

说文解字:無奇字𣞣,通於元者,虛𣞣道也。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

附注吳大澂古籀補:「古『無』字不从『亾』。」

附注《說文新證》:「亡(讀同無)或無的分化字,从亡、無,兩者都兼聲也兼義。」

說文解字註

说文解字:無亡也。

段注凡所失者,所未有者皆如逃亡然也。此有無字之正體。而俗作無。無乃𣞤之隷變。𣞤之訓豐也。與無義正相反。然則隷變之時。昧於亡爲其義。𣞤爲其聲。有聲無義。殊爲乖繆。古有叚𣞤𣠮者。要不得云本無二字。漢隷多作𣠮可證也。或叚亡爲無者,其義同。其音則雙聲也。

从亡。𣞤聲。

段注按不用莫聲而用𣞤聲者,形聲中有會意。凡物必自多而少而無。《老子》所謂多藏必厚亡也。武夫切。五部。古音武夫與莫胡二切不別。故無,模同音。其轉語則《水經注》云燕人謂無爲毛,楊子以曼爲無,今人謂無有爲𣳚有皆是也。

说文解字:無无,奇字無也。

段注謂古文奇字如此作也。今六經惟易用此字。

通於元者。

段注元俗刻作无。今依宋本正。《禮運》曰:是謂合莫。注引《孝經說》曰:上通元莫。《正義》云:上通元莫者,《孝經緯》文。言人之精靈所感。上通元氣寂寞。引之者證莫爲虛無也。正本元字作无。謂虛無寂寞。義或然也。按此注疏今本譌誤不可讀。而北宋本可據正。疏正本字當是《定本》之誤。謂鄭引上通元莫,顏師古《定本》作无莫也。依許云通於元者,虛无道也。則《孝經緯》必作元莫矣。葢其義謂上通元始。故其字形亦用元篆。上毌於一。

虛无道也。

段注謂虛无之道上通元氣寂寞也。《玉篇》曰:无,虛无也。奇字之无與篆文之𣞤義乃微別。許說其義。非僅說其形也。

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

段注此稱王育說又无之別一義也。亦說其義。非說其形。屈猶傾也。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見《列子》及《素問》。天傾西北者,謂天體不能正圜也。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