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字典 𨟩的意思
𨟩

𨟩

部首邑部 總筆畫23畫 部外筆畫21畫
結構左右結構 五筆HLQC 倉頡YLRAU 鄭碼IDJY
統一碼U+287E9
筆順編號 2125344444125112515222515215

異體字

詳細解釋

𨟩

(1) 同「𨝸」。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沒收錄“𨟩”字頭,請參考“𨝸”字。

康熙字典:𨝸

卷别正文・酉集下

位置第1278頁,第4字

部首邑部

康熙筆画19畫 部外 12畫

《唐韻》:徒含切;《集韻》:徒南切,𡘋音覃。《說文》:國也。齊桓公所滅。

,通作譚。《詩・衞風》:譚公維私。《春秋・莊十年》:譚子奔莒。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中沒收錄「𨟩」字頭,請參考“𨝸”字。

說文解字

卷别卷六下 位置第211頁,第24字

反切徒含切

说文解字:𨝸國也。齊桓公之所滅。从邑𪉷聲。

鉉注臣鉉等曰:今作譚,非是。《說文注義》有譚長,疑後人傳寫之誤。

附注段玉裁注:「《詩》、《春秋》、《公》、《穀》皆作『譚』……『𨝸』、『譚』古今字也。」

說文解字註

说文解字:𨝸國也。齊桓公之所滅。

段注《衞風》曰:譚公維私。《小雅》曰:東國困於役而傷於讒。譚大夫作《大東》以告病。《左傳》莊十年曰:齊師滅譚。譚無禮也。譚子奔莒。同盟故也。今濟南府府東南七十里有故譚城。在二志濟南郡之東平陵縣。東平陵故城在今濟南府府東七十五里。

从邑。𪉲聲。

段注徒含切。古音在七部。按詩,《春秋》,公,穀皆作譚。許書又無譚字。葢許所據從邑。《齊世家》譌作郯。可證司馬所據正作𨝸𨝸譚古今字也。許書有譚長。不以古字廢今字也。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