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燕趙的意思 燕趙造句

燕趙造句


10字左右

  • 1、燕趙大地,自古慷慨仁義,瓜瓞綿綿。
  • 2、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
  • 3、相留燕趙齊梁客,借寓東西南北人。
  • 4、我願結交燕趙士,悲歌慷慨劍如霜。
  • 5、英勇威震燕趙,敵寇聞風喪膽。
  • 6、殘酒憶荊高,燕趙悲歌事未消。
  • 7、參差界燕趙,恍惚辨華夷。
  • 8、古燕趙女子善歌舞,故稱。
  • 9、弦歌教燕趙,蘭芷浴河湟。
  • 10、天庭蟠桃會,燕趙樂魚灣。

20字左右

  • 1、好一條威武大漢!此人定是燕趙北國的悲歌慷慨之士。
  • 2、燕趙文化是農業文化,是旱地農耕文化。
  • 3、河北古為燕趙之地,其民悲歌慷慨、好俠重義。
  • 4、太祖南定燕趙,日不暇給仍世征伐,務恢疆宇。
  • 5、悠悠燕趙,巍巍武垣。我愛這老唐河畔的梨園,我更愛我的家鄉。
  • 6、師生同誌,協力攻關,笑看燕趙魁首誰人得。
  • 7、長城聽過慷慨激昂的燕趙悲歌,也熟悉音韻低沉的塞外胡笳。
  • 8、兢兢業業,磨劍十年,隻為龍騰渤海,展現燕趙英才;
  • 9、滅楚之後,秦王讓王賁攻打燕趙,王賁打下遼東,逮住了燕王。
  • 10、我燕趙人多沈毅英爽,無誇毗之習,文衣其尤著哉。

30字左右

  • 1、燕趙魏,大破齊楚二十萬聯軍、斬殺楚國悍將龍且,這樣的功勞天下無雙、略不世出。
  • 2、究其原因,有燕趙慷慨悲歌的文化精神影響和受地緣文化影響。
  • 3、燕趙三十六騎縱橫大漠數十載,不想今日分崩離析土崩瓦解於一旦。
  • 4、四十八歲空消磨,人生壽命能幾何!株守恒山十六載,燕趙往來成逝波。
  • 5、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
  • 6、無論是怒濤洶湧的長江天險,還是慷慨悲歌的燕趙壯士,都沒有阻止住大秦的征服。
  • 7、神仙一夜去逢來,冷在小寒玉葉裁,塞外不如燕趙地,問君今日可徘徊。
  • 8、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美人一何麗,顏若芙蓉花。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 9、學練並舉,成竹在胸,敢問逐鹿群雄今何在?師生同誌,協力攻關,笑看燕趙魁首誰人得。
  • 10、古老的燕趙文化,樸實豪放的民風,造就了世代相傳的燕趙俠風。

40字左右

  • 1、通過對河北諺語,特別是農諺、風土習俗諺和修養諺的考察來了解曆史悠久的燕趙文化。
  • 2、石家莊也不過是百年之內的事情,相對於我們燕趙大地的千年曆史來說影響是微乎其微的。
  • 3、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奮發進取,燕趙人民不畏強暴,體現了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愛國主義傳統。
  • 4、據燕趙都市報報道,老年斑又叫「壽斑」,醫學上稱之為「脂褐質色素」,多見於老年人的皮膚,尤其是臉部兩側及手背。
  • 5、我們河北是曆史名人、文化古跡眾多的省份,在這裏我就不一一敘述了,熱情好客的燕趙人歡迎你的到來!
  • 6、茫茫人海,我隻是一朵小花,我願意從一點一滴做起,愛學校、愛家鄉、愛祖國,做幸福的燕趙兒女,唱響燕趙大地!
  • 7、還記得李廷雷嗎?對,就是前一陣燕趙晚報刊登的那個舍棄萬元工資來石捐獻骨髓的人。
  • 8、口號:學練並舉,成竹在胸,敢問逐鹿群雄今何在?師生同誌,協力攻關,笑看燕趙魁首誰人得;
  • 9、蓋從三秦到燕趙,一馬平川,土地平曠,樓台儼然,無垠的沃野上禾麥青青,清澈的河流邊芳樹依依。
  • 10、為了利益,燕趙兩國結為盟友,由於兩國實力強勁,此次結盟對秦國大不利,成為了秦國眼中釘,肉中刺。

50字左右

  • 1、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長弓烈馬,嘯傲西風;倭寇逞凶,燕趙大地,血雨腥風,熱血男兒,痛殲倭寇敵膽寒!第二百一十二章。
  • 2、山溫水軟響銅琶阿驊在水軟山溫西子湖畔的杭州城,響徹著北方梆子腔的鐵板銅琶,回蕩著金戈鐵馬的燕趙之聲。
  • 3、天津得其傳授者有封三伯、李四金剛等人,後有王海山先生設帳於天津河東傳授張螯、李兆興、王春和等先生,當時是名震燕趙,聲名遐爾。
  • 4、瀟湘人才網,河北的燕趙人才網、搜才網,天津的津門人才網、北方人才網等,而上海北京一線城市還是以智聯前程占主導。
  • 5、邯鄲、梁州同屬燕趙之邦,由於這層關係,客居異地的柳雲濤一直視他做小老鄉,彼此之間非常親密,言來語去就顯得不怎麼客套。
  • 6、吉水山,位於燕趙大地南域邊緣的晉國南部,此山險峻,如一隻正要迎空而起的巨大田雞,青黑色的怪石散亂的遍布山上,一片荒涼。
  • 7、那座承載了越地長歌,燕趙大地,彩雲之南的華夏五千年文明的橋,像一隻折翼的雄鷹,掙紮著發出最後一聲怒吼。
  • 8、2012年中我還去了張家口、學會了遊泳、通過了燕趙都市報小記者麵試,當上了小記者……我忙的不亦樂乎!
  • 9、我希望在2013年,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有燕趙都市報小記者的磨礪,來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在這新年之際請為我祝福吧!
  • 10、郎不墮家風,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妾蘭心蕙質,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賞遊於山水之間,潑茶賭書,琴瑟相和。

60字左右

  • 1、另外還有湖南的芙蓉人才網、瀟湘人才網,河北的燕趙人才網、搜才網,天津的津門人才網、北方人才網等,而上海北京一線城市還是以智聯前程占主導。
  • 2、秦腔一聲吼,八百裏秦川塵土飛揚;裴豔玲的河北梆子,攜著燕趙之氣撲麵而來;越劇舞台上寶哥哥的一個亮相,就讓「江南人」這個抽象的概念有了血肉。
  • 3、自專諸刺王僚始,遊俠之風大盛,後有豫讓三刺趙襄子,燕趙乃成俠士之鄉,及其後世者,聶政殺韓相俠累,荊軻刺秦王嬴政,這一切無一不是驚心動魄。
  • 4、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 5、紅歌高唱傳四方,九十建黨訴衷腸;衣食住行多舒暢,黨的恩澤惠八方;燕趙兒女多壯誌,攜手高舉特色旗;堅定不移跟黨走,齊心共助國崛起。
  • 6、在這個時刻,我們朞待著那些為公共利益而奔忙的人們,在夜色中默默奔走時,能感受到燕趙大地上的街巷阡陌見證著他們的光榮之路。
  • 7、可是店主人看他們不衫不履,情形尷尬,怕惹禍上門,就一再催他們走,他們隻好把藥減價賣給西藥店,打道而回,浪跡燕趙,觀覽北京的壯舉,自然是「老殘夢斷」。
  • 8、為什麼要朝東而立呢?因為戰國時朞,秦始皇雖然統一六國,可諸侯國齊楚韓燕趙魏都在秦國的東方,這樣秦始皇在地下世界也能率雄兵百萬防守了。
  • 9、如秦始皇,六王畢,四海一,然後阿房出,燕趙之收藏,齊楚之經營,韓衛之精華,盡歸囊中,於是始皇便有了虛榮之心,朝歌夜弦,視珍寶如沙礫,棄擲邐跎,亦不甚惜。
  • 10、紅歌高唱傳四方,九十建黨訴衷腸;衣食住行多舒暢,黨的恩澤惠八方;燕趙兒女多壯誌,攜手高舉特色旗;堅定不移跟黨走,齊心共助國崛起。

70字左右

  • 1、幾乎所有的燕趙古鎮,都曾經有過一個輝煌的過去,然而在經曆漫長歲月的衝刷磨洗之後,這些昔日的雄關重鎮如今多已名實難副,蕭條敗落成一般意義上的村鎮。
  • 2、在萬紫千紅的花的世界,菊花是最謙卑,率真的一種燕趙的秋天還未過去,西風肆虐,落葉紛飛,萬木都在蕭索中衰敗,而菊花卻在這時綻開一株株的花朵,向人們報告著冬之將至的訊息。
  • 3、經過十三年一個月零十六天衛國的拚搏和鮮血的洗禮,中國,一隻雄獅在燕趙大地上蘇醒,含著蘇醒前飽受淩辱的憤怒,含著蘇醒後憧憬未來的朞盼咆哮,一吼震天地。
  • 4、我知道了,如果想過上好日子,就不能整天幻想著金戈鐵馬,燕趙悲歌,要以平常人的心態,享受粗茶淡飯,這樣,我們已經很滿足了。而且,內心要充滿陽光,一心一意地享受各種各樣的精彩。

80字左右

  • 1、正如齊王聽從鄒忌的誠諫,讓群臣吏民"麵刺寡人","上書諫寡人","謗譏於市朝",正是有了他對百姓的平視與尊重,才能虛心納諫,使"燕趙韓魏皆朝於齊",做到"戰勝於朝廷"。

90字左右

  • 1、美麗的蘆葦蕩和富饒的大湖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濕地,而濕地對於地處幹旱半幹旱地區的河北來說,顯得格外珍貴,如果說白洋澱如華北明珠鑲嵌在燕趙大地上,那麼,後起之秀曹妃甸、衡水湖就是明珠姊妹,和她爭紅鬥紫。
  • 2、你是一位王者,把自己的名字刻進燕趙的讚譽中;你是一團錦繡,讓你的雕欄浮現在多少求索之士的夢幻裏;你是一個巨索,吸引人們的目光在你身上久久地逗留;你是一座殿堂,將普天之下的教育精髓包容在你的紅牆中
  • 3、9月19日下午15時,我們燕趙都市報小記者準時來到位於體育大街和中山路交口的地鐵工地,進入施工圍擋區,一位工程師叔叔通過展板向我們介紹地鐵的線路設計、進度等,然後讓我們帶上安全帽,進入地下施工現場。

100字左右

  • 1、反過來想想,假如韓魏楚不懼怕秦國的強大,就不會幹出賄賂的蠢事,也就不會早早滅亡;假如齊國不懼怕本國被滅,就不會倒向秦一邊,其他五國也不會孤立無援;假如燕趙能沉著冷靜地敢於和秦國對抗到底,那麼秦國便不會有好日子過。
  • 2、在我國的夏商時代就已出現了貨幣,最終的發展是到周朝的春秋戰國時代,當初各種形式的貨幣盛行,有楚國的布幣、刀幣、蟻鼻幣等,燕趙的鼎形幣,秦國的圓形方孔銅幣等等,正因為貨幣的發展,才使當時社會的各種行業得到蓬勃的發展。

詞語解釋

燕趙[ yān zhào ]

1.指戰國時燕趙二國。亦泛指其所在地區,即今河北省北部及山西省西部一帶

2.《古詩十九首·東城高且長》有「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句,後因以「燕趙」指美女或舞女歌姬

燕趙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