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聞過則喜的意思 聞過則喜造句

聞過則喜造句


10字左右

  • 1、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
  • 2、聞過則喜,知過必改。
  • 3、晏子虛懷若穀,聞過則喜
  • 4、孔子經常稱讚:子路好勇,聞過則喜
  • 5、代表聞過則喜,認真督促鄉政府整改。
  • 6、呂岱知人善用,聞過則喜
  • 7、受寵若驚,聞過則喜
  • 8、聞過則喜,古人所尚。
  • 9、見賢思齊,聞過則喜
  • 10、喜聞諍言、聞過則喜,這是一種境界。

20字左右

  • 1、對於群眾的批評意見,領導幹部應當抱著聞過則喜的態度。
  • 2、可是他偏偏遇上了英主,趙匡胤從諫如流,聞過則喜
  • 3、正確的態度,應該是聞過則喜,聞譽則憂,聞同則疑,聞異則思。
  • 4、謙虛謹慎的人有自知之明,會聞過則喜
  • 5、本人聞過則喜,還希望大家對我提出各種寶貴的意見。
  • 6、聞過則喜,未嚐嗔怨;自甘淡泊,遠離權門。
  • 7、領導幹部對群眾的意見要虛懷若穀,聞過則喜
  • 8、被批評者虛心接受意見和建議,做到聞過則喜,擇善而從。
  • 9、重視輿論部門的監督,聞過則喜,聞過則改。
  • 10、每日三省,是惡當驚;聞過則喜,知錯必改。

30字左右

  • 1、對待批評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是聞過則喜,一是聞過則怒。
  • 2、我們的幹部、黨員都是為群眾辦事的,因此應當知恥近乎勇,聞過則喜
  • 3、是聞過則喜,勇於自我批評,還是諱疾忌醫,堅持錯誤,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 4、要本著聞過則喜、聞過則改的態度,暢通反映渠道,廣泛征求意見,認真進行整改。
  • 5、聞過則喜,反映了對批評功能和作用的正確認識,是對待批評的正確態度。
  • 6、仲由經常批評孔子,孔子也常批評他,仲由聞過則喜,能虛心接受。
  • 7、孔夫子的教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聞過則喜」是明智的並值得我們遵循。
  • 8、對巡視組指出的問題要正確認識,以聞過則知、聞過則喜、聞過則改的態度認真對待。
  • 9、就比如曹操吧,一開始標榜聞過則喜,等人家一說,就把人家給宰了,事後還裝傻充愣。

40字左右

  • 1、人當聞過則喜,聽取諍言,剛愎自用、自以為是隻能成為阻礙你飛入雲霄的風雨,諍言才是你直上青雲的翅膀。
  • 2、每一個人都應該習慣於虛心接受同誌們的批評,這就是中國古人所說的‘聞過則喜’的態度,是很好的。
  • 3、那麼,聖賢和庸人的區別在哪裏呢?其關鍵就在於對待過失的態度上:聞過則怒,是為庸人;聞過則喜,是為聖賢。
  • 4、聞過則喜:過:過失;則:就。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缺點或錯誤,表示歡迎和高興。指虛心接受意見。

50字左右

  • 1、滿招損,謙受益。知過必改,聞過則喜。戶樞不蠹,流水不腐。從善如流,疾惡如仇。鍾不敲不響,話不說不明。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 2、修養道德,聞過則喜、聞過則改,遠離浮躁、返璞歸真,修好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個人品德,保持做人做事的道德本色。
  • 3、我所描寫的雙城,瑕瑜互見,也許揭了自己的瘡疤,長了他人的誌氣,也許沒有違反見賢思齊聞過則喜的道理,惟讀者諒之。

60字左右

  • 1、七月七日是七夕,節日未到先備禮,七喜禮包送給你:轉憂為喜,聞過則喜,迎門見喜,臨門大喜,歡樂驚喜,可賀可喜,皆大歡喜!願你天天有喜氣!
  • 2、七月初七是七夕,節日未到先備禮,七喜禮包送給你:轉憂為喜,聞過則喜,迎門見喜,臨門大喜,歡樂驚喜,可賀可喜,皆大歡喜!願你天天有喜氣!
  • 3、要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對群眾的意見、批評和輿論監督要聞過則喜、聞過則改、立行立改,使得我們的工作更接地氣、更加貼近群眾。
  • 4、人非聖賢,天生熱愛被讚美的人性,使得聞過則喜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像高高在上的帝王和已經名揚天下的作家這樣舉足輕重的人。
  • 5、七月七日是七夕,節日未到先備禮,七喜禮包送給你:轉憂為喜,聞過則喜,迎門見喜,臨門大喜,歡樂驚喜,可賀可喜,皆大歡喜!願你天天有喜氣!七夕情人節快樂!
  • 6、古代子路聞過則喜,意思是聽到別人講我們的過失我都很歡喜,絕對不會反而批駁對方,要跟對方辯駁,甚至會怨恨對方,這樣的人叫沒福。
  • 7、七月七日是七夕,節日未到先備禮,七喜禮包送給你:轉憂為喜,聞過則喜,迎門見喜,臨門大喜,歡暢驚喜,可賀可喜,皆大歡喜!願你天天有喜氣!
  • 8、要做到總攬而不獨攬、領唱而不獨唱、果斷而不武斷,有從善如流的氣度和聞過則喜的胸襟,善於聽取意見尤其是反麵意見,做到不以人廢言、不以言廢人。

詞語解釋

聞過則喜[ wén guò zé xǐ ]

1.聽到批評意見就喜悅。比喻樂於接受他人規勸

聞過則喜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