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憂憤的意思 憂憤造句

憂憤造句


10字左右

  • 1、寥落荒州憂憤死,詩文每讀淚闌幹。
  • 2、使國母常懷憂憤,致二妃久抱沉冤。
  • 3、她因為憂憤導致急火攻心。
  • 4、居數月,憂憤發病卒。
  • 5、所陷,憂憤成疾而死。
  • 6、澤憂憤成疾,疽發於背。
  • 7、荀林父憂憤成疾而卒。
  • 8、時文宣溺於遊宴,帝憂憤表於神色。
  • 9、祖逖心力交瘁,憂憤成疾。
  • 10、因此,張敷華憂憤成疾,含冤而死。

20字左右

  • 1、答顯示出詩人鬱結之深,憂憤之烈,心緒之亂。
  • 2、久攻不下,又死了這麼軍人,高歡憂憤發病,一臥不起。
  • 3、久攻不下,又死了這麼多人,高歡憂憤發病,一臥不起。
  • 4、帝都健康,為侯景所困,台城飲膳,被侯景所減,帝憂憤成疾。
  • 5、旬日而馥眾潰,奔於項,為新蔡王確所拘,憂憤發病卒。
  • 6、幹封元年,大赦,長流人不許還,義府憂憤發疾卒,年五十餘。
  • 7、熙性素剛,鬱鬱不得誌,行至永州,憂憤發病而卒,時年六十三。
  • 8、同年,司馬睿因憂憤而死,由太子司馬紹繼位,是為晉明帝。
  • 9、四年後,憂憤成疾的薄皇後一病不起,離開了人世。
  • 10、自後梁主所求,多不遂意,飲膳亦為所裁,憂憤成疾。

30字左右

  • 1、由於南宋王朝當權者軟弱無能,辛棄疾自感無力回天而憂憤成疾。
  • 2、晚年因卷入立嗣之爭、力保太子孫和而累受孫權責罰,憂憤而死。
  • 3、不需要煩瑣的描繪,一個憂憤滿懷的詩人形象便突兀地站立在讀者麵前了。
  • 4、他曾因屢次上疏指謫朝政,而得罪權貴,罷官家居十五年,後憂憤而死。
  • 5、小六兒見他目中棱棱,其鯁直憂憤之處、大義凜然,深深印入了他童稚的腦海。
  • 6、此時,卻見那老者端詳片刻,忽然一聲長籲,一拳砸在羊皮大地圖上,憂憤而沉重。
  • 7、最後,楚國國土被侵占,他滿懷憂憤,於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這一天跳江自盡。
  • 8、詩人的憂憤太多,憂國憂民,憂楚國的江山社稷,憂黎民百姓的苛苛命運。
  • 9、我們領略李白思鄉的愁苦,領略杜甫愛國的憂憤,領略李清照婉約的傷悲。
  • 10、昔日美好的景象成了一片廢墟,體現出詩人對敵人踐踏故土的無比憂憤

40字左右

  • 1、董太後憂憤暴斃,民間小道消息滿天飛,都說她是被何太後下毒給殺了,就像當初殺王美人一樣。
  • 2、天極子原本一臉的驕傲,如今變成了極度憂憤之色!而四周的各宗門老怪,臉上表情也開始精彩起來。
  • 3、結果,雪兒他娘終於在雪兒剛滿一歲的那年,因為憂憤導致急火攻心,也撒手人寰隨著她爹去了。
  • 4、向榮憂憤成疾,由國梁收集散卒,激厲將士,開城再戰,連破長毛營寨,斬首數千級,丹陽方轉危為安。
  • 5、天怒民怨,而國王不恤民瘼,不思改變國家的政治,因此詩人憂心如搗,為盼國王一悟而不可得深懷憂憤
  • 6、如果憂憤成疾或是為小人暗害,隻怕不僅僅你自己不能上陣討賊,於國家來看不是也少了一員猛將?
  • 7、她心中憂憤,不由氣急,忙努力平息心情繼續道:「以後你掌管天下生殺大權,希望你不要學前朝玄武之事。
  • 8、想我中國千年前的文壇北鬥,十之八九都是官場失意而不得不另尋他法排遣憂憤而寫下的千古名篇。
  • 9、漸損的風景,凋零的慘疏,落日的餘輝,組成淒美的悲壯,寫在大地,唱響壯懷激越,時不待我的憂憂憤曲。
  • 10、劉銘傳目睹自己一生成果交與外族,悲憤至極,身心交病,臥床不起,於1896年1月12日在憂憤中辭世。

50字左右

  • 1、鄧見家族被誣,無從訴枉,又聞王聖等從中媒孽,料知將來亦多凶少吉,一時憂憤交並,索性不飲不食,由他餓死了事。
  • 2、此前他受清廷厚恩,直到現在還是「護帝太保」;而實則一力助袁,因而進退兩難,隻能托言因「國變憂憤」,力辭太保,離京閑居,暫避「一時之謗」。
  • 3、其中以獨語散文最有藝術價值。它以獨語的方式展示了一個理想主義者對現實的憂憤、苦悶及孤寂中不絕於追求的情誌。
  • 4、半生風雨過後,他隻能將一腔不甘與憂憤磨成濃墨,從毫尖傾瀉繪成一張張墨戲之作,借以安慰充斥著幻滅之感的心靈。
  • 5、屈原一生中寫過許多著名的愛國詩篇,後來由於楚王不接受他的愛國主張,致使國土淪喪,他滿懷憂憤之情,跳入汨羅江自盡。
  • 6、能真正凝成價值的是孤獨。百年孤獨,百年的慨歎憂憤;百年孤獨,百年的驚世駭俗;百年孤獨,讓我們在思考何去何從時不會茫然失措。
  • 7、我願滿腔的憂憤,訴之於秋風!我願將淒切的悲歌,給予林間鳥鳴!我願以綿綿的情絲,掛之於樹梢!我願以熱烈的一顆赤心,浮於太空。
  • 8、眉月兒的祖父正是齊王建時朞的雍門司馬,他曾揮戟於城門斥責齊王建投秦,終未如願,遂在秦軍破城之日憂憤吐血、自刎殉國。
  • 9、當他不得不以編劇為謀生手段之時,他自然要將淒涼憂憤的意緒、慷慨淋漓的深情和低回嗚咽的幽鬱借編劇傾瀉而出。
  • 10、那個弱柳扶風卻心氣高傲的女子,是他這一生唯一所求,卻最終為了他,落了一生的淚,在哀愁憂憤中永遠地離開了他。

60字左右

  • 1、兩宋詞壇上該詞調作品多不出蘇舜欽「沉鬱憂憤」與蘇軾「曠達超邁」二路,然不管哪類作品,大都具有題材內容社會化、情感取向反悲傷的特點。
  • 2、白發蕭蕭臥澤中,秪憑天地鑒孤忠。厄窮蘇武餐氈久,憂憤張巡嚼齒空。細雨春蕪上林苑,頹垣夜月洛陽宮。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陸遊
  • 3、主張以寂寞真淳之心寫憂憤清剛之情,在風格上尋找天然風韻與萬古英雄之氣的統一,似乎在擺脫以「風骨」為特色的格調論,返回到對詩文豪氣的推崇。
  • 4、寂寞如同陽春白雪曲高自然和寡;寂寞如同高山流水知音唯有子朞;寂寞如同陽光三疊一唱引出三歎;寂寞如同二泉映月憂憤而不失追求……
  • 5、古代有一個叫屈原的大詩人,因為自己報效君王的抱負不得施展,憂心如焚,無處發泄,就寫了大量抒發憂憤的詩作,最後在絕望中投汨羅江自盡。
  • 6、在劉邦被困守資陽時,陳平也曾建議捐金數萬斤離間了項羽群臣,還使項羽的唯一著名謀士範增憂憤病死,還用了調虎離山之計助劉邦掏出資陽。
  • 7、剛正不阿,留正氣滿幹坤,幽怨憂憤,著成信使照塵寰!這是史太公的正氣凜然,才能使得他在人生的高峰上感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 8、劉協見文遠說的慷慨激昂,雖然不明真假,卻也被文遠說的幽然一歎,尤其是提及董卓,劉協更是被挑起心中憂憤,終於禁不住開始流露出真性情來!「」。
  • 9、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如是為了它,屈原憂憤滿腔身投汩羅是為了她,人民解放軍浴血奮戰是為了她,無數的科學家毫無保留的獻出智慧是為了她。
  • 10、往事如煙事事休,耳畔縈繞的隻是你臨死前留下的憂憤呼喊:殺賊,殺賊!你終生的壯誌和熱血已化為一股時光的清流,盈盈流淌、清脆作響。

70字左右

  • 1、如花笑靨,回眸一笑,使玄宗拜倒;傾國傾城,高貴脫俗令六宮失色。這就是你千百年來令人憐惜痛恨的人,玉環!究竟是紅顏禍水,禍國殃民,還是無辜丟命,滿含憂憤呢?
  • 2、倘若多一些沉穩平和,卷土重來未可知,才高氣盛,一身傲氣使賈譯為同僚所排擠,他若多一些沉穩平和,並不會壯誌未酬,憂憤而死,傲氣衝天的揚言我比阿爾卑斯山還要高。
  • 3、於是他憂憤地選擇以死明誌,希望用血肉之軀為俗人敲響警鍾,幻想犧牲自己換取蒼生的安寧,篤信文人不死。但從此世界上少了一個憤世嫉俗者,卻未曾增加多少仁人誌士。
  • 4、但是這個看似嬌弱、經不起風雨的女子卻並沒有畏懼那未知的、布滿荊棘的前途,她舉筆揮毫,懷著滿腔的熱忱在宣紙上寫下了一篇篇飽含著國破家亡憂憤的詩章。
  • 5、一種愁思幽恨在詩人的心間暗暗滋生,這些歌女又怎知南朝就在這紅帳春宵毀於一旦,惟有那亡國之恨依存於世,憂憤忽然湧上心頭,卻無奈隱沒於這深深的夜色裏
  • 6、屈原是戰國時朞楚國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愛國詩篇,後來由於楚懷王寵愛佞臣不接受他的政治主張,導致國土淪喪,他滿懷憂憤,在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那天跳江自盡。
  • 7、在屈原流放江南後不久,楚國國都失陷,當這國土淪喪的消息傳到屈原之耳時,內心之痛苦難以言表,他隻有清白以直死,最後在汨羅江滿懷憂憤之情結束了自己悲壯的一生。
  • 8、大禹治水,安天下,三過家門而不入是為了她;屈原憂憤滿腔,投身汨羅江是為了她;無數的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毫不保留的獻出自己的智慧、才華、艱辛的勞動是為了她!
  • 9、她始終把關注的目光放在處於民族苦難下的底層勞動婦女的悲劇命運上,從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中揭示女性的生存狀況和生命過程,表現出對婦女命運的終極關懷和深切憂憤
  • 10、大與之洪水,安天下,三過家門而不入是為了她;屈原憂憤滿腔,投身汩羅江,是為了她;無數的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毫不保留地獻出自己的智慧與才華,艱辛地勞動還是為了她!

80字左右

  • 1、早在那些風花雪月的日子裏,我便學會,用滾燙的酒精,麻醉憂憤的自己。在酒醉的困頓中,掩飾自己寂寞的抽泣。從那時起,那縷溫婉的爐火便不知覺中,肆意,狂妄地,吞噬著我倦意闌珊的心靈。
  • 2、端午節的由來是這樣的:在戰國時朞,楚王無能,導致楚國大夫屈原憂憤而死,人們十分懷念屈原,又不想讓魚兒吃屈原的屍體,就把米包在葉子裏投到江裏,這樣到後來粽子和端午節就誕生了。
  • 3、屈原憂憤滿腔,投身汨羅江是為了她;人民解放軍浴血奮戰、拋頭顱、撒熱血是為了她;無數的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毫不保留地獻出自己的智慧才華,艱辛地勞動是為了她!我們也要把祖國放在心中。
  • 4、還將屈原逐出國,到後來楚國被滅之後,屈原憂憤地跳進了汨羅江,百姓為了懷念屈原,將糯米包成粽子,投入了江中,希望魚群吃米而不傷屈原身體,後來演化為端午節,所以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
  • 5、大禹治洪水,安天下是為了她;屈原憂憤滿腔,投身汨羅江是為了她;人民解放軍浴血奮戰、拋頭顱、撒熱血是為了她;無數的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毫不保留地獻出自己的智慧才華,艱辛地勞動是為了她!
  • 6、還將屈原逐出國,後來,楚國被滅之後,屈原憂憤地跳進了汨羅江,百姓為了懷念屈原,將糯米包成粽子,投入了江中,希望魚群吃米而不傷屈原身體,後來演化為端午節,所以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
  • 7、可惜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女子,卻在最後憂憤而死。而她氣絕時,正是寶玉娶寶釵的時辰,一邊極喜,一邊極悲,具有很強的對比效果:這歡騰熱鬧的景象更加襯出黛玉之死的淒涼,總讓我忍不住流下眼淚。
  • 8、她說大篇治洪水,安天下,三過家門而不入是為了她;她說屈原憂憤滿腔,上下而求索是為了她;她說人民解放軍浴血奮戰保家為國是為了她;她說無數科學家、文學家貢獻自己的智慧也是為了她!
  • 9、大禹治水安天下,過家門而不入是為了她;屈原憂憤滿腔,投江明誌是為了她;人民解放軍浴血奮戰是為了她;無數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毫無保留地獻出自己的全部智慧、才華,更是為了她!
  • 10、你們可曾記得: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和印刷術,這四大發明不僅推動了曆史的發展,還為中華文明嵌上榮光;大禹治水安天下,三過家門而不入;屈原憂憤滿腔,投身汨羅江;人民解放軍浴血奮戰、拋頭顱、撒熱血。

90字左右

  • 1、在這幽靜的月夜,杜牧曾因國家命運而憂憤,蘇軾曾在中秋之夜的月下暢飲,李白曾望著斜灑在床前的那一縷月光思念著故鄉……而現在的我,正坐在明亮的教室裏奮筆疾書,我深知:我是初三的學生,是要麵臨畢業考的學生。
  • 2、大禹治洪水,安天下,三過家門而不入是為了她;屈原憂憤滿腔,投身汨羅江是為了她;人民解放軍浴血奮戰、拋頭顱、撒熱血是為了她;無數的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毫不保留地獻出自己的智慧才華,艱辛地勞動是為了她!
  • 3、大禹治洪水,安天下,三過家門而不入是為了她;屈原憂憤滿腔,投身汨羅江,是為了她;人民解放軍浴血奮戰、拋頭顱、撒熱血是為了她;無數的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毫不保留地獻出自己的智慧、才華,艱辛地勞動是為了她!
  • 4、我仿佛看到了你,擎起一盞孤獨的燈,照亮了一段孤獨的曆程,用你那絕世的孤獨跳了一曲完美的舞,在你的舞步中,我看見了你的堅定與毅然決然,你的豪放與灑脫,你的甜蜜而又孤獨的愛情,你對國家的憂憤,你對趙明誠的追憶。
  • 5、作為女人,你滄桑不失堅強;作為文人,你高格而不陷孤僻;作為國人,憂憤而不是忠誠。身為中國四大才女之一的你,一身情愁,身世飄零,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南宋,在那個山河破碎風飄絮的亂世,你的才華又有誰能賞識?

100字左右

  • 1、作為一個世紀後的我們,為您的生命的短暫而惋惜,生活在封建黑暗時朞的您魯迅,以文章為利劍,抒發了自己對當時封建專製的不滿,你筆鋒幽默辛辣,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卻又不自命清高;你的幽默中閃爍著睿智與深刻,憂憤中蘊含著一顆深沉的愛國之心啊!
  • 2、要知道東坡可是一家父子三人中進士,東坡更是少年得誌、才名遠揚,地道的青年才俊一枚啊!想想這哪件事攤上了,還不得悒鬱寡歡、借酒澆愁,甚至是憂憤交加、自殺了事?可人家東坡先生不僅才華橫溢,也特別能抗打擊,內心強大無比。
  • 3、遠處,一大片商業大樓拔地而起,不久將又是一個新的商業用地供遊客購物;悠悠的河水渾濁不堪,無聲的哭泣著流向遠方;天空也不再是那樣湛藍城市仿佛是一位被強製施加濃妝胭脂的老婦人,好似小醜一樣荒唐可笑,內心的憤怒轉變成了憂憤,久久不能釋懷。
  • 4、大禹治洪水,安天下,三過家門而不入是為了她;屈原憂憤滿腔,投身汨羅江,是為了她;人民解放軍浴血奮戰、拋頭顱、撒熱血是為了她;無數的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毫不保留地獻出自己的智慧、才華,艱辛地勞動是為了她!緬懷漫漫歲月,凝聚縷縷遐想。
  • 5、語文可以讓我們傾聽到風燭殘年的海外遊子的心聲,體會被剝奪使用母語權利的亡國著的痛楚,品味著名科學家始終眷戀著祖國的深情,領悟誌士仁人麵對山河破碎而壯誌難酬的憂憤,感受古代外交家維護國家尊嚴、不辱使命的凜然正氣。
  • 6、人生一世,草活一秋。不過百年,浮浮沉沉而已。有時上升意氣風發指點江山,有時沉淪萎靡不振心思憂憤,相較之下,還是難以接受其中的落差。難免出現哭哭啼啼的樣子。但是孩子,其實如果你能從其中體味到什麼,不管是精神還是物質的,我都覺得你很好,不要難過,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詞語解釋

憂憤[ yōu fèn ]

1.憂慮悲憤;憂慮憤恨

憂憤不平。

積憂憤。——清·方苞《獄中雜記》

憂憤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