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銀箔的意思 銀箔造句

銀箔造句


10字左右

  • 1、鋁箔紙次給有金箔和銀箔兩栽。
  • 2、銀箔紙,三折五翻就變得立體了。
  • 3、也有銀箔銀箔粉、銀泥,銀丸粉等。

20字左右

  • 1、內參比電極由銀箔,氯化銀層和幹內參比電解質層構成。
  • 2、供應雕塑、金銀箔,提供藝術金箔裝飾班、油畫班、藝術裝飾班。
  • 3、薄薄的金箔紙、銀箔紙,三折五翻就變得立體了。
  • 4、金銀箔,提供藝術金箔裝飾班、油畫班、藝術裝飾班。

30字左右

  • 1、沒錯來說,不僅是原材料紙張,而且金箔,銀箔,樹皮,葉,皮,布或毛皮。
  • 2、前年跟著姐姐學會了疊元寶,薄薄的金箔紙、銀箔紙,三折五翻就變得立體了。
  • 3、充銀箔:麵上有膠層和透明漆的鋁箔。燙印書籍封麵和其他裝飾用。
  • 4、小型張、小本票等;其印製材質多彩,有燙壓金箔、銀箔,塑料立體印製,絲線繡製等。
  • 5、司馬陰以桐木依樣為刀,寬狹大小無異,貼以銀箔,時於馬上舞動,諸部落望見,無不震悚。
  • 6、在衛星圖片中,這個地區看上去像是一片被弄皺又烤焦的銀箔
  • 7、皎潔的月光溫柔的灑在青磚上,給路麵上鍍上了一層蠶翼般的銀箔
  • 8、皮毛又厚又密,可以說是用銀箔鑲在上麵的了,可不,閃閃發光的,光滑的很。
  • 9、初十以後則賣衛畫、門神、掛錢、金銀箔、錁子黃錢、銷金倒酉、馬子燒紙、玻璃鏡、窗戶眼。
  • 10、在漢、唐時代,平易近間婦女即有使用金銀箔和彩帛剪成花鳥貼在鬢角為飾的風尚。

40字左右

  • 1、凱伊:一顆裝飾滿空啤酒罐的聖誕樹不是我理想的聖誕節,現在,拿著這個金銀箔,你要留在家裏。
  • 2、剪紙是我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早在商代就有人用金銀箔、皮革和絲織品進行鏤空刻花製作裝飾品。
  • 3、金銀箔是中國傳統藝術中的一種重要媒介,因其華美的色澤和珍貴的品質,常用來裝飾各種器物、雕塑和壁畫。
  • 4、我來到瀑布旁,凝視著水麵,細細的端詳起它來粼粼爍爍,晶晶亮亮,萬千的浪尖,銀箔似地搖著,金鈴似地碰著。

50字左右

  • 1、現在,生肖郵票形式多樣,有小版張、小型張、小本票等;其印製材質多彩,有燙壓金箔、銀箔,塑料立體印製,絲線繡製等。
  • 2、剪紙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早在商代就已經誕生了,當時的剪紙還是用金銀箔、皮革、絲織品做的,算是剪紙的前輩。
  • 3、同樣是透過玻璃,單純的玻璃讓人看到往來不絕之人,而在玻璃的背麵鍍上一屋薄薄的銀箔,便隻有映射出自己。
  • 4、他拖著腳步,咳嗽著,身穿一件黃色舊外套,外套的一個角從肩上滑下來,露出扮演達戈貝爾特王穿的飾金銀箔片的上衣。
  • 5、同樣,純粹的玻璃也讓他人看見了你,而後者在隔斷你對他人的關注,將自己更好的映射的同時,也以那銀箔隔斷了他人對你的視線。

60字左右

  • 1、安斯沃思太太的家鋪張地用金銀箔和冬青裝飾著,餐具櫃上擺著成排的酒水,火雞和撒爾維亞幹葉加蔥頭填料的濃鬱香味自廚房撲鼻而來。

70字左右

  • 1、鏡子最大的特點是真實,瞧它成左右對稱,正立等大的鏡像,且鏡像為虛像。他是由玻璃和銀箔製成,毫不隱瞞的指出你的缺點。當你麵對並不完美的自己,可別生氣。
  • 2、我們先上網查了剪紙的傳統文化。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窗花已經有上千年的曆史,在宋朝、元朝逐漸流傳,逐漸成形。
  • 3、剪紙起源與戰國時代,不過那時候的剪紙,是用非常昂貴的銀箔所製,但是,這是剪紙藝術的前身,後來蔡倫於公元105元年後發明了紙後,才形成真正的剪紙藝術。
  • 4、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被類似銀箔的物品封閉,想要看到自己,看到他人,清楚而又無誤地認識自己,就要打開封鎖,看到他人,則要變得澄澈。因此,我們要淨化自己,唯有澄澈,方可鑒人。
  • 5、你烏黑的發髻上斜插著珠釵發簪,我依稀記得它們的模樣,橙黃的金縷,青嫩的雪柳,水粉的鳳蝶,朱紅的瑪瑙,凝碧的翡翠,潤白的珍珠,還有那心形的銀箔步搖……

80字左右

  • 1、終於,我發現了一塊離水麵最近的石頭,伸手就能碰到那翻騰著的小浪花,於是,我走過去,拎起裙邊,小心翼翼地蹲下,凝視著水麵,細細的端詳起它來粼粼爍爍,晶晶亮亮,萬千的浪尖,銀箔似地搖著,金鈴似地碰著。
  • 2、終於,我發現了一塊離水麵最近的石頭,伸手就能碰到那翻騰著的小浪花,於是,我走過去,拎起裙邊,小心地蹲下,凝視著水麵,細細的端詳起它來:粼粼爍爍,晶晶亮亮,萬千的浪尖,銀箔似地搖著,金鈴似的碰著。

詞語解釋

銀箔[ yín bó ]

1.亦作「銀薄」

2.白銀捶成的薄片。常用以貼飾器物。古代也用以入藥

銀箔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