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詞典 抱石
bàoshí

抱石


拼音 bào shí

簡拼 BS

詞語解釋

抱石[ bào shí ]

1.懷抱石頭。謂投水或被投水而死

2.猶抱璞


引證解釋

1.懷抱石頭。謂投水或被投水而死

《韓詩外傳》卷一:「申徒狄非其世……遂抱石而自沉於河。」

元 柯丹邱 《荊釵記·祭江》:「指望鬆蘿相倚,誰想你抱石含寃!」

明 張煌言 《吊熊雨殷相公》詩:「半壁雄才終抱石,三台殺氣已成虹。」

清 珠泉居士 《續板橋雜記·軼事》:「生負氣出門,進退無所,躑躅於利涉橋上,將為抱石之謀。」

2.猶抱璞。參見「抱璞」

唐 李白 《贈丹陽橫山周處士惟長》詩:「抱石恥獻玉,沉泉笑探珠。」


網絡解釋

1.抱石 (抱石運動)

抱石,是指攀登者在無繩索的狀態下,隻靠攀登者自身力量完成攀登。抱石運動具有誇張、有力度的誇張美感,被稱為"峭壁上的芭蕾"。

抱石從一開始起,就帶著向難度挑戰,展現人體攀爬潛能的意味,具有誇張的力度美感。抱石中常見騰挪、竄躍等大幅度動作,或者是使用極滑的、極小的支點,總讓人發力、怒吼、晃蕩、搖擺,軀體和肌肉極度曲張,令人歎為觀止,具有極強的欣賞性。


英語翻譯 Boulders

相關漢字

近音詞、同音詞

詞語組詞

相關詞語

抱石造句

  • 1、我知道你是一個全能型攀岩運動員:抱石和高難路線的攀爬都很強。
  • 2、兩千年前的屈原吟哦著「悲回風之搖蕙兮,心冤結而內傷」,抱石懷沙,投身汨羅,他蒼啞悲咽的聲調,一如這詩人的江水,不矜不伐,緩慢而又莊嚴。
  • 3、好的抱石確保同攀岩確保一樣,都是非常重要的。
  • 4、可將拳石嵌於懸空的根隙間,或遠離根基使造型植株有一種抱石而生、根深本固之感,或者取得樹、石呼應的效果。
  • 5、抱石情鍾古賢,而此卷古賢畢集。
  • 6、他由於受到奸臣所害,在五月初五這天抱石投汨羅江而亡,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亡的愛國詩人屈原。
  • 7、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是這樣的:古代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於農曆五月初五抱石跳汨羅江。漁民為了屈原的屍體免遭魚龍蝦蟹的侵害,便包了許多粽子扔入江裏。
  • 8、我們深知,為了這一天的到來,湧現了多少愛國人士,他們把祖國的利益排在第一位:從古代抱石投江的屈原,精忠報國的嶽飛,收複台灣的鄭成功,到現代的革命先驅者孫中山,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等等等等,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譜寫著一首首愛國之歌!
  • 9、屈原一心為楚國,可是楚懷王、頃襄王都聽信奸佞小人之言,屈原最後不願看到國家滅亡,抱石投入汩羅江內。
  • 10、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習慣。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以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為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朞楚國的大夫,因為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汨羅江自殺。人們為了紀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朞定為端午節。
  • 11、我佇立在江邊,仿佛還能想像的出當年楚國上下昏庸,屈原是懷著如何悲壯的心情抱石投江,他為民殉國難,為國捐軀的精神永遠被後人緬懷,他在為國行走。
  • 12、據說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因鬱鬱不得誌,抱石投汩羅江而死,人們知道後怕江裏的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粽子扔進江裏,這樣魚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
  • 13、比如:五月初五,愛國詩人屈原抱石跳汨羅江自殺,百姓們為了不讓魚、蝦吃屈原屍體,用米做成飯團,還把雞蛋、鴨蛋等喂魚、蝦,這樣他們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
  • 14、我讚歎三清山的鬆有形;諸如姊妹鬆、連理鬆、天罡鬆、鳳凰鬆、舞鶴鬆,龍嘯鬆,孔雀鬆……我讚歎三清山的鬆有情;諸如石人背鬆、神龜獻鬆、鬆樹抱石……我讚歎三清山的鬆有靈性。
  • 15、其中有一種是相傳秦軍攻破楚國,屈原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而死。
  • 16、「抱石懷沙事可傷,千秋餘意尚旁皇;希文憂樂關天下,莫但哀時作國殤。
  • 17、聽老人們說過其中還有一個故事,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著名的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當初他因國破家亡,悲憤不已,抱石怒投汨羅江裏。
  • 18、一幫人繼續往裏走著,忽然映入眼簾一個景點:根抱石;根抱石的樣子十分奇特:一塊巨大無比的石頭上長著一棵樹,長長的樹根分叉著緊緊地抱著石頭,非常像是身體裏血管繞著心髒,這棵樹能夠在貧瘠的石頭上存活下來,展示著植物生命力的頑強!
  • 19、當下,有許多人批評他,認為他應該不顧一切,挺身而出,為國家戰鬥,哪怕捐軀!可是,屈子難道沒有想過麼?那一定是他三思之後的決定,他勇敢地做自己,勿管他人言論而抱石沉江。
  • 20、端午節因傳說戰國時朞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抱石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