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詞典 法則

法則



詞語解釋

法則[ fǎ zé ]

1.規律

自然的法則。

rule;

2.法度;規範

laws and regulations;

3.方法,辦法

我教你一個法則,喚做負荊請罪。——《水滸傳》

method;


引證解釋

1.亦作「灋則」

2.製度;法度

《周禮·天官·大宰》:「二曰灋則,以馭其官。」

鄭玄 注:「法則,其官之製度。」

《荀子·王製》:「本政教,正法則,兼聽而時稽之。」

唐 杜甫 《詠懷》之二:「邦危壞法則,聖遠益愁慕。」

3.準則;規則

《荀子·勸學》:「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宋 蘇舜欽 《太原郡太君王氏墓誌》:「乃父方正有法則,為世所知。」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法·有德》:「言皆心得而可為法則。」

巴金 《夢與醉·生》:「這個法則是‘互助’,是‘團結’。人類靠了這個才能夠不為大自然的力量所摧毀,反而把它征服,才建立了今日的文明。」

4.規律

《人民文學》1978年第2期:「照自然法則,每個人都將死去,但為人民獻身,雖死猶生。」

5.榜樣,表率

《尉繚子·治本》:「帝王之君,誰為法則?」

唐 元結 《夏侯嶽州表》:「公能清正寬恕,靜以理之,故其人安和而服説,為當世法則。」

6.效法

《史記·周本紀》:「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穀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

宋 蘇舜欽 《答杜公書》:「復值朝廷多事之時,必將開發素藴,以尊主康民,使天下想望風采,謳歌德業,而後世法則其所為,以拯弊亂。」

清 龔自珍 《明良論二》:「大臣無恥,凡百士大夫法則之,以及士庶人法則之,則是有三數辱社稷者。」

7.法術

《西遊記》第十四回:「蓋因那猴原是弼馬溫,在天上看養龍馬的,有些法則,故此凡馬見他害怕。」

《何典》第十回:「羅刹女愈加快活,便教會他使軟尖刀並許多拿人法則。」


國語辭典

1.可做標準的法製、規則

《儒林外史·第十八回》:「所以說沒有文章者,是沒有文章的法則。」

法例 法规 规矩 规则 轨则 准则 原则

2.效法、奉以為法

《左傳·定公四年》:「以法則周公,用即命於周。」

3.凡可以適用之公法、私法及與法律有同等效力之條約,均為法則,較法律範圍廣

4.表示欲得其結果所必要的運算方法;一說通常語言述說的公式


網絡解釋

1.法則 (漢語詞語)

法則,指法度;規範;方法,辦法。見《荀子·王製》:「本正教,正法則。」


英語翻譯 code; law; rule

相關漢字

近音詞、同音詞

詞語組詞

相關詞語

法則造句

  • 1、對於許多植物而言,春華秋實是最平常不過了!或許這就是一種生命法則
  • 2、物競天擇是自然發展的法則
  • 3、我們的戰略是以一當十,我們的戰術是以十當一,這是我們戰勝敵人的根本法則之一。
  • 4、在這個問題上,不要忽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
  • 5、我們的戰略和戰術是以一當十,這是我們戰勝敵人的根本法則之一。
  • 6、寬容,是一種坦蕩,可以無私無畏,無拘無束,無塵無染。寬容,是一種豁達,是比海洋和天空更為博大的胸襟,是寬廣和寬厚的疊加,延續和升華。寬容有度,寬容無價,寬以待人,這是人生處世的基本法則
  • 7、思考可以隨心所欲,表達想法則必須謹慎小心。
  • 8、剛往往隻是外表的強大,柔則常常是內在的優勢,因此柔能克剛成了一條辯證的法則
  • 9、人類是被一種力量驅趕著的物質,因此,在力學領域裏主宰運動的一般法則,也適用於人類。
  • 10、我們應遵循各項法則
  • 11、你看那頭獅子吃掉了那隻小鹿,野生動物界的法則就是弱肉強食。
  • 12、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利己主義,是經濟學裏的一二七死亡法則
  • 13、隻有反複練習,才能熟練地掌握運算法則
  • 14、如果說友誼的第一個法則是它必須得到培育,那麼第二個法則就是:當第一個法則被忽略時,必須做到寬容。
  • 15、河南墜子的調門與唱法則富有一種幽默感,聽墜子就好像聽一位熱心的、大嗓門的、率真本色中流露著嬌憨的小大姐的白話。戲曲中最讓我動情的是河北梆子,蒼涼高亢,嘶喊哭號,大吵大鬧,如醉如癡。
  • 16、就辯證法的固有性質而言,矛盾進展乃是一切事物的真實的平質,為支配一切事物和整個有限世界的法則
  • 17、終極分手法則:釜底抽薪,給她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讓她主動放棄。
  • 18、停留在感性層麵,徹底被自己主觀意識主導的你,是無法真正洞悉天地法則的。
  • 19、容無價,寬以待人,這是人生處世的基本法則
  • 20、炒作就像動物世界的森林法則,專門攻擊弱者,這種做法往往能夠百發百中。
法則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