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詞典 明法
míng

明法


拼音 míng fǎ

簡拼 MF

詞語解釋

明法[ míng fǎ ]

1.使法令嚴明。明確的法令。明顯的規律。漢、唐、宋各代察舉人才及科舉取士的科目名稱。通曉法令


引證解釋

1.使法令嚴明

《管子·幼官》:「明法審數,立常備能則治。」

《韓非子·南麵》:「人主不能明法而以製大臣之威,無道得小人之信矣。」

2.明確的法令

《史記·秦始皇本紀》:「普施明法,經緯天下,永為儀則。」

漢 桓寬 《鹽鐵論·申韓》:「是以聖人審於是非,察於治亂,故設明法,陳嚴刑,防非矯邪,若隱括輔檠之正弧剌也。故水者火之備,法者止奸之禁也。」

3.通曉法令

《後漢書·郭賀傳》:「賀能明法,累官,建武中為尚書令,在職六年,曉習故事,多所匡益。」

4.明顯的規律

《莊子·知北遊》:「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説。」

5.漢、唐、宋 各代察舉人才及科舉取士的科目名稱。 漢 建元 初令郡察人材,設四科,其三曰明習法令,為明法的開始。 唐 宋 科舉都有明法科。主要考試關於法令的知識。參閱《通典·選舉一》

《新唐書·選舉誌上》:「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經,有俊士,有進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

《宋史·選舉誌一》:「初,禮部貢士,設進士……學究、明經、明法等科。」


國語辭典

1.彰明法治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皇帝臨位,作製明法。」

2.自然的規律

《莊子·知北遊》:「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3.明的法令

《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今大王列在諸侯,訹邪臣浮說,犯上禁,橈明法。」


網絡解釋

1.明法

明法科是漢、唐、宋各代察舉人才及科舉取士的科目名稱。漢建元初令郡察人才,設四科,其三曰明習法令,此為明法的開始。唐宋科舉都有明法科,主要考試關於法令的知識。


英語翻譯 Ming fa

相關漢字

近音詞、同音詞

詞語組詞

相關詞語

明法造句

  • 1、臣以弱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曆三軍,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穀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
  • 2、王猛下車伊始,便明法嚴刑,禁暴鋤奸,雷厲風行。
  • 3、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穀不戒之失。
  • 4、臣本庸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勵三軍,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穀不戒之失,咎皆在臣。
  • 5、常科的科目,設有秀才、明經、俊士、進士、明法、明算、明字、一史、三史、道舉、童子、開元禮等。
  • 6、街亭自貶疏臣以弱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厲三軍,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穀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
  • 7、雖雲任賢使能,則不占而事利;令明法審,則不筮而計成;封功賞勞,則不禱而福從;共苦同甘,則犯逆而功就。
  • 8、吳起治軍,主張嚴刑明賞、教戒為先,認為若法令不明,賞罰不信,雖有百萬之軍亦無益,曾斬一未奉令即進擊敵軍的材士以明法
  • 9、經明法驗而兩全,內功外行而俱有。
  • 10、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
  • 11、通過個案,把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以求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幫老百姓辨理明法
  • 12、夫與殺不辜,寧失不經,罪疑惟輕,功疑惟重,斯則之聖王,垂此明法
  • 13、特科以賢良方正為最重要,按照四科標準分類,科目有孝廉、至孝、明法;治劇、勇猛知兵法、明陰陽災異、有道等科。
  • 14、學法以正,普法以誠,明法以精。
  • 15、高舉明法,伸揚正義。
  • 16、有俊士,有進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
  • 17、有日功完行滿,圓明法性高隆。
  • 18、文公揮淚斬顛頡之脊以明法
  • 19、臣相幸得備位,不能奉明法,廣教化,理四方,以宣聖德。
  • 20、無陰皆空即是平等法身,徹知緣起,便明法由心生。
明法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