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詞典 聲調
shēngdiào

聲調


拼音 shēng diào

簡拼 SD
五筆 FNYM

詞語解釋

聲調[ shēng diào ]

1.指說話、讀書時聲音的高低、強弱、快慢的變化

一將書放在講台上,便用了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魯迅《藤野先生》

tone;

2.字調;漢語的四聲

3.音樂的調子

聲調悠揚。


引證解釋

1.音樂的曲調或詩文的節奏

《晉書·嵇康傳》:「夜半,忽有客詣之,稱是古人,與康共談音律,辭致清辯,因索琴彈之,而為《廣陵散》,聲調絶倫。」

唐 李賀 《出城別張又新酬李漢》詩:「吾將譟禮樂,聲調摩清新。」

清 沉鈞德 《<元詩別裁集>序》:「讀《百一鈔》,渢渢乎,洋洋乎,氣格聲調,進乎古矣。」

呂叔湘 《語文常談·聲韻調》:「有人能用馬頭琴等樂器模仿唱戲,熟習那段戲詞的人就能從那聲調的高低升降上聽出字眼來。」

2.指說話時的腔調

柳青 《銅牆鐵壁》第八章:「銀鳳的聲調裏還是帶著她一向的堅定,隻是有些匆忙。」

阿英 《城隍廟的書市》:「一臉的憂鬱,聲調也很淒楚。」

3.漢字字音的高低升降。古漢語的聲調有平、上、去、入四類。普通話的聲調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類,另有輕聲

王力 《中國古典文論中談到的語言形式美》:「漢語是元音占優勢的語言,而又有聲調的區別,這樣就使它特別富於音樂性。」


國語辭典

1.詩文字句中音韻配置的抑揚頓挫

「聲調鏗鏘」。

2.音樂的節奏

「聲調悠揚」。

3.聲音的高低升降的調子。如國音所分的陰平聲、陽平聲、上聲、去聲、輕聲等讀法

4.聲音和諧

《淮南子·本經》:「行沮然後義立,和失然後聲調。」


網絡解釋

1.聲調

在現代漢語語音學中,聲調是指漢語音節中所固有的,可以區別意義的聲音的高低和升降。音樂中的音階也是由音高決定的,可以用音階來模擬,學習聲調也可以借助於自己的音樂感。但要注意聲調的音高是相對的,不是絕對;聲調的升降變化是滑動的,不像從一個音階到另一個音階那樣跳躍式地移動。聲調的高低通常用五度標記法:立一豎標,中分5度,最低為1,最高為5。普通話有四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英語翻譯 note; CL:个; a tone (on a Chinese syllable); tone

相關漢字

詞語組詞

相關詞語

聲調造句

  • 1、她抑揚頓挫地朗誦著,聲調優美,娓娓動聽,舉座動容。
  • 2、普通話隻有陰陽上去四個聲調,是很容易掌握的。
  • 3、母親的聲調裏有固執而針鋒相對的挑戰意味。
  • 4、短波電台裏開始傳出邱吉爾那抑揚頓挫的聲調
  • 5、她的反問有些突然,聲調那麼高亢,臉色也變得蒼白了。
  • 6、女人說話聲調低一點,男人聲調高一點,會讓人感覺更可信。這是最新的研究表明的。
  • 7、楚雲舒此刻又變成了個個怪蜀黍,沒皮沒臉的輕聲調笑道。
  • 8、徐聞黎話共有16個聲母,49個韻母,8個聲調
  • 9、一想到它,鄧拓同誌那清臒文雅的書生姿影,就來到我們麵前;那略帶福建口音的娓娓聲調,就響在我們耳邊,跟著也就會有一陣揪心的悲痛。
  • 10、中文摘要本論文研究了客家語次方言海陸腔的語音合成,海陸客語中有7種聲調及736種音節,比其它次方言複雜一些。
  • 11、小提琴是提琴家族中聲調最高的成員,提琴還包括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 12、北方方言的入聲一般都被有規律地歸到其他的舒聲調,但北京話是個例外。
  • 13、不一會兒,嚎叫竟是轉成了極為悲愴的哀訴聲調,濃眉大漢嚇得幾乎都要哭出聲來。
  • 14、滿臉黑汗在這柏油路上喊賣各式各樣「快報」的癟三和小孩子,也用了各式各樣的聲調高叫著各式各樣矛盾的新聞。
  • 15、我簡直不敢回答,因為他講這句話的聲調說明他的心情還是非常痛苦,就像我上次看到他的時候一樣。每當他自己的思想或者別人的談話觸及這個使他傷心的話題時,他那激動的心情會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能自持。
  • 16、這林子裏的鳥什麼顏色都有,什麼聲調都有。你聽,高音的、中音的、粗嗓的、細嗓的,簡直是各種流派的、各種聲調的歌唱家,在這裏舉行著歌唱大比賽。
  • 17、把瘋狂當主調,囂張當格調,嚇人當情調,尖叫當聲調,歡笑當音調,裝鬼到高調,萬聖節到來,穿上不一般的色調,玩出不一樣的高調,活出放縱無極的味道。
  • 18、瘋狂是今天的主調,嚇人是為了熱鬧,尖叫是你的聲調,不變是你我的歡笑,裝鬼要裝到高潮,萬聖節來到,穿出不一樣的樣貌,玩到鬼哭狼嚎,活出快樂的味道!
  • 19、其中也包括有五聲性的四聲、五聲、六聲和七聲調式。
  • 20、詞律研究也從傳統的詞譜、詞韻的製定,轉向領會詞之文字聲情的聲調之學,具有文藝學性質。
聲調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