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詞典 縑帛
jiān

縑帛


拼音 jiān bó

簡拼 JB

詞語解釋

縑帛[ jiān bó ]

1.絹類的絲織物。古代多用作賞賜酬謝之物,亦用作貨幣。作書寫用


引證解釋

1.絹類的絲織物。古代多用作賞賜酬謝之物,亦用作貨幣

《周禮·天官·典絲》「掌其藏與其出,以待興功之時」 漢 鄭玄 注:「時者若溫煖宜縑帛,清涼宜文繡。」

《史記·滑稽列傳》:「數賜縑帛,簷揭而去。」

唐 韓愈 《許受韓弘物狀》:「韓弘榮於寵賜,遂寄縑帛與臣。」

2.作書寫用

《後漢書·宦者傳·蔡倫》:「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紙。」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七:「故有刀筆鉛槧之説,秦漢末用縑帛。」

清 周亮工 《與胡元潤書》:「王荊公作字,未嚐輕用縑帛,獨於佛語用之。」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三章第四節:「兩漢學校發達,經學又極煩瑣,士人錄寫大量經傳師說,竹簡重,縑帛貴,很自然的需要一種代用品,紙就在這個需要下產生了。」


國語辭典

1.質地細薄的絲織品

《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一切稅天下吏民,訾三十取一,縑帛皆輸長安。」

《後漢書·卷六二·荀淑傳》:「耗費縑帛,空竭府藏。」


網絡解釋

1.縑帛

中國古代以絲織品為記錄知識載體的。一般稱為帛書,也有人稱為繒書;因其色白,故又稱之為素書。縑帛文獻約起源於春秋時代,盛行於兩漢, 與簡牘以及其後的書寫載體並存了很長一段時期。縑帛柔軟輕便,幅麵寬廣,宜於畫圖,這些都是簡牘所不具備的優點。但其價昂貴,普通人用不起,而且一經書寫,不便更改,一般隻用為定本,所以縑帛始終未能取代簡牘作為記錄知識的主要載體。古代文獻中有關帛書的記載,也大都是與皇家、貴族藏書有關的。到晉代紙普遍使用後,縑帛雖仍在使用, 但基本上是作為某些文書以及書法、 繪畫的寫繪材料。


英語翻譯 fine silk

相關漢字

近音詞、同音詞

詞語組詞

相關詞語

縑帛造句

  • 1、比賽中,計日程功、縑帛等生僻字難倒不少選手。
  • 2、練甲時間較早,大多以縑帛夾厚綿製作,屬布甲範疇。
  • 3、漢代文獻中有多處提到用簡牘縑帛寫書,近代的考古發掘甘此作出了有力的證明。
  • 4、甲骨檔案、金石檔案、簡牘檔案、縑帛檔案。
  • 5、書寫的載體有甲骨、銅器、碑石、木牘、竹簡、縑帛、紙;用具有刀、蓖筆、木筆、毛筆;書體有篆、隸、楷、行、草。
  • 6、有時,我們祖孫倆就這樣整日坐在那,看著一日時辰的遞嬗,看那山峰和蒼穹的相映,像上天灑脫在縑帛上的一筆,讓我那顆纖細易感的心,再次受到感動,讓我那遊移飄蕩於紅塵的心緒沉澱下來。
  • 7、1942年9月,長沙子彈庫楚墓被盜掘出土一件舉世聞名的楚帛書,它是迄今發現的先秦時代唯一一篇縑帛文字資料。
  • 8、版刻書籍是用木版雕刻文字印刷而成的書籍,唐朝以前沒有印刷技術,文字都是用刀或筆刻、寫在竹木簡、縑帛、紙和羊皮上的。
  • 9、劉秀在位曾多次駕臨郭況家,並賞賜大量金錢縑帛
  • 10、東周的竹木簡、縑帛上已廣泛使用毛筆來書寫。
  • 11、當萬千文字化繁星為點墨,書於紙箋,寸心尺意無不如縑帛,綿長、細密而久遠。
  • 12、點厾潑墨,細致皴染,落錯地在素錦縑帛上描繪出山嵐婀娜的輪廓,掂起水筆,層層暈染,一遍複一遍,暈染出了她幽遠寧靜的心。
  • 13、「帛書」是寫在縑帛上的文字,又不是碑刻,怎麼會有拓本?於是把它掃給收舊報紙的人了。
  • 14、她們都答對了10道題中的8道,僅僅寫錯了所有選手都寫錯的「計日程功」和「縑帛」二詞,最終攜手晉級。
  • 15、說明東漢紙張已經達到可以代替縑帛和簡牘書寫的程度。
  • 16、但縑帛材質昂貴,社會各階層迫切渴望找到一種文字書寫材質,實現方便、快捷,並為此付出了一代又一代不屈不撓的努力。
  • 17、高宗非常感動,賜他縑帛以示表彰。
  • 18、12米,以青綠山水技法繪於縑帛之上。
  • 19、造紙術發明之後,紙張雖然進入了社會生活,但卻並未成為主流書寫載體,漢代的書寫材料依然以簡牘和縑帛為主,紙張隻是非主流。
  • 20、銅器、碑石、木牘、竹簡、縑帛、紙;用具有刀、蓖筆、木筆、毛筆;書體有篆、隸、楷、行、草。
縑帛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