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詞典 大學
xué

大學


拼音 dà xué

簡拼 DX

詞語解釋

大學[ dà xué ]

1.a古:聚集在特定地點傳播和吸收高深領域知識的一群人的團體

university; college;

2.提供教學和研究條件和授權頒發學位的高等教育機關

3.大學的校舍


引證解釋

1.泛指實施高等教育的學校,包括高等專科學校、學院、綜合性大學等

小王 上大學了。

2.特指多科係的高等學校,一般設有哲學社會科學(文科)和自然科學(理科、工科)方麵的各種專業

北京大學、複旦大學。

3.太學

《禮記·王製》:「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

《大戴禮記·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蓺焉,履大節焉。」

盧辯 注:「大學,王宮之東者。束髮,謂成童。」

《漢書·禮樂誌》:「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為大務,立大學以教於國,設庠序以化於邑。」


國語辭典

1.國家最高學府。分文、理、法、商、農、工、醫等學院,每學院又分若幹係。凡具備三學院者稱為「大學」,不足者則稱為「獨立學院」

2.學成而治國

《禮記·大學·注》:「大學者,以其博學而可以為政也。」

3.《禮記》篇名。相傳為曾子所撰,論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至宋與《中庸》、《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

4.古代成人接受教育的學府。也作「太學」

《大戴禮記·保傅》:「古者年八歲而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焉。束發而就大學。」


網絡解釋

1.大學 (文獻古籍曾子《大學》)

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經北宋程顥、程頤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學章句》,最終和《中庸》、《論語》、《孟子》並稱「四書」。宋、元以後,《大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大學》提出的「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為了治國平天下,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的一致性。

大學》全文文辭簡約,內涵深刻,影響深遠,主要概括總結了先秦儒家道德修養理論,以及關於道德修養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對儒家政治哲學也有係統的論述,對做人、處事、治國等有深刻的啟迪性。

2.大學 (詞語釋義)

大學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à xué,古指聚集在特定地點傳播和吸收高深領域知識的一群人的團體;現在指提供教學和研究條件和授權頒發學位的高等教育機關。


英語翻譯 the Great Learning, one of the Four Books 四书in Confucianism; CL:所; university; college

相關漢字

近音詞、同音詞

詞語組詞

相關詞語

大學造句

  • 1、這種熟能生巧的活兒,沒什麼大學問,幹久了就會上手。
  • 2、他們同心協力,希望能集腋成裘,為本地辦一所大學
  • 3、教改實施之後,各類名義的大學便如雨後春筍般快速地增加了很多。
  • 4、大學畢業後進入社會工作,他卻沉迷於酒色,忘了自己鵬程萬裏的初衷。
  • 5、猶記得小弟牙牙學語的樣子,沒想到轉眼間竟然要考大學了,教人怎能不感歎日月如梭呢?
  • 6、光陰如白駒過隙,一轉眼,四年的大學生活就這樣過了。
  • 7、在求學生涯中,他最難忘大學時,焚膏繼晷的勤讀不懈。
  • 8、王老先生自從去就讀銀發族大學後,竟似枯木逢春般,整個人都年輕起來。
  • 9、大學聯考放榜後,有人滿麵春風,有人垂頭喪氣,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 10、他一直向往大學生活,如今總算如願以償。
  • 11、為了減輕家裏負擔,他自食其力,半工半讀完成大學學業。
  • 12、有的人以為大學畢業就不必再讀書了,這是一種大謬不然的想法,人生應該活到老學到老!
  • 13、從前在我們鄉下,有哪家子弟考上大學,那必是家喻戶曉的大新聞。
  • 14、他雖然資質不佳,卻有精衛填海般的傻勁,所以才考取了大學
  • 15、他一考上大學就不再跟父母親拿錢,憑著家教,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
  • 16、妹妹自從上大學以後,就很在意自己的穿著,每天總要打扮得漂漂亮亮、花枝招展的,才肯出門。
  • 17、不要以為考上大學,就可以高枕無憂了,要知道這才是努力奮發的開始。
  • 18、他終於考上大學,高興的心情,自是不言而喻了。
  • 19、波恩被人們稱之為「大學城」是當之無愧的,僅僅一座曾經培養過馬克思和海涅的波恩大學已是遐爾聞名了。
  • 20、為考大學,他效仿古人懸梁刺股。
大學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