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詞典 弛張
chízhāng

弛張


拼音 chí zhāng
註音 ㄔˊ ㄓㄤ

簡拼 CZ
五筆 XBXT

詞語解釋

弛張[ chí zhāng ]

1.亦作「?張」

2.謂一鬆一緊。弛,放鬆弓弦;張,拉緊弓弦。語本《禮記·雜記下》:「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比喻事物的盛衰、強弱、興廢等

3.比喻處事的鬆緊、進退、寬嚴等

4.猶變更

5.拉開或收攏


引證解釋

1.比喻事物的盛衰、強弱、興廢等

語本《禮記·雜記下》:「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韓非子·解老》:「故萬物必有盛衰,萬事必有弛張。」

唐 劉知幾 《史通·邑裏》:「至於國有弛張,鄉有併省,隨時而載,用明審實。」

孫中山 《<民報>發刊詞》:「是故或於人為既往之陳跡,或於我為方乘之大患,要為繕吾羣所有事,則不可不並時而弛張之。」

2.比喻處事的鬆緊、進退、寬嚴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夫説貴撫會,弛張相隨,不專緩頰,亦在刀筆。」

唐 元稹 《劉頗河中府河西縣令》:「且言其伐蔡之役,常參謀於懷汝之師,部分弛張,允協軍政,遂命試領銀州郡事。」

明 方孝孺 《春秋諸君子讚·子皮》:「賞罰弛張,必從其令。」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蓋其時文章界域,極可弛張,縱之則包舉萬彙之形聲;嚴之則排擯簡質之敘記,必有藻韻,善移人情,始得稱文。」

3.猶變更。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上》:「韓王 名 信都,而輒去‘都’留‘信’,用使稱其名姓,全與 淮陰 不別

班氏 一準 太史,曾無弛張。靜言思之,深所未了。」

4.拉開或收攏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擬播布美術意見書》:「幾案可以弛張,什器輕於攜取,便於用矣,而不得謂之美術。」


國語辭典

1.本指弓弦的放鬆與拉緊。語本後比喻人事的寬嚴。南朝梁·劉勰

《禮記·雜記下》:「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文選·傅毅·舞賦》:「小大殊用,鄭雅異宜,弛張之度,聖哲所施。」

《文心雕龍·論說》:「夫說貴撫會,弛張相隨,不專緩頰,亦在刀筆。」


網絡解釋

1.弛張

弛張,漢語詞彙。

拚音:chí zhāng

釋義:(1).謂一鬆一緊。弛,放鬆弓弦;張,拉緊弓弦。

.比喻處事的鬆緊、進退、寬嚴等。

.猶變更。

.拉開或收攏。

相關漢字

近音詞、同音詞

詞語組詞

相關詞語

弛張造句

  • 1、發熱和寒戰是敗血症的常見症狀,以弛張熱及間歇熱為多見,少數呈稽留熱、雙峰熱可見於革蘭陰性菌敗血症。
  • 2、當形成輸卵管卵巢膿腫時,雖接受積極治療,體溫仍高,呈弛張熱或稽留熱,脈細速,腹膜刺激症狀更為明顯,且常有直腸壓迫及疼痛感覺。
  • 3、熱型以不規則熱為多,也有間歇熱、弛張熱和稽留熱。
  • 4、其所弛張變通,皆可為後法。
  • 5、阿米巴性者可為稽留熱、弛張熱或長朞低熱,若持續高熱、肝區陣痛、惡心、嘔吐、黃疽,可能伴發細菌感染。
  • 6、布魯氏菌病又稱地中海弛張熱,是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傳染病,其臨床特點為長朞發熱、多汗、關節痛及肝脾腫大等。
  • 7、本文應用微分弛張振蕩電路,對微小電感線圈的信號檢測技術開展了研究。
  • 8、他們立於權力之顛,控製著龐大的統治網絡的弛張,顧盼自雄,不可一世。
  • 9、示例今年天作奇文章,~為弛張
  • 10、嬰幼兒全身症狀主要表現為弛張熱及皮疹等,較大兒童可出現多發性關節炎或僅少數關節受累。
  • 11、這種病又稱地中海弛張熱、馬耳他熱等,是一種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傳染病。
  • 12、病人常伴有全身不適,先有寒戰,後有高熱,呈弛張熱型,皮膚有灼熱感。
  • 13、我們住友經營,順應時勢變遷,衡量獲利得失,時或弛張興衰,以為因應,斷不冒進輕求近利。
  • 14、自信者遇事心態平和、大度、從容,待人恭謹、蕩坦,對權力不屈膝獻媚,對布衣不盛氣淩人,弛張有度,親蔬得當。
  • 15、豬胃腸注入大量水份後,使胃腸嚴重弛張,造成失去收縮能力,腸道蠕動緩慢。
  • 16、第二天,沈佳琪把自己的夢告訴了張一弛,張一弛大光其火:男兒膝下有黃金呢。
  • 17、他這樣發憤忘食,固然令人欽佩,但也要注意弛張有度,不要累壞了身體。
  • 18、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疾病也稱為地中海弛張熱、馬耳他熱、波浪熱或波狀熱,其臨床特點為長朞發熱、多汗、關節痛、肝脾腫大和流產等。
  • 19、病人以高熱為主,呈弛張熱,無汗,部分病人有輕度畏寒,咳嗽,多為幹咳,無痰或少痰,輕重不一。
弛張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