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詞典 漕司
cáo

漕司


拼音 cáo sī
註音 ㄘㄠˊ ㄙ

簡拼 CS

詞語解釋

漕司[ cáo sī ]

1.亦稱「漕運司」

2.管理催征稅賦、出納錢糧、辦理上供以及漕運等事的官署或官員。北宋稱轉運司,南宋稱漕司,元代稱漕運司


引證解釋

1.亦稱「漕運司」。管理催征稅賦、出納錢糧、辦理上供以及漕運等事的官署或官員。 北宋 稱轉運司, 南宋 稱漕司, 元 代稱漕運司

宋 陳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書》:「財歸於漕司,而兵各歸於郡。」

《宋史·選舉誌二》:「淳祐元年,淮南諸州郡歲有兵禍,士子不得以時赴鄉試,且漕司分差試官,路梗不可徑達。」

元 危素 《元海運誌》:「﹝至元﹞二十五年,內外分置漕運司二。」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帥漕憲倉》:「帥、憲、倉一人而已,漕則一路或有兩三人,曰轉運使,曰轉運副使,曰轉運判官,皆漕司也。」


網絡解釋

1.漕司

又稱轉運使。宋代官職。趙匡胤分全國行政區為十三道,設置諸道轉運使以總財賦;趙匡義又分全國為十五路,並強化職責,「經濟掛帥」,以邊防、盜賊、刑訟、金穀、按廉之任,悉皆委於轉運使。到了宋徽宗崇寧四年(1105年)已增加到二十四路。所設衙門轉運司亦稱「漕司」,由此可見漕運職司之重。

相關漢字

近音詞、同音詞

詞語組詞

相關詞語

漕司造句

  • 1、其在京諸坊,若是有力人戶及形勢職事漕司等已有居第外,於別處及連宅置得菜圃,令園子主把或典賃與人者,並準前敕價例出賣,不得輒有違越。
  • 2、淳熙十三年,淮南漕司幹官權安節為歲幣使,其金人正使一毫不取,揀退銀絹甚多,逼令攜歸。
  • 3、茶之初進禦也,翰林司例有品嚐之費,皆漕司邸吏賂之。
  • 4、漕司輸槁秸,致一束數十金。
漕司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