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詞典 嘉峪關
jiāguān

嘉峪關



簡拼 JYG

詞語解釋

嘉峪關[ jiā yù guān ]

1.中國明代萬裏長城西端終點,甘肅省地級市。位於河西走廊中段,人口8萬。嘉峪關城樓宏偉,向稱天下雄關

Jiayuguan;


引證解釋

1.關名。在 甘肅 酒泉縣 西 嘉峪山 西麓。自古為東西交通要衝。 明 洪武 初 馮勝 下 河西,以 嘉峪關 地勢險要,築城置戍,為 明 長城 西端關口。 嘉靖 十八年重行加固。今仍有堡壘烽台遺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參閱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陝西十·甘肅鎮》


國語辭典

1.我國著名的古關口,位於甘肅省酒泉縣西嘉峪山的西麓,明洪武年間所置,居高憑險,為當時的邊防要地


網絡解釋

1.嘉峪關 (天下第一雄關)

嘉峪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千米處最狹窄的山穀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曆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有連陲鎖鑰之稱。嘉峪關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台、西有嘉峪關)。

嘉峪關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全長約60千米。長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羅棋布,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組成重疊並守之勢,形成五裏一燧,十裏一墩,三十裏一堡,百裏一城的防禦體係。

嘉峪關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主要景點有嘉峪關關城、懸壁長城、長城第一墩、魏晉墓群、黑山石刻、木蘭城、「七·一」冰川、滑翔基地等。


英語翻譯 Jiayuguan prefecture level city in Gansu

相關漢字

詞語組詞

相關詞語

嘉峪關造句

  • 1、我們的校園,坐落在青島八大關嘉峪關路上,這裏綠樹成蔭,景色優美,遠離熱鬧的市區,環境非常幽靜。
  • 2、因為西北地區風沙大、日照強,嘉峪關關城出現了木構件開裂、油飾彩畫起甲脫落、城牆表麵風化等現象。
  • 3、第二年春,楊昌浚離蘭州西行,見驛道旁左軍所植柳樹濃蔭蔽空,聯想到左的知遇之恩,即景生情,遂在嘉峪關前賦七絕二首。
  • 4、武威南至嘉峪關電氣化工程是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之一,是我國鐵路網「八縱八橫」中重要「一橫」的關鍵區段。
  • 5、約摸十年之後,五毒教的後身冥嶽興起,振教之初,所為第一事,不是剿滅三幫四派,而是出動人力物資,補葺山海嘉峪關一帶的長城軍防。
  • 6、2002年9月,甘肅省嘉峪關市魏晉墓文物管理所在當地毛莊子發現一座被盜掘的魏晉墓,清理出一批木棺板畫和數件原為木奩盒的木板畫。
  • 7、明嘉峪關與古玉門關地域相近,崗巒相連,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說嘉峪關即是古玉門關的延續。
  • 8、鳴沙山月牙泉景區雲岡石窟黃河壺口瀑布敦煌莫高窟飛天嘉峪關共處於黃土高原之上的甘肅和山西,一個位於黃河的上遊,一個平躺在黃河的中遊。
  • 9、明朝的嘉峪關與古玉門關地域相近,崗巒相連。
  • 10、從甘肅省嘉峪關魏晉墓磚書看,其麵板上沒有品柱。
  • 11、明永樂年間以偏將軍職銜守嘉峪關,後卸甲歸田,被尊為大哥。
  • 12、產於甘肅省嘉峪關市的嘉峪山,嘉峪山又名黑山。
  • 13、討賴河是我國西北地區較大的內陸河,主要涉及甘肅省酒泉市和嘉峪關市。
  • 14、此刻,在嘉峪關的大戈壁灘上,我沉浸在太陽花的歌聲中。
  • 15、嘉峪關之行讓我對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勇敢和智慧有了更深的了解!
  • 16、我登上城樓,極目遠眺,蒼茫如雪的沙漠與嘉峪關渾然一體,我的心,也漂浮在那蒼茫的遠方。
  • 17、我遊覽的是八達嶺一段,第一次遊長城,難免有些緊張,有人問緊張從何而來?這是因為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全長12600裏,從上向下俯視長城,它宛若一條巨龍臥在華夏土地上,第一次拜訪這個浩大的工程,能不緊張嗎?
  • 18、中國的長城無與倫比,踏上一塊塊青灰色的石磚,好像眼前看見的那些勞工們,一天又一天辛苦的的勞動。長城好似一條巨龍在中國的大地上飛翔,龍頭在山海關,龍尾是嘉峪關它一出世,就令人驚歎不已。
  • 19、眼看隆冬季節就要到了,石條還沒有從山裏運出一塊,這時有人想到了一個好辦法:等到冬季到來後,眾人從山上往嘉峪關城修一條路,在路麵上潑水,寒風吹過,結成一條冰道,然後把石條放在冰道上滑行,非常順利地把石條運到了嘉峪關城下。
  • 20、在這個色彩斑斕的世界裏,我們了解了萬裏長城,它東起山海關,穿過高山,越過深穀,伸蜒於沙漠和草原,一直到達終點嘉峪關,是我國古代規模最大的防禦性軍事工程。
嘉峪關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