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詞典 苟且
gǒuqiě

苟且



詞語解釋

苟且[ gǒu qiě ]

1.隻顧眼前,得過且過

苟且偷安。

drift along;

2.敷衍了事;馬虎

因循苟且。

他做翻譯,一字一句都不敢苟且。

carelessly; perfunctorily;

3.不正當的(多指男女關係)

improper;


引證解釋

1.隻圖眼前,得過且過

晉 陸機 《五等論》:「為上無苟且之心,群下知膠固之義。」

宋 王安石 《答司馬諫議書》:「人習於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於眾為善。」

《水滸傳》第二十回:「今日山寨,天幸得豪傑相聚,大義既明,非比往日苟且。」

孫中山 《興中會宣言》:「中國積弱,非一日矣!上則因循苟且,粉飾虛張,下則蒙昧無知,鮮能遠慮。」

2.不循禮法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二》:「夫秦滅先聖之道,為苟且之治,故立十四年而亡。」

晉 幹寶 《晉紀總論》:「樹立失權,託付非才,四維不張而苟且之政多也。」

《古今小說·單符郎全州佳偶》:「君子進退當以禮,不可苟且,以傷雅道。」

3.隨便,馬虎,敷衍了事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今監之者既不指授,修之者又無遵奉,用使爭學苟且,務相推避。」

《朱子語類》卷一一九:「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戰之機,須是遇事時便與克下,不得苟且放過。」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聲容·習技》:「若知歌舞二事,原為聲容而設,則其講究歌舞,有不可苟且塞責者矣!」

朱自清 《短詩與長詩》:「作者必以為不過兩三行而已,何須費心別擇?不知如無甚意義,便是兩三行也覺贅疣;何能苟且出之呢?」

4.勉強

清 顧炎武 《歲暮》詩:「流離三十年,苟且圖飽煖。」

清 蒲鬆齡 《聊齋誌異·紅玉》:「幸鄰人憐餽食飲,苟且自度。」

5.不正當的男女關係

《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我隻要委曲周全你家主一樁大事,並無欺心。若有苟且,天地不容。」

周立波 《掃盲誌異》:「等到稍微定定神,他的頭一個心思是要衝進房間去,捉奸捉雙,親手拿住這對苟且的男女,好去打官司。」


國語辭典

1.不守禮法、不務實際或馬虎草率,得過且過

《文選·陸機·五等論》:「為上無苟且之心,群下知膠固之義。」

马虎 敷衍 随便

实在 严格 严肃


網絡解釋

1.苟且

苟且,指隻顧眼前,得過且過;馬虎,敷衍。語出晉 陸機 《五等論》:「為上無苟且之心,群下知膠固之義。」

苟且:意為為了眼前的利益,做出違背本心、違背道德、違背律法的事。


英語翻譯 perfunctory, careless, drifting along, resigned to one's fate, improper (relations)​, illicit (sex)​

法語翻譯 superficiel, négligent, résigné à son sort, incorrecte (relation)​, illicite (sexe)​

德語翻譯 umstandshalber resignieren, dahintreiben (V)​

相關漢字

近音詞、同音詞

詞語組詞

相關詞語

苟且造句

  • 1、年輕人理當奮發圖強,豈可苟且偷安,不思進取。
  • 2、他寧可苟且偷安,也不願積極進取,真叫人惋惜。
  • 3、你若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克服苟且偷安的惰性。
  • 4、國家麵臨危難,人民怎麼可以苟且偷安?
  • 5、與其苟且偷安,不如奮力一搏,或許可以開創新局。
  • 6、他在會議上,義正辭嚴地指出:隻有改變因循苟且的心態,才能為公司帶來新希望。
  • 7、你不能苟且偷安,應該重新振作起來。
  • 8、我們不能苟且偷安,一定要自強不息,才能創出一番事業。
  • 9、現在政府正在勵行政治革新,一切製度、法規不可再因陋就簡,敷衍塞責,苟且行事。
  • 10、就算溜之大吉,苟且偷生你會心安理得嗎?
  • 11、雄武之士,當戰死沙場,馬革裹屍而還,豈能苟且偷生?
  • 12、有原則的人寧願死得有尊嚴也不願苟且偷生。
  • 13、那種苟且偷生的生活,是比死還要可怕的。
  • 14、那就是你苟且偷生的原因?就是這樣的生活?
  • 15、這樣苟且偷生,但對發展綜合經濟卻無任何幫助。
  • 16、苟且偷生也許會贏得重振旗鼓的機會。
  • 17、他因循苟且地活著,從不考慮改變自己的現狀。
  • 18、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寧願葬身魚腹,也不願苟且偷安,與腐敗的統治者同流合汙。
  • 19、共產黨是決不會苟且偷生的。
  • 20、在戰爭年代,許多烈士寧肯獻出生命,也決不苟且偷生。
苟且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