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詞典 疔瘡
dīngchuāng

疔瘡


拼音 dīng chuāng

簡拼 DC

詞語解釋

疔瘡[ dīng chuāng ]

1.病名。又名疵瘡。因其形小,根深,堅硬如釘狀,故名。多因飲食不節,外感風邪火毒及四時不正之氣而發

malignant boil; furuncle;


引證解釋

1.中醫指病理變化急驟並有全身症狀的惡性小瘡

隋 巢元方 《諸病源候論·丁瘡候》:「疔瘡者,風邪毒氣於肌肉所生也……初起時突起,如丁蓋,故謂之疔瘡。」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若有此事,天不蓋,地不載,害老大小疔瘡。」

《水滸傳》第五三回:「今後但吃葷,舌頭上生碗來大疔瘡。」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十九回:「人們看著武工隊員押上漢奸們走了,都長出了一口氣,好似割掉了長在身上的貼骨疔瘡一樣的愉快。」


國語辭典

1.惡瘡,常生於表皮內毛囊汗腺等處。初起形似粟粒,腫硬疼痛,重則可致命

《金瓶梅·第二三回》:「小的但有一字欺心,到明明不逢好死,一個毛孔兒裏生下一個疔瘡!」


網絡解釋

1.疔瘡 科普中國

疔瘡是好發於顏麵和手足部的外科疾患。本病開始有粟米樣小膿頭,發病迅速,根深堅硬如釘為特征。因發病部位和形狀不同,而有「人中疔」、「虎口疔」、「紅絲疔」等名稱。現代醫學的「癤」屬本病範疇。疔瘡初起切忌擠壓、挑刺,患部不宜針刺,紅腫發硬時忌手術切開,以免引起感染擴散。疔瘡走黃症情凶險,須及時搶救,疔瘡如已成膿,應施行外科處理。

相關漢字

近音詞、同音詞

詞語組詞

相關詞語

疔瘡造句

  • 1、民間主要用於治療痢疾、腸炎、水火燙傷、蛇咬傷、疔瘡腫毒等。
  • 2、外用治疔瘡癰腫,乳腺炎,淋巴腺炎;花:月經不調。
  • 3、幹性皮膚病,割傷,抓傷,蚊蟲叮咬,創傷,風濕,皸裂皮膚,疔瘡,膿包和擦爛皮膚專用的預防性中藥膏。
  • 4、六神丸主要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單雙乳蛾、爛喉丹癌、喉痹失音、乳癰背發、痛瘍疔瘡、無名腫毒、口舌糜爛、小兒熱癤,聲帶息肉、牙痛、流行性腮腺炎等。
  • 5、雄黃有解毒殺蟲,燥濕祛痰之效,用於癰腫疔瘡,蛇蟲咬傷,蟲積腹痛,驚癇,瘧疾。
  • 6、夏氏治疔瘡,因及早以香頭吊提毒,故極少見走黃之變。
  • 7、外用治創傷出血,潰瘍久不收口,疔瘡癰腫,甲溝炎。
  • 8、腳氣,瘡瘍腫毒,癰腫疔瘡
  • 9、遠在公元前1550年的古埃及,就有醫生用豬油調蜂蜜來敷貼,然後用麻布包紮因外傷感染而發炎紅腫的暑癤、疔瘡和無名腫毒。
  • 10、單雙乳蛾、爛喉丹癌、喉痹失音、乳癰背發、痛瘍疔瘡、無名腫毒、口舌糜爛、小兒熱癤,聲帶息肉、牙痛、流行性腮腺炎等。
  • 11、巫婆說陳五生了疔瘡,因為他素來不信鬼神,所以鬼神也不來搭救。
  • 12、中醫傳統認為,仙人掌味苦,性寒,具有行氣活血,清熱解毒的作用,主要心胃氣痛,痞塊,痢疾,痔瘡,咳嗽,喉痛,肺痛,疔瘡,燙傷蛇傷等。
  • 13、曼莎珠華稱為彼岸花,由於它能消腫、殺蟲、治淋巴結結核、疔瘡癤腫、風濕關節痛、蛇咬傷、水腫、滅蛆、滅鼠、防瘟疫等,所以又被稱健康的守護神,又名舍花或舍利。
  • 14、醫生說他患了疔瘡,在家裏不要用火麻花。
  • 15、功效:紫錐菊提取物能夠刺激免疫係統,幫助防治病毒感染。而且,對於傷口和皮膚問題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如粉刺或疔瘡
  • 16、後者為玄參科植物西藏胡黃連的幹燥根莖,味苦性寒,能退虛熱、除疳熱、清濕熱,多用於陰虛潮熱、濕熱下痢、肝熱目痛、癰腫疔瘡、痔瘡疳熱等證。
  • 17、除疳熱、清濕熱,多用於陰虛潮熱、濕熱下痢、肝熱目痛、癰腫疔瘡、痔瘡疳熱等證。
  • 18、治五癆七傷,疔瘡癰腫。
  • 19、中醫學認為性寒味微苦澀,有消腫解毒的功效,可治五癆七傷、疔瘡痛腫等病症。
  • 20、主治:外感風熱,眩暈頭痛,暑熱頭暈,目赤腫痛,羞明多淚,目昏明,疔瘡痛腫,斑疹,高血壓症。
疔瘡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