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詞典 銜枚
xiánméi

銜枚


拼音 xián méi

簡拼 XM

詞語解釋

銜枚[ xián méi ]

1.古代軍隊秘密行動時,讓兵士口中橫銜著枚(像筷子的東西),防止說話,以免敵人發覺

徒銜枚而進。——《周禮·夏官·大司馬》

章邯夜銜枚擊項梁定陶。——《漢書·高帝紀》

銜枚疾走。

(in ancient times) have the soldiers keep sth.like a stick in their mouth to prevent them from making noise in a secret move;


引證解釋

1.橫銜枚於口中,以防喧嘩或叫喊。枚,形如筷子,兩端有帶,可係於頸上

《周禮·夏官·大司馬》:「羣司馬振鐸,車徒皆作,遂鼓行,徒銜枚而進。」

《北齊書·平泰王歸彥傳》:「乃載(高歸彥)以露車,銜枚麵縛……棄世。」

《南史·沉約傳》:「林子銜枚夜襲,即屠其城。」

《水滸傳》第一一八回:「馬摘鸞鈴,軍士銜枚,前到宋軍寨柵。」

2.謂閉口不言

《楚辭·九辯》:「願銜枚而無言兮,嚐被君之渥洽。」

南朝 梁 沉約 《<宋書>自序》:「夫穿掘之侶,必銜枚以晦其跡。」

3.泛指寂靜無聲

《文選·枚乘<七發>》:「迴翔青篾,銜枚檀桓。」

李善 注:「銜枚,水無聲也。」

金 元好問 《續夷堅誌·群熊》:「癸卯初,有熊數十萬,從內鄉硤石,入西南山,銜枚並進。」

4.指人行跡隱沒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四》:「文山效之,作《黑賦》曰:‘孫臏銜枚之際,半夜失蹤;達摩麵壁以來,九年閉目。’」

銜枚。枚狀如箸,兩端有帶,可係於頸上,古代行軍時,常令士兵橫銜口中,以防喧嘩。 明 沉采 《千金記·破趙》:「疾走啣枚,刀鎗要整齊。」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誓師》:「待昏黑時,臣將左軍,啣枚泝江而上五裏以待。」

清 陳夢雷 《贈秘書覺道弘五十韻》:「啣枚趨鳥道,卷甲護巖城。」


國語辭典

1.古代行軍襲敵時,令軍士把箸橫銜在口中,以防喧嘩,稱為「銜枚」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秦益章邯兵,夜銜枚擊項梁。」

《三國演義·第三〇回》:「軍士皆束草負薪,人銜枚,馬勒口。」


網絡解釋

1.銜枚

銜枚(xián méi、ㄒㄧㄢˊ ㄇㄟˊ),漢語詞彙。古代行軍時口中銜著枚,以防出聲。


英語翻譯 (in ancient times) have the soldiers keep sth.like a stick in their mouth to prevent them from making noise in a secret move

相關漢字

近音詞、同音詞

詞語組詞

相關詞語

銜枚造句

  • 1、我們乘夜襲擊敵人,銜枚疾走,進人敵陣地還未被發覺。
  • 2、榮昊在左路銜枚疾走,很快到了對方腹地。
  • 3、不如依末將愚見,一不做,二不休,想那崇侯虎新敗,後退不過十裏遠近,我等應乘其不備,人銜枚,馬摘轡,趁夜暗劫營寨,殺他個片甲不存,方知我等利害。
  • 4、其觸於物也,縦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 5、其外輕齎遊闕,隨機赴響,卷甲銜枚,出其不意。
  • 6、彀諜知之,令眾銜枚疾進,出其不意,賊兵敗走,長驅至成都,破之。
  • 7、半夜銜枚,滿城深雪,忽已亡懸瓠。
  • 8、之前夏侯霸和薑維等人,鉗馬銜枚一路追過來,快到宛城之後,為了不引起注意,又把馬蹄子上全部包了棉布,慢慢地朝這邊悄悄靠了過來。
  • 9、這個進球是由中場劉躍送出的一記反越位直塞,得球後小新銜枚疾走,幾個加速就將遼寧的後衛,甩在了身後!!當然小新也是有仇必報的主。
  • 10、魏王珪夜部分諸將,掩覆燕軍,士卒銜枚束馬口潛進。
  • 11、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 12、傳言羽獵,銜枚無聲。
  • 13、銜枚超夜月,拔幟入朝霞。
  • 14、章邯夜銜枚擊項梁定陶。
  • 15、馬摘鑾鈴,軍士銜枚疾走。
  • 16、8月6日,將近4萬人馬的紅軍偃旗息鼓,銜枚疾走,經過一夜的行軍,跳出了敵人12個師的包圍圈,安然抵達蓮塘以北5裏的大土坳。
  • 17、禦軍紀律嚴整,兵行常若銜枚,罕聞其聲。
  • 18、威禦軍紀律嚴整,兵行常若銜枚,罕聞其聲。
  • 19、銜枚夜擊之,勢必得。
  • 20、眾人銜枚疾走,誰都沒有發出任何聲音。
銜枚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