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詞典 諸宮調
zhūgōngdiào

諸宮調



詞語解釋

諸宮調[ zhū gōng diào ]

1.宋、金、元流行的一種說唱文學。起源於北宋。取同一宮調的若幹曲牌聯成短套,首尾一韻;再用不同宮調的許多短套聯成長篇,雜以說白,以說唱長篇故事。現存作品隻有全本的金·董解元作《西廂記》和兩個殘本金無名氏作《劉知遠》的殘篇,元·王伯成作《天寶遺事》的殘篇。參閱宋·王灼《碧雞漫誌》卷二


引證解釋

1.宋、金、元 流行的一種說唱文學。起源於 北宋。取同一宮調的若幹曲牌聯成短套,首尾一韻;再用不同宮調的許多短套聯成長篇,雜以說白,以說唱長篇故事。現存作品隻有全本的 金 董解元 作《西廂記》和兩個殘本 金 無名氏作《劉知遠》的殘篇, 元 王伯成 作《天寶遺事》的殘篇。參閱 宋 王灼 《碧雞漫誌》卷二


國語辭典

1.一種古詞曲。敷演故事,略如彈詞,盛於宋、金間,屬於說唱文學。因由許多宮調不同的曲牌所聯綴成篇,故稱為「諸宮調」。如董解元的《西廂記》

宋·灌園耐得翁《都城紀勝·瓦舍眾伎》:「諸宮調本京師孔三傳編撰,傳奇、靈怪、八曲、說唱。」


網絡解釋

1.諸宮調

諸宮調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屬於中國北宋、金、元時期的一種大型說唱文學。是從變文和教坊大曲、雜曲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集若幹套不同宮調的曲子輪遞歌唱而得名。諸宮調以說唱為主,又因為它用琵琶等樂器伴奏,故又稱「彈詞」或「弦索」。

諸宮調,由北宋神宗熙寧至哲宗元年間,澤州(今山西晉城)藝人孔三傳來到文藝演出百花競放的東京,最先創造了諸宮調

諸宮調由韻文和散文兩部分組成,演唱時采取歌唱和說白相間的方式,屬敘事體,其中唱詞有接近代言體的部分。諸宮調為後世戲曲音樂開辟了道路。宋代已用諸宮調的曲調來演唱宋雜劇了。至元代,其曲調對北方雜劇的形成卻起了重要的影響,它的重要的藝術手段,都為元雜劇所吸收。它為中國戲曲藝術的成熟奠定了基礎。據送宋王灼《碧雞漫誌》卷而載:「熙豐、元祐間······澤州孔三傳者,首創諸宮調古傳,士大夫皆能誦之。」所謂諸宮調,是相對於限用一個宮調的說唱形式而言,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種宮調串接而成,期間插入一定的說白,與唱詞配合,敘述有人物、情節的長篇故事。

相關漢字

近音詞、同音詞

詞語組詞

相關詞語

諸宮調造句

  • 1、漢宮秋月,高山流水,寒鴉戲水,諸宮調
  • 2、比前賢樂府不中聽,在諸宮調裏卻著數。
  • 3、陸陸續續若幹開棚賣藝的小唱、嘌唱、雜劇、小說、諸宮調、說唱、說諢話、學鄉談的樂戶都在整理自家棚子門麵,家家門口立出一塊高一丈,寬五尺的大板。
  • 4、院本雜劇、諸宮調和俗謠俚曲尤以嶄新麵貌和傑出成就出現在文學史上,對於北曲的形成和走向產生了影響。
  • 5、元雜劇在金院本和諸宮調的基礎上廣泛吸納多種詞曲和技藝的發展成果,達到一個鼎盛的階段,在中華文化史上與唐詩、宋詞相媲美。
  • 6、很高,說書的分小說、講古等,賣唱的分小唱、嘌唱等,演傀儡戲的分杖頭、懸絲、藥發等,還有相撲、雜劇、皮影戲、喬影戲、諸宮調、叫果子等耍子。
  • 7、講古等,賣唱的分小唱、嘌唱等,演傀儡戲的分杖頭、懸絲、藥發等,還有相撲、雜劇、皮影戲、喬影戲、諸宮調、叫果子等耍子。
  • 8、嘌唱、雜劇、小說、諸宮調、說唱、說諢話、學鄉談的樂戶都在整理自家棚子門麵,家家門口立出一塊高一丈,寬五尺的大板。
  • 9、泛稱諸宮調、唱賺、雜劇、傳奇等腳本裏大多數套曲中最末一曲。
  • 10、瓦肆設有勾欄,演出雜劇及講史、諸宮調、傀儡戲等,也有賣藥、賣卦、理發、飲食之類攤鋪。
  • 11、因此可說是現存諸宮調當中最重要的一部。
  • 12、南北諸宮調的區別主要是曲調腔譜的變化。
  • 13、從六個方麵看諸宮調對北曲形成的影響
諸宮調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