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詞典 中暑
zhòngshǔ

中暑


拼音 zhòng shǔ

簡拼 ZS

詞語解釋

中暑[ zhòng shǔ ]

1.俗稱發痧,古稱中暍。以出汗停止因而身體排熱不足、體溫極高、脈搏迅速、皮膚幹熱、肌肉鬆軟、虛脫及昏迷為特征的一種病症,由於暴露於高溫環境過久而引起身體體溫調節機製的障礙所致

heatstroke;


引證解釋

1.病名。古稱中暍,俗稱發痧。由於在高溫環境下停留過久所引起。症狀是眩暈、心悸、惡心等

《後漢書·伏湛傳》:「﹝湛﹞因讌見中暑,病卒。」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嚐因中暑眩瞀,覺至曠野中,涼風颯然,意甚爽適。」

鄒韜奮 《經曆》五四:「屋子的前麵是朝西,陽光逼著要使你中暑。」


國語辭典

1.曝露於太陽底下所引起的病症,出現痙攣、昏睡、體溫升高等症狀


網絡解釋

1.中暑 科普中國

中暑是在暑熱季節、高溫和(或)高濕環境下,由於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丟失過多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根據臨床表現,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類型。


英語翻譯 sunstroke, heatstroke

法語翻譯 hyperthermie, insolation

德語翻譯 Sonnenstich (S)​

相關漢字

近音詞、同音詞

詞語組詞

相關詞語

中暑造句

  • 1、暴曬在烈日下很容易中暑
  • 2、這種烈日炎炎的的天氣,大家一定要小心中暑
  • 3、換季秋老虎,當心別中暑。戶外別暴曬,小心日頭毒。高溫少作業,降溫又防暑。衣服要寬鬆,吸汗更舒服。多喝鹽開水,補水要記住。祝你健康更無憂!
  • 4、小暑大暑,數了又數,酷熱難耐,預防中暑;食欲不佳,果蔬不減,大汗淋漓,糖鹽補足;防止暴曬,睡眠充足,規律起居,生活幸福!
  • 5、中暑的早朞症狀隻是感到有點兒頭暈眼花、乏力胸悶和輕度的惡心。
  • 6、立秋了,特送你一副對聯:上聯:秋風秋雨秋老虎,生活勞累不容易。下聯:中獎中標別中暑,保重身體要記牢。橫批:立秋快樂!
  • 7、大暑之日,酷熱難擋。皮膚防曬,紫外線強。高溫勁爆,注意納涼。防暑降溫,記在心上。休養生息,切莫逞強。心情中暑,不可不防。祝君如意,快樂健康!
  • 8、六月天,夏至到,白晝長,夜變短,多喝水,皮膚棒,勤鍛煉,身體好,綠豆湯,防中暑,風油精,避蚊蟲,空調屋,不常待,早休息,好睡眠,願夏至,有涼意,事如意,人愜意。
  • 9、小暑溫高人易燥,放平心態涼自在,瓜果蔬菜常常吃,去火解暑最有效,多飲茶水勤衝涼,降低體溫不中暑,奉送祝福一小份,小暑快樂清涼伴!
  • 10、立秋了,天漸涼,但是啊,秋老虎,挺可怕。秋貼士,護身符,送給你。早和晚,需防寒;日當午,防中暑;足睡眠,多喝水。祝福你,健又美,樂悠悠。
  • 11、小暑駕到易中暑,你的健康我在乎。盛上一杯綠豆湯,消暑解渴幸福長。送你一罐王老吉,去火保健添美麗。給你一瓶冰雪碧,透心清爽無人敵。小暑時節願你健康消暑,快樂無數。
  • 12、夏天熱,多喝水,鎖定水分防中暑。夏天曬,要防曬,午後高溫避太陽。懂保健,重健康,一年四季都順暢。
  • 13、人過招,三伏到,工作緊張又寂寥,燙水到,暑氣消,三伏天氣很難熬,在家靠空調,出門靠關心你的朋友,發條短信告訴你注意炎熱天氣防中暑
  • 14、鋤禾日當午,當心別中暑。戶外別暴曬,小心日頭毒。高溫少作業,降溫又防暑。衣服要寬鬆,吸汗更舒服。多喝鹽開水,補水要記住。祝盛夏健康無憂!
  • 15、夏季高溫暑酷,坐車謹防中暑,隨身攜帶防暑藥物,建議司機調高溫度,如若感覺頭暈嘔吐,最好就近下車上路,清涼油於前額抹塗,仁丹趕緊溫水衝服。
  • 16、天氣炎熱鬱悶心情,空調電扇全不安靜,工作乏力沒有心情,預防中暑撫慰心靈,衝澡吃瓜冰激淩,送你靜心好心情。
  • 17、處暑到,悶熱高溫謹防中暑,友情之鼓敲敲打打,短信祝福發發送送,問候傳遞叮叮囑囑,蟬鳴蝶舞旋旋舞舞,牽掛之心流流連連,真心祝福願你幸福。
  • 18、小暑一到天悶熱,心煩氣燥易中暑,笑容掛在嘴角邊,心態樂觀涼自在,新鮮瓜果要常吃,去火排毒保安康,清涼祝福一小份,小暑清爽伴身邊,小暑快樂!
  • 19、大暑節氣悄然而至,防暑降溫不容忽視,薄荷清茶預防中暑,多飲清茶靜心讀書,瓜果蔬菜主導飲食,清涼愜意心情坦舒。祝你大暑快樂,清涼繼續。
  • 20、夏日炎炎,小心中暑,酷熱難耐,降溫防暑;果蔬不減,綠豆消暑,大汗淋漓,糖鹽補足;避免暴曬,寢食有律,多多鍛煉,生活幸福。願你夏日哈哈笑!
中暑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