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詞典 館閣
guǎn

館閣


拼音 guǎn gé

簡拼 GG

詞語解釋

館閣[ guǎn gé ]

1.指房屋建築

2.北宋有昭文館、史館、集賢院三館和秘閣、龍圖閣等閣,分掌圖書經籍和編修國史等事務,通稱「館閣」。明代將其職掌移歸翰林院,故翰林院亦稱「館閣」。清代沿之

3.指典雅莊重


引證解釋

1.指房屋建築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大統寺》:「館閣崇寬,屋宇佳麗。」

2.北宋 有昭文館、史館、集賢院三館和秘閣、龍圖閣等閣,分掌圖書經籍和編修國史等事務,通稱「館閣」。 明 代將其職掌移歸翰林院,故翰林院亦稱「館閣」。 清 代沿之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二:「端拱中,始分三館,書萬餘卷,別為祕閣,命李至兼祕書監,宋泌兼直閣,杜鎬兼校理,三館與祕閣始合為一,故謂之‘館閣’。」

明 徐渭 《代雲南策問》之三:「苟在德學高等,可備凝丞,則另為一科,以儲館閣之養。」

清 查慎行 《陳乾齋乞假省親》詩:「館閣清才傳子弟,蓬壺歸路著神仙。」

3.指典雅莊重。參見「館閣氣」

清 鈕琇 《觚賸續編·醉隱記》:「﹝區大相﹞居詞垣十五年,所著多館閣之作。」


國語辭典

1.宋朝有史館、昭文館、集賢院,稱為「三館」;又有秘閣、龍圖及天章等閣,統稱為 「館閣」

2.明、清兩代稱翰林院為「館閣」


網絡解釋

1.館閣

館閣:北宋以後掌管圖書、編修國史之官署。宋沿唐製,置「昭文館」、「史館」、「集賢院」三館和「秘閣」、「龍圖閣」等。

相關漢字

近音詞、同音詞

詞語組詞

相關詞語

館閣造句

  • 1、乃令館閣讀書,詔校勘毋得增員。
  • 2、後充館閣校勘,遷太子中允。
  • 3、三館和諸閣,通稱館閣
  • 4、特別是元?時朞,以蘇軾為首的一批文人常常會聚京師,或館閣酬唱,或試院題詩,產生了大批題畫詠畫之作。
  • 5、就在司馬光到館閣上任的當月,仁宗皇帝親臨崇政殿策試賢良方正及武舉進士。
  • 6、國家增設館閣,通過選拔賢良之士,讓他們住在館閣內,生活上加以照顧,潛心鑽研治國之策,國家應急時就可委以重任。
  • 7、在翻寫宋代著名作家詩文、追隨宋詩創作的體裁等多方麵,都表現出強烈的追摩宋代館閣作家的意識。
  • 8、園內亭榭館閣,殿堂皆按主次相輔,東西對稱的格局排列配置,朞間點綴著嶙峋的鬆柏和奇花異草,水池疊石等。
  • 9、除國子監直講,遷館閣校勘。
  • 10、館閣名流,複為詩以美之。
  • 11、款題為娟秀工整的館閣體。
  • 12、端雅正宜書製誥,至今館閣有專門。
  • 13、楷書也有正楷、館閣體等。
  • 14、清靈館閣眾人以陸曼娘為首,也已經早早地坐下,大概隻有他們對李淳充滿了信心,小師妹梳著兩個丫角辮,站在椅子上翹首以盼。
  • 15、所書為館閣體,四周為湖色綾裱。
  • 16、一位名叫陳鵠的大學生,硬被拉去館閣值宿。
  • 17、學校朞許以真儒,館閣驚呼為少友,比公之名也。
  • 18、即使如伊秉綬、包世臣、何紹基、鄭板橋、趙之謙等「逃出」館閣體諸人,都是舉人、進士出身,都曾是館閣體中人。
  • 19、書衣用多層宣紙硬裱,最外麵有一層黃娟連腦包過,裏麵的文字都是用明代官用楷書「館閣體」。
  • 20、慶豐城雖是邊遠小城,但是規劃卻參照通都大邑,分作九街十六坊,清靈館閣位於城南的碧鳳坊中。
館閣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