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詞典 掊克
póu

掊克


拼音 póu kè

簡拼 PK

詞語解釋

掊克[ póu kè ]

1.亦作「掊克」。亦作「掊刻」。亦作「掊克」

2.聚斂;搜括。亦指搜括民財之人。一說,自大而好勝人


引證解釋

1.亦作「掊剋」。亦作「掊刻」。聚斂;搜括。亦指搜括民財之人。一說,自大而好勝人

《詩·大雅·蕩》:「曾是彊禦,曾是掊克。」

毛 傳:「掊克,自伐而好勝人也。」

朱熹 集傳:「掊克,聚斂之臣也。」

《漢書·敘傳下》:「曾是強圉,掊克為雄,報虐以威,殃亦凶終。」

晉 葛洪 《<抱樸子>外篇自序》:「愡恫官府之閒,以窺掊尅之益,內以誇妻妾,外以釣名位。」

唐 白居易 《論刑法之弊》:「掊刻之心,無文之弊,不生於刀筆之下矣。」

《新唐書·韓滉傳》:「德宗立,惡滉掊刻,徙太常卿。」

宋 王安石 《兼並》詩:「俗吏不知方,掊克乃為材。」

《元典章·兵部一·軍官》:「似此掊尅非止一端,漸將軍戶侵損。」

《明史·彭時傳》:「光祿寺採辦,各城門抽分,掊剋不堪。」

章炳麟 《訄書·消極》:「近歲掊克之盡,賂鬻之彰,誃館之侈,蚩賤所發憤也。」


國語辭典

1.以苛稅聚斂財物。也作「掊克」

《抱樸子·自敘》:「惚恫官府之間,以窺掊克之益,內以誇妻妾,外以釣名位。」


網絡解釋

1.掊克

掊克,拚音póu kè,是指聚斂,收刮民財。

相關漢字

近音詞、同音詞

詞語組詞

相關詞語

掊克造句

  • 1、致使朝不謀夕,棄其廉恥,或事掊克,以備屯田工役之資者,率皆是也。
  • 2、民生方麵,允許百姓進入國家禁苑;將關口渡口之稅都恢複到什一;又派遣使者循行郡國,有違理掊克暴虐者,舉其罪。
  • 3、建言:若買舊有之船以付舶商,則費省而工易集,且可絕官吏侵欺掊克之弊。
  • 4、且縣令又多刻下以奉上,掊克威行,卓異聲起,是冤抑無得伸之日也。
掊克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