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詞典 百濟
bǎi

百濟


拼音 bǎi jì

簡拼 BJ

詞語解釋

百濟[ bǎi jì ]

1.朝鮮古國。公元前1世紀形成。領有朝鮮半島西南部地區,都於慰禮城(今漢城附近)。與高句麗、新羅形成三國鼎立局麵,在相互間的戰爭中常處劣勢。公元660年被中國唐朝和新羅聯軍所滅


引證解釋

1.古國名。在今 朝鮮 境內

《周書·異域傳上·百濟》:「百濟者,其先蓋馬韓之屬國,夫餘之別種。」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六節:「百濟是在馬韓故地上建立起來的國家,國王姓扶餘。」


國語辭典

1.國名。位於今朝鮮半島西南部。相傳是東漢末年扶餘王尉仇台的後代,因以百家濟海立國,故稱為「百濟」。晉時盡據馬韓地,吞並諸國,屢與高麗、新羅作戰。隋末唐初頻頻遣使來華。後因頻侵新羅欲斷其通華之路,而為唐高宗所滅。見《舊唐書·卷一九九·東夷傳·百濟傳》


網絡解釋

1.百濟

百濟,是原本居於古代中國東北的扶餘人南下在朝鮮半島西南部建立的國家,有八大氏族:沙氏、燕氏、劦氏(音協,xié)、解氏、真氏、國氏、木氏、苩氏(音伯,bó)。百濟的統治階層是扶餘人,不同於其下層百姓韓人。朝鮮半島南部的的韓人是不同於扶餘人另一個民族。百濟於660年被唐聯合新羅攻滅。統治範圍在朝鮮半島西南部,後與高句麗接壤,東與新羅為鄰。都城居拔城,也叫固麻城。此外還有五個別都,中間的叫古沙城,東麵的叫得安城,南麵的叫久知下城,西麵的叫刀先城,北麵的叫熊津城。


英語翻譯 Paekche or Baekje (18 BC-660 AD)​, one of the Korean Three Kingdoms

法語翻譯 Paekche (un des 3 royaumes de Corée)​

德語翻譯 Baekje

相關漢字

近音詞、同音詞

詞語組詞

相關詞語

百濟造句

  • 1、大敗,百濟王義慈和王室成為俘虜。
  • 2、曲六郎率領二十艘大船,三十艘海狐船牢牢跟住百濟船隊,不時擊沉一艘,一直追擊到百濟海岸附近才返航。
  • 3、等到李世民來到平壤城,這些使臣更是天天求見,可是李世民心頭不爽那百濟開戰之時的首施兩端,一直不讓百濟使團覲見,這可把百濟使團急壞了。
  • 4、遭遇侯景之亂,百濟使臣「哭於闕下」石闕見證了輝煌,卻也見證了侯景之亂,和建康城一道親曆了火攻水淹等諸多毀滅性的災難。
  • 5、中大兄葛城一臉不可置信:通通地沒用,日落處帝國不是在百濟隻有不到兩萬大軍嗎?阿曇比邏夫通通戰敗啦,來人啊,讓所有人來見我。
  • 6、陳政一聽是百濟王扶餘義慈死了,這也太快了吧,難道是百濟王想不開嗎?「百濟太子扶餘隆怎麼樣」。
  • 7、跟耽羅人攻打牧場的時候,鬧哄哄的一擁而上不一樣,百濟人的前軍先是由刀盾兵為前驅,跳蕩兵隱在刀盾兵軍陣之間,長槍手緊隨其後,再後麵又是弓手。
  • 8、梁侍中、國子祭酒蕭子雲善草隸,百濟國專門派使者來到建康城求其書法。
  • 9、高麗、百濟,唇齒相依,競舉兵戈,侵逼交至。
  • 10、與此同時,日本、新羅、百濟等周邊國家的奇才異能之士也懷著各自的目的紛紛登場。
  • 11、在與唐建交前,新羅和百濟間關係緊張,一直互相攻城略池爭奪不休。
  • 12、六朝鬆樹自尊者,百濟先師同路人。
  • 13、和百濟君主的平起平坐。
  • 14、為了加深對百濟遺民的理解,本章還闡述了對百濟遺民的認識。
  • 15、義慈率眾歸降,百濟國遂被滅亡。
  • 16、百濟之初黑齒常之也曾率部歸降。
  • 17、百濟王豐脫身奔高麗,王子忠勝、忠誌等帥眾降,百濟盡平,唯別帥遲受信據任存城,不下。
  • 18、忠誌等帥眾降,百濟盡平,唯別帥遲受信據任存城,不下。
  • 19、當時,盡管唐新聯軍已從三麵包圍了周留城,但百濟隻要能確保周留至白江一線安全暢通,就能得到倭寇從海上的支援,從而據險固守。
  • 20、2月27日,邕寧區百濟鎮南華村壇黃坡也進行了開年飯活動,村民熱熱鬧鬧吃喝玩樂。
百濟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