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詞典 並驅
bìng

並驅


拼音 bìng qū

簡拼 BQ

詞語解釋

並驅[ bìng qū ]

1.兩馬並進,比喻齊頭並進

而兩狼之並驅如故。——《聊齋誌異·狼三則》

horse and horse; neck and neck;


引證解釋

1.兩馬並馳

《詩·齊風·還》:「並驅從兩肩兮,揖我謂我儇兮。」

宋 蘇軾 《韓幹馬十四匹》詩:「二馬並驅攢八蹄,二馬宛頸騣尾齊。」

2.猶言並駕齊驅。參見「並駕齊驅」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哀弔》:「班彪蔡邕,並敏於致語,然影附賈氏,難為並驅耳。」

宋 曾鞏 《雜詩》之三:「並驅六經中,獨立千載後。」

明 梁辰魚 《紅線女》第一折:「幼諳音律,獨擅阮鹹,素熟兵機,並驅孫武。」

清 李漁 《凰求鳳·情餌》:「若是單論才學,或者還有並驅之人。」

3.一起追趕

清 蒲鬆齡 《聊齋誌異·狼》:「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骨已盡,而兩狼之並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


國語辭典

1.二馬並排而行

《詩經·齊風·還》:「並驅從兩肩兮,揖我謂我儇兮。」

2.並駕齊驅。比喻雙方勢均力敵,地位或才能不相上下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哀吊》:「班彪蔡邕,並敏於致語,然影附賈氏,難為並驅耳。」


網絡解釋

1.並驅

並驅,漢語詞彙。

拚音:bìng qū

釋義:1、兩馬並馳。2、猶言並駕齊驅。3、一起追趕。


英語翻譯 Parallel drive

相關漢字

近音詞、同音詞

詞語組詞

相關詞語

並驅造句

  • 1、患難可以試驗一個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顯出非常的氣節;風平浪靜的海麵,所有船隻都可以並驅競勝;命運的鐵拳擊中要害的時候,隻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夠處之泰然。
  • 2、患難可以試驗一個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顯出非常的氣節;風平浪靜的海麵,所有船隻都可以並驅競勝;命運的鐵掌擊中要害的時候,隻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夠處之泰然。
  • 3、第二種觀點與第一種類似,但對黃庭堅的推崇趨於極端,以為黃雖學杜,但後來自立門戶,不再依傍前人,其成就足以與杜甫比肩並驅
  • 4、推進引出,交互並驅
  • 5、患難可以試驗一個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才可以顯出非常的氣節;風平浪靜的海麵,所有的船隻都可以並驅競爭;命運的鐵拳擊中要害的時候,隻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夠處之泰然。莎士比亞
  • 6、患難可以試驗一個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顯出非常的氣節;風平浪靜的海麵,所有的船隻都可以並驅競勝。命運的鐵拳擊中要害的時候,候,隻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夠處之泰然;……
  • 7、這時,窗外並驅而過一輛賓利汽車,我們倆都投去了讚歎的目光,接著又看見一輛勞斯萊斯,這部車大氣磅礴的外形帥到沒朋友。
  • 8、比如說端午節,在廣州的端午節,人們都會包粽子,雲浮也不例外,親朋好友互送粽子,家家大掃除,把艾葉,菖蒲掛在門邊,可以驅邪並驅殺蚊蟲。
  • 9、現在的我喜歡與書相伴。常攜伴朗月與燈燭同照,臥讀與神遊並驅。人間韶光短,書中日月華長。更多的時候,我掩卷沉思,在靜謐的一隅放飛心靈。
  • 10、山間小路,崎嶇盤旋。六馬並驅,載貨登攀。六馬之其五者,毛灰色雜,目無神光。唯六之其一者,渾然赤色,宛如火炭,騰走奔躍,急衝若電。四蹄動而風雷閃,仰首嘯而天地變。
  • 11、患難可以試驗一個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顯出非常的氣節;風平浪靜的海麵,所有的船隻都可以並驅競勝;命運的鐵拳擊中要害的時候,隻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夠處之泰然。
  • 12、患難可以試驗一個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顯出非常的氣節;風平浪靜的海麵,所有的船隻都可以並驅競勝。命運的鐵拳擊中要害的時候,隻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夠處之泰然。
  • 13、患難能夠試驗一個人的品格,十分的境遇方才能夠顯出十分的氣節;風平浪靜的海麵,所有的船隻都能夠並驅競勝。命運的鐵拳擊中要害的時候,僅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夠處之泰然。
  • 14、在風平浪靜的海麵,所有的船隻都可以並驅竟勝;但當狂風惡浪驟起時,卻隻有像您這樣大智大勇的人,方能臨危不懼泰然處之。
  • 15、原常申陵,並驅爭馳。
  • 16、且申伯之尊,而與邊將並驅
  • 17、患難可以試驗一個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顯出非常的氣節;風平浪靜的海麵,所有的船隻都可以並驅競勝。命運的鐵拳擊中要害的時候,隻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夠處之泰然。莎士比亞
  • 18、患難可以試驗一個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才可以顯出非常的氣節;風平浪靜的海麵,所有的船隻都可以並驅競爭;命運的鐵拳擊中要害的時候,隻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夠處之泰然。
  • 19、並驅,則互有所長。
  • 20、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並驅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