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詞典 尾閭
wěi

尾閭


拼音 wěi lǘ

簡拼 WL

詞語解釋

尾閭[ wěi lǘ ]

1.古代傳說中泄海水之處。泛指事物趨歸或傾泄之所


引證解釋

1.古代傳說中泄海水之處

《莊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

成玄英 疏:「尾閭者,泄海水之所也。」

《文選·嵇康<養生論>》:「自力服藥,半年一年,勞而未驗。誌以厭衰,中路復廢,或益之以畎澮而泄之以尾閭。」

李善 注引 司馬彪 曰:「尾閭,水之從海水出者也,一名沃燋,在東大海之中。尾者,在百川之下故稱尾。閭者,聚也,水聚族之處,故稱閭也。」

唐 李德裕 《漏潭石》詩:「常疑六合外,未信漆園書,及此聞溪漏,方欣驗尾閭。」

清 趙翼 《逃荒》詩:「安得尾閭籌洩水,盡收歸海出平疇。」

2.泛指事物趨歸或傾泄之所

清 魏源 《軍儲篇一》:「此漏不塞,雖萬物為金,陰陽為炭,不能供尾閭之壑。」

梁啟超 《新民論》第二節:「民族帝國主義者何?其國民之實力,充於內而不得不溢於外,於是汲汲焉求擴張權力於他地,以為我尾閭。」

郭沫若 《創造十年》十二:「《季刊》和《周報》的標準太高,外來的投稿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不能用,因而失掉不少的讀者,應該要有一種日報來做尾閭,以銷納外來的投稿。」


國語辭典

1.海水所歸聚之處

《莊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

《文選·郭璞·江賦》:「磴之以瀿瀷,渫之以尾閭。」


網絡解釋

1.尾閭

古代傳說中海水所歸之處(語見《莊子·秋水》),現多用來指江河的下遊。

《文選·嵇康(養生論)》注引司馬彪雲:「尾閭,水之從海水出者也,一名沃燋,在東大海之中。尾者,在百川之下故稱尾;閭者,聚也,水聚族之處,故稱閭也。在扶桑之東,有一石方圓四萬裏,厚四萬裏,海水注者無不燋盡,故名沃燋。」

也就是海拔很低、承接所有的江水、河水並且彙聚這些水的地方。

相關漢字

近音詞、同音詞

詞語組詞

相關詞語

尾閭造句

  • 1、頭為五陽之首,尾閭為督脈之門,頭宜上頂,尾閭中正則精氣透三關入泥丸,背胸圓開,氣自沈下歸丹田,兩肱抱撐,肩窩吐氣,開合伸縮,力達指心。
  • 2、血為陰,氣為陽,陰陽之凝結者為精,精合乎骨髓,上通髓海,下貫尾閭,人身之至寶也。
  • 3、顧兔盈虛端不爽,神龍變化竟何如,須臾落日明江練,東逝滔滔泄尾閭
  • 4、這樣尾閭上可與整個椎體對準,若串珠係累,脊梁自然豎起,脊柔筋韌、瞥力自生。
  • 5、填塞,尾閭不暢,極易成災。
  • 6、內蒙古高原東南部森林草原過渡帶位於中國東部季風氣候尾閭區,是全球變化研究的關鍵區域。
  • 7、我出生在黃河尾閭,渤海岸邊,我爸爸又在刁口鄉政府工作,所以對黃河入海口的刁口就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尤其是對飛燕灘就更加熟悉。
  • 8、因地處汨羅江尾閭故名。
  • 9、臨床上有例女性練功者初通小周天時,逆經而行,覺得當肚臍吸氣時,一股氣從任脈直上百會,然後由百會下玉枕、夾脊、尾閭達會陰。
  • 10、近年來甬江尾閭段修建了不少碼頭,它們對河口段行洪排澇產生了很大影響。
  • 11、隨著黑河水係不斷地溯源薑縮,東西居延海及居延澤也存在著一個逐步縮小的過程,並在近現代演變為尾間湖。顯然,東西居延海作為尾閭湖隻是一個很短暫的時朞。
  • 12、亞洲中部大地構造格局及地貌輪廓均以山盆體係為特征,所有封閉性盆地中都發育有尾閭湖。
  • 13、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而不虛。
  • 14、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而不虛。莊子
  • 15、歸根竅,複命關,貫尾閭,通泥丸。
  • 16、更為可笑的是在此詞彙後綴出的燕尾服一詞,修長的尾閭使那些大腹賈的肚皮得到了進。
  • 17、利用適合於黃河下遊河道和黃河口水域的一、二維連接泥沙數學模型,計算研究了黃河口演變、入海流路的淤積延伸對下遊尾閭河道的反饋影響。
  • 18、這樣,也就做到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的要求了。
尾閭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