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人在高處的成語

形容人在高處的成語


1高瞻遠矚 [ gāo zhān yuǎn zhǔ ]

解釋 站得高;看得遠。多形容目光遠大。

出處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遂把這粉白黛綠,鶯聲燕語,都付之不見不聞,一路高瞻遠矚,要領略湖山真景。」

2居高臨下 [ jū gāo lín xià ]

解釋 居:處在;臨:麵對。處於高處;俯視下方。形容處於有利的地勢、地位。也比喻高高在上。

出處 北齊 魏收《魏書 財安王》:「繳山立柵,分為數處,居高臨下,隔水為營。」

3高不可攀 [ gāo bù kě pān ]

解釋 攀:攀登。高得無法攀登。形容很難達到。也形容高高在上;難以親近。

出處 漢 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且夫墨子之守,縈帶為垣,高不可登。」

4懸崖峭壁 [ xuán yá qiào bì ]

解釋 形容山勢險峻。峭壁:陡直的山崖。

出處 唐 劉長卿《望龍山懷道士許法棱》:「懸崖絕壁幾千丈,綠蘿嫋嫋不可攀。」

5高高在上 [ gāo gāo zài shàng ]

解釋 原指地位高,現在形容領導者脫離實際,脫離群眾。

出處 《詩經 周頌 敬之》:「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監在茲。」

6高聳入雲 [ gāo sǒng rù yún ]

解釋 聳: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雲端。形容建築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出處 劉伯承《回憶長征》:「翻越了高聳入雲的雪山,跋涉了渺無人煙的草原。」

7登高望遠 [ dēng gāo wàng yuǎn ]

解釋 登上高處,看得更遠。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遠大。

出處 《荀子 勸學》:「我嚐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呂氏春秋 順說》:「順風而呼,聲不加疾也,際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

8高山仰止 [ gāo shān yǎng zhǐ ]

解釋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出處 《詩經·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9望塵莫及 [ wàng chén mò jí ]

解釋 望見前麵騎馬的人走過揚起的塵土而不能趕上。比喻遠遠落在後麵。塵:塵土;莫:不;及:趕上。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趙谘傳》:「複拜東海相,之官,道經滎陽,令敦煌曹暠,谘之故孝廉也,迎路謁候。谘不為留,暠送至亭次,望塵不及。」

10青雲直上 [ qīng yún zhí shàng ]

解釋 青雲:指青天。直線上升;向高空飛騰直上。比喻人的地位直線上升。

出處 南朝 齊 孔稚珪《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絜,幹青雲而直上。」

11引人入勝 [ yǐn rén rù shèng ]

解釋 勝:引人進入佳境。優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風景或文藝作品吸引人。

出處 南朝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王衛軍雲,酒正自引人著勝地。」

12別有天地 [ bié yǒu tiān dì ]

解釋 天地:風格或境界。另外有一種境界。形容風景或藝術創作等引人入勝。

出處 唐 李白詩《答山中人》詩:「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13登峰造極 [ dēng fēng zào jí ]

解釋 登:上;峰:山頂;造;達到;極:最高點。攀登到山峰的頂點。比喻學問、成就等達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幹壞事猖狂到了極點。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然陶練之功,尚不可誣。」

14好高騖遠 [ hào gāo wù yuǎn ]

解釋 好:喜歡;騖:從事;追求。喜歡高的;追求遠的。指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

出處 《宋史 道學傳一 程灝》:「病學者厭卑近而騖高遠,卒無成焉。」

15出神入化 [ chū shén rù huà ]

解釋 神:神妙;化:指化境;極高超的境界。超出神妙;進入化境。形容技藝達到非常高超的境界。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聲,他連忙答應。」金聖歎批:「真正出神入化之筆。」

16爐火純青 [ lú huǒ chún qīng ]

解釋 純:純粹;青:藍色的;純青:爐火的溫度達到最高點。相傳道家煉丹;到爐子裏的火焰從紅色轉成純青色的時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功夫造詣已達到了精湛、純熟、完美的地步。

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第25回:「到了現在,可已到了爐火純青的氣候,正是弟兄們各顯身手的時期。」

17一步登天 [ yī bù dēng tiān ]

解釋 登:上。一步登上青天。一下子達到極高的境界或程度。也比喻突然得誌;爬上高位。

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萬望口角春風,我就一步登天,點了買辦差,就過好日子。」

18九霄雲外 [ jiǔ xiāo yún wài ]

解釋 九霄:天的最高處。比喻無限高遠的地方。

出處 元 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這七寶盒中,我陳琳早魂飛九霄雲外。」

19超凡入聖 [ chāo fán rù shèng ]

解釋 凡:凡人;普通人。超越凡俗;進入聖賢境界。後來多指學術、技藝、修養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

出處 宋 朱熹《朱子全書》第八卷:「就此理會得透,自可超凡入聖。」

20百丈竿頭 [ bǎi zhàng gān tóu ]

解釋 佛教語,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達到很高境界。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景岑禪師》:「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21登高一呼 [ dēng gāo yī hū ]

解釋 比喻有影響的人物發出倡議。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回:「他在外麵登高而呼,隻怕還容易些。」

22目光遠大 [ mù guāng yuǎn dà ]

解釋 指一個人的見解及處世觀高遠而偉大。

出處 柳建偉《英雄時代》第四章:「我為自己有這麼一個目光遠大的姐而驕傲。」

23入聖超凡 [ rù shèng chāo fán ]

解釋 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達到聖賢的境界。形容學識修養達到了高峰。

出處 唐 呂岩《七言之二》:「舉世若能知所寓,超凡入勝弗為難。」

24大雅之堂 [ dà yǎ zhī táng ]

解釋 高雅的廳堂。比喻高的要求;完美的境界。

出處 清 袁枚《與陳刺史虛齋》:「未登大雅之堂,還望刺史陶冶而成全之。」

25九天攬月 [ jiǔ tiān lǎn yuè ]

解釋 攬:采摘。到天的最高處去摘月。常形容壯誌豪情。

出處 唐·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詩:「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26據高臨下 [ jù gāo lín xià ]

解釋 憑借高處俯控低處,指憑仗優勢地位足以控製別人。

出處 清 鄭觀應《盛世危言 邊防一》:「蓋有土壘,則據高臨下,敵必不克驟攻。」

27順風而呼 [ shǔn fēng ér hū ]

解釋 順著風向呼喊,聲音傳得遠,使人聽得清。比喻憑借外力可有較好效果。

出處 《荀子·勸學》:「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28止於至善 [ zhǐ yú zhì shàn ]

解釋 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29長轡遠禦 [ cháng pèi yuǎn yù ]

解釋 ①放長韁繩,駕馬遠行。比喻帝王用某種政策、手段羈縻邊遠地區。②比喻駕馭創作手段從容達到寫作的理想境界。

出處 晉 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長轡遠禦,妙略潛授。」

30扶搖萬裏 [ fú yáo wàn lǐ ]

解釋 扶搖:急劇盤旋而上的暴風。暴風從下而上盤旋很高,風勢急且大。

出處 《莊子·逍遙遊》:「摶扶搖而上九萬裏。」

31冥漠之鄉 [ míng mò zhī xiāng ]

解釋 見「冥漠之都」。

出處 明·歸有光《祭妻祖父母文》:「方其數盡,何有於老,同返於冥漠之鄉。」

32雲窗霧閣 [ yún chuāng wù gé ]

解釋 為雲霧繚繞的窗戶和居室。借指高聳入雲的樓閣。亦指建於極高處的樓閣。

出處 唐·韓愈《華山女》詩:「雲窗霧閣事慌惚,重重翠幔深金屏。」宋·李清照《臨江仙》詞:「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

33八窗玲瓏 [ bā chuāng líng lóng ]

解釋 ①指四壁窗戶軒敞,室內通徹明亮。②比喻通達明澈的修養境界。

出處 唐 盧綸《賦得彭祖樓送楊德宗歸徐州幕》詩:「四戶八窗明,玲瓏逼上清。」

34雲窗霧檻 [ yún chuāng wù kǎn ]

解釋 同「雲窗霧閣」。

出處 康有為《大同書》癸部第二章:「若其上室,則騰天架空,吞雲吸氣,五色晶璃,雲窗霧檻,貝闕珠宮,玉樓瑤殿。」

35玄妙入神 [ xuán miào rù shén ]

解釋 形容技藝學問已進入高超而神奇的境界。

出處 元·明善《張淳傳》:「名貫京師,凡為調曲,盡聲韻,玄妙入神,成一家藝。」

36冥漠之都 [ míng mò zhī dōu ]

解釋 亦稱「冥漠之鄉」。①指天庭或地府。②比喻最高境界。

出處 前蜀·杜光庭《馬尚書南鬥醮詞》:「洗心依冥漠之都,潛希懺罪;稽首仰鴻蒙之境,冀滌前非。」

37金丹換骨 [ jīn dān huàn gǔ ]

解釋 喻詩人創作進入了造詣極深的頓悟境界。

出處 宋·陸遊《夜吟》詩:「六十餘年妄學詩,工夫深處獨心知。夜來一笑寒燈下,始是金丹換骨時。」錢仲聯校注:「金丹換骨雲者,蓋以喻學詩工夫由漸修而入頓悟之境界。」

38九垓八埏 [ jiǔ gāi bā yán ]

解釋 垓:通「陔」,重,層;九垓:即九重天,天之極高處;埏:邊際;八埏:指邊際遠之地。指天地的終極之處,即天涯海角。

出處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上暢九垓,下坼八埏。」

39銀河倒瀉 [ yín hé dào xiè ]

解釋 瀉:水從高處往下直流。象銀河裏的水倒瀉下來。形容雨下得極大,象瀉下來的一樣。

出處 唐·李白《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40登高去梯 [ dēng gāo qù tī ]

解釋 攀登到高處後把梯子拿掉。表示已無退路。

出處 《孫子 九地》:「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41鴻漸於幹 [ hóng jiàn yú gàn ]

解釋 《易·漸》:「初六,鴻漸於幹」,「六二,鴻漸於盤」,「九三,鴻漸於陸」。以次而進,漸至高處。後世因以「鴻漸於幹」指始入仕途。

出處 《易·漸》:「初六,鴻漸於幹」,「六二,鴻漸於磐」,「九三,鴻漸於陸」。

42至人無夢 [ zhì rén wú mèng ]

解釋 至人:指思想道德等方麵達到最高境界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不會做想入非非的夢。

出處 清·錢彩《說嶽全傳》第五十九回:「自古至人無夢,夢境忽來,未必無兆。」

43山川米聚 [ shān chuān mǐ jù ]

解釋 謂從高處下望山川起伏,如米之聚集。語本《後漢書 馬援傳》:「扞援呴又於帝前,聚米為山穀,指畫形勢,開示眾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

出處 語出《後漢書·馬援傳》:「扞援呴又於帝前,聚米為山穀,指畫形勢,開示眾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

44更上一層樓 [ 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

解釋 原意是要想看得更遠,就要登得更高。後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績再提高一步。

出處 唐 王之渙《登鸛鶴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45高處不勝寒 [ gāo chù bù shèng hán ]

解釋 勝:承受,經得起。站在高處經不起風寒。比喻人身居高位感覺到孤單寂寞。

出處 宋·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兼懷子由》詞:「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