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深沉的成語

形容深沉的成語


1侃侃而談 [ kǎn kǎn ér tán ]

解釋 侃侃:理直氣壯從容不迫的樣子。指理直氣壯、不慌不忙地講話。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我既這等苦苦相問,你自然就該侃侃而談。」

2處心積慮 [ chǔ xīn jī lǜ ]

解釋 處心:存心;積慮:圖謀了很長時間。指存心很久;費盡心機。也指千方百計地謀算。

出處 《穀梁傳 隱公元年》:「何甚乎鄭伯?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於殺也。」

3處之泰然 [ chǔ zhī tài rán ]

解釋 處:處理;對待;之:代詞。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樣子。形容處理事情不慌不忙;沉著鎮定。也指對事情無動於衷。也作「泰然處之」。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宋 朱熹注:「顏子之貧如此,而處之泰然,不以害其樂。」

4磨杵成針 [ mó chǔ chéng zhēn ]

解釋 把鐵棒磨成了針。比喻做任何艱難的工作,隻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夠克服困難,做出成績。

出處 明 楊慎《七星橋記》:「矢磨杵成針之誌,徼折梅寄慲之靈。」

5安如泰山 [ ān rú tài shān ]

解釋 安:安穩;泰山:我國著名的高山;在山東省。像泰山一樣穩固;形容事物十分穩固;不可動搖。

出處 西漢 枚乘《上書諫吳王》:「變所欲為,易如反掌,安於泰山。」

6胸有城府 [ xiōng yǒu chéng fǔ ]

解釋 形容心機深沉;毫不外露;難於窺測。

出處 《舊唐書 李林甫傳》:「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嚐以愛憎見於容色。」

7好整以暇 [ hào zhěng yǐ xiá ]

解釋 整:嚴整;暇:不急迫。形容既嚴整,又從容。也指事情雖多,仍舊從容不迫。

出處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六年》:「日臣之使於楚也,子重問晉國之勇。臣對曰:‘好以眾整。’曰:‘又何如?’臣對曰:‘好以暇。’」

8沉靜寡言 [ chén jìng guǎ yán ]

解釋 性格深沉文靜,不愛多說話。

出處 《逸周書·官人解》:「沉靜而寡言,多稽而險貌,曰質貌者也。」

9言笑自若 [ yán xiào zì ruò ]

解釋 談笑如常,十分鎮定。

出處 《三國誌·蜀誌·關羽傳》:「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灸引酒,言笑自若。」宋·歐陽修《瀧岡阡表》:「其後修貶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

10霞思雲想 [ xiá sī yún xiǎng ]

解釋 見「霞思天想」。

出處 清·王晫《今世說·規箴》:「此事定須霞思雲想,刻意經營,奈何頹唐落墨,便布人間?」

11沉鬱頓挫 [ chén yù dùn cuò ]

解釋 鬱:低沉鬱積。指詩文的風格深沉蘊籍,語勢有停頓轉折。

出處 唐·杜甫《進雕賦表》:「至於沉鬱頓挫,隨時敏捷,而揚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12羅雀掘鼠 [ luó què jué shǔ ]

解釋 原指張網捉麻雀、挖洞捉老鼠來充饑的窘困情況,後比喻想盡辦法籌措財物。

出處 《新唐書 張巡傳》:「至羅雀掘鼠,煮鎧弩以食。」

13沉雄悲壯 [ chén xióng bēi zhuàn ]

解釋 沉雄:深沉雄健。指深沉雄健,悲壯有力。

出處 王國維《人間詞話》:「白仁甫秋夜語梧桐雨劇,沉雄悲壯為元曲冠冕。」

14圭角不露 [ guī jiǎo bù lù ]

解釋 圭角:圭之鋒芒有棱角。指深沉不露鋒芒。

出處 《禮記 儒行》「毀方而瓦合」漢鄭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與眾小人合也。」孔穎達疏:「圭角謂圭之鋒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異眾過甚,去其大圭角,言猶有小圭角也。」

15沉毅寡言 [ chén yì guǎ yán ]

解釋 沉毅:深沉寧靜。深沉文靜,不愛多說話。

出處 《資治通鑒·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廣德元年》:「崇義有勇力,能卷鐵舒鉤,沉毅寡言,得眾心。」

16雄深雅健 [ xióng shēn yǎ jiàn ]

解釋 謂文章雄渾而深沉,典雅而有力。

出處 《新唐書·柳宗元傳》:「韓愈評其文曰:‘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崔、蔡不足多也。’」

17從容不迫 [ cóng róng bù pò ]

解釋 從容:不慌不忙;鎮靜;不迫:不急促。形容臨事不慌不忙;鎮定沉著。

出處 魏蘭《原序》:「當其臨事之時,從容不迫,顏色不變,尤非庸常之輩所能及。」

18腳踏實地 [ jiǎo tà shí dì ]

解釋 腳踏在實在的地上。比喻做事認真、踏實、不虛浮;一步一個腳印。

出處 宋 邵伯溫《聞見前錄》第18卷:「公嚐問康節曰:‘某何如人?’曰:‘君實腳踏實地人也。’」

19不慌不忙 [ bù huāng bù máng ]

解釋 不慌張;不忙亂。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5卷:「隻見翠翹不慌不忙地答道。」

20鎮定自若 [ zhèn dìng zì ruò ]

解釋 指麵對災難時冷靜的表現。

出處 王朔《過把癮就死》:「當時女主人公的厄運剛露萌芽,同看電影準備了手帕的女人們還都鎮定自若,她便搶先一步哭了。」

21費盡心機 [ fèi jìn xīn jī ]

解釋 心機:心思;計謀。指用盡了心思。形容千方百計地謀算。

出處 宋 戴複古《石屏集 論詩絕句》:「有時勿得驚人句,費盡心機做不成。」

22引而不發 [ yǐn ér bù fā ]

解釋 引:拉引;發:射箭。拉長了弓弦;但不把箭射出去。比喻作好一切準備;等待時機;也可比喻善於啟發引導。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

23不露鋒芒 [ bù lù fēng máng ]

解釋 鋒: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顯露出銳氣或才幹。多指有意地將自己的才能、抱負等加以掩飾。

出處 宋 呂祖謙《呂東萊文集 雜說》第20卷:「語有力而不露鋒芒者,善言也。」

24絞盡腦汁 [ jiǎo jìn nǎo zhī ]

解釋 絞:擠;用;盡:完。形容用盡了心機;想盡了一切辦法。

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 偷生》三七:「唯其如此,他才更能顯出絞盡腦汁的樣子,替她思索。」

25黯然銷魂 [ àn rán xiāo hún ]

解釋 黯然:心神沮喪、麵色難看的樣子;銷魂:因受刺激而神思茫然;好像靈魂離開了肉體。心情沮喪;麵色陰沉;好像失掉了靈魂;形容極度悲愁。

出處 南朝 梁 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李善注:「黯:失色將敗之貌。」

26毫不在意 [ háo bù zài yì ]

解釋 絲毫不在乎或不介意。

出處 清·錢彩《說嶽全傳》第一回:「我佛原是個大慈大悲之主,毫不在意。」

27深思遠慮 [ shēn sī yuǎn lǜ ]

解釋 謀劃周密,老虎長遠。指計劃周到,具有遠見。

出處 《後漢書·孝和孝殤帝紀》:「先帝即位,務休力役,然猶深思遠慮,安不忘危,探觀舊典,複收鹽鐵,欲以防備不虞,寧安邊境。」

28沉思熟慮 [ chén sī shú lǜ ]

解釋 深入思索,仔細考慮。

出處 茅盾《虹》:「像受了什麼刺戟似的,梅女士忽然戴著一付沉思熟慮的麵孔。」

29城府深沉 [ chéng fǔ shēn chén ]

解釋 城府:城市和官府,比喻深遠用心。形容待人處事的心機深沉,使人難以揣測。

出處 《晉書·湣帝紀論》:「性深阻若城府,而能寬綽以容納。」

30隨俗沉浮 [ suí sú chén fú ]

解釋 順隨世俗,沒有己見。

出處 《晉書 文苑傳 王沉》:「少有俊才,出於寒素,不能隨俗沉浮,為時豪所抑。」

31載沉載浮 [ zài chén zài fú ]

解釋 在水中上下沉浮。

出處 《詩經·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楊舟,載沉載浮,既見君子,我心則休。」

32不露圭角 [ bù lù guī jiǎo ]

解釋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幹不外露。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儒行》「毀方而瓦合」鄭玄注「去已之大圭角,下與眾小人合也。」孔穎達疏「圭角謂圭之鋒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異眾過甚,去其大圭角,言猶有小圭角也

33瞑思苦想 [ míng sī kǔ xiǎng ]

解釋 絞盡腦汁,苦思苦想。

出處 《十月》1981年第2期:「這會兒你在這兒瞑思苦想,腦子裏一定在盤算:怎麼樣再幹?——我能夠猜得出。」

34沉浮俯仰 [ chén fú fǔ yǎng ]

解釋 形容人、事物、時勢的盛衰。

出處 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與道貌沉浮俯仰。」 高誘注:「沉浮猶盛衰。」

35苦思惡想 [ kǔ sī è xiǎng ]

解釋 形容竭力思索,絞盡腦汁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32回:「彼此爭強賭勝,用盡心機,苦思惡想,愈出愈奇,必要出人頭地。」

36不可動搖 [ bù kě dòng yáo ]

解釋 形容極其堅定、牢固。

出處 魯迅《而已集·革「首領」》:「雖然這‘北京文藝界’已被徐丹甫先生在《學燈》上指定,隱隱然不可動搖了。」

37沉漸剛克 [ chén qián gāng kè ]

解釋 漸:通「潛」,潛伏;剛克:以剛強見勝。形容深沉不外露,內裏剛強。

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文公五年》:「及溫而還,其妻問之,贏曰:‘以剛。’商書曰:‘沉漸剛克,高明柔克。’」

38沉潛剛克 [ chén qián gāng kè ]

解釋 沉潛:深沉不露;剛克:以剛強見勝。形容深沉不露,內蘊剛強。

出處 《尚書·洪範》:「沉潛剛克,高明柔克。」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