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消除誤會的成語

形容消除誤會的成語


1開雲見日 [ kāi yún jiàn rì ]

解釋 拔開雲霧,見到太陽。比喻黑暗已經過去,光明已經到來。也比喻誤會消除。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袁紹傳》:「銜命來征,宣揚朝恩,示以和睦,曠若開雲見日,何喜如之!」

2渙然冰釋 [ huàn rán bīng shì ]

解釋 渙然:消散的樣子;釋:消散、解除。指像冰塊溶化流散一樣。比喻誤會、疑慮、隔閡等完全消除。

出處 晉 杜預《序》:「若江海之浸,膏澤之潤,渙然冰釋,怡然理順,然後為得也。」

3不虞之隙 [ bù yú zhī xì ]

解釋 不虞:沒有料到;隙:裂痕。指意外的誤會。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既親密,便不免有些不虞之隙,求全之毀。這日不知為何,二人言語有些不和起來。」

4吹毛求疵 [ chuī máo qiú cī ]

解釋 求:尋找;疵:缺點;小毛病。吹開皮上的毛;尋找裏麵的疤痕。比喻故意挑剔毛病;尋找差錯。

出處 韓非《韓非子 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

5明察秋毫 [ míng chá qiū háo ]

解釋 明:明晰;察:看;觀察;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出的細毛;比喻極細微的事物、現象。目光犀利;能敏銳地看清極細小微末的東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出處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6是非曲直 [ shì fēi qū zhí ]

解釋 曲:無理;直:有理。指對事物的評斷。

出處 漢 王充《論衡 說日篇》:「二論各有所見,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

7嬉笑怒罵 [ xī xiào nù mà ]

解釋 嬉:戲樂。指由各種感情產生的不同表現。

出處 宋 黃庭堅《東坡先生真讚》:「東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8窮愁潦倒 [ qióng chóu liáo dǎo ]

解釋 窮愁:窮困愁傷。潦倒:頹喪,失意。形容貧寒困窘,愁苦失意的樣子。亦作「羈愁潦倒」、「潦倒窮愁」。

出處 清·無名氏《都門竹枝詞·教官十首》:「盤費全無怎去家,窮愁潦倒駐京華。」

9出乎意料 [ chū hū yì liào ]

解釋 指出人意料。

出處 毛澤東《發刊詞》:「準備對付可能的突然事變,使黨和革命不在可能的突然事變中遭受出乎意料的損失。」

10謙恭下士 [ qiān gōng xià shì ]

解釋 舊時指達官貴人對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謙虛而有禮貌。

出處 《陳書 始興王伯茂傳》:「伯茂性聰敏,好學,謙恭下士。」

11天荒地老 [ tiān huāng dì lǎo ]

解釋 指經曆的時間極久。

出處 唐 李賀《致酒行》:「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

12渙爾冰開 [ huàn ěr bīng kāi ]

解釋 猶言渙然冰釋。

出處 南朝·梁·何炯《答釋法雲書難範縝》:「鑽仰淵秘,渙爾冰開。」

13渙如冰釋 [ huàn rú bīng shì ]

解釋 猶言渙然冰釋。

出處 宋·張君房《雲笈七簽》第75卷:「久即下部血出,並鮮血片,便無痛苦,渙如冰釋。」

14渙若冰消 [ huàn ruò bīng xiāo ]

解釋 猶言渙然冰釋。

出處 南朝·梁·王瑩《答釋法雲書難範縝》:「標理明例,渙若冰消。」

15渙若冰釋 [ huàn ruò bīng shì ]

解釋 猶言渙然冰釋。

出處 唐·權德輿《張隱居莊子指要序》:「蓋弘道以周物,闡幽以致用,內外相濟,始終相發,其文約,其旨明,累如珠貫,渙若冰釋。」

16煥然冰釋 [ huàn rán bīng shì ]

解釋 煥然:流散的樣子;釋:消散、解除。指像冰遇熱消融一般。多比喻疑慮、誤會、隔閡等很快消除。

出處 《清史稿·梅文鼎傳》:「複取《授時曆草》觀之,乃煥然冰釋,駘名異而實同,非徒似之而已。」

17散悶消愁 [ sàn mèn xiāo chóu ]

解釋 散:排遣。排遣鬱悶,解除憂愁

出處 元·高安道《哨遍·嗓淡行院》套曲:「待去歌樓作樂,散悶消愁,倦遊柳陌煙花。」

18開雲見天 [ kāi yún jiàn tiān ]

解釋 見「開雲見日」。

出處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十回:「眾人一聽,如同開雲見天,興奮得一下把老武擁在當中。」

19目斷魂消 [ mù duàn hún xiāo ]

解釋 因望不到而內心傷悲。形容離別的悲傷愁苦。

出處 明·無名氏《精忠記·辭母》:「隻今別去,山長水遙,意匆匆遠離膝下,目斷魂消。」

20以辭害意 [ yǐ cí hài yì ]

解釋 因拘泥於辭義而誤會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上》: 「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誌。」

21是非口舌 [ shì fēi kǒu shé ]

解釋 因說話引起的誤會或糾紛。

出處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若是為田地上壞了手足親情,到不如窮漢赤光光沒得承受,反為幹淨,省了許多是非口舌。」

22以文害辭 [ yǐ wén hài cí ]

解釋 謂拘於文字而誤解整個語句的意義。

出處 《孟子·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誌。以意逆誌,是為得之。」朱熹集注:「文,字也。辭,語也……言說《詩》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義,不可以一句而害設辭之誌。」

23求其友聲 [ qiú qí yǒu shēng ]

解釋 朋友以意氣相投而結交,如昆蟲以同聲而相應。

出處 《詩經·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24遣愁索笑 [ qiǎn chóu suǒ xiào ]

解釋 消愁求樂。

出處 清孫原湘《序》:「履園主人於灌園之暇,就耳目所睹聞,著《叢話》二十卷,間以示予曰:‘吾以是遣愁索笑也。’」

25求全之毀 [ qiú quán zhī huǐ ]

解釋 毀:毀謗。一心想保全聲譽,反而受到了毀謗。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26楊虎圍匡 [ yáng hǔ wéi kuāng ]

解釋 《史記·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將適陳,過匡……匡人聞之,以為魯之陽虎。陽虎嚐暴匡人,匡人於是遂止孔子。孔子狀類陽虎,拘焉五日。」楊,通「陽」。後因以「楊虎圍匡」指因貌似而產生誤會。

出處 《史記·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將適陳,過匡……匡人聞之,以為魯之陽虎。陽虎嚐暴匡人,匡人於是遂止孔子。孔子狀類陽虎,拘焉五日。」

27明珠按劍 [ míng zhū àn jiàn ]

解釋 按:用手撫著。一方奉送夜光珠,另一方卻手持寶劍。比喻由於誤會以敵意回報對方。

出處 清·朱之瑜《德始堂記》:「今與賢之相知也新,而又語言不能通,不當有明珠按劍之舉;萬一他時複有晤期,更當掀髯抵掌,援古引今,目征其必然也。」

28以詞害意 [ yǐ cí hài yì ]

解釋 見「以辭害意」。

出處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七:「太白‘鬥酒詩百篇’,‘東坡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不過一時興到語,不可以詞害意。」

29不以辭害誌 [ bù yǐ cí hài zhì ]

解釋 辭:文辭;誌:作品的思想內容。不因為隻顧文辭而損害了對內容的理解。指寫文章不要隻追求修辭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出處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誌。」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