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非常俗的成語

形容非常俗的成語


1超塵拔俗 [ chāo chén bá sú ]

解釋 塵、俗:佛教稱塵世、人間;拔:超出。原指佛教徒修行功夫深;已超出人世。後指超出一般人之上;不同凡俗。

出處 宋 黃庭堅《與王周彥長書》:「蓋登太山而小天下,觀於海者難為水也。企而慕者,高而遠雖其不逮,猶足以超世拔俗矣。」

2獐頭鼠目 [ zhāng tóu shǔ mù ]

解釋 頭長得像獐子一樣;眼睛則像老鼠一樣。形容人窮酸的樣子或麵貌醜陋;神情狡詐。

出處 《舊唐書 李揆傳》:「龍章鳳姿之士不見用,獐頭鼠目之子乃求官。」

3凡夫俗子 [ fán fū sú zǐ ]

解釋 泛指平庸的人。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09回:「瞧我這凡夫俗子,不能交通神明,所以夢都沒有一個。」

4傷風敗俗 [ shāng fēng bài sú ]

解釋 傷:損傷;敗:敗壞。敗壞社會風氣。多用來譴責道德敗壞的行為。

出處 《魏書 遊明根傳附肇》:「肇,儒者,動存名教,直繩所舉,莫非傷風敗俗。」

5其貌不揚 [ qí mào bù yáng ]

解釋 其:他的;不揚:不出眾。指人的外貌不漂亮。也形容器物不美觀。

出處 唐 裴度《自題寫真讚》:「爾才不長,爾貌不揚,胡為將,胡為相?」

6約定俗成 [ yuē dìng sú chéng ]

解釋 指某些事物名稱或行為規範是由人們共同認定或共同習慣形成的。約定:共同認定;俗成:形成習慣。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正名》:「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於約則謂之不宜。」

7村夫俗子 [ cūn fū sú zǐ ]

解釋 指粗野鄙俗的人。

出處 清 李漁《風箏誤 鷂誤》:「我雖然不識字,不曉得詩的好歹,隻是寫得這幾行子出的,也不是個村夫俗子了。」

8未能免俗 [ wèi néng miǎn sú ]

解釋 沒能夠擺脫開自己不以為然的風俗習慣。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未能免俗,聊複爾耳。」

9驚世駭俗 [ jīng shì hài sú ]

解釋 世、俗:指一般人。使一般人感到驚駭。

出處 明 劉基《賈性之市德齋記》:「是皆為驚世駭俗,而有害於道。」

10俗不可耐 [ sú bù kě nài ]

解釋 庸俗得使人受不了。俗:庸俗;耐:忍受。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鋌,可三四兩許,秀才掇內袖中。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

11一表非俗 [ yī biǎo fēi sú ]

解釋 形容人的儀表非比尋常。

出處 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三折:「他生在無憂愁太平時務,空生得貌堂堂一表非俗。」元·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天生的一表非俗,匹配得你過。」

12憫時病俗 [ mǐn shí bìng sú ]

解釋 指憂慮時俗。

出處 宋 曾鞏《答李訟書》:「足下自稱有憫時病俗之心,信如是,是足下之有誌乎道。」

13忿世嫉俗 [ fèn shì jí sú ]

解釋 同「憤世嫉俗」。

出處 魯迅《墳·摩羅詩力說》:「自尊至者,不平恒繼之,忿世嫉俗,發為巨震,與對蹠之徒爭衡。」

14匡時濟俗 [ kuāng shí jì sú ]

解釋 匡:糾正;濟:救助。拯救社會時局和風氣,使之歸於正道。

出處 唐 元稹《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策一道》:「故禹拜昌言而嘉猷罔伏,漢征極諫而文學稍進,匡時濟俗,罔不率繇。」

15世俗之見 [ shì sú zhī jiàn ]

解釋 世人的庸俗見解。

16阿世媚俗 [ ē shì mèi sú ]

解釋 阿世:迎合世俗。曲意迎合當時社會的陳規陋俗。

出處 魯迅《墳 文化偏至論》:「如其《民政》一書,謂有人寶守真理,不阿世媚俗,而不見容於人群。」

17傷化敗俗 [ shāng huà bài sú ]

解釋 敗壞教化和風俗。

出處 《漢書·貨殖傳》:「又況掘塚搏掩,犯奸成富,曲叔、稽發、雍樂成之徒,猶夏齒列,傷化敗俗,大亂之道也。」

18從俗浮沉 [ cóng sú fú chén ]

解釋 順著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夠隨著世俗或時勢的變化而變化。

出處 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感。

19采風問俗 [ cǎi fēng wèn sú ]

解釋 風:歌謠;俗:風俗。采集歌謠,訪問風俗。

出處 清 俞蛟《夢廠雜著 潮嘉風月》:「采風問俗,紀載宜詳;品翠題紅,篇章爭麗。」

20白丁俗客 [ bái dīng sú kè ]

解釋 白丁:沒有功名的平民。泛指粗俗之輩。

出處 明 無名氏《龐掠四郡》第一折:「往來無白丁俗客,談笑有上士高賓。」

21離世絕俗 [ lí shì jué sú ]

解釋 猶言離世異俗。

出處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九:「伯夷不立於惡人之朝,不與惡人言,可謂離世絕俗矣。」

22相沿成俗 [ xiāng yán chéng sú ]

解釋 因襲某種做法傳下來,形成風俗習慣。

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93回:「又龍舟競渡之戲,亦因拯救屈原而起,至今自楚至吳,相沿成俗。」

23敦世厲俗 [ dūn shì lì sú ]

解釋 使民俗敦厚,世風振興。

出處 宋 蘇軾《禦試製科策》:「欲興利除害,則無其人,欲敦世厲俗,則無其具。」

24凡桃俗李 [ fán táo sú lǐ ]

解釋 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出處 明·王冕《題墨梅圖》:「凡桃俗李爭芬芳,隻有老梅心自常。」

25不同流俗 [ bù tóng liú sú ]

解釋 流俗:流行的習俗。與世俗習氣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出處 《禮記 射義》:「不從流俗。

26隨俗雅化 [ suí sú yǎ huà ]

解釋 隨著時俗風尚恰到好處地改變裝飾。

27染風習俗 [ rǎn fēng xí sú ]

解釋 謂受風俗影響而有所習染。

出處 《雲笈七簽》卷五六:「五氣者,隨命成性,逐物意移,染風習俗,所以變化無窮,不惟萬數。」

28俗諺口碑 [ sú yàn kǒu bēi ]

解釋 俗:通俗。諺:諺語。口碑:指流傳的口頭俗語。廣泛流傳的通俗的諺語和俗語。

29化民成俗 [ huà mín chéng sú ]

解釋 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風尚。

出處 西漢·戴聖《禮記·學記》:「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30一民同俗 [ yī mín tóng sú ]

解釋 謂使人民的思想風俗齊同。

出處 語出《晏子春秋·問上十八》:「古者百裏而異習,千裏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

31鼠目寸光 [ shǔ mù cùn guāng ]

解釋 老鼠的眼睛隻能看到一寸遠的地方。形容目光短淺;沒有遠見。

出處 清 蔣士銓《臨川夢》:「尋章摘句,別類分門,湊成各樣新書,刻板出賣。嚇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時文朋友,拜到轅門,盲稱嚇讚。」

32罪有應得 [ zuì yǒu yīng dé ]

解釋 犯了這樣的罪;就應得到這樣的處罰。指罰當其罪。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回:「今日卑職故違大人禁令,自知罪有應得。」

33殘花敗柳 [ cán huā bài liǔ ]

解釋 敗:衰敗。殘:凋殘。凋殘的柳樹,殘敗了的花。舊時用以比喻生活放蕩或被蹂躪遺棄的女子。

出處 元 白樸《牆頭馬上》第三折:「休把似殘花敗柳冤仇結,我與你生男長女填還徹,指望生則同衾,死則共穴。」

34枯燥無味 [ kū zào wú wèi ]

解釋 單調呆板;毫無趣味。

出處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因此,群眾就不歡迎他們枯燥無味的宣傳,我們也不需要這樣憋腳的不中用的宣傳家。」

35字斟句酌 [ zì zhēn jù zhuó ]

解釋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說話、作文章嚴謹慎重。斟酌:考慮;推敲。

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一》:「《論語》、《孟子》,宋儒積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斷非漢儒所及。」

36感情用事 [ gǎn qíng yòng shì ]

解釋 憑個人的愛憎或一時的感情衝動處理事情。

出處 曹禺《日出》跋:「而我一個感情用事,素來不能冷靜分析的人,隻知道哪一個最令我關心的。」

37油鹽醬醋 [ yóu yán jiàng cù ]

解釋 ①泛指烹調佐料。比喻另外添加的原來沒有的內容。②指瑣碎庸俗。

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二回:「景翼便把阿良那節事寫信給鴻甫,信裏麵總是加了些油鹽醬醋。」

38搖搖擺擺 [ yáo yáo bǎi bǎi ]

解釋 ①行走不穩貌。②坦然自得貌。③形容主意不定。

出處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四折:「我做個州官不歹,斷事處搖搖擺擺。」《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一個婦女搖搖擺擺從府堂裏出來,自言自語,與崔寧打了個胸廝撞。」

39語言無味 [ yǔ yán wú wèi ]

解釋 語言空洞幹巴沒有味道。形容說話寫文章枯燥無味。

出處 唐 韓愈《送窮文》:「凡所以使吾麵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誌也。」

40養賢納士 [ yǎng xián nà shì ]

解釋 招養收容有才德的人。

出處 明·無名氏《孟母三移》第一折:「養賢納士,修德治民。」

41入鄉隨俗 [ rù xiāng suí sú ]

解釋 到一個地方;就順從當地習俗。常用以形容隨遇而安。

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大寧道寬禪師》:「雖然如是,‘且道入鄉隨俗一句作麼生道?’良久曰:‘西天梵語,此土唐言。’」

42鳴鑼開道 [ míng luó kāi dào ]

解釋 鳴鑼:敲鑼。封建時代官吏出行時;前麵差役敲鑼;吆喝行人回避。現多比喻為某種事物的產生製造輿論。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99回:「大凡官府出街,一定是鳴鑼開道的。」

43黃鍾瓦釜 [ huáng zhōng wǎ fǔ ]

解釋 瓦釜:泥土燒成的大鍋,用作樂器,音調最為低。比喻高雅優秀的或庸俗低劣的;賢才和庸才。

出處 戰國·楚·屈原《楚辭·卜居》:「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鍾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44母以子貴 [ mǔ yǐ zǐ guì ]

解釋 母親因兒子的顯貴而顯貴。

出處 《公羊傳 隱公元年》:「桓何以貴?母貴也。母貴則子何以貴?子以母貴,母以子貴。」

45驕生慣養 [ jiāo shēng guàn yǎng ]

解釋 驕:通「嬌」。指嬌生慣養。

出處 胡樸安《中華全國風物誌 江蘇 吳縣之奇俗》:「富貴家之小孩,驕生慣養,大半身體柔弱,時膺疾病。」

46市井小人 [ shì jǐng xiǎo rén ]

解釋 指城市中庸俗鄙陋之人。

出處 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那陳東陽是個市井小人,不曉道理的。」清·姚鼐《範蠡論》:「吾觀莊生非賢者也,其褊心與市井小人之為慮無以異。」

47魄蕩魂搖 [ pò dàng hún yáo ]

解釋 形容受外界刺激、誘惑而精神不能集中。

出處 《雪岩外傳》第六回:「雪岩左顧右盼的賞鑒了一回,想起隋煬帝的烏銅鏡屏的豔事,便不禁魄蕩魂搖起來。」

48計行言聽 [ jì xíng yán tīng ]

解釋 行其計,聽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出處 《金史·術虎高琪傳》:「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駐南京以自固,州郡殘破不複恤也。宣宗惑之,計行言聽,終以自斃。」

49事過情遷 [ shì guò qíng qiān ]

解釋 隨著事情過去,對該事的感情、態度也起了變化。

出處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61回:「說要每天拿來瞧一遍,免得事過情遷,重蹈故轍。」

50貴不召驕 [ guì bù zhào jiāo ]

解釋 見「貴不期驕」。

出處 唐·杜牧《岐陽公主墓誌銘》:「貴不召驕,富不期移,是此四者,倏相首尾。」

51道東說西 [ dào dōng shuō xī ]

解釋 見「道西說東」。

出處 《劉知遠諸宮調·知遠別三娘太原投事》:「自入舍做女婿,覷俺咱似兒戲,使著後,道東說西暢憋氣。」

52得而複失 [ dé ér fù shī ]

解釋 複:又,再。剛得到又失去了。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六回:「孔明變色曰:‘是何言也!得而複失,與不得同。公以此賀我,實足使我愧赧耳!’」

53失魂蕩魄 [ shī hún dàng pò ]

解釋 形容心意煩亂,精神恍惚。

出處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嚴蕊]乃是個絕色的女子。一應琴、棋、書、畫、歌舞、管弦之類,無所不通……所以人見了的,沒一個不失魂蕩魄在他身上。」

54商彝夏鼎 [ shāng yí xià dǐng ]

解釋 夏商的青銅禮器。泛稱極其珍貴的古董。

出處 清·沈起鳳《諧鐸·呂仙寶筏》:「君文氣息逼似《兩京》,次者亦韓潮蘇海,若以此獵取功名,譬猶執商彝夏鼎鬻諸五都之肆,非弗寶貴,而無如識者希也。」

55鄙吝複萌 [ bǐ lìn fù méng ]

解釋 鄙吝:庸俗;萌:發生。庸俗的念頭又發生了。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黃憲傳》:「時月之間,不見黃生,則鄙吝之萌複存乎心。」

56不登大雅 [ bù dēng dà yǎ ]

解釋 大雅:高貴典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廳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藝作品)。

出處 見「不登大雅之堂」。

57遷鶯出穀 [ qiān yīng chū gǔ ]

解釋 見「遷喬出穀」。

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6回回目:「符彌軒調虎離山,金秀英遷鶯出穀。」

58鄙俚淺陋 [ bǐ lǐ qiǎn lòu ]

解釋 鄙俚:粗俗;淺陋:見聞不多。多形容文章或言談粗俗淺薄。

出處 宋 王儻《唐語林 政事上》卷一:「上詢其政事,光不知文字,對皆鄙俚。」

59疑誤天下 [ yí wù tiān xià ]

解釋 疑:懷疑。令天下迷惑不解。

60鼎食鍾鳴 [ dǐng shí zhōng míng ]

解釋 鍾:古代樂器;鼎:古代炊器。擊鍾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

出處 《史記 貨殖列傳》:「灑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馬醫淺方,張裏擊鍾。唐 王勃《滕王閣序》:「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

61士農工商 [ shì nóng gōng shāng ]

解釋 古代所謂四民,指讀書的、種田的、做工的、經商的。

出處 《管子 小匡》:「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 齊俗訓》:「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農工商,鄉別州異,是故農與農言力,士與士言行,工與工言巧, 商與商言數。」

62穀父蠶母 [ gǔ fù cán mǔ ]

解釋 指傳說中的農桑之神。

出處 宋 曾慥《類說 續仙傳》:「世人厭棄五穀,地司已收其種矣,可相率祈謝穀父蠶母,當致豐穰。」

63下車泣罪 [ xià chē qì zuì ]

解釋 舊時稱君主對人民表示關切。

出處 西漢 劉向《說苑 君道》:「禹出見罪人,下車問而泣之。」

64俗下文字 [ sú xià wén zì ]

解釋 指為應付世事而寫的平庸的應酬文章。

出處 唐·韓愈《與馮宿論文書》:「時時應事作俗下文字,下筆令人慚。」

65燭照數計 [ zhú zhào shù jì ]

解釋 用燭照著,按數計算。比喻料事準確。

出處 唐 韓愈《送石處士序》:「若燭照數計而龜卜也。」

66澆風薄俗 [ jiāo fēng bó sú ]

解釋 指社會風氣輕浮庸俗。

出處 唐 陳黯《辯謀》:「得之則逸身豐家,不得則嫉時怨命,噫,此真澆風薄俗者之心也。」

67酌古準今 [ zhuó gǔ zhǔn jīn ]

解釋 見「酌古準今」。

出處 明·張居正《請專官纂修疏》:「今既彙為一書,固當深究本原,備詳因革,酌古準今,以定一代之章程,垂萬年之典則。」

68聽微決疑 [ tīng wēi jué yí ]

解釋 微:隱微。注意細微的情節,解決疑難的問題。形容思想縝密,善於通過聽察解決疑難。

出處 《鶡冠子·天則》:「聖王者有聽微決疑之道,能屏讒權實。」

69今昔之感 [ jīn xī zhī gǎn ]

解釋 從今天的現實回憶過去的事。

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14回:「諸舊好俱在,譚孝若已作古人。今昔之感,淒悵莫狀。」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