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孩子叛逆的成語

形容孩子叛逆的成語


1眾叛親離 [ zhòng pàn qīn lí ]

解釋 眾人反對;親人背離。形容陷於孤立;不得人心。叛:背叛;離:離開;背。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四年》:「夫州籲阻兵而安忍,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

2無法無天 [ wú fǎ wú tiān ]

解釋 法:法紀;天:天理。舊指不顧國法和天理;任意幹壞事。現多形容違法亂紀;不受管束。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珍大奶奶是個老實頭,個個人都叫他養得無法無天的。」

3一敗塗地 [ yī bài tú dì ]

解釋 一:一旦;塗地:「肝腦塗地」的省略。一旦失敗就肝腦塗地。形容徹底失敗;不可收拾。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一敗塗地。」

4頑固不化 [ wán gù bù huà ]

解釋 化:改變。堅持錯誤,不肯改悔。

出處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卑府從前在那府裏,也做過一任知縣,地方上的百姓,極其頑固不化。」

5離經叛道 [ lí jīng pàn dào ]

解釋 離:背離;叛:背叛;經:儒家經典著作;道:思想道德規範。背離、違反儒家經典和道德、教條。泛指背離占主流地位的思想、言論或學說的行為。

出處 元 費唐臣《貶黃州》第一折:「且本官誌大言浮,離經畔道,見新法之行,往往行諸吟詠。」

6活蹦亂跳 [ huó bèng luàn tiào ]

解釋 歡蹦亂跳。

出處 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東西還是活蹦亂跳地找回來。」

7放蕩不羈 [ fàng dàng bù jī ]

解釋 放蕩:不受約束或行為不檢點;羈:約束。形容行為放縱;不受約束。

出處 晉 王隱《晉書 王長文傳》:「少以才學知名,而放蕩不羈,州府辟命皆不就。」

8屢教不改 [ lǚ jiào bù gǎi ]

解釋 屢:多次;一次又一次;教:教育。經過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也作「累教不改」。

出處 明 沈德符《野獲編 戮子》:「嘉靖末年,新鄭故都禦史高捷,有子不才,屢戒不俊,因手刃之。」

9不得人心 [ bù dé rén xīn ]

解釋 所作所為違反人的意願;得不到別人的擁護和支持。

出處 《太平經》:「十傷三者,不得人心。」

10一意孤行 [ yī yì gū xíng ]

解釋 不接受人家的勸告;頑固地堅持自己的主觀意見去做(行:行動;做)。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酷吏列傳》:「禹為人廉倨。為吏以來,舍無食客。公卿相造請禹,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友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

11落拓不羈 [ luò tuò bù jī ]

解釋 落拓:亦作拓落;形容性情放浪;羈:束縛。形容人的行為自由奔放;無拘無束。

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可是驥東官雖是武夫,性情卻完全文士,恃才傲物,落拓不羈。」

12桀驁不馴 [ jié ào bù xùn ]

解釋 桀:凶暴;驁:馬不馴良;馴:馴服。倔強凶暴不馴服。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其桀驁尚如斯,安肯以愛子而為質乎?」

13親痛仇快 [ qīn tòng chóu kuài ]

解釋 仇:敵人;親:自己人。使親人悲痛;卻使敵人高興。

出處 漢 朱浮《為幽州牧與彭寵書》:「凡舉事無為親厚者所痛,而為見仇者所快。」

14放縱不羈 [ fàng zòng bù jī ]

解釋 謂恣意行事,不受約束。

出處 《晉書·外戚傳·王濛》:「濛少時放縱不羈,不為鄉曲所齒,晚節始克己勵行,有風流美譽。」

15年少無知 [ nián shào wú zhī ]

解釋 年紀小,不懂事。

出處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二卷:「口尚乳臭,謂世人年少無知;三折其肱,謂醫士老成諳練。」

16固執己見 [ gù zhí jǐ jiàn ]

解釋 固:頑固;執:堅持。頑固地堅持自己的見解;不肯改變。

出處 《宋史 陳宓傳》:「固執己見,動失人心。」

17孤行己見 [ gū xíng jǐ jiàn ]

解釋 不接受別人的意見,固執地照自己的意見行事。

出處 毛澤東《論聯合政府》:「過去和現在都有這樣的人,企圖孤行己見,不尊重我們的意見,但是結果都不通。」

18孤家寡人 [ gū jiā guǎ rén ]

解釋 三代帝王的自稱。後指脫離群眾,孤立無助的人。

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第65回:「雲岫的一妻一妾,也為這件事,連嚇帶痛的死了。到了今日,雲岫竟變了孤家寡人了。」

19大逆不道 [ dà nì bù dào ]

解釋 逆:背叛;不道:違背當時的道德標準。舊指不符合封建統治者的道德標準和宗法觀念的極端叛逆行為;給起來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現也用來指不合某種觀念和道德標準的行為。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今項羽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

20放浪形骸 [ fàng làng xíng hái ]

解釋 放浪:放縱;不受拘束;形骸:人的形體、形跡。指行為不受世俗禮法的約束;曠達豪爽。

出處 《晉書 王羲之傳》:「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1不可理喻 [ bù kě lǐ yù ]

解釋 理:道理;事理;喻:開導;使明白。不能夠用道理來開導、說服他。形容態度蠻橫不講理。

出處 明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 褐蓋》:「要之,此輩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詰也。」

22謀圖不軌 [ móu tú bù guǐ ]

解釋 謀劃進行違法、叛逆等活動。

出處 《晉書·王彬傳》:「兄抗旌犯順,殺戮忠良,謀圖不軌,禍及門戶。」

23上竄下跳 [ shàng cuàn xià tiào ]

解釋 比喻壞人上下奔走,四處活動。

出處 蔣子龍《一個工廠秘書的日記》:「上竄下跳,根據需要打出各種不同的旗號,把廠長的事情辦成。」

24親離眾叛 [ qīn lí zhòng pàn ]

解釋 大家反對,親信背離。形容不得人心,極其孤立。

出處 《左傳·隱公四年》:「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

25誅暴討逆 [ zhū bào tǎo nì ]

解釋 討伐凶暴、叛逆之人。誅:討伐。

出處 三國 蜀 諸葛亮《便宜十六策 治軍》:「治軍之政,謂治邊境之事,匡救大亂道,以威武為政,誅暴討逆,所以存國家安社稷之計。」

26背恩忘義 [ bèi ēn wàng yì ]

解釋 背:背叛。辜負別人對自己的恩義。

出處 《晉書 忠義傳序》:「雖背恩忘義之徒不可勝載,而蹈節輕生之士無乏於時。」

27謀逆不軌 [ móu nì bù guǐ ]

解釋 謀:圖謀;逆:違背;不軌:不合法。圖謀進行違法叛逆活動。

出處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一卷:「汝竊據太原,稱孤道寡,偷生一隅,亦已足矣,奈何謀逆不軌。」

28招亡納叛 [ zhāo wáng nà pàn ]

解釋 招引接納敵方叛逃的人。

出處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高帝五年》:「高祖起豐、沛以來,罔羅豪桀,招亡納叛,亦已多矣。」

29孤行一意 [ gū xíng yī yì ]

解釋 一意孤行。不聽勸告,全憑自己的意願行事。

出處 清·錢謙益《父楫中議大夫加贈光祿大夫太子太保戶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製》:「孤行一意,惟知砥節而首公;榰柱眾言,不屑市名而避怨。」

30舟中敵國 [ zhōu zhōng dí guó ]

解釋 同船的人都成的敵人。比喻大家反對,十分孤立。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

31安忍無親 [ ān rěn wú qīn ]

解釋 安心於做殘忍的事情,因而無所謂親人。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四年》:「夫州籲阻兵而安忍。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

32誅凶殄逆 [ zhū xiōng tiǎn nì ]

解釋 誅:討伐。討伐凶暴、叛逆之人。

出處 唐·陳子昂《請措刑科》:「聖人誅凶殄逆,濟人寧亂,必資刑殺,以請天下。」

33誅凶討逆 [ zhū xiōng tǎo nì ]

解釋 誅:討伐。討伐凶暴、叛逆之人。

出處 明·無名氏《精忠記·勝敵》:「身為上將,統領大軍,奮武揚威,誅凶討逆。」

34去逆效順 [ qù nì xiào shùn ]

解釋 逆:違背。脫離叛逆者,效法忠於國家的人。

出處 唐·陸贄《招諭淮西將吏詔》:「如能去逆效順,因事建功,明設科條,以示褒勸。」

35踢天弄井 [ tī tiān nòng jǐng ]

解釋 能上天,能入地。比喻本領極大。也形容頑皮到極點。

出處 元 秦簡夫《東堂老》第二折:「你道有左慈術踢天弄井,項羽力拔山也那舉鼎。」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