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從中吸取教訓的成語

形容從中吸取教訓的成語


1引以為戒 [ yǐn yǐ wéi jiè ]

解釋 引來作為教訓;警戒自己。常指用自己或別人過去的失敗和錯誤來警戒自己;避免重犯。

出處 清 錢大昕《士駕齋新錄》:「為古之士,當引以為戒。」

2重蹈覆轍 [ chóng dǎo fù zhé ]

解釋 重:再一次;蹈:踏上;覆:翻倒;轍:車輪軋出的痕跡。再走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敗的教訓;重犯過去的錯誤。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竇武傳》:「今不慮前事之失,複循覆車之軌。」

3亡羊補牢 [ wáng yáng bǔ láo ]

解釋 羊丟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4前車之鑒 [ qián chē zhī jiàn ]

解釋 前車:前麵的車子;鑒:鏡子。前麵車子翻了的教訓。比喻從前人的失敗中得來的教訓。

出處 漢 劉向《說苑 善說》:「《周書》曰:‘前車覆,後車戒。’」

5懲前毖後 [ chéng qián bì hòu ]

解釋 懲:警戒:毖:謹慎;小心。吸取過去失敗的教訓;以後小心;不致重犯錯誤。

出處 《詩經 周訟 小毖》:「予其懲而毖後患。」

6鑒往知來 [ jiàn wǎng zhī lái ]

解釋 鑒:仔細考察。仔細考察過去;就可以推知未來。

出處 《詩經 大雅 蕩》:「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

7殷鑒不遠 [ yīn jiàn bù yuǎn ]

解釋 殷:指商朝後期;鑒:鏡子。指殷商子孫應以夏的滅亡為借戒。後泛指前人的教訓就在眼前。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

8以往鑒來 [ yǐ wǎng jiàn lái ]

解釋 用過去的經驗教訓作為以後辦事的借鑒。

出處 《三國誌·魏書·楊阜傳》:「願陛下動則三思,慮而後行,重慎出入,以往鑒來。」

9後車之戒 [ hòu chē zhī jiè ]

解釋 對後麵跟上來的車子的警戒。比喻以前的失敗或挫折,可以作為以後做事情的借鑒或教訓。

出處 明·張居正《帝鑒圖說》下篇:「複轍在前,永作後車之戒。」

10小懲大誡 [ xiǎo chéng dà jiè ]

解釋 懲:懲罰;誡:警告,勸告。有小過失就懲戒,使受到教訓而不致犯大錯誤。

出處 《周易 係辭下》:「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11複蹈前轍 [ fù dǎo qián zhé ]

解釋 蹈:踏上;前轍:先前車輪輾過的痕跡。重新踏上先前車輪輾過的痕跡。比喻不吸取教訓,重犯錯誤。

出處 《後漢書·竇武傳》:「今不想前事之失,複循覆車之軌。」

12不可教訓 [ bù kě jiào xùn ]

解釋 教訓:教育,教誨。對某人無法進行教育。

出處 《左傳·文公十八年》:「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很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

13前覆後戒 [ qián fù hòu jiè ]

解釋 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為以後的教訓。

出處 漢 劉向《說苑 善說》:「前車覆,後車戒。」

14覆舟之戒 [ fù zhōu zhī jiè ]

解釋 推翻船的教訓。比喻失敗的教訓。

出處 明·陳子龍《陳涉論》:「後之人主,亦知邱民之可畏,而覆舟之戒始信。」

15取長補短 [ qǔ cháng bǔ duǎn ]

解釋 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

出處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裏也,猶可以為善國。」

16聞過則喜 [ wén guò zé xǐ ]

解釋 聽到有人批評自己的過失;就心裏高興。形容虛心接受批評意見。過:過失、錯誤。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醜上》:「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17束之高閣 [ shù zhī gāo gé ]

解釋 捆起來以後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著不用。

出處 《晉書 庾翼傳》:「此輩宜束之高閣,俟天下太平,然後議其任耳。」

18改邪歸正 [ gǎi xié guī zhèng ]

解釋 從邪路上回到正路上來。指不再做壞事。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今可舍邪歸正以入佛乘。」

19井底之蛙 [ jǐng dǐ zhī wā ]

解釋 井底下的青蛙隻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短淺的人。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20不勞而獲 [ bù láo ér huò ]

解釋 獲:獲得。自己不勞動而占有別人的勞動成果。也作「不勞而得」。

出處 三國 魏 王肅《孔子家語 入官》:「所求於邇,故不勞而得也。」

21小心謹慎 [ xiǎo xīn jǐn shèn ]

解釋 說話辦事細心慎重;不敢馬虎大意。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出入禁闥二十餘年,小心謹慎,未嚐有過,甚見親信。」

22守株待兔 [ shǒu zhū dài tù ]

解釋 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或抱著僥幸心理妄想不勞而獲。

出處 戰國 韓 韓非《韓非子 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觸柱折頸而死。」

23如饑似渴 [ rú jī sì kě ]

解釋 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餓了急著要吃飯;渴了急著要喝水一樣。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陳思王值傳》:「遲奉聖顏,如饑似渴。」

24回頭是岸 [ huí tóu shì àn ]

解釋 回頭:回過頭來;指改邪歸正。佛家語;意思是要皈依佛法;就能登上超脫苦海的彼岸。後借來比喻犯錯的人;隻要悔改;就有出路。

出處 元 無名氏《度翠柳》:「世俗人爭長競短,你死我活。有嗬吃些個,有嗬穿些個。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25懸崖勒馬 [ xuán yá lè mǎ ]

解釋 在高高的山崖邊上勒住馬。比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勒:收住韁繩。

出處 元 鄭德輝《智勇定齊》:「呀,你如今船到江心補漏遲,抵多少臨崖勒馬才收騎。」

26生吞活剝 [ shēng tūn huó bō ]

解釋 比喻機械地套用別人的言論、經驗、方法;或囫圇吞棗、食而不化。

出處 唐 劉肅《大唐新語 譜謔》:「有棗強尉張懷慶好偷名士文章……人為之諺雲:‘活剝王昌齡,生吞郭正一。’」

27他山之石 [ tā shān zhī shí ]

解釋 別的山上的石頭。比喻能幫助自己提高見識改正缺點、錯誤的外力。

出處 《詩經 小雅 鶴鳴》:「他山之石,可以為錯。」

28發憤圖強 [ fā fèn tú qiáng ]

解釋 發憤:決心努力;圖:謀求。下定決心努力謀求強盛。

出處 何香凝《孫中山與廖仲愷》:「孫先生在那次聚會上談得並不多,隻泛泛地談到了中國積弱太甚了,應該發憤圖強,徹底革命。」

29謹慎小心 [ jǐn shèn xiǎo xīn ]

解釋 非常小心地進行,謹言慎行。

出處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八回:「他是兢兢業業謹慎小心的東西,不敢輕易離寺,恐惹出是非。」

30知錯就改 [ zhī cuò jiù gǎi ]

解釋 知道自己錯了就立即改正。

出處 王朔《劉慧芳》:「我這人缺點很多,知錯就改便是其中之一。」

31盲人摸象 [ máng rén mō xiàng ]

解釋 佛經故事;傳說幾個盲人各自撫摸大象的身體;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所摸到的一部分就是大象;因此各人所說不一;爭論不休。比喻以一點代替全麵;看問題片麵。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洪進禪師》:「有僧問:‘眾盲摸象,各說異端,忽遇明眼人又作麼生?’」

32不足為訓 [ bù zú wéi xùn ]

解釋 不足:不值得;訓:教導;規範。不值得作為行為的準則或典範。

出處 明 胡應麟《詩藪》:「君詩如風螭巨鯨,步驟雖奇,不足為訓。」

33前車可鑒 [ qián chē kě jiàn ]

解釋 指可以用前人的失敗作為教訓。鑒:引申為教訓。

出處 《清史稿 劉韻珂傳》:「洋人在粵,曾經就撫,迨給銀後,滋擾不休,反複性成,前車可鑒。」

34同心同德 [ tóng xīn tóng dé ]

解釋 指思想統一;信念一致。心:願望;思想;德:信念;意誌。

出處 《尚書 泰誓》:「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35反麵教員 [ fǎn miàn jiào yuán ]

解釋 反麵:壞的消極的一麵。指與人民為敵的人的言行。指能從反麵教育人民的人或事。

出處 毛澤東《我們黨的一些曆史經驗》:「它是全世界人民的反麵教員。」

36成敗得失 [ chéng bài dé shī ]

解釋 得:得利。失:失利。成功與失敗,得到的與丟掉的。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吳誌 步騭傳》:「成敗得失,皆如所慮,可謂守道見機,好古之士也。」

37前轍可鑒 [ qián zhé kě jiàn ]

解釋 見「前車之鑒」。

出處 宋·陳亮《與石應之書》:「惟兄勉之,無失朋友之望,前轍可鑒。」

38覆車之鑒 [ fù chē zhī jiàn ]

解釋 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作為以後的教訓。

出處 晉 王隱《蜀記》:「公孫述據蜀而滅,此皆前世覆車之鑒。」

39以人為鏡 [ yǐ rén wéi jìng ]

解釋 把別人的成敗得失作為自己的借鑒。

出處 先秦 墨翟《墨子 非攻中》:「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麵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凶。」

40知往鑒今 [ zhī wǎng jiàn jīn ]

解釋 鑒:借鑒。了解過去作為今天的借鑒。

出處 明·無名氏《太平宴》第一折:「知往鑒今,驅曹蕩吳,非同小可也。」

41蹈襲前人 [ dǎo xí qián rén ]

解釋 蹈襲:因襲,沿用。因襲前人,缺乏創新。

出處 《宋史 米芾傳》:「芾為文奇險,不蹈襲前人軌轍。」

42引古證今 [ yǐn gǔ zhèng jīn ]

解釋 引用古代史實或文獻來論證當前的行事。

出處 《南齊書·高逸傳》:「儒家之教,憲章祖述,引古證今,於學易悟。今樹以前因,報以後果,業行交酬,連鎖相襲。」

43蹈其覆轍 [ dǎo qì fù zhé ]

解釋 蹈:踩;覆:顛倒;轍:車跡,指道路。重走別人翻車的路。比喻不接受教訓,重犯別人犯過的錯誤。

出處 魯迅《致鄭振鐸》:「實因鑒於自己看了翻板之《芥子園》而恨及創始之王氏兄弟,不欲自蹈其覆轍也。」

44十年生聚 [ shí nián shēng jù ]

解釋 比喻培養實力,為報仇雪恥作長期的準備。

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45覆車之轍 [ fù chē zhī zhé ]

解釋 覆車:翻車;轍:車轍。翻車的轍跡。比喻失敗的教訓。

出處 《舊五代史·晉書·李專美傳》:「若陛下不改覆車之轍,以賞無賴之軍,徒困蒸民,存亡未可知也。」

46前危後則 [ qián wēi hòu zé ]

解釋 前人的危亡,後人應引以為戒。猶言前車之覆,後車之鑒。

出處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三年》:「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識,儀狄先知。紂喪殷邦,桀傾夏國,由此言之,前危後則。」

47覆車之戒 [ fù chē zhī jiè ]

解釋 比喻失敗可以作為以後的教訓。

出處 《晉書 庾純傳》:「純以凡才,備位卿尹,不惟謙敬之節,不忌覆車之戒,陵上無禮,悖言自口。」

48經驗教訓 [ jīng yàn jiào xùn ]

解釋 從多次實踐中得到的知識或技能和從錯誤或挫折中得到的經驗。

出處 鄧小平《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曆史經驗教訓說明,不開放不行。」

49覆車之軌 [ fù chē zhī guǐ ]

解釋 軌:車轍。翻車的轍跡。比喻失敗的教訓。

出處 漢·陳忠《清盜源疏》:「今公克平禍亂,安國定家,故複因前傾敗之法,尋中間覆車之軌,卻冀長存,非所敢聞。」

50豐屋之戒 [ fēng wū zhī jiè ]

解釋 《易·豐》:「《象》曰:‘豐其屋’,天際翔也。」高亨注:「‘豐其屋’,言貴族在位之時,如鳥得以飛翔於天空,故能大其屋也。」後以「豐屋之戒」、「豐屋之禍」、「豐屋之過」謂高大其屋,將有覆家之禍,應引以為戒。

出處 《易·豐》:「《象》曰:‘豐其屋’,天際翔也。」高亨注:「‘豐其屋’,言貴族在位之時,如鳥得以飛翔於天空,故能大其屋也。」

51不屑教誨 [ bù xiè jiào huì ]

解釋 認為不值得教訓。

52鑒前毖後 [ jiàn qián bì hòu ]

解釋 謂把過去的錯誤引為借鑒,以後謹慎行事,避免重犯。

出處 清·嚴如熤《三省邊防備覽·藝文·老林說》:「鑒前毖後,通三省而籌之,為曲突徙薪之計,建久安長治之謀。」

53稽古振今 [ jī gǔ zhèn jīn ]

解釋 指考查古事作為借鑒,以振興現代。

出處 清譚嗣同《報貝元微書》:「稽古振今,士風一奮。」

54酌古禦今 [ zhuó gǔ yù jīn ]

解釋 謂擇古之善者以為治今的借鑒。

出處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強誌足以成務,博見足以窮理,酌古禦今,治繁總要,此其體也。」

55觀今宜鑒古 [ guān jīn yì jiàn gǔ ]

解釋 宜:應該;鑒:鏡子。觀察當今的社會,應以古代為鏡子加以借鑒。

出處 《增廣賢文》:「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

56吃一塹,長一智 [ chī yī qiàn,zhǎng yī zhì ]

解釋 塹:壕溝,比喻困難、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長一分見識。

出處 明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書 與薛尚謙書》:「經一蹶者長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為後日之得。」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