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怎麼想也想不到的成語

形容怎麼想也想不到的成語


1出人意料 [ chū rén yì liào ]

解釋 意料:事先對情況、結果等的估計;超出人們的料想猜測之外。表示情況非同尋常。也作「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出人意表」。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

2晴天霹靂 [ qíng tiān pī lì ]

解釋 靂:炸雷。晴天打響雷;比喻突發性的令人吃驚的事情或災禍。

出處 宋 楊萬裏《誠齋集 卷二十一 人日出遊湖上》詩:「平地跳雪山,晴空下霹靂。」

3突如其來 [ tū rú qí lái ]

解釋 突然發生或到來。突如:出乎意料;突然來臨。

出處 《周易 離》:「象曰:‘突如其來如無所容地。’」

4措手不及 [ cuò shǒu bù jí ]

解釋 措手:著手處理;應付;不及:來不及。著手處理已來不及了。形容事情來得突然;來不及應付。

出處 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第二卷:「打脊的髡徒,怎恁麼措手不及早攛過我?」

5意料之外 [ yì liào zhī wài ]

解釋 沒有想到的。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五回:「剛才唐兄說國王必是暫緩吉期,那知全出意料之外,並且大動幹戈,用兵征剿。」

6出乎意料 [ chū hū yì liào ]

解釋 指出人意料。

出處 毛澤東《發刊詞》:「準備對付可能的突然事變,使黨和革命不在可能的突然事變中遭受出乎意料的損失。」

7無計可施 [ wú jì kě shī ]

解釋 施:施展。沒有什麼計謀可以施展。指一點辦法也沒有。

出處 元 無名氏《施仁義劉弘嫁婢》第三折:「使小聖展轉彷徨,無計可施。」

8一籌莫展 [ yī chóu mò zhǎn ]

解釋 籌:計策;辦法;展:施展。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

出處 《宋史 蔡幼學傳》:「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

9適得其反 [ shì dé qí fǎn ]

解釋 恰恰得到相反的結果。形容結果正好與希望相反。

出處 清 魏源《籌海篇 議守上》:「今議防堵者,莫不曰:‘禦諸內河不若禦諸海口,禦諸海口不若禦諸外洋。’不知此適得其反也。」

10從天而降 [ cóng tiān ér jiàng ]

解釋 天上掉下來的。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周亞夫傳》:「直入武庫,擊鳴鼓。諸侯聞之,以為將軍從天而下也。」

11不可思議 [ bù kě sī yì ]

解釋 原是佛教用語;指神秘奧妙。不可用心意思忖;也不能用言語表達。後形容對事物情況、發展變化或言論無法想象很難理解。

出處 《維摩詰經 不思議品》:「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可思議。」慧遠義記:「不思據心,不議就口,解脫真德,妙在情妄心言不及,是故名為不可思議。」

12束手無策 [ shù shǒu wú cè ]

解釋 策:辦法。就像手被捆住一樣;一點辦法也沒有。

出處 宋 王柏《魯齋集》:「士大夫念慮不及此,一旦事變之來,莫不束手無策。」

13咄咄怪事 [ duō duō guài shì ]

解釋 咄咄:表示驚訝的聲音。使人驚訝的怪事。形容事情不合情理;叫人不能理解。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黜免》:「殷中軍(殷浩)被廢在信安,終日恒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4事與願違 [ shì yú yuàn wéi ]

解釋 事實與願望相反。指原來打算做的事沒能做到。

出處 三國 魏 稽康《幽憤》詩:「嗟我憤歎,曾莫能儔。事與願違,遘茲淹留。」

15大吃一驚 [ dà chī yī jīng ]

解釋 形容非常吃驚。

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8卷:「則一張那員外大吃一驚,回身便走,來到後邊,望後倒了。」

16欲言又止 [ yù yán yòu zhǐ ]

解釋 想說又停止;不說。常形容有難言的苦衷。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語甚淒楚,驚問之,欲言而止者再。」

17猝不及防 [ cù bù jí fáng ]

解釋 猝:突然;出乎意料;防:防備。事情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

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既不炳燭,又不揚聲,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18意想不到 [ yì xiǎng bù dào ]

解釋 料想不到,沒有料到。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回:「今日這般寒冷,滿天雪片飄揚,仙姑忽來下顧,真是意想不到。」

19絞盡腦汁 [ jiǎo jìn nǎo zhī ]

解釋 絞:擠;用;盡:完。形容用盡了心機;想盡了一切辦法。

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 偷生》三七:「唯其如此,他才更能顯出絞盡腦汁的樣子,替她思索。」

20出人意表 [ chū rén yì biǎo ]

解釋 表:外。出乎人們意料之外。

出處 《陳書 袁憲傳》:「憲常招引諸生,與之談論,每有新議,出人意表,同輩鹹嗟服焉。」

21歪打正著 [ wāi dǎ zhèng zháo ]

解釋 比喻采取的方法本不恰當;卻僥幸得到滿意的結果。歪:不正;著:擊中。

出處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二回:「將藥煎中,打發晁大舍吃將下去,誰想歪打正著,又是楊太醫運氣好的時節,吃了藥就安穩睡了一覺。」

22不可捉摸 [ bù kě zhuō mō ]

解釋 捉摸:揣測;預料。指對事物無法猜測和估量;也指無法知道對方的用意。

出處 明 謝肇淛《五雜俎 人部四》:「及一廁足,不能自返,而故為不可捉摸之言以掩之。」

23百思不解 [ bǎi sī bù jiě ]

解釋 解:理解。經過百般反複思索仍不理解。也作「百思不得其解」。

出處 清 無名氏《葛仙翁全傳》:「百思不解,五夜躊躕,故乘隙邀君一麵,以決中疑。」

24意出望外 [ yì chū wàng wài ]

解釋 出乎意料之外。

出處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18回:「六月間,又得宗師錄取一名科舉,意出望外,從此準備進場之事。」

25驚恐萬狀 [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

解釋 萬狀:各種樣子。驚慌恐懼得表現出各種形態。形容驚慌恐懼到了極點。

出處 宋 陳亮《謝楊解元啟》:「憂患百罹而未艾,驚惶萬狀而莫支。」

26大惑不解 [ dà huò bù jiě ]

解釋 惑:疑惑迷亂;解:理解。①原指最糊塗的人迷惑一輩子。後指對某事或情況懷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出處 莊周《莊子 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27匪夷所思 [ fěi yí suǒ sī ]

解釋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規;引申為尋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據常理所想象出來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談、技藝、事情等離奇;超出尋常。

出處 《周易 渙》:「渙有丘,匪夷所思。」

28出乎預料 [ chū hū yù liào ]

解釋 指出人意料。

出處 柯雲路《三千萬》:「白莎輕微地一怔,她對丁猛的平淡反應出乎預料。」

29冥思苦想 [ míng sī kǔ xiǎng ]

解釋 絞盡腦汁,苦思苦想。

出處 張東林《古城春色》第二部:「劉誼輝把煙頭丟到地上,冥思苦想,搜破腦袋也想不出個十全十美的辦法來。」

30適居其反 [ shì jū qí fǎn ]

解釋 見「適得其反」。

出處 李大釗《唯物史觀在現代史學上的價值》:「這都是大錯特錯,唯物史觀及於人生的影響乃適居其反。」

31玄之又玄 [ xuán zhī yòu xuán ]

解釋 形容事理非常奧妙,不易理解。

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32苦思冥想 [ kǔ sī míng xiǎng ]

解釋 絞盡腦汁,深沉地思索。

出處 巴金《創作回憶錄 關於激流>二》:「我拿起筆從來不苦思冥想,我照例寫得快,說我‘粗製濫造’也可以,反正有作品在。」

33事出意外 [ shì chū yì wài ]

解釋 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的事情。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3回:「那老姑子見寶玉來了,事出意外,竟象天上掉下個活龍來的一般,忙上來問好,命老道來接馬。」

34事出不意 [ shì chū bù yì ]

解釋 意:猜想。事情的發生出乎意料。

出處 宋·周煇《清波雜誌》第二卷:「京以攸被詔同至,乃置酒留貫,攸亦預焉。京以事出不意,一時失措。」

35百思不得其解 [ bǎi sī bù dé qí jiě ]

解釋 百:多次;思:考慮,思考;解:理解。指經過百般思索仍舊不能理解。

出處 清 梁啟超《論宗教與哲學家之長短得失》:「若此者皆不誠之人所百思不得其解也。」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