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死屍很多的成語

形容死屍很多的成語


1馬革裹屍 [ mǎ gé guǒ shī ]

解釋 革:皮;皮革;裹:包。用馬皮將屍體包起來。形容英雄戰死殺場的決心和無畏氣概。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2九泉之下 [ jiǔ quán zhī xià ]

解釋 九泉:地下最深的地方。人死後埋葬屍體的地方。

出處 《魏書 舊平王傳》:「若為死鬼,永曠天顏,九洋之下,實深重恨。」

3屍橫遍野 [ shī héng biàn yě ]

解釋 屍:屍體;橫:雜亂;遍:到處。屍體布滿四野;形容死人極多。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9回:「直殺到天明,卻才收軍。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4餓殍遍野 [ è piǎo biàn yě ]

解釋 殍:人餓死後的屍體。餓死的人到處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災禍饑饉大批餓死的悲慘景象。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5橫屍遍野 [ héng shī biàn yě ]

解釋 殺得到處都是屍體。

6白骨露野 [ bái gǔ lù yě ]

解釋 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戰爭或災難所造成的悲慘景象。

出處 三國 魏 曹操《蒿裏行》詩:「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

7餓殍滿道 [ è piǎo mǎn dào ]

解釋 殍:餓死的人。滿路都是因饑餓而死的人的屍體。形容饑荒災禍嚴重,人民大量死於饑寒的慘狀。

出處 漢·仲長統《昌言·損益篇》:「坐視戰士之蔬菜,立望餓殍之滿道,如之何為君行此政也。」

8餓莩載道 [ è piǎo zǎi dào ]

解釋 莩:餓死的人。載道:滿路。滿路都是因饑餓而死的人的屍體。形容饑荒災禍嚴重,人民大量死於饑寒的慘狀。亦作「餓殍載道」、「餓殍滿道」。

出處 清·錢泳《履園叢話·舊聞·席氏多賢》:「迨父歿未幾,適當明季,蝗旱不登,餓莩載道。」

9裹屍馬革 [ guǒ shī mǎ gé ]

解釋 革:皮革。用馬皮包裹屍體。形容將士戰死沙場的英勇無畏的氣慨。

出處 宋·陸遊《隴頭水》:「男兒墜地誌四方,裹屍馬革固其常。」

10枯骨之餘 [ kū gǔ zhī yú ]

解釋 枯骨:白骨,引申為死人。比喻垂死的人。

出處 宋·張君房《雲笈七簽》第四卷:「華存卑賤,枯骨之餘。自處塵垢,久染濁穢。」

11諫屍謗屠 [ jiàn shī bàng tú ]

解釋 向屍體勸諫,向屠伯指責殺牲的過失。比喻勸諫無濟於事。

出處 唐 柳宗元《天對》:「幽禍挐以誇,憚褒以漁。淫嗜筏殺,諫屍謗屠。」

12無濟於事 [ wú jì yú shì ]

解釋 濟:有益。對事情沒有什麼幫助。比喻不解決問題。

出處 清 錢采《說嶽全傳》:「我豈不知賊兵眾盛?就帶你們同去,亦無濟於事。」

13糊裏糊塗 [ hú lǐ hú tú ]

解釋 認識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處於模糊不清的狀態。

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三回:「難道龔定庵就這麼糊裏糊塗的給他們藥死了嗎?」

14行屍走肉 [ xíng shī zǒu ròu ]

解釋 比喻不動腦筋;不起作用;糊裏糊塗過日子的人。行屍:會走動的屍體。

出處 晉 王嘉《拾遺記 後漢》:「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15饑寒交迫 [ jī hán jiāo pò ]

解釋 交:一齊;迫:逼迫。饑餓、寒冷一齊襲來。形容生活極端貧困。

出處 宋 王讜《唐語林》第一卷:「上謂曰:‘汝何為作賊?’對曰:‘饑寒交切,所以為盜。’」

16與世長辭 [ yǔ shì cháng cí ]

解釋 世:人世;長:永遠;辭:辭別;告別。和人世永遠告別。是死的委婉語。

出處 漢 張衡《歸田賦》:「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常辭。」

17壽終正寢 [ shòu zhōng zhèng qǐn ]

解釋 壽終:活到老死;正寢:舊式住房的正屋。原指老死在家裏。現比喻事物的滅亡。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11回:「紂王立身大呼曰:'你道朕不能善終,你自誇壽終正寢,非侮君而何!」

18人壽年豐 [ rén shòu nián fēng ]

解釋 人長壽;年成也好。形容太平興旺的景象。

出處 南朝 梁 蕭統《文選 潘嶽》:「宜其民和年登。」李善注引作「人和年豐。」

19十室九空 [ shí shì jiǔ kōng ]

解釋 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後的荒涼景象。

出處 晉 葛洪《抱樸子 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20香消玉殞 [ xiāng xiāo yù yǔn ]

解釋 香、玉:舊時文人用來指女子;殞:墜落;比喻死亡。 比喻美女夭亡。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30回:「香消玉碎佳人絕,粉骨殘軀血染衣!」

21無所作為 [ wú suǒ zuò wéi ]

解釋 作為:做出成績。指工作中安於現狀;缺乏創造性。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然黃帝亦曾用兵戰鬥,亦不是全然無所作為也。」

22一命嗚呼 [ yī mìng wū hū ]

解釋 指人死亡。嗚呼:古漢語歎詞;舊時常用於祭文;後來借指死亡。

出處 清 劉鶚《老殘遊記》:「誰知這個女婿,去年七月感了時氣,到了八月邊,就一命嗚呼哀哉死了。」

23死不瞑目 [ sǐ bù míng mù ]

解釋 死了也不閉眼。指人將要死之時心裏有放不下的事情。多用來形容誌向或心願未能實現;死不甘心。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吳誌 孫堅傳》:「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

24慘不忍睹 [ cǎn bù rěn dǔ ]

解釋 睹:看。情景淒慘;使人不忍看下去。

出處 清 黃小配《洪秀全演義》:「屍首堆積,慘不忍睹。」

25葬身魚腹 [ zàng shēn yú fù ]

解釋 葬身:埋葬屍體。屍體被魚所食。指淹死水中。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漁父》:「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

26暮氣沉沉 [ mù qì chén chén ]

解釋 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氣。

出處 範文瀾《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四節:「久已有誌於改革的王安石,受命執政,生氣勃勃,但朝廷卻是暮氣沉沉。」

27血流成河 [ xuè liú chéng hé ]

解釋 形容被殺的人極多。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9回:「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28借屍還魂 [ jiè shī huán hún ]

解釋 迷信傳說;人死以後靈魂可以借別人的屍體複活。比喻已經沒落或死亡的事物又以另一種形式或名義出現。

出處 元 嶽伯川《鐵拐李》楔子:「嶽壽,誰想你渾家將你屍骸燒化了,我如今著你借屍還魂,屍體是小李屠,魂靈是嶽壽。」

29屍居餘氣 [ shī jū yú qì ]

解釋 餘氣:最後一口氣。象屍體一樣但還有一口氣,指人將要死亡。也比喻人暮氣沉沉,無所作為。

出處 《晉書 宣帝紀》:「司馬公屍居餘氣,形神已離,不足慮矣。」

30餓殍載道 [ è piǎo zài dào ]

解釋 餓殍:餓死的人;載道:滿路都是。形容到處都是餓死的人。

出處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85回:「道德淪喪,法度淩夷,匪黨縱橫,餓殍載道。」

31超度眾生 [ chāo dù zhòng shēng ]

解釋 佛教用語。用念經來使死人脫離苦海。也泛指做善事。

出處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七回:「昨晚道場圓滿,正要回來,女眾們都勸我道:‘千難萬難出來一次,夜間鍾法上放焰火超度眾生,極有功德,怎的不看看去?’」

32民康物阜 [ mín kāng wù fù ]

解釋 人民平安,物產豐富。

出處 清 鄭觀應《盛世危言 吏治下》:「可見當時君明臣良,民康物阜,致治之隆非無故也。」

33入土為安 [ rù tǔ wéi ān ]

解釋 舊時土葬;人死後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屬方覺心安。

出處 清 吳趼人《胡塗世界》:「舍妹已斷了氣,也該出殯了。在家雖好,但一則火燭當心,二者死者亦可以早些入土為安。」

34再造之恩 [ zài zào zhī ēn ]

解釋 再造:再生。象救了自己性命那樣大的恩德。

出處 《宋書 王僧達傳》:「再造之恩,不可妄屬。」

35馬革盛屍 [ mǎ gé shèng shī ]

解釋 見「馬革裹屍」。

出處 金·何宏中《述懷》詩:「馬革盛屍每恨遲,西山餓踣更何辭。」

36走肉行屍 [ zǒu ròu xíng shī ]

解釋 行屍:會走動的屍體。比喻不動腦筋,不起作用,糊裏糊塗過日子的人。

出處 清·華偉生《開國奇冤·謀擢》:「盡熱衷瞞神嚇鬼,扮花麵走肉行屍。」

37生死永別 [ shēng sǐ yǒng bié ]

解釋 指活人與死人永遠分離。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7回:「嗚呼公瑾,生死永別。」

38掘墓鞭屍 [ jué mù biān shī ]

解釋 挖開墳墓,鞭打屍體。形容凶惡或仇恨很深。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伍子胥列傳》:「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力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

39行屍走骨 [ xíng shī zǒu gǔ ]

解釋 見「行屍走肉」。

出處 宋·張君房《雲笈七簽》第60卷:「枯木不複生,其牙葉縱遇陽和之春,長為陰冥下鬼,畢於朽腐,可謂湣嗟,雖位極人臣,皆行屍走骨矣。」

40起死回骸 [ qǐ sǐ huí hái ]

解釋 使死人或死東西複活。形容醫術高明。比喻挽救了看來沒有希望的事情。

出處 宋·範成大《問天醫賦》:「竊聞大神,天醫之王。範圍堪輿,運平陰陽;起死回骸,斡旋天藏。」

41走骨行屍 [ zǒu gǔ xíng shī ]

解釋 行屍:會行走的屍體。比喻雖有形骸卻沒有靈魂,庸碌無能、毫無生氣的人。

出處 元·無名氏《柳梢青》詞:「走骨行屍,貪財競色,枉銷年月。」

42戴盆望天 [ dài pén wàng tiān ]

解釋 頭上頂著盆子看天。比喻行為和目的相反,願望不可能達到。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仆以為戴盆何以望天,故絕賓客之知,亡家室之業,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務一心營職,以求親媚於主上。」

43血海屍山 [ xuè hǎi shī shān ]

解釋 血海:形容殺人很多。血流成海,屍積如山。形容傷亡十分慘重。

出處 明·無名氏《王馬破曹》第二折:「殺的他血海屍山人馬亡,似敗葉,狂風蕩。」

44生死骨肉 [ shēng sǐ gǔ ròu ]

解釋 使死人複生,白骨長肉。形容恩惠極深厚。

出處 唐·顏真卿《謝戶部侍郎表》:「生死骨肉,受賜已深。」

45生死肉骨 [ shēng sǐ ròu gǔ ]

解釋 生、肉:用作動詞。使死人複生,白骨長肉。形容恩惠極大。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苟使意如得改事君,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46野有餓莩 [ yě yǒu è piǎo ]

解釋 餓莩:餓死的人。郊外有餓死的人。形容戰亂或災後的景象。

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民有饑色,野有餓莩。」

47流血千裏 [ liú xuè qiān lǐ ]

解釋 形容死傷非常多。

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魏策》:「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裏。」

48餓死事大 [ è sǐ shì dà ]

解釋 餓死人是件大事。

出處 清 田北湖《與某生論韓文書》:「況貧能病人,餓死事大,不惟利祿之見,盡人難免。」

49死欲速朽 [ sǐ yù sù xiǔ ]

解釋 指人死了以後屍體腐朽得越快越好。人死入土為安。

50堆垛死屍 [ duī duò sǐ shī ]

解釋 堆垛:堆積;死屍:死人屍體。比喻文章一味拾取陳腐冷僻的典故,堆砌成文。

出處 宋·許凱《彥周詩話》:「凡作詩若正爾填塞,謂之‘點鬼簿’,亦謂之‘堆垛死屍’。」

51偶語棄市 [ ǒu yǔ qì shì ]

解釋 偶語:相對私語;棄市:在鬧市執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對私語也會遭到殺身之禍。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秦始皇本紀》:「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

52以澤量屍 [ yǐ zé liàng shī ]

解釋 謂屍體遍野,可以沼澤為單位計量。極言死人之多。

出處 清·顧炎武《羌胡引》:「四入郊圻躪齊魯,破邑屠城不可數,刳腹絕腸,折頸折頤,以澤量屍。」

53屬纊含飯 [ zhǔ kuàng hán fàn ]

解釋 屬纊:將新棉花放在瀕臨死亡之人的鼻孔前,以驗證他是否斷氣;含飯:入殮時用來放在死者口中的米粒。代指入殮。

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60回:「不孝於先嚴見背之日,未獲屬纊含飯,是尚何以靦顏而為人子也耶!」

54死無葬身之地 [ 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dì ]

解釋 死了沒有地方埋葬。形容死的結局很悲慘。

出處 元 紀君祥《趙氏孤兒》楔子:「天那,可憐害俺一家,死無葬身之地也。」

55起死人肉白骨 [ qǐ sǐ rén ròu bái gǔ ]

解釋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長出肉來。比喻給人極大的恩德。

出處 《國語·吳語》:「君王之於越也,醫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