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孩子特點的成語

形容孩子特點的成語


1伶牙俐齒 [ líng yá lì chǐ ]

解釋 伶、俐:聰明、靈俐、乖巧。口齒靈活;說話利落。形容會說會道;靈活乖巧而善於應變。也作「俐齒伶牙。」

出處 元 吳昌齡《張天師》第三折:「你休那裏便伶牙俐齒,講三幹四,說人好歹,訐人曖昧,損人行止。」

2天真爛漫 [ tiān zhēn làn màn ]

解釋 自然純真;毫不造作。多指少年兒童純真可愛。天真:心地單純;不虛偽做作;爛漫:坦率自然。

出處 宋 龔開《高馬小兒圖》:「此兒此馬俱可憐,馬高三齒兒未冠,天真爛熳好容儀,楚楚衣裝無不宜。」

3肥頭大耳 [ féi tóu dà ěr ]

解釋 肥肥的頭;碩大的耳。形容生活優裕;保養得好。舊時也指人長得福相。今多用於貶義。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看上去有七八歲光景,倒生的肥頭大耳。」

4玲瓏剔透 [ líng lóng tī tòu ]

解釋 玲瓏:靈巧精致。剔透:明徹透亮。形容器物的奇巧;精致;鮮明透亮。

出處 元 無名氏《百花亭》第二折:「惜玉憐香天生就,另一種可喜風流。淹潤慣熟,玲瓏剔透,軟款溫柔。」

5聰明伶俐 [ cōng míng líng lì ]

解釋 伶俐:靈活。形容小孩子頭腦靈活;記憶力和理解力強。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賣油郎獨占花魁》:「你是聰明伶俐的人,也須識些輕重。」

6虎頭虎腦 [ hǔ tóu hǔ nǎo ]

解釋 形容長得壯健憨厚的樣子。

出處 老舍《趙子曰》:「是個年壯力足虎頭虎腦的英雄。」

7童言無忌 [ tóng yán wú jì ]

解釋 忌:忌諱。兒童講話誠實,縱出不吉之言,無須見怪。譏人說話幼稚可笑。

出處 巴金《家》:「老太爺因為覺群在堂屋裏說了不吉利的話,便寫了‘童言無忌,大吉大利’的紅紙條,拿出來貼在門柱上。」

8飛鳥依人 [ fēi niǎo yī rén ]

解釋 依:依戀。飛來的小鳥依偎在人的身邊。比喻依附權貴。亦比喻小孩、少女嬌小柔順,可親可受的情態。

出處 宋·闕名《宋季三朝正要·二·理宗淳祐四年》:「今嵩之父死如路人,方經營內引,搖尾乞憐,作飛鳥依人之態。」

9冰雪聰明 [ bīng xuě cōng míng ]

解釋 比喻人聰明非凡。

出處 唐 杜甫《送樊二十三侍禦赴漢中判官》詩:「坐知七曜曆,手畫三軍勢。冰雪淨聰明,雷霆走精銳。」

10善解人意 [ shàn jiě rén yì ]

解釋 善:善於;解:理解。善於理解別人的意圖。

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7回:「他總不離楊妃左右,最能言語,善解人意,聰慧異常,楊妃愛之如寶,呼為雪衣女。」

11難兄難弟 [ nán xiōng nán dì ]

解釋 難:患難。原指兄弟二人都很好;才德相當;難分高下。現多反其義而用之;指二人同樣壞。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德行》:「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谘子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12出類拔萃 [ chū lèi bá cuì ]

解釋 出:超過;類:同類;拔:超出;萃:草叢生的樣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類;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類之上。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醜上》:「聖人之於民,亦類也。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

13呆頭呆腦 [ dāi tóu dāi nǎo ]

解釋 呆:癡呆、遲鈍。形容傻乎乎的或遲鈍的樣子。

出處 元 馬致遠《嶽陽樓》第三折:「似這等呆腦呆頭勸不回。」

14愛憎分明 [ ài zēng fēn míng ]

解釋 憎:恨。愛和恨的界限十分清楚。

出處 續範亭《延安五老》詩:「愛憎分明是本色,疾惡如仇不寬恕。」

15活蹦亂跳 [ huó bèng luàn tiào ]

解釋 歡蹦亂跳。

出處 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東西還是活蹦亂跳地找回來。」

16搖尾乞憐 [ yáo wěi qǐ lián ]

解釋 乞:乞求;憐:憐憫;愛憐。原指狗搖著尾巴討主人的歡喜。後形容卑躬屈膝地向別人諂媚討好;希望得到一點兒好處。

出處 唐 韓愈《應科目與時人書》:「若俯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誌也。」

17手不釋卷 [ shǒu bù shì juàn ]

解釋 釋:放開;卷:書本。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出處 三國 魏 曹丕《典論 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18生氣勃勃 [ shēng qì bó bó ]

解釋 生氣:朝氣;勃勃:旺盛的樣子。形容富有朝氣充滿生命的活力。

出處 清 袁枚《隨園詩話》第15卷:「餘選錢文敏公詩甚少,家人誤抄十餘章,餘讀之,生氣勃勃,悔知公未盡。」

19生龍活虎 [ shēng lóng huó hǔ ]

解釋 比喻像很有生氣的蛟龍和富有活力的猛虎。形容活潑矯健;富有生氣。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95卷:「隻見得他如生龍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

20土頭土腦 [ tǔ tóu tǔ nǎo ]

解釋 指行為、舉止、服飾等不合時尚。

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誰知他土頭土腦的,信是一句話。」

21臥薪嚐膽 [ wò xīn cháng dǎn ]

解釋 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經常嚐一嚐苦膽。比喻刻苦激勵自身;堅定報仇雪恥的意誌。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嚐膽也。」

22讚不絕口 [ zàn bù jué kǒu ]

解釋 讚:稱讚;絕:停。不住口地稱讚。

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假神仙大鬧華光廟》:「字勢飛舞,魏生讚不絕口。」

23鑿壁偷光 [ záo bì tōu guāng ]

解釋 在牆上鑿開一個小孔;偷借鄰家的燈光讀書。形容在艱苦的條件下仍堅持刻苦學習。

出處 晉 葛洪《西京雜記》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24腦子生鏽 [ nǎo zǐ shēng xiù ]

解釋 比喻思想僵化。

25聰明才智 [ cōng míng cái zhì ]

解釋 聰明:耳聰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治家》:「如有聰明才智,識達古今,正當輔佐君子,助其不足」

26少年老成 [ shào nián lǎo chéng ]

解釋 老成:經曆多。閱曆廣。懂得人情事故。人雖年輕;卻很老練穩重。

出處 漢 趙岐《三輔決錄 韋康》:「韋元將年十五,身長八尺五寸,為郡主簿。楊彪稱曰:‘韋主簿年雖少,有老成之風,昂昂千裏之駒。’」

27刻骨銘心 [ kè gǔ míng xīn ]

解釋 刻:刻劃;銘:在金屬上刻寫。刻在骨頭上;銘刻在心靈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

出處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深荷王公之德,銘刻心骨。」

28腦瓜不靈 [ nǎo guā bù líng ]

解釋 指人不聰明,思想轉不過彎來。

29意氣風發 [ yì qì fēng fā ]

解釋 意氣:意誌和氣概;風發:形容俊偉豪邁。形容氣概豪邁;精神振奮。

出處 三國 魏 曹植《魏德論》:「武皇之興也,以道淩殘,義氣風發。」

30品學兼優 [ pǐn xué jiān yōu ]

解釋 兼:都。思想品德和學業都很優秀。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一定是一位品學兼優,閱曆通達的老長輩。」

31笨頭笨腦 [ bèn tóu bèn nǎo ]

解釋 笨:愚鈍。形容不聰明,頭腦反應遲鈍

出處 朱自清《揚州的夏日》:「一覽而盡,船又那麼笨頭笨腦的。」

32冥頑不靈 [ míng wán bù líng ]

解釋 冥:本指昏暗;引申為愚昧;頑:頑固;難開化;靈:聰明敏銳。形容無知的愚昧;不聰明;難開化。

出處 唐 韓愈《祭鱷魚文》:「不然,則是鱷魚冥頑不靈,刺史雖有言,不聞不知也。」

33無憂無慮 [ wú yōu wú lǜ ]

解釋 無:沒有。沒有任何憂慮。形容心情舒暢自然。

出處 元 鄭廷玉《忍字記》第二折:「來,來,來,我做了個草庵中無憂無慮的僧家。」

34朝氣蓬勃 [ zhāo qì péng bó ]

解釋 形容生氣勃勃;充滿活力(朝:早上;蓬勃:旺盛的樣子)。

出處 李曉明《平原槍聲》:「朝氣蓬勃的肖家鎮一下子變得空虛了,沉靜了。」

35木頭木腦 [ mù tóu mù nǎo ]

解釋 形容呆板、遲鈍

出處 沈虎根《小師弟》:「而且變得木頭木腦,竟連他母親來看他也會顯得冷冰冰的。」

36傻裏傻氣 [ shǎ lǐ shǎ qì ]

解釋 形容愚蠢、糊塗的樣子。

出處 歐陽山《三家巷》:「阿炳這孩子傻裏傻氣,又蠢又笨,打鐵不成,當鞋匠也不成。」

37爛漫天真 [ làn màn tiān zhēn ]

解釋 形容心地純真,不虛偽。

出處 清 陳康祺《郎潛紀聞》第九卷:「李太白著宮錦袍醉眠長安市上,純是爛漫天真,千古豈容第二人裝點此蕃舉動。」

38百伶百俐 [ bǎi líng bǎi lì ]

解釋 形容非常聰明乖巧。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李玉英獄中訟冤》:「那焦氏生得有六七分顏色,女工針指,卻也百伶百俐,隻是心腸有些狠毒。」

39精力充沛 [ jīng lì chōng pèi ]

解釋 體力強盛,精神充足。

出處 李曉明《平原槍聲》:「他精力充沛,兩眼閃光。」

40捧腹大笑 [ pěng fù dà xiào ]

解釋 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極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製。亦作「捧腹大喜」。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日者列傳》:「司馬季主捧腹大笑曰:‘觀大夫類有道術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辭之野也!’」

41心地善良 [ xīn dì shàn liáng ]

解釋 有道德、德行好,慈善。

出處 梁遇春《奧布倫摩夫》:「然而他們也是聰明多才,心地善良的人,卻終於草草一生。」

42老成持重 [ lǎo chéng chí zhòng ]

解釋 老成:老練成熟;持重:穩重;不輕浮。原指年老有德;後形容人閱曆多;穩重有經驗;態度沉穩;不輕舉妄動。

出處 《宋史 種師中傳》:「師中老成持重,為時名將,諸軍自是氣奪。」

43伶牙利齒 [ líng yá lì chǐ ]

解釋 伶:聰明,乖巧;利:流利,鋒利。口齒流利。形容為人機靈,能說會道。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20回:「襲人本來老實,不是伶牙利齒的人,薛姨媽說一句,他應一句。」

44疾惡好善 [ jí è hào shàn ]

解釋 憎恨醜惡,喜好善美。形容事非界線清楚。

出處 《新唐書·王珪傳》:「至激濁揚清,疾惡好善,臣於數子有一日之長。」

45皓齒明眸 [ hào chǐ míng móu ]

解釋 皓:潔白;眸:眼珠;也指眼睛。指潔白的牙齒;明亮的眼睛。形容女子容貌美麗;亦喻指美女。

出處 唐 杜甫《哀江頭》詩:「明眸皓齒今安在,血汙遊魂歸不得。」

46璞玉渾金 [ pú yù hún jīn ]

解釋 比喻天然美質,未加修飾。多用來形容人的品質淳樸善良。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

47聰明智慧 [ cōng míng zhì huì ]

解釋 智力過人,心思敏銳。

出處 明·周楫《西湖二集·灑雪堂巧結良緣》:「不覺魏鵬漸漸長大……聰明智慧,熟於經史。」

48難能可貴 [ nán néng kě guì ]

解釋 難能:很難做到;可貴:值得寶貴。本來難做到的事竟然做到了;這是很可貴的。

出處 宋 蘇軾《荀卿論》:「子路之勇,子貢之辯,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謂難能而可貴者也。」

49彬彬文質 [ bīn bīn wén zhì ]

解釋 彬彬:配合諧調。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後形容人文雅有禮貌。

出處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繡襦記·催子趙試>》:「知本末,重綱常,彬彬文質好行藏。」

50率性任意 [ shuài xìng rèn yì ]

解釋 率:隨順。隨順其本性,聽任其心意。指任著自己的本性做去而不加約束

出處 宋·張君房《雲笈七簽》第116卷:「父母憐之,聽其率性任意。」

51天真無邪 [ tiān zhēn wú xié ]

解釋 邪:不正當。心地善良純潔,沒有不正當的想法。

出處 丁玲《風雪人間》上卷:「我是一個天真無邪的人,是一個革命戰士,是黨的兒女。」

52人小鬼大 [ rén xiǎo guǐ dà ]

解釋 指年紀小而頭腦卻很精明,為人調皮,鬼主意多。

出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1回:「人小鬼大,你竟敢弄這樣的戲法。」

53遲眉鈍眼 [ chí méi dùn yǎn ]

解釋 指眼神呆滯,不靈活。

出處 李劼人《死水微瀾》第六部分:「並且遲眉鈍眼地,看著人憨癡癡地,比蔡興順精靈不到多少。」

54道頭知尾 [ dào tóu zhī wěi ]

解釋 說個開頭就知道結果。形容思維敏捷、悟性好。

出處 《朱子語類》卷四九:「惟聖人道頭知尾,下學便上達,若教學者,則須循其序也。」

55天真爛縵 [ tiān zhēn làn màn ]

解釋 天真:指人心地善良。形容思想單純、純真自然、活潑可愛,沒有做作和虛偽。

出處 茅盾《虹》:「她那種搶先說話的脾氣、頑皮的舉動,處處都露出天真爛縵。」

56小子後生 [ xiǎo zǐ hòu shēng ]

解釋 泛指少年後輩。

出處 唐 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小子後生,於何考德而問業焉。」

57純一不雜 [ chún yī bù zá ]

解釋 純:純粹;一:單一;雜:駁雜,不純潔。形容純粹、單一,沒有雜質。

出處 魯迅《「題未定」草》:「東林黨也有小人,古今來無純一不雜的君子群。」

58齠年稚齒 [ tiáo nián zhì chǐ ]

解釋 齠年:童年;稚齒:年少。指童年。

出處 《南齊書·武十七王傳論》:「齠年稚齒,養器深宮,習趨拜之儀,受文句之學。」

59出淤泥而不染 [ 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 ]

解釋 淤泥:水底的汙泥;染:沾。生長在汙泥中;而不被汙泥所汙染。

出處 宋 朱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連而不妖。」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