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大吼大叫的成語

形容大吼大叫的成語


1大喊大叫 [ dà hǎn dà jiào ]

解釋 大聲叫嚷,形容大肆宣傳,大造輿論。

出處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59章:「吳毓鱗首先大喊大叫,‘內閣不能統一,我們不如及早下台。’」

2拍案叫絕 [ pāi àn jiào jué ]

解釋 案:幾案;桌子;絕:獨一無二。拍桌叫好;形容非常讚賞。

出處 唐 田穎《博浪沙行序》:「不禁拍案呼奇。」

3驚天動地 [ jīng tān dòng dì ]

解釋 驚:驚動;動:震撼。驚動上天;震動大地。形容聲音極大或聲勢影響極大。

出處 唐 白居易《李白墓》詩:「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4雷霆萬鈞 [ léi tíng wàn yūn ]

解釋 雷霆:暴雷;霹靂;鈞:古代的重量單位;一鈞合15公斤。形容威力極大;不可阻擋。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賈山傳》:「雷霆之所擊,無不摧折者;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者。」

5響徹雲霄 [ xiǎng chè yún xiāo ]

解釋 徹:貫通;雲霄:高空。形容聲音響亮,好象可以穿過雲層,直達高空。

出處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6回:「這一笛兒,真吹得響徹雲霄,鸞翔鳳舞,樓下千千萬萬的人,都定睛側耳,寂然無聲。」

6大聲疾呼 [ dà shēng jí hū ]

解釋 疾:急。急切地大聲呼喊;以引起注意或警覺。現多指就某一問題向社會發出了強烈的呼籲。

出處 唐 韓愈《後十九日複上宰相書》:「行且不息,以蹈於窮餓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聲而疾呼矣。」

7大發雷霆 [ dà fā léi tíng ]

解釋 霆:暴雷;雷霆:震耳的雷聲。形容大發脾氣;高聲怒斥別人。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5卷:「陳秀才大發雷霆。」

8叫苦連天 [ jiào kǔ lián tiān ]

解釋 一聲接一聲地訴苦。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16回:「你看那眾和尚,搬箱抬籠,搶桌端鍋,滿院裏叫苦連天。」

9聲嘶力竭 [ shēng sī lì jié ]

解釋 嘶:啞;竭:盡。嗓子喊啞;氣力用盡。形容竭力呼喊。

出處 《晚清文學鈔 轟天雷》:「北山大哭,哭得聲啞力竭,倒是嫂嫂勸住了。」

10大呼小叫 [ dà hū xiǎo jiào ]

解釋 高一聲低一聲地亂喊亂叫。形容呼喊吵嚷。

出處 元 無名氏《謝金吾》:「是什麼人在門口大呼小叫,我去看咱。」

11震耳欲聾 [ zhèn ěr yù lóng ]

解釋 耳朵都要振聾了。形容很大;特別響。

出處 沙汀《呼嚎》:「每座茶館裏都人聲鼎沸,而超越這個,則是茶堂倌震耳欲聾的吆喝聲。」

12一呼百應 [ yì hū bǎi yìng ]

解釋 呼:召喚。應:響應。一人發出號召;眾人紛紛響應。

出處 明 天然癡叟《石點頭》:「因是爪牙四布,一呼百應,遠近聞名,人人畏懼,是一個公行大盜,通天神棍。」

13夜郎自大 [ yè láng zì dà ]

解釋 夜郎:漢代我國西南方的一個地方政權;自大:自以為很大。比喻孤陋寡聞;妄自尊大。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14叫苦不迭 [ jiào kǔ bù dié ]

解釋 不迭:不停止。形容連聲叫苦。

出處 《大宋宣和遺事 亨集》:「徽宗叫苦不迭,向外榻上忽然驚覺來,嚇得渾身冷汗。」

15聲淚俱下 [ shēng lèi jù xià ]

解釋 俱:都。一邊訴說;一邊哭泣。形容極其悲痛、哀傷的樣子。

出處 《晉書 王彬傳》:「音辭慷慨,聲淚俱下。」

16鬼哭狼嚎 [ guǐ kū láng háo ]

解釋 嚎:大聲叫或哭喊。像鬼和狼一樣哭喊。形容哭聲很淒慘。

出處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20回:「又神差鬼使,叫他裏麵嚷打做鬼哭狼號。」

17大腹便便 [ dà fù pián pián ]

解釋 便便:肥胖的樣子。肚子又大又肥。形容人長得非常肥胖。多指腹內空虛而言。現也多用形容不勞而獲的人。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邊韶傳》:「韶口辯,曾晝日假臥,弟子私嘲之曰:‘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

18鳴冤叫屈 [ míng yuān jiào qū ]

解釋 指申訴冤屈。

出處 巴金《後記》:「我寫《家》,也隻是為了向腐朽的封建製度提出控訴,替橫遭摧殘的年輕生命鳴冤叫屈。」

19震天動地 [ zhèn tiān dòng dì ]

解釋 震動了天地。形容聲勢浩大。

出處 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 河水》:「壁立千仞,河流激蕩,濤湧波襄,雷奔電泄,震天動地。」

20咆哮如雷 [ páo xiào rú léi ]

解釋 形容人暴怒喊叫的神態。

出處 茅盾《子夜》:「曾滄海舞著那半段鴉片煙槍,咆哮如雷,一手搶起一隻錫燭台,就又劈麵擲過去。」

21振聾發聵 [ zhèn lóng fā kuì ]

解釋 使聾子都受到振動和醒悟(發:開啟;聵:耳聾)。比喻喚醒糊塗、麻木的人。

出處 清 袁枚《隨園詩話補遺》第一卷:「此數言,振聾發聵,想當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學談詩者。」

22歡聲雷動 [ huān shēng léi dòng ]

解釋 歡呼聲像雷聲一樣響。形容熱烈歡樂的氣氛。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97回:「宋先鋒大喜,傳諭各門將佐,統領軍馬,次第入城。兵不血刃,百姓秋毫無犯,歡聲雷動。」

23輕言細語 [ qīng yán xì yǔ ]

解釋 形容說話輕而柔和。

出處 丁玲《風雪人間》上卷:「我們好像是久別重逢,彼此有說不完的話和藏在這些輕言細語後邊的無限的擔心。」

24大吼大叫 [ dà hǒu dà jiào ]

解釋 大聲喊叫。

出處 梁實秋《懶》:「任誰看完報紙之後,必須折好疊好放還原處,否則他就大吼大叫。」

25沸反盈天 [ fèi fǎn yíng tiān ]

解釋 沸:翻滾;反:翻轉;盈:充滿。沸騰翻滾的聲浪喧天。形容人聲嘈雜喧囂;亂成一片。

出處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隻見外麵的人雪片打進來,沸反盈天,喊聲不絕。」

26聲如洪鍾 [ shēng rú hóng zhōng ]

解釋 洪:大。形容說話或歌唱的聲音洪亮,如同敲擊大鍾似的。

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七十二回:「憶胥目如閃電,聲如洪鍾。」

27振臂一呼 [ zhèn bì yī hū ]

解釋 揮動手臂;大聲號召。振:揮動。

出處 漢 李陵《答蘇武書》:「然陵振臂一呼,創病皆起。」

28聲振林木 [ shēng zhèn lín mù ]

解釋 形容歌聲或樂器聲高亢宏亮。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湯問》:「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29鼓樂喧天 [ gǔ yuè xuān tiān ]

解釋 鼓:彈奏。喧天:聲音大而嘈雜。彈奏著各種樂器,聲響大得直衝雲天。

出處 《五代史平話 漢史》:「笙歌聒地,鼓樂喧天。」

30大肆宣傳 [ dà sì xuān chuán ]

解釋 極力宣傳使大家知道。

出處 張平《抉擇》:「他以前也看過這一類的報道,好像還有什麼報紙和電視把這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大肆宣傳。」

31大喊大吼 [ dà hǎn dà hǒu ]

解釋 大聲叫嚷,形容大肆宣傳,大造輿論。

出處 鄧小平《重要的是做好經常工作》:「不是鞏固這幾年大喊大吼的東西,而是鞏固原來長期積累下來的好經驗、好作風、好做法。」

32哭天喊地 [ kū tiān hǎn dì ]

解釋 提高嗓門又哭又叫。

出處 淩力《少年天子》第六章:「公堂上三十棍打下來,大人都要哭天喊地,他小小年紀卻一聲不哼。」

33神嘩鬼叫 [ shén huá guǐ jiào ]

解釋 形容大喊大叫。

出處 清·張南莊《何典》第九回:「四三個牢頭忙上前來捉時,早被他一頓抽拔拳,都打得死去活轉來,便就神嘩鬼叫的打將出來。」

34鬼吒狼嚎 [ guǐ zhà láng háo ]

解釋 怪聲怪氣地呼喊嚎叫。

出處 歐陽山《三家巷》十四:「好吧,我隻管去說說看,可你大清早,鬼吒狼嚎嚷什麼呢?叫人聽了好聽!」

35吼天喊地 [ hǒu tiān hǎn dì ]

解釋 吼:大聲叫。大聲喊叫,形容極為煩躁痛苦。

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3章:「她甚至對吼天喊地的玉亭抱著一種嘲笑的態度。」

36暢叫揚疾 [ chàng jiào yáng jí ]

解釋 指大吵大鬧。「暢叫」即「唱叫」,吵鬧之意。「揚疾」猶嚷唧,亦吵鬧之意。

出處 元 楊暹《劉行首》第四折:「可笑愚癡,不辨個高低,暢叫揚疾。」

37呼天鑰地 [ hū tiān yào dì ]

解釋 謂呼喊天地以求救助。

38大吆小喝 [ dà yāo xiǎo hē ]

解釋 大聲喊叫、謾罵。

39鬼吒狼嚎 [ guǐ zhà láng háo ]

解釋 怪聲怪氣地呼喊嚎叫。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