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一個人自己騙自己的成語

形容一個人自己騙自己的成語


1自欺欺人 [ zì qī qī rén ]

解釋 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用自己也不相信的去欺騙別人。形容別有用心或虛偽無力的欺騙行為。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8卷:「因說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2掩人耳目 [ yǎn rén ěr mù ]

解釋 掩:遮蓋。堵住人家耳朵;遮著人家的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欺騙人。

出處 《新刊大宋宣和遺事》:「事跡顯然,雖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3掩耳盜鈴 [ yǎn ěr dào líng ]

解釋 掩:遮蓋;盜:偷。把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不會聽見。比喻自欺欺人。

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4不欺暗室 [ bù qī àn shì ]

解釋 欺:欺騙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見的地方。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不做見不得人的事。

出處 《漢魏南北朝墓誌銘集釋 隋王世琛墓誌》:「信行所履,不欺暗室。」

5掩目捕雀 [ yǎn mù bǔ què ]

解釋 遮著眼睛捉麻雀。比喻自己騙自己。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陳琳傳》:「諺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誌,況大國之事,其可以詐立乎!」

6塞耳盜鍾 [ sāi ěr dào zhōng ]

解釋 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蓋掩蓋不了的事情。

出處 《呂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

7盜鍾掩耳 [ dào zhōng yǎn ěr ]

解釋 盜:盜竊;鍾:古代一種樂器。偷鍾時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出處 《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8花言巧語 [ huā yán qiǎo yǔ ]

解釋 原指鋪張修飾而無實際內容的言語或文辭。後指虛假而動聽的話;也指說虛假而動聽的話。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20卷:「巧言,即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是也。」

9得過且過 [ dé guò qiě guò ]

解釋 得:能夠;且:姑且。隻要勉強過得去;就這樣過下去形容胸無大誌;沒有長遠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負責任。

出處 元 無名氏《小孫屠》戲文第四出:「孩兒,我聽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過且過,出去做甚的?」

10自以為是 [ zì yǐ wéi shì ]

解釋 自己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形容主觀、不虛心。(為:認為;是:對;正確)。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眾皆悅之,自以為是。」

11剛愎自用 [ gāng bì zì yòng ]

解釋 剛:強硬。愎:固執;任性。剛愎:倔強固執;不接受別人的意見。自用:自以為是。固執任性;自以為是。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剛愎不仁,未肯用命。」

12別有用心 [ bié yǒu yòng xīn ]

解釋 用心:存心;打算。心中另有打算。現多指心裏打著壞主意。

出處 宋 朱熹《與劉子澄書》:「方別尋得一頭緒,似差簡約端的,始終文字言語之處,真別有用心處。」

13弄虛作假 [ nòng xū zuò jiǎ ]

解釋 虛假;不實;製造假的現象以欺騙別人。

出處 廖魯言《一九五九年農業戰線的任務》:「在執行生產計劃的全部過程中,也應該實事求是,力戒浮誇和弄虛作假。」

14逍遙法外 [ xiāo yáo fǎ wài ]

解釋 不受拘束。指犯法的人沒有受到法律製裁 ;仍然自由自在。

出處 南朝 梁 蕭統《梁昭明集 林鍾六月》:「敬想足下,藏形月府,遁跡冰床,披莊子之七篇,逍遙物外;玩老聃之兩卷,恍惚懷中。」

15自命不凡 [ zì mìng bù fán ]

解釋 自稱自己不平常(凡:平凡;平常)。形容自高。

出處 清 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婁縣沈童者,年甫冠,習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長虹之概。」

16井底之蛙 [ jǐng dǐ zhī wā ]

解釋 井底下的青蛙隻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短淺的人。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17坐井觀天 [ zuò jǐng guān tiān ]

解釋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狹小;見識有限。

出處 唐 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18瞞天過海 [ mán tiān guò hǎi ]

解釋 瞞住上天;偷渡大海。形容采取謊言和偽裝蒙蔽別人以達到目的的欺騙行為。

出處 明 阮大铖《燕子箋 購幸》:「我做提控最有名,瞞天過海無人問,今年大比期又臨。」

19欺世盜名 [ qī shì dào míng ]

解釋 欺:欺騙;世人:指當時的人。欺騙世人;竊取名譽。

出處 荀況《荀子 不苟》:「夫富貴者則類傲之,夫貧賤者則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將以盜名於暗世者。」

20管中窺豹 [ guǎn zhōng kuī bào ]

解釋 從竹管的小孔中看豹;隻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痕。比喻沒有看到事物的全貌;隻是片麵了解。也比喻可以從觀察到的部分推測全貌。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方正》:「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21兵不厭詐 [ bīng bù yàn zhà ]

解釋 詐:蒙騙。用兵作戰可以經常使用偽裝;以迷惑對方。在兵法中被稱作詐。比喻在作戰時戰勝敵人;要靠謀略。

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難一》:「戰陣之間,不厭詐偽。」

22諱疾忌醫 [ huì jí jì yī ]

解釋 諱:忌諱;疾:疾病;忌:怕。有病不肯說;又怕見醫生;不願醫治。比喻掩飾缺點;不願改正。

出處 宋 周敦頤《周子通書 過》:「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如護疾而忌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

23一葉障目 [ yī yè zhàng mù ]

解釋 眼睛被一片樹葉擋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出處 毛澤東《論持久戰》:「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而自以為是。」

24欺上瞞下 [ qī shàng mán xià ]

解釋 對上欺騙,博取信任;對下隱瞞,掩蓋真相。

出處 唐 元結《奏免科率狀》:「忝官屍祿,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25夜郎自大 [ yè láng zì dà ]

解釋 夜郎:漢代我國西南方的一個地方政權;自大:自以為很大。比喻孤陋寡聞;妄自尊大。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26傲雪欺霜 [ ào xuě qī shuāng ]

解釋 傲視白雪;欺淩寒霜。形容不怕嚴寒。又比喻人不畏逆境。

出處 元 吳昌齡《張天師》第三折:「梅花雲:我這梅花……玉骨冰肌誰可匹,傲雪欺霜奪第一。」

27蠱惑人心 [ gǔ huò rén xīn ]

解釋 用謠言或詭辯來迷惑;毒害人們的心靈。蠱:相傳是一種由人工培養的毒蟲;用來放在食物中害人;蠱惑:迷惑;毒害。

出處 《元史 刑法誌》:「諸陰陽家者流,輒為人燃燈祭星,蠱惑人心者,禁之。」

28盜名欺世 [ dào míng qī shì ]

解釋 竊取名譽;欺騙世人。

出處 荀況《荀子 不苟》:「夫貧賤者則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將以盜名於暗世者也,險莫大焉。」

29坑蒙拐騙 [ kēng méng guǎi piàn ]

解釋 指以欺騙手段撈取錢財,陷害他人。

出處 《文彙報》1986.7.19:「坑蒙拐騙發不了大財,發了小財也長不了。」

30誑時惑眾 [ kuáng shí huò zhòng ]

解釋 指欺騙迷惑世人。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陳蕃傳》:「況乃寢宿塚藏,而孕育其中,誑時惑眾,誣汙鬼神乎?」

31諂上欺下 [ chǎn shàng qī xià ]

解釋 諂:討好,奉承;欺:欺壓。討好上司,欺壓下級。

出處 吳祖光《相府門前七品官》:「這位‘相府門前七品官,見他容易見我難’是舊社會裏趨炎附勢、諂上欺下的典型人物。」

32飾非掩過 [ shì fēi yǎn guò ]

解釋 同「飾非文過」。

出處 魯迅《華蓋集續編·學界的三魂》:「我雖然也被諡為‘土匪’之一,卻並不想為老前輩們飾非掩過。」

33釣名欺世 [ diào míng qī shì ]

解釋 作偽求取虛名,欺騙世人。

出處 清 鄭燮《濰縣寄舍弟墨第四書》:「不過挪移借貸,改竄添補,便爾釣名欺世。」

34欺天誑地 [ qī tiān kuāng dì ]

解釋 欺騙天地神明。形容極其欺詐之能事。

出處 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一折:「這等窮兒乍富,瞞心昧己,欺天誑地,隻要損別人,安自己。」

35欺公罔法 [ qī gōng wǎng fǎ ]

解釋 欺騙公眾,無視法律。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十卷:「那太守就大怒道:‘這一班光棍奴才,敢如此欺公罔法。’」

36欺人自欺 [ qī rén zì qī ]

解釋 自欺:自我欺騙。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

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卷十八:「因說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37欺三瞞四 [ qī sān mán sì ]

解釋 一再欺騙隱瞞。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七:「一聞之時,心頭火起,大罵尤辰無理,做這等欺三瞞四的媒人,說騙人家女兒。」

38暗室欺心 [ àn shì qī xīn ]

解釋 在黑暗的屋子裏昧著良心做壞事。指偷偷地做壞事。

出處 宋 陳元靚《事林廣記 第九卷 警世格言》:「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欺心,神目如電。」

39盜鈴掩耳 [ dào líng yǎn ěr ]

解釋 比喻自己欺騙自己。同「盜鍾掩耳」。

出處 清 傷時子《蒼鷹擊 戕藩》:「你看他盜鈴掩耳欺天下,賣國甘心作帝皇,有甚商量。」

40掩鼻偷香 [ yǎn bí tōu xiāng ]

解釋 捂住鼻子去偷點燃的香。比喻自己欺騙自己。

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馬頰本空禪師》:「師曰:‘節目上更生節目。’僧無語。師曰:‘掩鼻偷香,空招罪犯。’」

41掩耳盜鍾 [ yǎn ěr dào zhōng ]

解釋 亦作「掩耳盜鍾」。捂住耳朵偷鍾。比喻自己欺騙自己。語出《呂氏春秋·自知》:「範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怳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

出處 語出《呂氏春秋·自知》:「範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怳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

42塞耳偷鈴 [ sāi ěr tōu líng ]

解釋 比喻自己欺騙自己的愚蠢行為。

出處 《五燈會元 雪峰存禪師法嗣》:「如此見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鬼不散底死人,冥冥漠漠,無覺無知,塞耳偷鈴,徒自欺誑。」

43阿世盜名 [ ē shì dào míng ]

解釋 阿世:曲從迎合世人的歡心;盜名:竊取名譽。用欺騙的手段騙取世人的歡心來竊取個人名譽。

出處 清 梁啟超《新民說》第18節:「才智之士,既得此以為阿世盜名之一秘鑰,於是名節閑檢,蕩然無所複顧。」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