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別人煩人的成語

形容別人煩人的成語


1不以為然 [ bù yǐ wéi rán ]

解釋 然:對;不錯。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有輕視的意思。

出處 宋 蘇軾《再乞罷詳定役法狀》:「右臣先曾奏論前衙一役,隻當招募,不當定差,執政不以為然。」

2不屑一顧 [ bù xiè yī gù ]

解釋 不屑:認為不值得;不願意做或不願意接受;一顧:看一下。不值得一看。指對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

出處 明 方孝儒《送吏部外郎龔彥佐序》:「夫祿之以天下而係馬千駟,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顧視焉。」

3嗤之以鼻 [ chī zhī yǐ bí ]

解釋 嗤:譏笑。用鼻子發出冷笑聲;表示輕蔑;看不起。也作「以鼻嗤之」。

出處 清 頤瑣《黃繡球》第七回:「其初在鄉自立一學校,說於市,市人非之;請於巨紳貴族,更嗤之以鼻。」

4好逸惡勞 [ hào yì wù láo ]

解釋 好:喜愛;逸:安閑;惡:討厭;憎恨。貪圖安逸;厭惡勞動。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郭玉傳》:「其為療也,有四難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難也;將身不謹,二難也;骨節不強,不能使藥,三難也;好逸惡勞,四難也。」

5望而卻步 [ wàng ér què bù ]

解釋 看到困難或危險就往後退縮。形容遇到強敵或困難時就退縮不前。卻步:向後退卻。

出處 明 徐光啟《複周無逸學憲》:「且以裕蠱所為,思之痛心,望之卻步。」

6無事生非 [ wú shì shēng fēi ]

解釋 非:是非。無緣無故找岔子;存心製造麻煩。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58回:「有不安本分的強盜,有無事生非的強盜。」

7不勝其煩 [ bù shèng qí fán ]

解釋 不勝:承擔不了;煩:煩雜。煩瑣得使人受不了。

出處 宋 陸遊《老學庵筆記》第三卷:「秦太師當國,有諂者嚐執政矣,出為建康留守,每發一書,則書百幅,擇十之一用之,於是不勝其煩,人情厭患。」

8涎皮賴臉 [ xián pí lài liǎn ]

解釋 厚著臉皮糾纏,惹人厭煩。

出處 明 李開先《寶劍記》第14出:「你在這青堂屋舍裏坐的,到也自在,你這等涎皮賴臉的,俺管監的吃風!」

9家煩宅亂 [ jiā fán zhái luàn ]

解釋 家中上下不得安寧。形容在家裏喧嘩吵鬧。

出處 元·李行道《灰闌記》楔子:「母親,不要家煩宅亂,枉惹人恥笑,我則今日辭了母親,我往汴京尋我舅舅,自作個營運去。」

10牢什古子 [ láo shí gǔ zi ]

解釋 指討厭的東西。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6回:「關在這牢坑裏,學這牢什古子。」

11死皮賴臉 [ sǐ pí lài liǎn ]

解釋 臉憨皮厚;沒羞沒臊地纏磨不清。形容不顧羞恥的樣子。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4回:「還虧是我呢,要是別的,死皮賴臉的三日兩頭兒來纏舅舅,要三升米兩升豆子的,舅舅也就沒有法兒呢。」

12喋喋不休 [ dié dié bù xiū ]

解釋 喋喋:形容說話的聲音。嘮嘮叨叨;說個不停。

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一》:「一俗士言詞猥鄙,喋喋不休,殊敗人意。」

13咬牙切齒 [ yǎo yá qiè chǐ ]

解釋 切齒:咬緊牙齒;表示痛恨。形容憤恨或發狠到極點的神情。

出處 元 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為甚事咬牙切齒,唬得犯罪人麵色如金紙。」

14糾纏不清 [ jiū chán bù qīng ]

解釋 糾結纏繞在一起;理不清楚。形容紛亂;使人不易分辨清楚。

出處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25回:「秋痕歎道:‘你如今一請就來,往後又是糾纏不清。」

15口若懸河 [ kǒu ruò xuán hé ]

解釋 若:像;懸河:瀑布;激流奔瀉。說起話來像河水傾瀉一樣滔滔不絕。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辯。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16多愁善感 [ duō chóu shàn gǎn ]

解釋 善:容易;好(hào);感:傷感。容易發愁、傷感。形容人感情脆弱。

出處 茅盾《幻滅》二:「是同情於這個不相識的少婦呢,還是照例的女性的多愁善感,連她自己也不明白。」

17惴惴不安 [ zhuì zhuì bù ān ]

解釋 指擔心害怕(惴惴:恐懼、擔憂的樣子)。

出處 《詩經 小雅 小宛》:「惴惴小心,如臨於穀。」

18悵然若失 [ chàng rán ruò shī ]

解釋 悵然:失意;懊惱。形容因不如意而心情沮喪;好像丟了什麼似的。

出處 清 蒲鬆齡《聊齋誌異 牛成章》:「主人視其裏居、姓氏,似有所動,問所從來。忠泣訴父名,主人悵然若失。」

19六神無主 [ liù shén wú zhǔ ]

解釋 六神:道家指主宰人心、肺、肝、腎、脾、膽的神;無主:沒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心慌意亂;驚慌失措。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嚇得知縣已六神無主,還有甚心腸去吃酒。」

20痛心疾首 [ tòng xīn jí shǒu ]

解釋 傷心而且頭痛。形容傷心痛恨到了極點。疾首:頭痛。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三年》:「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21陰魂不散 [ yīn hún bù sàn ]

解釋 比喻壞人、壞事雖已清除,但不良的影響還在起作用。

出處 李曉明《平原槍聲》:「我一合眼就看見周大貴,大概是他陰魂不散,咱們要替他……」

22心煩意亂 [ xīn fán yì luàn ]

解釋 心情煩躁;思緒紛亂。形容內心煩悶焦躁。煩:煩躁;意:心緒;心思。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複見,竭智盡忠,蔽鄣於讒,心煩意亂,不知所從。」

23忐忑不安 [ tǎn tè bù ān ]

解釋 心裏七上八下安定不下來。忐忑:心神不安定。

出處 清 吳趼人《糊塗世界》第九卷:「兩道聽了這話,心裏忐忑不定。」

24自尋煩惱 [ zì xún fán nǎo ]

解釋 自己找來不必要的煩惱

出處 巴金《家》六:「他不能夠說服她們,他又何必自尋煩惱,浪費精力呢?」

25恨之入骨 [ hèn zhī rù gǔ ]

解釋 之:代詞;指所恨對象。恨到骨頭裏去了。形容懷恨極深。

出處 晉 葛洪《自序》:「見侵者則恨之入骨,劇於血仇。」

26聽其自然 [ tīng qí zì rán ]

解釋 聽任它自然發展;不去過問。形容放任自流。也指尊重客觀規律。聽:聽憑。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8回:「王玉輝也不懊悔,聽其自然,每日在牛公庵看書。」

27坐臥不安 [ zuò wò bù ān ]

解釋 坐不穩;睡不安。形容心情緊張;情緒不安。

出處 《壇經 行由品》:「房中思想,坐臥不安。」

28如坐針氈 [ rú zuò zhēn zhān ]

解釋 像坐在插著針的氈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出處 《晉書 杜錫傳》:「言辭懇切,太子患之。後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中,刺之流血。」

29好肉剜瘡 [ hǎo ròu wān chuāng ]

解釋 比喻無事生非,自尋煩惱。

出處 宋 釋悟明《聯燈會要 璣禪師》:「說迷說悟,猶是好肉剜瘡;一切平常,盡落天魔外道。」

30心慌意亂 [ xīn huāng yì luàn ]

解釋 心裏慌亂;沒有主意。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孩兒自從接了電報之後,心慌意亂。」

31深惡痛絕 [ shēn wù tòng jué ]

解釋 深:很;十分;惡:厭惡;痛:痛恨;絕:極點。指對某人或對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斯可謂之鄉願矣 宋 朱熹集注:「過門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見親就為幸,深惡而痛絕之也。」

32六根清淨 [ liù gēn qīng jìng ]

解釋 六根: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靜。比喻已沒有任何欲念。

出處 隋 隋煬帝《寶台經藏願文》:「五種法師,俱得六根清淨。」

33貪圖安逸 [ tān tú ān yì ]

解釋 追求個人享受。

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39回:「你若是借口不肯前去,便是貪圖安逸,在家戀著妻子,乃是不孝之子。」

34心神不定 [ xīn shén bù dìng ]

解釋 定:安定。心裏煩躁,精神不安。

出處 《平妖傳》第五回:「這般繁華去處,怕你們心神不定,惹出什麼事非來。」

35窩窩囊囊 [ wō wō nāng nāng ]

解釋 受委屈之後表現出的煩惱,窩氣或指人懦弱,沒本事。

出處 老舍《我這一輩子》:「給親友們既辦得漂亮,又省些錢,不能窩窩囊囊的被人捉了‘大頭’。」

36神憎鬼厭 [ shén zēng guǐ yàn ]

解釋 憎:憎恨;厭:討厭。連鬼神都討厭。形容十分讓人憎恨討厭。

出處 歐陽山《三家巷》:「那惡毒的老太婆雖然神憎鬼厭,可她卻具有一種特殊的權利,她能夠叫焦仲卿和劉蘭芝分開。」

37閑愁萬種 [ xián chóu wàn zhǒng ]

解釋 閑愁:說不出的煩惱。莫名的煩惱極多。形容思想空虛,多愁善感。也形容愁情滿懷。

出處 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一折:「真乃是消磨了閑愁萬種。」

38厭故喜新 [ yàn gù xǐ xīn ]

解釋 討厭舊的,喜歡新的。

出處 《問答上》:「使天地大義有所廢闕,而厭故喜新,敗亡相尋而不悟也。」

39寸量銖稱 [ cùn liáng zhū chēng ]

解釋 論寸來量,論銖來稱。比喻點點滴滴地計量,煩瑣不切實用。

出處 宋 蘇洵《史論下》:「又欲寸量銖稱以摘其失,則煩不可舉。」

40口出大言 [ kǒu chū dā yán ]

解釋 說大話。形容說話狂妄。

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七回:「禦者見考叔口出大言,更不敢上前,且立住腳觀看。」

41鄙夷不屑 [ bǐ yí bù xiè ]

解釋 鄙夷:輕視,看不起;不屑:認為不值得。輕視,看不起。

出處 葉聖陶《倪煥之》九:「難得笑的平板的臉上卻浮著鄙夷不屑的笑意。」

42憋氣窩火 [ biē qì wō huǒ ]

解釋 憋:悶在心裏。壓住性子,把屈辱或煩惱強壓在心裏。

43撥草尋蛇 [ bō cǎo xún shé ]

解釋 比喻招惹惡人,自找麻煩。

出處 明 湯顯祖《牡丹亭 回生》:「咳,柳郎真信人也。虧殺你撥草尋蛇,虧殺你守株待兔。」

44禪絮沾泥 [ chán xū zhān ní ]

解釋 比喻禪寂之心受到塵世煩惱的沾染。

出處 《花月痕》第四九回:「蘭香來無定處,綠蕊去未移時,想你二人禪絮沾泥,當不複悔偷靈藥。」

45自詒伊戚 [ zì yí yī qī ]

解釋 自尋煩惱;自招災殃。

出處 《詩經 小雅 小明》:「心之憂矣,自詒伊戚。」《左傳 宣公二年》:「烏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

46自貽伊戚 [ zì yí yī qī ]

解釋 貽:遺留;伊:此;戚:憂愁,悲哀。比喻自尋煩惱,自招憂患。

出處 《詩經 小雅 小明》:「心之憂矣,自詒伊戚。」

47青堂瓦舍 [ qīng táng wǎ shè ]

解釋 堂:高大的屋子。青灰磚砌的堂屋,灰瓦蓋頂的住房。指大瓦房。

出處 明 李開先《寶劍記》第十四出:「你在這青堂瓦舍裏坐著,到也自在,你這等涎皮賴臉的,俺管監的吃風!」

48搔耳捶胸 [ sāo ěr chuí xiōng ]

解釋 搔:抓撓。搔耳朵,捶胸膛。形容後悔、煩惱的樣子。

出處 《西湖佳話·三生石跡》:「心下十分悲咽,便搔耳捶胸,焦躁起來。」

49灰身滅智 [ huī shēn miè zhì ]

解釋 佛教語。謂斷除一切身心煩惱,為小乘阿羅漢果的境界。

出處 隋·智顗《四教儀》:「若灰身滅智,名無餘涅槃。」

50六根清靜 [ liù gēn qīng jìng ]

解釋 六根: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靜。比喻已沒有任何欲念。

出處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靜。」

51達觀知命 [ dá guān zhī mìng ]

解釋 達觀:指一切聽其自然或看得開;命:命運;知命:指知天命。指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任憑命運擺布,無所煩惱。

出處 茅盾《幻滅》十四:「達觀知命的思想,暫時引渡靜離開了苦悶的荊棘。天快亮時,她也沉沉入睡了。」

52熏風解慍 [ xūn fēng jiě yùn ]

解釋 熏風:和風;慍:惱怒怨恨。溫和的風可以消除心中的煩惱,使人心情舒暢。

出處 三國 魏 王肅《孔子家語 辯樂》:「昔日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53煩心倦目 [ fán xīn juàn mù ]

解釋 煩:煩躁,煩惱;倦:厭倦。煩悶的心情,倦怠的眼睛。

出處 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三折:「閑對著綠樹青山,消遣我煩心倦目,潛入那水國漁鄉,早跳出龍潭虎穴。」

54煩天惱地 [ fán tiān nǎo dì ]

解釋 煩:煩惱,煩悶。形容心情十分煩惱

出處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哭哭啼啼,煩天惱地。」

55灰身泯智 [ huī shēn mǐn zhì ]

解釋 見「灰身滅智」。

出處 明·智旭《教觀綱宗》:「若灰身泯智,名無餘涅盤。」

56自遺伊戚 [ zì yí yī qī ]

解釋 伊:是,此;戚:憂患。比喻自尋煩惱,自招災禍。

出處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若公則自遺伊戚,可無庸訴也。」

57貧嘴餓舌 [ pín zuǐ è shé ]

58愁潘病沈 [ chóu pān bìng shěn ]

解釋 泛指煩惱和疾病。

出處 晉 潘嶽因憂愁而早生白發,南朝 梁 沈約因病而瘦減腰圍。

59風僝雨僽 [ fēng chán yǔ zhòu ]

解釋 僝、僽:指憔悴、煩惱。形容人曆盡苦難,非常煩惱和憔悴。

出處 元·滕斌《普天樂·色》曲:「春光過也,風僝雨僽,一葉秋來。」

60餘食贅行 [ yú shí zhuì xíng ]

解釋 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贅疣。比喻遭人討厭的東西。

出處 《老子》:「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

61薰風解慍 [ xūn fēng jiě yùn ]

解釋 薰風:和煦的風;慍:怨恨。溫和的風可消除心頭的煩惱

出處 《孔子家語·辯樂》:「昔日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62自僝自僽 [ zì chán zì zhòu ]

解釋 僝、僽:煩惱,埋怨。自尋煩惱,自相埋怨。

出處 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二折:「到如今夫妻情,父子恩,都作了一筆勾,落得個自僝自僽。」

63雀角之忿 [ què jiǎo zhī fèn ]

解釋 指雀和鼠都能毀人們的房子,就如同打官司一樣。比喻打官司帶來的煩惱

出處 《詩經·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

64三杯和萬事 [ sān bēi hé wàn shì ]

解釋 和:緩和。指飲酒可以解脫愁悶消除煩惱

出處 元·武漢臣《生金閣》第三折:「可不道‘三杯和萬事,一醉解千愁。’」

65愛之欲其生 [ ài zhī yù qí shēng ]

解釋 指喜歡一個人時總想叫他活著。指極度地憑個人愛憎對待人。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