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大自然聲音的成語

形容大自然聲音的成語


1嘻嘻哈哈 [ xī xī hā hā ]

解釋 嬉笑打鬧,形容嬉笑歡樂的樣子。也形容態度不嚴肅、不認真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04回:「那三個女眷,通是不老成的,搬些酒食與王慶、段三娘暖房,嘻嘻哈哈,又喝了一回酒,方才收拾歇息。」

2驚天動地 [ jīng tān dòng dì ]

解釋 驚:驚動;動:震撼。驚動上天;震動大地。形容聲音極大或聲勢影響極大。

出處 唐 白居易《李白墓》詩:「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3波瀾壯闊 [ bō lán zhuàng kuò ]

解釋 瀾:大波浪;壯闊:又雄壯又寬廣。指水的波濤浩渺廣闊。比喻聲勢雄壯有力;規模宏大。

出處 清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第三卷:「其年諸短調,波瀾壯闊,氣象萬千,是何神勇。」

4雷霆萬鈞 [ léi tíng wàn yūn ]

解釋 雷霆:暴雷;霹靂;鈞:古代的重量單位;一鈞合15公斤。形容威力極大;不可阻擋。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賈山傳》:「雷霆之所擊,無不摧折者;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者。」

5餘音繞梁 [ yú yīn rào liáng ]

解釋 餘音:音樂演奏後好像還留下樂聲。仿佛遺留下來的樂聲圍著屋打轉轉。形容歌聲、樂聲高亢、悅耳;使人經久不忘。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湯問》:「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6如雷貫耳 [ rú léi guàn ěr ]

解釋 貫:穿透。響亮得像雷聲傳進耳朵裏。形容人的名聲大。

出處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久聞元帥大名,如雷貫耳。」

7抑揚頓挫 [ yì yáng dùn cuò ]

解釋 抑:降低;挫:轉折。形容聲音高低起伏;節奏分明;和諧悅耳。一般指音樂、朗誦。有時也指文學作品。

出處 宋 張戎《歲寒堂詩話》卷上:「而子建詩,微婉之情,灑落之韻,抑揚頓挫之氣,固不可以優劣論也。」

8娓娓動聽 [ wěi wěi dòng tīng ]

解釋 形容善於講話;使人喜歡聽。娓娓:說話連續不倦的樣子。

出處 清 黃雲鴻《福惠全書 刑名部》:「若言入耳,娓娓可聽。」

9字正腔圓 [ zì zhèng qiāng yuán ]

解釋 形容吐字準確;唱腔圓熟。

出處 高陽《胡雪岩全傳·平步青雲》上冊:「接著便也說了這一句諺語,字正腔圓,果然是道地的無錫話。」

10珠圓玉潤 [ zhū yuán yù rùn ]

解釋 像珍珠那樣渾圓;像美玉那樣潤澤。形容皮膚、歌喉;文筆等圓潤而富有光彩。潤:潤滑;光滑。

出處 明 汪珂玉《珊瑚網 名畫題跋》:「黃鶴仙翁寄餘詩畫,兩學賢友俱有和章,明窗展玩,珠圓玉潤,照耀後先。」

11軒然大波 [ xuān rán dà bō ]

解釋 高高湧起的巨大波濤。比喻大的糾紛或亂子。軒然:高高的樣子。

出處 唐 韓愈《嶽陽樓別竇司直》詩:「軒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12震耳欲聾 [ zhèn ěr yù lóng ]

解釋 耳朵都要振聾了。形容很大;特別響。

出處 沙汀《呼嚎》:「每座茶館裏都人聲鼎沸,而超越這個,則是茶堂倌震耳欲聾的吆喝聲。」

13一瀉千裏 [ yī xiè qiān lǐ ]

解釋 江河奔流直下;迅達千裏。比喻文筆或曲調氣勢奔放、流暢。今又喻急劇持續地下降。

出處 宋 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大江在河,一瀉千裏。」

14燕語鶯聲 [ yàn yǔ yīng shēng ]

解釋 燕子的語音;黃鶯的歌聲。原形容美好的春光。後形容女子聲音宛轉動聽。

出處 元 關漢卿《金線池》楔子:「嫋娜複輕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語若流鶯聲似燕,丹青,燕語鶯聲怎畫成?」

15聲如洪鍾 [ shēng rú hóng zhōng ]

解釋 洪:大。形容說話或歌唱的聲音洪亮,如同敲擊大鍾似的。

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七十二回:「憶胥目如閃電,聲如洪鍾。」

16乒乒乓乓 [ pīng pīng pāng pāng ]

解釋 象聲詞,形容響聲。

出處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64回:「乒乒乓乓,如同陣前炮響;轟轟烈烈,卻似鑼鼓齊鳴。」

17滔滔不絕 [ tāo tāo bù jué ]

解釋 滔滔:水流滾滾;連續不斷的樣子。像水流一樣不間斷。比喻話多而又流暢。

出處 五代 後唐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走丸之辯》:「張九齡善談論,每與賓客議論經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18響徹雲霄 [ xiǎng chè yún xiāo ]

解釋 徹:貫通;雲霄:高空。形容聲音響亮,好象可以穿過雲層,直達高空。

出處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6回:「這一笛兒,真吹得響徹雲霄,鸞翔鳳舞,樓下千千萬萬的人,都定睛側耳,寂然無聲。」

19聲色俱厲 [ shēng sè jù lì ]

解釋 俱:全;都。說話時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指人對不滿的事表現得非常憤慨激動。

出處 《晉書 明帝紀》:「大會百官而問溫嶠曰:‘皇太子何以德稱?’聲色俱厲,必欲使有言。」

20怨聲載道 [ yuàn shēng zài dào ]

解釋 載:充滿;道:道路。怨恨的聲音充塞道路。形容人民群眾普遍的強烈的不滿和怨恨。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李固傳》:「前孝安皇帝內任伯榮、樊豐之屬,外委固廣、謝惲之徒,開門受賂,署用非次,天下紛然,怨聲載道。」

21改弦更張 [ gǎi xián gēng zhāng ]

解釋 換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變更方針、計劃、辦法或態度。更:改換。張:給樂器上弦。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董仲舒傳》:「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

22無聲無息 [ wú shēng wú xī ]

解釋 息:音信;消息。沒有聲音;沒有氣息。形容沒有聲響;不為人覺察。

出處 魯迅《書信集 1047 至胡風》:「一到裏麵去,即醬在無聊的糾紛中,無聲無息。」

23有聲有色 [ yǒu shēng yǒu sè ]

解釋 既有聲音;又有色澤。形容表演或說話十分生動、精彩。

出處 宋 汪藻《浮溪集 翠微堂記》:「其意從謂世之有聲有色者,未有不爭而得,亦未有不終磨滅者。」

24百花齊放 [ bǎi huā qí fàng ]

解釋 百花:泛指各種花卉;齊:同時。①各種各樣的花卉同時開花。②現常比喻藝術上的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自由發展。也形容文化藝術和各行業蓬勃發展的繁榮景象。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百花仙子隻顧在此著棋,哪知下界帝王忽有禦旨命他百花齊放。」

25能說會道 [ néng shuō huì dào ]

解釋 道:說;講。形容口齒伶俐;很會說話。

出處 元 無名氏《漁樵閑話》:「但甜瓜軟處偏捏。蠟槍頭會道能說。」

26隨聲附和 [ suí shēng fù hè ]

解釋 自己沒有主見;別人怎麼說;就跟著怎麼說。隨:跟著;和:音賀。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崇侯虎不過隨聲附和,實非本心。」

27鳥語花香 [ niǎo yǔ huā xiāng ]

解釋 鳥兒啼叫;花兒噴香;形容美好的景色。

出處 宋 呂本中《庵居》詩:「鳥語花香變夕陰,稍閑複恐病相尋。」

28萬籟俱寂 [ wàn lài jù jì ]

解釋 形容周圍環境非常安靜;一點兒聲響都沒有。萬籟:自然界萬物發出的種種聲響。

出處 唐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詩:「萬賴此俱寂,但餘鍾磬音。」

29萬馬奔騰 [ wàn mǎ bēn téng ]

解釋 像無數匹馬奔跑跳躍。形容群眾性的活動聲勢浩大或場麵熱烈。奔騰:跳躍著奔跑。

出處 宋 劉一止《水村一首示友人》:「秋光有盡意無盡,萬馬奔騰山作陣。」

30不聲不響 [ bù shēng bù xiǎng ]

解釋 不說話,不出聲。

出處 茅盾《子夜》十一:「偶或有獨自低著頭不聲不響的,那一定是失敗者。」

31不絕如縷 [ bù jué rú lǚ ]

解釋 絕:斷;縷:細線。似斷未斷;像隻有一根細絲維係著。比喻情勢危急。後也比喻技藝等方麵繼承人稀少;也形容聲音微弱;但未中斷。原作「不絕若線」。

出處 宋 蘇軾《前赤壁賦》:「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32口口聲聲 [ kǒu kǒu shēng shēng ]

解釋 不止一次;反反複複地陳述或表白。形容總把某種說法掛在口頭上。

出處 元 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三折:「你也曾聽杜宇,他那裏口口聲聲攛掇,先生不如歸去。」

33嘰嘰喳喳 [ jī jī zhā zhā ]

解釋 語音雜亂。

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77回:「忽然又聽得隔房一陣人聲,嘰嘰喳喳說的都是天津話。」

34響遏行雲 [ xiǎng è xíng yún ]

解釋 遏:阻止。指聲音高入雲霄;把浮動著的雲彩也阻止了。形容歌聲嘹亮有力;悅耳動聽。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湯問》:「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35孤掌難鳴 [ gū zhǎng nán míng ]

解釋 孤:單獨;鳴:叫。比喻發出聲音。一個巴掌拍不響。比喻一個人力量薄弱;難以成事。

出處 韓非《韓非子 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36崇山峻嶺 [ chóng shān jùn lǐng ]

解釋 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陡險的山嶺。也作「高山峻嶺」。

出處 晉 王羲之《蘭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37弦外之音 [ xián wài zhī yīn ]

解釋 原指音樂的餘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話裏間接透露,而不是明說出來的意思。

出處 清 袁枚《隨園詩話》第三卷:「故言盡而意亦止,絕無弦外之音,味外之味。」

38驚濤駭浪 [ jīng tāo hài làng ]

解釋 驚:驚異;濤:大波浪;駭:驚嚇。令人驚懼的大波浪。比喻險惡的環境、遭遇或艱難的考驗。

出處 唐 田穎《玉山常文集 海雲樓記》:「人當既靜之時,每思及前此所經履之驚濤駭浪,未嚐不惕然。」

39無病呻吟 [ wú bìng shēn yín ]

解釋 沒病瞎哼哼。比喻沒有值得憂傷的事情而歎息感慨。也比喻文藝作品沒有真實感情;裝腔作勢。

出處 宋 辛棄疾《臨江仙》詞:「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歡須歎息,無病也呻吟。」

40汗流浹背 [ hàn liú jiā bèi ]

解釋 浹:濕透。汗水流得濕透背衣。形容悶熱或幹活賣力氣。也形容極度惶恐或羞愧。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皇後紀下 獻帝伏皇後》:「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後不敢複朝請。」

41泣不成聲 [ qì bù chéng shēng ]

解釋 泣:低聲哭。哭得噎住了;連聲音也發不出來。形容極度悲傷。

出處 漢 趙曄《吳越春秋 越王無餘外傳》:「堯崩,禹服三年之喪,如喪考妣,晝夜哭泣,氣不屬聲。」

42耳聽八方 [ ěr tīng bā fāng ]

解釋 八是四方(東西南北)和四隅(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的總稱。耳朵同時察聽各方麵來的聲音;形容人靈敏機警。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為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43鴉雀無聲 [ yā què wú shēng ]

解釋 連烏鴉和麻雀的叫聲都沒有。形容自然環境很靜或形容人們默不作聲;一聲不響。鴉:烏鴉;雀:麻雀。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四卷:「公曰:‘鴉去無聲,運何言聞?’」

44默默無聞 [ mò mò wú wén ]

解釋 默默:沒有聲息;聞:出名。無聲無息;不為人知。

出處 明 李楨《剪燈餘話》:「而使之昧昧無聞,安得不飲恨於九泉,抱痛於百世哉?」

45豐富多彩 [ fēng fù duō cǎi ]

解釋 彩:顏色;花色。數量充足、品種繁多;且極出色。也形容藝術形式應有盡有;絢麗多彩。

出處 峻青《秋色賦》:「一個不久前才由機關、工廠的業餘戲劇愛好者所組織進來的呂劇團,演出了豐富多彩的節目,非常令人興奮。」

46人聲鼎沸 [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解釋 鼎沸:鼎水沸騰;原比喻形勢不安定;現比喻聲音嘈雜。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象煮開了鍋一樣。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劉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後,劉方在店中收拾,隻聽得人聲鼎沸。」

47冰天雪地 [ bīng tiān xuě dì ]

解釋 冰雪漫天蓋地。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

出處 清 蔣士銓《雞毛房》詩:「冰天雪地風如虎,裸而泣者無棲所。」

48咄咄逼人 [ duō duō bī rén ]

解釋 ①氣勢洶洶;盛氣淩人;言語或神態中有一種威脅逼人的氣勢。咄咄:表示驚奇的聲音。②形容本領趕上或超過別人;令人驚詫。

出處 晉 衛鑠《與釋某書》:「衛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學衛真書,咄咄逼人。」

49聲勢浩大 [ shēng shì hào dà ]

解釋 浩:廣大。聲威和氣勢非常浩大。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如今宋江領兵圍城,聲勢浩大,不可抵敵。」

50聲嘶力竭 [ shēng sī lì jié ]

解釋 嘶:啞;竭:盡。嗓子喊啞;氣力用盡。形容竭力呼喊。

出處 《晚清文學鈔 轟天雷》:「北山大哭,哭得聲啞力竭,倒是嫂嫂勸住了。」

51天寒地凍 [ tiān hán dì dòng ]

解釋 天氣非常寒冷;大地到處結冰。

出處 宋 王十朋《南州春色》詞:「莫恨東風吹不到,著意挽春回,一任天寒地凍,南枝香動。」

52姹紫嫣紅 [ chà zǐ yān hóng ]

解釋 姹:美麗;嫣:妖豔;美好。形容各色的美麗花朵爭相鬥妍。也作「嫣紅姹紫」。

出處 明 湯顯祖《牡丹亭 驚夢》:「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53山清水秀 [ shān qīng shuǐ xiù ]

解釋 清:純淨;秀:秀麗。形容風景優美。

出處 宋 黃庭堅《驀山溪 贈衡陽陳湘》:「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

54懸崖峭壁 [ xuán yá qiào bì ]

解釋 形容山勢險峻。峭壁:陡直的山崖。

出處 唐 劉長卿《望龍山懷道士許法棱》:「懸崖絕壁幾千丈,綠蘿嫋嫋不可攀。」

55意氣相投 [ yì qì xiāng tóu ]

解釋 意氣:誌趣和性格。誌趣和性格彼此十分投合。

出處 元 宮大用《範張雞黍》第三折:「咱意氣相投,你知我心憂。」

56春意盎然 [ chūn yì àng rán ]

解釋 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春天的意味正濃。

出處 季羨林《難忘的一家人》:「此時宴會廳裏,必然是笑聲四起,春意盎然,情誼脈脈,喜氣融融。」

57春色滿園 [ chūn sè mǎn yuán ]

解釋 整個園子裏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到處是欣欣向榮的景象。也作「滿園春色」。

出處 宋 葉紹翁《遊園不值》詩:「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58暴風驟雨 [ bào fēng zhòu yǔ ]

解釋 暴:突然而猛烈的;驟:急速。來勢急速而猛烈的大風大雨。有時比喻聲勢浩大;發展迅速的運動。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69回:「有雌雄二鳥,原在一處同飛,忽被暴風驟雨驚散。」

59氣喘籲籲 [ qì chuǎn xū xū ]

解釋 籲籲:喘氣的聲音。形容呼吸急促;喘氣不止。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李勉向一條板凳上坐下,覺得氣喘籲籲。」

60百家爭鳴 [ bǎi jiā zhēng míng ]

解釋 百家:原指先秦時代各種思想流派;後指各種政治、學術思想;鳴:指發表意見。我國春秋戰國時代;社會處於大變革時期;產生了各種思想流派;如儒、道、法、墨、陰陽、名、縱橫、雜、農等名家稱為諸子百家。他們各自著書立說;在政治上、學術上展開爭論呈現出繁榮景象;後世稱為百家爭鳴。今指科學上不同的學派可以自由爭論。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藝文誌》:「凡諸子百家,……蜂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聯合諸侯。」

61眼觀六路 [ yǎn guān liù lù ]

解釋 眼睛因看到四麵八方。形容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全麵了解。

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為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62石破天驚 [ shí pò tiān jīng ]

解釋 山崩石裂;有驚天動地之勢。原形容箜篌的樂聲忽然高亢;震動了整個天界。現多指突發的大事或文章、議論的驚人。

出處 唐 李賀《歌詩集 李憑箜篌引》:「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63秋高氣爽 [ qiū gāo qì shuǎng ]

解釋 形容秋季天空晴朗;氣候涼爽宜人。

出處 唐 杜甫《崔氏東山草堂》詩:「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暗風吹亂蛩悲咽。」

64繁花似錦 [ fán huā sì jǐn ]

解釋 繁:多;錦:織有花紋的絲織品。無數色彩鮮豔的花;好像漂亮的錦緞。

出處 曹靖華《點蒼山下金花嬌》:「我們坐在……繁花似錦的花叢中,聽她談起沙村公社來。」

65鑼鼓喧天 [ luó gǔ xuān tiān ]

解釋 喧:聲音大。鑼鼓的聲音震天響。用敲鑼打鼓來表示喜慶的意思。

出處 元 尚仲賢《單鞭奪槊》第四折:「早來到北邙前麵,猛聽的鑼鼓喧天,那軍不到三千,擁出個將一員,雄糾糾威風武藝顯。」

66氣勢洶洶 [ qì shì xiōng xiōng ]

解釋 洶洶:聲勢盛大的樣子。氣勢很盛的樣子。形容氣勢凶猛。

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天論》:「君子不為小人之洶洶也輟行。」

67巧舌如簧 [ qiǎo shé rú huáng ]

解釋 舌頭靈巧得像樂器裏發聲的簧片一樣。形容花言巧語;能說會道。

出處 《詩經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68湖光山色 [ hú guāng shān sè ]

解釋 湖水風光;山巒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出處 宋 吳自牧《夢梁錄》:「杭城湖光山色之美,鍾為人物,所以清奇傑特,為天下冠。」

69水木清華 [ shuǐ mù qīng huá ]

解釋 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華:美麗有光彩。指園林景色清朗秀麗。

出處 晉 謝混《遊西池》詩:「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

70繞梁三日 [ rào liáng sān rì ]

解釋 繞梁:在房梁間繚繞飄蕩。(餘音)環繞屋梁旋轉三天。形容美妙動聽的聲音。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儷,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71重巒疊嶂 [ chóng luán dié zhàng ]

解釋 巒:連綿的山。山峰一個連著一個,連綿不斷。

出處 唐·徐光溥《題黃居寀秋山圖》:「秋來奉詔寫秋山,寫在輕綃數幅間;高低向背無遺勢,重巒疊嶂何孱顏。」

72鬼哭狼嚎 [ guǐ kū láng háo ]

解釋 嚎:大聲叫或哭喊。像鬼和狼一樣哭喊。形容哭聲很淒慘。

出處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20回:「又神差鬼使,叫他裏麵嚷打做鬼哭狼號。」

73萬籟無聲 [ wàn lài wú shēng ]

解釋 一點聲音也沒有。多形容自然環境的清靜或冷清。

出處 唐 皎然《戛銅碗為龍吟歌》:「遙聞不斷在煙杪,萬籟無聲天境空。」

74餘音嫋嫋 [ yú yīn niǎo niǎo ]

解釋 形容音樂悅耳動聽,令人沉醉。

出處 宋·蘇軾《前赤壁賦》:「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75出人意外 [ chū rén yì wài ]

解釋 超出人們的意料。

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所以天下事往往有出人意外的。」

76口碑載道 [ kǒu bēi zài dào ]

解釋 口碑:眾口稱頌就像文字刻在石碑上;載:充滿。群眾的稱頌一路上都能聽得到。形容到處受人稱讚。

出處 明 張煌言《甲辰九月獄中感懷三首(其一)》:「口碑載道是還非,誰識蹉跎心事違?」

77同聲相應 [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 ]

解釋 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指誌趣、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自然地結合在一起。

出處 《周易 幹》:「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

78戛然而止 [ jiá rán ér zhǐ ]

解釋 戛然:像聲詞。聲音突然停止。

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95回:「滿場生旦淨末,同聲一個曲牌,也聽不來南腔北調,隻覺得如出一口。唱了幾套,戛然而止。」

79振聾發聵 [ zhèn lóng fā kuì ]

解釋 使聾子都受到振動和醒悟(發:開啟;聵:耳聾)。比喻喚醒糊塗、麻木的人。

出處 清 袁枚《隨園詩話補遺》第一卷:「此數言,振聾發聵,想當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學談詩者。」

80無聲無臭 [ wú shēng wú xiù ]

解釋 臭:氣味。沒有聲音;沒有氣味。比喻沒有名聲;不被人知道。

出處 《詩經 大雅 文王》:「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81洶湧澎湃 [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

解釋 形容聲勢浩大。洶湧:波濤猛烈地向上湧;澎湃:大浪互相碰撞。

出處 漢 司馬相如《上林賦》:「沸乎暴怒,洶湧澎湃。」

82牙牙學語 [ yá yá xué yǔ ]

解釋 形容嬰兒咿咿呀呀地學大人說話的神情。

出處 唐·司空圖《障車文》:「二女則牙牙學語,五男則雁雁成行。」

83空穀傳聲 [ kōng gǔ chuán shēng ]

解釋 穀:山穀。人在山穀中發出音響;立即可以聽到回聲。比喻很快有所反響。

出處 南朝 梁 蕭衍《淨業賦》:「若空穀之應聲,似遊形之有影。」

84良辰美景 [ liáng chén měi jǐng ]

解釋 良:美好;辰:時辰;時光。良好的時刻;美好的景色。

出處 南朝 宋 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

85連綿起伏 [ lián mián qǐ fú ]

解釋 連綿:連續不斷的樣子;起伏:高低不平。連續不斷而且起伏不平。

出處 孫蓀《雲賦》:「連綿起伏的雲宛如浮動在海上的冰山。」

86震天動地 [ zhèn tiān dòng dì ]

解釋 震動了天地。形容聲勢浩大。

出處 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 河水》:「壁立千仞,河流激蕩,濤湧波襄,雷奔電泄,震天動地。」

87青山綠水 [ qīng shān lǜ shuǐ ]

解釋 泛稱美好山河。

出處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下卷:「在夷陵,青山綠水,日在目前,無複俗累。」

88鴉默雀靜 [ yā mò què jìng ]

解釋 默:靜默。形容人們或活動場所非常安靜。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我因為到了老祖宗那裏,鴉默雀靜的,問小丫頭子們,他又不肯叫我找園裏來。」

89龍吟虎嘯 [ lóng yín hǔ xiào ]

解釋 吟:鳴、叫;嘯:獸類長聲吼叫。像龍一樣長鳴;像虎一樣咆哮。原比喻同類事物互相感應。現多比喻吟誦的聲音抑揚頓挫。也用以形容響聲洪大;氣勢盛大。

出處 唐 李頎《聽安萬善吹觱篥歌》:「龍吟虎嘯一時發,萬籟百泉相與秋。」

90山明水秀 [ shān míng shuǐ xiù ]

解釋 山光明媚;水色秀麗。形容風景優美。

出處 宋 黃庭堅《驀山溪 贈衡陽陳湘》:「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

91沸反盈天 [ fèi fǎn yíng tiān ]

解釋 沸:翻滾;反:翻轉;盈:充滿。沸騰翻滾的聲浪喧天。形容人聲嘈雜喧囂;亂成一片。

出處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隻見外麵的人雪片打進來,沸反盈天,喊聲不絕。」

92滴水成冰 [ dī shuǐ chéng bīng ]

解釋 水滴下去就結成冰。形容天氣非常寒冷。

出處 宋 錢易《南部新書》:「嚴冬冱寒,滴水成冰。」

93不足輕重 [ bù zú qīng zhòng ]

解釋 猶言無關緊要。

出處 清 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五:「筆帖式為滿洲進身之一途,今各衙門皆有,額設候補者又盈千累萬,視為不足輕重矣。」

94發聾振聵 [ fā lóng zhèn kuì ]

解釋 聲音很大;使耳聾的也能聽到。發:開啟;振:振動;聵:耳聾。比喻言論文章等喚醒麻木糊塗的;給人以極大的震動和啟發。

出處 清 蕊珠舊史《京塵雜錄 廠年玉筍誌》:「如洛鍾之應銅山,蒲牢夜半鳴,足以發聾振聵。」

95山鳴穀應 [ shān míng gǔ yìng ]

解釋 形容回音響亮;也比喻此鳴彼應;互相配合。

出處 宋 蘇軾《後赤壁賦》:「戛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穀應,風起雲湧,餘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96淅淅瀝瀝 [ xī xī lì lì ]

解釋 象聲詞,形容輕微的風雨聲、落葉聲等。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5回:「這裏黛玉喝了兩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時天就變了,淅淅瀝瀝下起雨來。」

97甕聲甕氣 [ wèng shēng wèng qì ]

解釋 形容聲音粗大低沉。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4回:「早聽見門裏看家的狗,甕聲甕氣如惡豹一般頓著鏈子咬起來。」

98風風雨雨 [ fēng fēng yǔ yǔ ]

解釋 刮風下雨,比喻重重阻難或議論紛紛。

出處 元 張可久《普天樂 憶鑒湖》曲:「風風雨雨清明,鶯鶯燕燕關情。」

99作金石聲 [ zuò jīn shí shēng ]

解釋 金石:鍾磬之類的樂器,聲音清脆優美。比喻文章優美,音調鏗鏘。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孫興公作《天台賦》成,以示範榮期雲:‘卿試擲地,要作金石聲。’」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