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夏天時節的成語

形容夏天時節的成語


1汗流浹背 [ hàn liú jiā bèi ]

解釋 浹:濕透。汗水流得濕透背衣。形容悶熱或幹活賣力氣。也形容極度惶恐或羞愧。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皇後紀下 獻帝伏皇後》:「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後不敢複朝請。」

2吳牛喘月 [ wú niú chuǎn yuè ]

解釋 吳牛:指產於江淮間的水牛。吳地水牛見月疑是日,因懼怕酷熱而不斷喘氣。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出處 漢 應劭《風俗通》:「吳牛望月則喘;使之苦於日,見月怖,喘矣!」

3揮汗成雨 [ huī hàn chéng yǔ ]

解釋 揮:灑,潑。用手抹汗,汗灑下去就跟下雨一樣。形容人多。

出處 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雜下九》:「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4春風夏雨 [ chūn fēng xià yǔ ]

解釋 春風和煦,夏雨滋潤,足以養育萬物。常比喻及時給人以教益和幫助。

出處 漢·劉向《說苑·貴德》:「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

5五黃六月 [ wǔ huáng liù yuè ]

解釋 指陰曆五、六月間天氣最炎熱的時候。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27回:「隻為五黃六月,無人使喚,父母又年老,所以親身來送。」

6冬溫夏凊 [ dōng wēn xià qìng ]

解釋 凊:涼。冬天使父母溫暖,夏天使父母涼爽。本指人子孝道。現亦泛稱冬暖夏涼。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辰省。」

7無冬無夏 [ wú dōng wú xià ]

解釋 無論冬天還是夏天。指一年四季從不間斷。

出處 《詩經 陳風 宛丘》:「無冬無夏,值其鷺羽。」

8桃紅柳綠 [ táo hóng liǔ lǜ ]

解釋 桃花嫣紅,柳枝碧綠。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鮮豔的春景。

出處 元 貫雲石《小梁州 春》:「春風花草滿園香,馬係在垂楊,桃紅柳綠映池塘。」

9汗如雨下 [ hàn rú yǔ xià ]

解釋 汗珠象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

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四十七:「三冬汗如雨。」

10肉山脯林 [ ròu shān fǔ lín ]

解釋 積肉如山,列脯如林。原是夏桀生活芒淫的故事,後比喻宴會的奢侈。

出處 晉 皇甫謐《帝王世紀 夏》:「以人架車,肉山脯林,以酒為池,一鼓而牛飲者三千餘人。」

11夏日可畏 [ xià rì kě wèi ]

解釋 象夏天酷熱的太陽那樣使人可怕。比喻為人嚴厲,令人畏懼。

出處 《左傳·文公七年》:「鄷舒問於賈季曰:‘趙衰、趙盾孰賢?’對曰:‘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杜預注:「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12夏雨雨人 [ xià yǔ yǔ rén ]

解釋 雨:前一個「雨」,名詞,雨水;後一個「雨」,動詞,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時給人幫助和教育。

出處 西漢 劉向《說苑 貴德》:「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

13沉李浮瓜 [ chén lǐ fú guā ]

解釋 吃在冷水裏浸過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出處 三國 魏 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浮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水。」

14焦金爍石 [ jiāo jīn shuò shí ]

解釋 使金石熔化枯焦。形容天氣酷熱。

出處 北齊 劉晝《劉子新論 大質》:「大熱煊赫,焦金爍石。」

15燕雁代飛 [ yàn yàn dài fēi ]

解釋 燕夏天來溫帶,冬天歸南方;雁冬天來溫帶,夏天歸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見。

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地形訓》:「磁石上飛,雲母來水,土龍致雨,燕雁代飛。」

16冬裘夏葛 [ dōng qiú xià gě ]

解釋 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出處 《公羊傳·桓公七年》:「士不及茲四者,則冬不裘,夏不葛。」

17鳥語花香 [ niǎo yǔ huā xiāng ]

解釋 鳥兒啼叫;花兒噴香;形容美好的景色。

出處 宋 呂本中《庵居》詩:「鳥語花香變夕陰,稍閑複恐病相尋。」

18不合時宜 [ bù hé shí yí ]

解釋 時宜:當時的需要或時尚。不符合當時的形勢或社會潮流。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哀帝紀》:「朕過聽賀良等言,冀為海內獲福,卒亡嘉應。皆違經背古,不合時宜。」

19百花齊放 [ bǎi huā qí fàng ]

解釋 百花:泛指各種花卉;齊:同時。①各種各樣的花卉同時開花。②現常比喻藝術上的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自由發展。也形容文化藝術和各行業蓬勃發展的繁榮景象。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百花仙子隻顧在此著棋,哪知下界帝王忽有禦旨命他百花齊放。」

20熱氣騰騰 [ rè qì téng téng ]

解釋 熱氣:溫度高的氣體;騰騰:氣體不斷上升的樣子。原意為熱氣盛大。比喻情緒高漲;氣氛熱烈。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那飯熱氣騰騰的。」

21赤地千裏 [ chì dì qiān lǐ ]

解釋 赤:空無所有。寸草不生的地麵有千裏之廣。形容因天災人禍而造成廣大農田沒有收成的慘狀。

出處 《新五代史 唐莊宗紀上》:「克用兵大掠晉絳,至於河中,赤地千裏。」

22寸草不生 [ cùn cǎo bù shēng ]

解釋 寸草:一點兒草;生:生長。①形容土地貧瘠;連一點兒草都不長。②亦形容災情嚴重。

出處 元 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若是果有冤枉,著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

23雨後春筍 [ yǔ hòu chūn sǔn ]

解釋 春雨以後;竹筍長得又多又快。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湧現蓬勃發展。

出處 宋 張耒《柯山集 食筍》詩:「荒林春雨足,新筍迸龍雛。」

24天寒地凍 [ tiān hán dì dòng ]

解釋 天氣非常寒冷;大地到處結冰。

出處 宋 王十朋《南州春色》詞:「莫恨東風吹不到,著意挽春回,一任天寒地凍,南枝香動。」

25電閃雷鳴 [ diàn shǎn léi míng ]

解釋 閃電飛光,雷聲轟鳴。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轟轟烈烈。

出處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裏》第五章:「是英明的主意,這主意通過電話就電閃雷鳴一樣傳遍工地。」

26揮汗如雨 [ huī hàn rú yǔ ]

解釋 眾人用手抹汗;揮灑的汗水像雨點一樣。形容人多、擁擠。也形容因天熱或勞動而出汗很多。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一》:「監淄之途,車彀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

27開花結果 [ kāi huā jiē guǒ ]

解釋 原指經播種耕耘後有了收獲。比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結果。

出處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如今方下種,還沒有發芽哩。再隔五、六年,開花結果,才到得你口。」

28綿綿不絕 [ mián mián bù jué ]

解釋 指連續不斷。

出處 《逸周書 和寤》:「綿綿不絕,蔓蔓若何?」

29蟬不知雪 [ chán bù zhī xuě ]

解釋 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見聞不廣。

出處 漢·桓寬《鹽伯論·相刺》:「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蟬之不知雪堅。」

30寒來暑往 [ hán lái shǔ wǎng ]

解釋 寒冷的冬季來臨了;暑熱的夏日過去了。形容時間的不停流逝。

出處 《周易 係辭下》:「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31雷電交加 [ léi diàn jiāo jiā ]

解釋 又是打雷,又是閃電。交加:一起襲來。兩種事物同時或錯雜出現。

出處 明 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八:「忽然陰雲四合,空中雷電交加,李三身上枷鈕盡行脫落。」

32爭奇鬥豔 [ zhēng qí dòu yàn ]

解釋 互相爭鬥,以新奇豔麗來取悅於他人。亦作「爭奇鬥異」。

出處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方物·芍藥譜》:「名品相壓,爭妍鬥奇,故者未厭,而新者已盛。」

33夏爐冬扇 [ xià lú dōng shàn ]

解釋 夏天生火爐,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當時的需要,費了力氣而得不到好處。

出處 漢 王充《論衡 逢遇》:「以夏進爐,以冬奏扇,為所不欲得之事,獻所不欲聞之語,其不遇禍,幸矣。」

34流金鑠石 [ liú jīn shuò shí ]

解釋 形容天氣酷熱,好象金石都快要熔化。

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鑠石些。」

35鑠石流金 [ shuò shí liú jīn ]

解釋 高溫熔化金石。形容天氣酷熱。

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詮言訓》:「大熱鑠石流金,火弗為益其烈。」

36顆粒無收 [ kē lì wú shōu ]

解釋 收:收成。連一粒米也沒收獲到。多指因災禍造成絕收。

出處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三回:「我家今年那租田,自然顆粒無收的了。」

37炎天暑月 [ yán tiān shǔ yuè ]

解釋 指炎熱的夏天。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6回:「這八句詩題著炎天暑月,那公子王孫在涼亭上水閣中浸著浮瓜沉李,調冰雪藉避暑,尚兀自嫌熱。」

38春去秋來 [ chūn qù qiū lái ]

解釋 春天過去,秋天到來。形容時光流逝

出處 明 劉基《大堤曲》:「春去秋來年複年,生歌死哭長相守。」

39冬扇夏爐 [ dōng shàn xià lú ]

解釋 比喻不合時宜。

出處 東漢 王充《論衡 逢遇》:「作無益之能,納無補之說,以夏進爐,以冬奏扇,為所不欲得之事,獻所不欲聞之語,其不遇禍,幸矣,何福佑之有乎。」

40公子王孫 [ gōng zǐ wáng sūn ]

解釋 指王公貴族子弟

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攝丸,將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類為招。」

41飛禽走獸 [ fēi qín zǒu shòu ]

解釋 禽:鳥;獸:野獸。飛翔的禽鳥,奔跑的野獸。泛指鳥類和獸類。

出處 漢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飛禽走獸,因木生姿。」

42神清氣爽 [ shén qīng qì shuǎng ]

解釋 ①形容人神誌清爽,心情舒暢。②形容人長得神態清明,氣質爽朗。

出處 宋·李昉《太平廣記》卷十七引唐·牛僧孺《續玄怪錄·裴諶》:「香風颯來,神清氣爽,飄飄然有淩雲之意。」

43秋行夏令 [ qiū xíng xià líng ]

解釋 令:時令。時已秋季,還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時令。

出處 魯迅《阿Q正傳》第八章:「但現在是暮秋,所以這‘秋行夏令’的情形,在盤辮家不能不說是萬分的英斷,而在未莊也不能說無關於改革了。」

44大雪紛飛 [ dà xuě fēn fēi ]

解釋 紛:多而雜亂。雪片大量飄落的樣子。形容雪下得大。

出處 魯迅《「大雪紛飛」》:「在江浙,倘要說出‘大雪紛飛’的意思來……大抵用‘凶’,‘猛’或‘厲害’,來形容這下雪的樣子。」

45大雨滂沱 [ dà yǔ páng tuó ]

解釋 滂沱:雨大而多的樣子。形容寸下得很大。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行了數日,忽值大雨滂沱。

46大地回春 [ dà dì huí chūn ]

解釋 指冬去春來,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現一片生機景象。有時亦用比喻形勢好轉。

出處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62回:「陰曆初三立春,當時有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之義。」

47爍石流金 [ shuò shí liú jīn ]

解釋 謂溫度極高,能將金石熔化。形容酷熱。爍,通「鑠」。

出處 唐·康駢《劇談錄·狄惟謙請雨》:「是時炎旱累月,爍石流金,晴空萬裏。」

48春風風人 [ chūn fēng fèng rén ]

解釋 和煦的春風吹拂著人們。比喻及時給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幫助。

出處 漢 劉向《說苑 貴德》:「管仲上車曰:‘嗟茲乎,我窮必矣!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

49火傘高張 [ huǒ sǎn gāo zhāng ]

解釋 火傘:比喻夏天太陽酪烈;張:展開。形容夏天烈日當空,十分炎熱。

出處 唐·韓愈《遊青龍寺贈崔太補闕》詩:「光華閃壁見神鬼,赫赫炎官張火傘。」

50浮瓜沉李 [ fú guā chén lǐ ]

解釋 吃在冷水裏浸過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出處 三國 魏 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浮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冰。」

51流汗浹背 [ liú hàn jiā bèi ]

解釋 ①形容出汗多,濕透了背上的衣服。②形容慚愧不安之極。

出處 宋·無名氏《青瑣後集》:「每延英奏對,雖嚴冬盛寒亦流汗浹背。」

52盈盈秋水 [ yíng yíng qiū shuǐ ]

解釋 盈盈:清澈的樣子。秋水:秋天的水清,比喻人的眼睛清澈。眼睛如一波清澈的水。形容女子水汪汪明亮而傳神的眼睛。亦作「秋水盈盈」。

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

53萬裏無雲 [ wàn lǐ wú yún ]

解釋 湛湛藍天,沒有一絲雲彩。形容天氣晴朗。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碧天萬裏無雲,空勞倦客身心。」

54夏蟲疑冰 [ xià chóng yí bīng ]

解釋 比喻人囿於見聞,知識短淺。

出處 語出《莊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

55寒耕暑耘 [ hán gēng shǔ yún ]

解釋 冬耕地,夏鋤草。泛指做各種農活。

出處 《管子·乘馬數》:「使農夫寒耕暑耘,力歸於上,女勤於纖微,而織歸於府。」

56夏鼎商彝 [ xià dǐng shāng yí ]

解釋 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泛指古董。

出處 元湯式《一枝花 贈王馬杓》套曲:「縱然道夏鼎商彝休將做寶貝啶,也不似他情忺。」

57有腳陽春 [ yǒu jiǎo yáng chūn ]

解釋 承春:指春天。舊時稱讚好官的話。

出處 五代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有腳陽春》:「宋璟愛民恤物,朝野歸美,時人鹹謂璟為有腳陽春,言所至之處,如陽春煦物也。」

58四時八節 [ sì shí bā jié ]

解釋 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八節: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節氣。

出處 唐 杜甫《狂歌行贈四兄》:「四時八節還拘禮,女拜弟妻男拜弟。」

59秋收冬藏 [ qiū shōu dōng cáng ]

解釋 秋季為農作物收獲季節,冬季則貯藏果實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農事。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

60爍玉流金 [ shuò yù liú jīn ]

解釋 見「爍石流金」。

出處 宋·蘇軾《石炭》詩:「投泥潑水愈光明,爍玉流金見精悍。」

61無間冬夏 [ wú jiān dōng xià ]

解釋 見「無冬無夏」。

出處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無間冬夏,讀書恒至夜半。」

62無冬曆夏 [ wú dōng lì xià ]

解釋 謂一年到頭。

出處 《中國民間故事選·天池水》:「這水呀,無冬曆夏,總是一個勁兒地淌。」

63冬溫夏清 [ dōng wēn xià qīng ]

解釋 冬天使父母溫暖,夏天使父母涼爽。本指人子孝道。現亦泛稱冬暖夏涼。

出處 北魏《張猛龍碑》:「冬溫夏清,曉夕承奉。」

64燕語鶯啼 [ yàn yǔ yīng tí ]

解釋 鶯:黃鸝。燕子的話語,黃鸝的歌聲。形容大好春光。

出處 唐·皇甫冉《春思》詩:「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

65用夏變夷 [ yòng xià biàn yí ]

解釋 夏,諸夏,古代中原地區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諸侯國;夷,指中原地區以外的各族。以諸夏文化影響中原地區以外的僻遠部族。

出處 《孟子 滕文公上》:「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

66廣夏細旃 [ guǎng xià xì zhān ]

解釋 高大的房屋,精致的氈毯。指居住條件優越。語出《漢書·王吉傳》:「廣夏之下,細旃之上,明師在前,勸誦在後。」顏師古注:「廣夏,大屋也。旃,與氈同。」

出處 語出《漢書·王吉傳》:「廣夏之下,細旃之上,明師在前,勸誦在後。」顏師古注:「廣夏,大屋也。旃,與氈同。」

67闌風長雨 [ lán fēng zhàng yǔ ]

解釋 闌珊的風,冗多的雨。指夏秋之際的風雨。泛指風雨不已。

出處 唐 杜甫《秋雨歎》:「闌風長雨秋紛紛,四海八荒同一雲。」

68花明柳暗 [ huā míng liǔ àn ]

解釋 垂柳濃密,鮮花奪目。形容柳樹成蔭,繁花似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難中遇到轉機。

出處 唐 李商隱《夕陽樓》詩:「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

69霜凋夏綠 [ shuāng diāo xià lǜ ]

解釋 猶言冬去春來。謂時光的流逝。

出處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撰有詩句數卷,尚未成書,霜凋夏綠,其稿不知流落何所。」

70冬日夏雲 [ dōng rì xià yún ]

解釋 冬天的太陽,夏天的雲層。比喻人態度溫和可親,使人願意接近。

出處 宋·陳恬《程伯淳讚》:「本以正身,惟德溫溫,如冬之日,如夏之雲。」

71闌風伏雨 [ lán fēng fú yǔ ]

解釋 見「闌風長雨」。

出處 清·納蘭性德《菩薩慢》詞:「闌風伏雨催寒食,櫻桃一夜花狼藉。」

72夏蟲語冰 [ xià chóng yǔ bīng ]

解釋 比喻人的見識短淺。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

73汗流洽背 [ hàn liú qià bèi ]

解釋 同「汗流浹背」。

出處 《舊唐書·昭宗紀》:「昭宗臨軒自諭之曰:‘卿等藩侯,宜存臣節,稱兵入朝,不由奏請,意在何也?’茂貞、行瑜汗流洽背,不能對。」

74皎陽似火 [ jiǎo yáng shì huǒ ]

解釋 皎:白而亮。太陽像火一樣燃燒。多形容夏日的炎熱。

75焦金流石 [ jiāo jīn liú shí ]

解釋 金屬燒焦,石頭熔化。形容天氣幹旱酷熱。

出處 南朝 梁 劉孝標《辯命論》:「放勳之世,浩浩襄陵;天乙之時,焦金流石。」

76子夏懸鶉 [ zǐ xià xuán chún ]

解釋 鶉:鶉鳥尾禿有如補綻百結。指子夏生活寒苦卻不願做官,衣服破爛打結,披在身上像掛著的鶉鳥尾一樣。形容人衣衫襤褸,生活困頓卻清高自持,安貧樂道。

出處 《荀子 大略》:「子夏家貧,衣若懸鶉。」

77夏蟲朝菌 [ xià chóng zhāo jūn ]

解釋 意為夏蟲活不到冬天,菌類朝生暮死。比喻極短的生命。

出處 語出《莊子 秋水》:「夏蟲不可以語於冰。」又《逍遙遊》:「朝菌不知晦朔。」

78赫赫炎炎 [ hè hè yán yán ]

解釋 形容勢焰熾盛。

出處 〗《詩經 大雅 雲漢》:「旱既大甚,則不可沮,赫赫炎炎,雲我無所。」《漢書 敘傳下》:「勝、廣熛起,梁、籍扇烈,赫赫炎炎,遂焚鹹陽。」

79浮瓜沈李 [ fú guā shěn lǐ ]

解釋 亦作「浮瓜沉李」。語出三國魏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浮甘瓜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水。」謂以寒泉洗瓜果解渴。後因以「浮瓜沈李」代指消夏樂事。

出處 語出三國·魏·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浮甘瓜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水。」亦作「浮瓜沉李」。

80五冬六夏 [ wǔ dōng liù xià ]

解釋 猶言不論寒暑。不管什麼時候。

出處 魏巍《山雨》:「不論白天黑夜,五冬六夏,她穿著件小破花褂子,在那兒放哨。」

81三冬二夏 [ sān dōng èr xià ]

解釋 猶言三兩年。

82簟紋如水 [ diàn wén rú shuǐ ]

解釋 簟:竹。竹席細密的紋理像清涼的水一樣。常用以形容夏夜的清涼。

出處 宋·蘇軾《南堂五首》:「掃地焚香閉閣眠,簟紋如水帳如煙。」 宋·辛棄疾《禦街行》:「紗廚如舞,簟紋如水,別有生涼處。」

83溫凊定省 [ wēn qǐng dìng shěng ]

解釋 冬溫夏凊、昏定晨省的省稱。謂冬天溫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請安。表示侍奉父母無微不至。語本《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出處 語出《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84杏雨梨雲 [ xìng yǔ lí yún ]

解釋 杏花如雨,梨花似雲。形容春天景色美麗。

出處 明·許自昌《水滸記·冥感》:「慕虹霓盟心,蹉跎杏雨梨雲,致蜂蝶戀昏。」

85春誦夏弦 [ chūn sòng xià xián ]

解釋 指應按季節采取不同的學習方式。後泛指讀書學習。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文王世子》:「春誦夏弦,大師詔之。」

86暑雨祁寒 [ shǔ yǔ qí hán ]

解釋 夏大雨,冬大寒。《書 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谘,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谘,厥惟艱哉!」蔡沉集傳:「祁,大也。暑雨祁寒,小民怨谘,自傷其生之艱難也。」後以「暑雨祁寒」為怨嗟生計艱難之典。

出處 《書·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谘,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谘,厥惟艱哉!」蔡沉集傳:「祁,大也。暑雨祁寒,小民怨谘,自傷其生之艱難也。」

87夏五郭公 [ xià wǔ guō gōng ]

解釋 《春秋》一書中,「夏五」後缺「月」字,「郭公」下未記事。比喻文字脫漏。

出處 《春秋·桓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正月,公會鄭伯於曹。無冰。夏五。」《春秋·莊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羈出奔陳。赤歸於曹。郭公。」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