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人水平不高的成語

形容人水平不高的成語


1不學無術 [ bù xué wú shù ]

解釋 術:技術;技藝。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讚》:「然光不學亡術,暗於大理。」

2旗鼓相當 [ qí gǔ xiāng dāng ]

解釋 旗鼓:古時作戰以搖旗擊鼓指揮進退。比喻雙方力量不相上下。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隱囂傳》:「如令子陽到漢中、三輔,願因將軍兵馬,旗鼓相當。」

3目不識丁 [ mù bù shí dīng ]

解釋 丁:表示最簡單的字。形容連一個字也不認識。

出處 《舊唐書 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

4參差不齊 [ cēn cī bù qí ]

解釋 參差:長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齊或水平不一。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揚雄傳下》:「仲尼以來,國君將相,卿士名臣,參差不齊,壹概諸聖。」

5並駕齊驅 [ bìng jià qí qū ]

解釋 並駕:幾匹馬並排拉一輛車;齊驅:一齊快跑。指並排套著幾匹馬一齊快跑。形容齊步前進;不分先後;也可指力量、水平、才能、程度等不相上下。

出處 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 附會》:「是以駟牡異力,而六轡如琴;並駕齊驅,而一轂統福。」

6平分秋色 [ píng fēn qiū sè ]

解釋 秋色:秋天景色。把秋天的景色平均分配;晝夜各得一半;多指中秋或秋分這一天;後指平均分享財物聲譽等。

出處 唐 韓愈《昌黎集 卷二 合江亭》詩:「窮秋感平分,新月憐半破。」

7才疏學淺 [ cái shū xué qiǎn ]

解釋 才:才能;疏:空虛;淺薄。才能不高;學問不深。

出處 元 柯丹邱《荊釵記 合巹》:「欲步蟾宮,奈才疏學淺,未得蜚衝。」

8不識之無 [ bù shí zhī wú ]

解釋 識:認識。形容人不識字,文化水平很低。

出處 唐 白居易《與元九書》:「仆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仆者,仆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

9半斤八兩 [ bàn jīn bā liǎng ]

解釋 八兩:即半斤;舊製一斤為十六兩。半斤和八兩輕重相等。比喻彼此相同。

出處 宋 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28出:「兩個半斤八兩,各家歸去不須嗔。」

10胸無點墨 [ xiōng wú diǎn mò ]

解釋 肚子裏沒有一點墨水。舊指人沒有文化。點:一點;比喻極小;墨:墨水;比喻學問。

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師自讚曰:‘匙桃不上個村夫,文墨胸中一點無;曾把空虛揣出骨,惡聲贏得滿江湖。’」

11勢均力敵 [ shì jūn lì dí ]

解釋 敵:相當。雙方力量相等。

出處 晉 袁宏《後漢紀 獻帝紀》:「無他遠略,又勢均力敵,內難必作,吾乘其弊,事可圖也。」

12滿腹經綸 [ mǎn fù jīng lún ]

解釋 腹:肚子;經綸:理出絲緒叫經;編絲成繩叫綸。引申為人的才學、本領、謀略等。形容很有學問和才能。

出處 明 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 商調集賢賓 題春園 浪裏束煞》:「論英雄何必老林泉?滿腹經綸須大展,休負了蒼生之願。」

13棋逢對手 [ qí féng duì shǒu ]

解釋 逢:遇到;對手:競賽中本領不相上下的對方。比喻作戰或競技雙方力量水平相當;難分高低。

出處 唐 尚顏《懷陸龜蒙處士》詩:「事免傷心否,棋逢敵手無。」

14空空如也 [ kōng kōng rú yě ]

解釋 空空:同「悾悾」;虛心的樣子;如:文言虛詞;表示「……的樣子」。原形容誠懇、虛心的樣子。現形容一無所有。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15登堂入室 [ dēng táng rù shì ]

解釋 堂:古代宮室的前廳;室:古代宮裏的後屋。登上廳堂;再進入內室。比喻學問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了高深的地步。也作「升堂入室」。

出處 宋 吳坰《五總誌》:「如徐師川、餘荀龍、洪玉父昆弟、歐陽元老,皆黃門登堂入室者,實自足以名家。」

16博學多才 [ bó xué duō cái ]

解釋 博:廣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學識廣博;有各方麵的才能。

出處 《晉書 郤詵傳》:「詵博學多才,瑰偉倜黨,不拘細行,州郡禮命並不應。」

17孤陋寡聞 [ gū lòu guǎ wén ]

解釋 學識短淺;見聞不廣。陋:見聞不廣;寡:少。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18不相上下 [ bù xiāng shàng xià ]

解釋 上下:比喻高低、好壞等。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

出處 唐 陸龜蒙《蠹化》:「翳葉仰齧,如饑蠶之速,不相上下。」

19才高八鬥 [ cái gāo bā dǒu ]

解釋 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

出處 明 陳汝元《金蓮記 偕計》:「不佞姓蘇,名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學富五車,才高八鬥。」

20不識一丁 [ bù shí yī dīng ]

解釋 形容一個字也不認識。

出處 明 胡應麟《詩藪 六朝》:「嵇喜,叔夜之兄,呂安所為題鳳,阮籍因之白眼者,疑其不識一丁。」

21舉案齊眉 [ jǔ àn qí méi ]

解釋 案:有腳的托盤。漢代的梁鴻、孟光是一對恩愛夫妻;孟光在給梁鴻送飯時總是把端飯的盤子舉得與眉毛一樣高;以示對梁鴻的尊敬。後用以形容夫妻相互敬愛。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逸民傳 梁鴻》:「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22不辨菽麥 [ bù biàn shū mài ]

解釋 辨:分清;菽:豆類。分不清豆子和麥子。形容愚昧無知;或指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杜預注:「菽,大豆也。豆麥殊形易別,故以為癡者之候。」

23學富五車 [ xué fù wǔ jū ]

解釋 學問很多;有五車書。形容讀書很多;學識淵博。富:豐富;五車:指五車書;形容書很多。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24不分勝負 [ bù fēn shèng fù ]

解釋 分不出誰勝誰負。形容競賽雙方水平、技術相當。

出處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回:「孫悟空金箍棒,變作萬萬千千。半空中似雨點流星,不分勝負。」

25一得之見 [ yī dé zhī jiàn ]

解釋 一點點膚淺的見解。表示謙虛。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廣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26騷人墨客 [ sāo rén mò kè ]

解釋 騷人:原指《離騷》作者屈原及楚辭作者;後泛指詩人;墨客:文人。指詩人、作家等風雅的文人。

出處 《宣和畫譜 宋迪》:「運思高妙,如騷人墨客登高臨賦。」

27一丁不識 [ yī dīng bù shí ]

解釋 形容一個字也不認識。

出處 《舊唐書 張弘靖傳》:「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28七步之才 [ qī bù zhī cái ]

解釋 形容人有才氣;文思敏捷。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文帝嚐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9八鬥之才 [ bā dǒu zhī cái ]

解釋 八鬥:指量多;才:才華。舊時比喻人才學豐富;詩文多而華美。

出處 唐 李商隱《可歎》詩:「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鬥才。」

30伯仲之間 [ bó zhòng zhī jiān ]

解釋 伯仲:兄弟長幼的順序;老大、老二。就像弟兄們一樣。比喻不相上下。

出處 三國 魏 曹丕《典論 論文》:「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

31博古通今 [ bó gǔ tōng jīn ]

解釋 博:廣博;知道得多;通:通曉。通曉古代和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淵博。

出處 《晉書 石崇傳》:「君侯博古通今,察遠照邇,願加三思。」

32墨客騷人 [ mò kè sāo rén ]

解釋 墨客:文人;騷人:詩人。泛指文人。

出處 唐·韓愈《祭薛中丞文》:「詩人墨客,爭諷新篇。」

33不懂裝懂 [ bù dǒng zhuāng dǒng ]

解釋 自己不懂卻裝作很精通的樣子。

出處 王朔《我是你爸爸》:「我媽也比他強嗬,起碼不像她不懂裝懂。我最恨不懂裝懂像她那樣的老師。」

34不通文墨 [ bù tōng wén mò ]

解釋 通:精通;文墨:指寫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識字不多。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5回:「小生舊日在那裏住了數年,與他相交時,他雖是個不通文墨的人,為見他與人結交真有義氣,是個好男子。」

35腹飽萬言 [ fù bǎo wàn yán ]

解釋 指學識淵博。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蘇小妹三難新郎》:「那秦觀秀才字少遊,他是揚州府高郵人,腹飽萬言,眼空一世。」

36目不識字 [ mù bù shí zì ]

解釋 指一個字也不認得。

出處 清·顧炎武《與友人論門人書》:「矧納貲之例行,而目不識字者可為郡邑博士。」

37目不知書 [ mù bù zhī shū ]

解釋 見「目不識書」。

出處 清·侯方域《豫省試第一》:「後趙石勒目不知書,然常使人讀《漢書》,勒臥聽之。」

38不分軒輊 [ bù fēn xuān zhì ]

解釋 不分高下、輕重。比喻對待二者的態度或看法差不多。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馬援傳》:「居前不能令人輊,居後不能令人軒……臣所恥也。」

39粗衣糲食 [ cū yī lì shí ]

解釋 粗:粗劣;衣:衣服;糲:差的;食:事物。形容生活清苦。

出處 唐 李翱《左仆射傅公碑》:「夫人粗衣糲食,與兵士妻女均好惡,用助公事。」

40書通二酉 [ shū tōng èr yǒu ]

解釋 比喻讀書甚多,學識豐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據說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於此而學,因留之。見《太平禦覽》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後因以此為喻。

出處 語出《太平禦覽》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於此而學,因留之。」

41破破爛爛 [ pò pò làn làn ]

解釋 破舊黴爛

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5回:「穿的衣裳雖然是號褂子,掛一塊、飄一塊,破破爛爛,竟同叫化子不相上下。」

42滿腹珠璣 [ mǎn fù zhū jī ]

解釋 形容人富於文才。

出處 唐·杜牧《樊川文集》三:「一杯寬幕席,五字弄珠璣。」宋·吳處厚《表箱雜記》卷八:「隻知外貌之粉澤,誰料滿腹填珠璣。」

43眼不識丁 [ yǎn bù shí dīng ]

解釋 丁:表示最簡單的字。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出處 宋·文天祥《不睡》詩:「眼不識丁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

44粗通文墨 [ cū tōng wén mò ]

解釋 粗:略微;通:通曉。文墨:指寫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寫作方麵的學問。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六卷:「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長安人氏,略知書史,粗通文墨。」

45末學膚受 [ mò xué fū shòu ]

解釋 指學問沒有從根本上下功夫,隻學到一點皮毛。

出處 漢 張衡《東都賦》:「如客所謂末學膚受,貴耳而踐目者也。」

46未識一丁 [ wèi shí yī dīng ]

解釋 丁:「個」的訛字。不認識一個字,指沒有文化的人。亦作「目不識丁」、「不識一丁」。

出處 《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

47著作等身 [ zhe zuò děng shēn ]

解釋 形容著述極多,迭起來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48不分伯仲 [ bù fēn bó zhòng ]

解釋 分不出第一第二。

49粲然可觀 [ càn rán kě guān ]

解釋 粲然:鮮明的樣子。形容事物色彩鮮明。指成績卓著。

出處 南朝 梁 蕭統《〈文選〉序》:「表古雅之道,粲然可觀。」

50喉清韻雅 [ hóu qīng yùn yǎ ]

解釋 韻:風度。歌喉清亮,韻度幽雅。形容歌唱藝術高超。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5回:「便命取了一支紫竹簫來,命佩鳳吹簫,文藝唱曲,喉清韻雅,甚令人心動神移。」

51口耳之學 [ kǒu ěr zhī xué ]

解釋 指隻知道耳朵進口裏出的一些皮毛之見,而沒有真正的學識。

出處 荀況《荀子 勸學》:「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