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發呆的成語

形容發呆的成語


1呆若木雞 [ dāi ruò mù jī ]

解釋 愣著不動;像隻木頭雞。形容人癡或因驚恐而發愣的神態。

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達生》:「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2楞頭楞腦 [ léng tóu léng nǎo ]

解釋 ①形容魯莽冒失或傻嗬嗬的樣子。②形容發楞發呆的樣子。

出處 曹禺《原野》第二幕:「幹媽,虎子傻,說話楞頭楞腦,沒分寸。」

3直眉瞪眼 [ zhí méi dèng yǎn ]

解釋 形容發脾氣或發呆的樣子。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2回:「連司棋也都氣了個直眉瞪眼。」

4如癡似醉 [ rú chī sì zuì ]

解釋 亦作「如醉如癡」。①形容因驚恐而發呆。②形容陶醉的精神狀態。

出處 宋·周密《癸辛雜識續集·石洞雷火》:「其人如癡似醉,莫知所以然。」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自從西宮閣下,得見了王昭君,使朕如癡似醉,久不臨朝。」

5楞頭呆腦 [ léng tóu dāi nǎo ]

解釋 見「楞頭楞腦」。

出處 餘辰《蠶》:「我完全沒有聽講,當然不知道李老師提問了什麼。現在幾乎全班都舉手了,這有我們這張桌子上楞頭呆腦地坐著兩個人。」

6楞頭磕腦 [ léng tóu kē nǎo ]

解釋 見「楞頭楞腦」

出處 老舍《鼓書藝人》十五:「打頭的是小劉,楞頭磕腦地就撞了進來,站在一邊,光哆嗦,不說話。」 又《駱駝祥子》一:「一擱下了事,他心中不痛快,便有點楞頭磕腦的。」

7魂飛魄散 [ hún fēi pò sàn ]

解釋 魂:靈魂;魄:是指所謂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指魂飛了;魄也散了。形容極度驚恐。

出處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8呆頭呆腦 [ dāi tóu dāi nǎo ]

解釋 呆:癡呆、遲鈍。形容傻乎乎的或遲鈍的樣子。

出處 元 馬致遠《嶽陽樓》第三折:「似這等呆腦呆頭勸不回。」

9目瞪口呆 [ mù dèng kǒu dāi ]

解釋 瞪:睜大眼睛直視;呆:發愣。眼睛大睜;眼珠發直;張嘴說不出話來。形容因恐懼而失神發愣的樣子。

出處 元 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嚇得項王目瞪口呆,動彈不得。」

10不知所措 [ bù zhī suǒ cuò ]

解釋 措:安置;處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形容受窘或發慌的狀態。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吳誌 諸葛恪傳》:「皇太子以丁酋踐尊號,哀喜交並,不知所措。」

11張口結舌 [ zhāng kǒu jié shé ]

解釋 結舌:舌頭像打了結;不能說話。張著嘴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或由於緊張害怕而說不出話來。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3回:「公子被他問得張口結舌,麵紅過耳。」

12噤若寒蟬 [ jìn ruò hán chán ]

解釋 噤:閉口不作聲;若:像;寒蟬:深秋的知了。不作聲像深秋的知了一樣。形容有顧慮不敢說話。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杜密傳》:「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

13瞠目結舌 [ chēng mù jié shé ]

解釋 瞠:瞪著眼睛;結舌:翹起舌頭落不下。瞪眼翹舌說不出話來;形容受窘或驚呆而一時無法對付的樣子。也作「結舌瞠目」。

出處 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因耳語其故,公子大駭,入艙隱叩細君,細君結舌瞠目。」

14愚不可及 [ yú bù kě jí ]

解釋 及:趕上。形容愚笨到了極點。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5心不在焉 [ xīn bù zài yān ]

解釋 心思不在這裏;指思想不集中。焉:古漢語助詞;相當於「於此」。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16驚慌失措 [ jīng huāng shī cuò ]

解釋 失措:舉止失去常態;不知如何是好。形容驚恐慌張;不知如何是好。

出處 《北齊書 元暉業傳》:「孝友臨刑,驚惶失措,暉業神色自若。」

17如醉如癡 [ rú zuì rú chī ]

解釋 形容神態失常;神思恍惚。

出處 元 關漢卿《石榴花》:「牡丹亭畔人寂寞,惱芳心似醉如癡。」

18笨頭笨腦 [ bèn tóu bèn nǎo ]

解釋 笨:愚鈍。形容不聰明,頭腦反應遲鈍

出處 朱自清《揚州的夏日》:「一覽而盡,船又那麼笨頭笨腦的。」

19傻頭傻腦 [ shǎ tóu shǎ nǎo ]

解釋 形容思想糊塗,愚笨癡呆。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九回:「隻是我愁寶玉還是那麼傻頭傻腦的,這麼說起來,比頭裏竟明白多了。'

20驚慌失色 [ jīng huāng shī sè ]

解釋 見「驚惶失色」。

出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七十三回:「倪太守正與倪忠毫無主意,看見開門,以為惡奴前來陷害,不由的驚慌失色。」

21愚昧無知 [ yú mèi wú zhī ]

解釋 非常愚笨;糊塗;又沒有知識。

出處 唐 玄奘《大唐西域記》:「自顧寡德,國人推尊,令襲大位,光父之業。愚昧無知,敢稀聖旨!」

22假癡假呆 [ jiǎ chī jiǎ dāi ]

解釋 裝傻;假裝糊塗

出處 《海上花列傳》第48回:「我有要緊事體請耐來,啥個假癡假呆!」

23木雕泥塑 [ mù diāo ní sù ]

解釋 用木頭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靈活或神情呆滯。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7回:「那黛玉倚著床欄杆,兩手抱著膝,眼睛含著淚,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

24愣頭愣腦 [ lèng tóu lèng nǎo ]

解釋 形容言行魯莽冒失。

出處 曹禺《原野》第二幕:「幹媽,虎子傻,說話愣頭愣腦,沒分寸。」

25口呆目瞪 [ kǒu dāi mù dèng ]

解釋 嘴說不出話,眼發直。形容很吃驚的樣子。

出處 明·許仲林《封神演義》第九十七回:「那軍士見妲己美貌,已自有十分憐惜,再加他嬌滴滴,叫了幾聲將軍長,將軍短。便把這些軍士,叫得骨軟筋酥,口呆目瞪,軟癡癡作一堆麻,酥酥成一塊,莫能動履。」

26口呆目鈍 [ kǒu dāi mù dùn ]

解釋 見「口呆目瞪」。

出處 克非《春潮急》二五:「張福壽頓時口呆目鈍,半天才小聲說:‘我曉得的喃!我又沒去戴過紅花、吃過油大。’」

27心驚膽喪 [ xīn jīng dǎn sàng ]

解釋 內心驚懼害怕。

出處 明·張四維《雙烈記·寇逸》:「忽聽喊聲來,心驚膽喪,急急奔離天羅地網。」

28目瞪神呆 [ mù dèng shén dāi ]

解釋 瞪:眼睛發愣。眼睛發愣,神情呆滯。形容吃驚的樣子。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18回:「登時驚得目瞪神呆,惟恐他們盤問,就要出醜。」

29呆似木雞 [ dāi sì mù jī ]

解釋 見「呆若木雞」。

出處 《莊子·達生》:「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30呆如木雞 [ dāi rú mù jī ]

解釋 見「呆若木雞」。

出處 《莊子·達生》:「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31遲眉鈍眼 [ chí méi dùn yǎn ]

解釋 指眼神呆滯,不靈活。

出處 李劼人《死水微瀾》第六部分:「並且遲眉鈍眼地,看著人憨癡癡地,比蔡興順精靈不到多少。」

32麵如死灰 [ miàn rú sǐ huī ]

解釋 死灰:冷卻的灰燼。形容因心情沮喪或受驚嚇而臉色灰白。

出處 《淮南子 修務訓》:「晝吟宵哭,麵若死灰,顏色黴墨,涕液交集。」

33愣愣瞌瞌 [ lèng lèng kē kē ]

解釋 愣:呆,失神。呆頭呆腦,發呆的樣子。

34傻眉楞眼 [ shǎ méi léng yǎn ]

解釋 形容發呆的樣子。

出處 管樺《懲罰》:「還不快往前搜索!傻眉楞眼立在那兒幹什麼?」

35目呆口咂 [ mù dāi kǒu zā ]

解釋 咂:用舌頭抵住牙齒發出的聲音。目光發呆,口中發出嘖嘖聲。形容吃驚的樣子。

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52回:「寨中這些兵卒,多是強盜出身,何曾看見如此禮物,見了個個目呆口咂,連尤俊達與連巨真亦嘖嘖稱羨。」

36呆裏撒奸 [ dāi lǐ sā jiān ]

解釋 形容外表癡呆,內心奸詐。

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你休要呆裏撒奸;你待要恩情美滿,卻教我骨肉摧殘。」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