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朝夕的成語

形容朝夕的成語


1一朝一夕 [ yī zhāo yī xī ]

解釋 一個早晨;一個傍晚。指很短的時間之內。

出處 《周易 坤》:「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2隻爭朝夕 [ zhǐ zhēng zhāo xī ]

解釋 比喻抓緊時間,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目的。

出處 毛澤東《滿江紅 和郭沫若同誌》:「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

3朝令夕改 [ zhāo lìng xī gǎi ]

解釋 早上發的命令;晚上就改變。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無所適從。

出處 唐 元稹《授馬總檢校刑部尚書天平軍節度使製》:「有迎新送故之困,朝令夕改之煩,自非有為而為。」

4朝不保夕 [ zhāo bù bǎo xī ]

解釋 早晨不能保證晚上的情況。形容生活困難;也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元年》:「吾儕偷食,朝不保夕,何其長也。」

5朝發夕至 [ zhāo fā xī zhì ]

解釋 早上出發;晚上到達。

出處 唐 韓愈《鱷魚文》:「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鱷魚朝發而夕至也。」

6朝夕不倦 [ zhāo xī bù juàn ]

解釋 朝:早晨。早晚都不懈怠。形容勤奮努力,孜孜不倦。

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三年》:「寡人願事君,朝夕不倦。」

7朝聞夕沒 [ zhāo wén xī mò ]

解釋 早晨聞道,晚上可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處 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並序》:「朝聞夕沒,先民所思,何用誄德?」

8朝奏夕召 [ zhāo zòu xī zhào ]

解釋 指早晨上書帝王,晚上就被召見。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出處 見「朝奏暮召」。

9朝行夕改 [ zhāo xíng xī gǎi ]

解釋 朝:早晨。早晨頒布的政令晚上就更改。形容政令無常,局勢混亂。

出處 《晉書·趙王倫傳》:「白書青紙為詔,或朝行夕改者數四,百官轉易如流矣。」

10匪朝伊夕 [ fěi zhāo yī xī ]

解釋 ①不止一日。②非晨即夕。極言時間之短。

出處 《周書·文帝紀上》:「今若召悅授以內官,臣列旆東轅,匪朝伊夕。」

11朝華夕秀 [ zhāo huá xī xiù ]

解釋 比喻有新意的文章。

出處 晉·陸機《文賦》:「謝朝華於已披,啟夕秀於未振。」

12朝斯夕斯 [ zhāo sī xī sī ]

解釋 早上這樣,晚上也這樣。形容求學勤奮而有恒心。

出處 《三字經》:「朝於斯,夕於斯。」

13朝夕相處 [ zhāo xī xiāng chǔ ]

解釋 從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常生活在一起,關係密切。

出處 孫犁《秀露集·序》:「她之所以能‘青年作家’雲雲,不過是因為與我朝夕相處,耳聞目染的結果。」

14朝聞夕改 [ zhāo wén xī gǎi ]

解釋 早晨聞過,晚上即改正。形容改正錯誤之迅速。

出處 《晉書 周處傳》:「古人貴朝聞夕改。君前塗尚可,且患誌之不立,何憂名之不彰?」

15朝夕之策 [ zhāo xī zhī cè ]

解釋 朝夕:一早一晚;策:計策。一早一晚的打算。形容隻圖眼前利益的計策。

出處 漢·班固《答賓戲》:「意者且運朝夕之策。」

16朝聞夕死 [ zhāo wén xī sǐ ]

解釋 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裏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17朝思夕想 [ zhāo sī xī xiǎng ]

解釋 朝:早晨。從早到晚思念不已。多用於男女戀情。

出處 明·陸采《懷香記·蘭閨複命》:「青瑣窺觀生悒怏,苦殺也朝思夕想。」

18朝暉夕陰 [ zhāo huī xī yīn ]

解釋 暉:日光。早晚陰晴變化。

出處 宋·範仲淹《嶽陽樓記》:「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19朝朝暮夕 [ zhāo zhāo mù xī ]

解釋 每天的早晨和黃昏,指短暫的時間。

20朝榮夕滅 [ zhāo róng xī miè ]

解釋 早晨開花傍晚凋謝。比喻生命短促,榮辱無常。

出處 《晉書·王沈傳》:「朝榮夕滅,旦飛暮沉。」

21朝乾夕惕 [ zhāo qián xī tì ]

解釋 乾:乾乾,即自強不息;惕:小心謹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慎,沒有一點疏忽懈怠。

出處 《周易 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22朝饔夕飧 [ zhāo yōng xī sūn ]

解釋 指才疏力薄,除吃飯外別無所能。

出處 明 李東陽《後東山草堂賦》:「吾儕細人,朝饔夕飧,觀山而不窮其巔,望海而不極其源。」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