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歌很好聽的成語

形容歌很好聽的成語


1高歌猛進 [ gāo gē měng jìn ]

解釋 高聲歌唱;奮勇前進。形容鬥誌高昂;勇往直前。

出處 郭沫若《衷心的祝願》:「一定要牢記毛主席,周總理的遺願,努力為實現我國新時期的總任務而高歌猛進。」

2餘音繞梁 [ yú yīn rào liáng ]

解釋 餘音:音樂演奏後好像還留下樂聲。仿佛遺留下來的樂聲圍著屋打轉轉。形容歌聲、樂聲高亢、悅耳;使人經久不忘。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湯問》:「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3抑揚頓挫 [ yì yáng dùn cuò ]

解釋 抑:降低;挫:轉折。形容聲音高低起伏;節奏分明;和諧悅耳。一般指音樂、朗誦。有時也指文學作品。

出處 宋 張戎《歲寒堂詩話》卷上:「而子建詩,微婉之情,灑落之韻,抑揚頓挫之氣,固不可以優劣論也。」

4扣人心弦 [ kòu rén xīn xián ]

解釋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動而引起共鳴的心。也作「動人心弦」。形容言論或表演深深地打動人心。

出處 魏巍《東方》第二部第七章:「據說這人最不愛講話,但那天的幾句話,卻是那樣扣人心弦,感動得自己當時流下了眼淚。」

5娓娓動聽 [ wěi wěi dòng tīng ]

解釋 形容善於講話;使人喜歡聽。娓娓:說話連續不倦的樣子。

出處 清 黃雲鴻《福惠全書 刑名部》:「若言入耳,娓娓可聽。」

6鶯歌燕舞 [ yīng gē yàn wǔ ]

解釋 黃鶯歌唱;燕子跳舞。形容春光明媚的景象。

出處 宋 蘇軾《報錦亭》詞:「煙紅露綠曉風香,燕舞鶯啼春日長。」

7輕歌曼舞 [ qīng gē màn wǔ ]

解釋 輕:輕快;慢:體態柔美。輕鬆愉快的音樂;加上柔和的舞蹈。

出處 《群音類選 玉如意記 賞月登仙》:「助人間才子佳人興,輕歌慢舞,任星移鬥橫。」

8高山流水 [ gāo shān liú shuǐ ]

解釋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湯問》:「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9繞梁三日 [ rào liáng sān rì ]

解釋 繞梁:在房梁間繚繞飄蕩。(餘音)環繞屋梁旋轉三天。形容美妙動聽的聲音。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儷,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10蕩氣回腸 [ dàng qì huí cháng ]

解釋 形容音樂或文辭婉轉動人。也形容感情充沛而強烈。蕩;搖蕩。回;回旋。

出處 三國 魏 曹丕《大牆上蒿行》:「女娥長歌,聲協宮商,感心動耳,蕩氣回腸。」

11餘音嫋嫋 [ yú yīn niǎo niǎo ]

解釋 形容音樂悅耳動聽,令人沉醉。

出處 宋·蘇軾《前赤壁賦》:「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12回腸傷氣 [ huí cháng shāng qì ]

解釋 見「回腸蕩氣」。

出處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纖條悲鳴,聲似竽籟,清濁相和,五變四會,感心動耳,回腸傷氣。孤子寡婦,寒心酸鼻。」李善注:「言上諸聲,能回轉入腸,傷斷人氣。」

13興雲致雨 [ xīng yún zhì yǔ ]

解釋 興雲:布下雲彩。致雨:使下雨。神話傳說,神龍有布雲作雨的能力。借喻樂曲詩文,聲勢雄壯,不同凡響。

出處 唐·皇甫氏《原化記·陸生》:「道成者能興雲致雨,坐在立亡。」

14餘音繚繞 [ yú yīn liáo rào ]

解釋 形容悅耳的歌聲或樂曲使人聽了不能一下子忘掉。

15金聲玉振 [ jīn shēng yù zhèn ]

解釋 用鍾發聲;用磬收韻;集六音之大成。形容聲音動聽。也比喻德行高尚;才學卓絕;比喻文辭優美。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聖之事也。」

16含商咀徵 [ hán shāng jǔ zhēng ]

解釋 「宮」、「商」、「徵」都是中國古樂中的音階名。指沉浸於優美的樂曲之中。同「含宮咀徵」。

出處 南朝 宋 鮑照《代白紵舞歌辭》之一:「含商咀徵歌露晞,珠履颯遝紈袖飛。」

17鸞吟鳳唱 [ luán yín fèng chàng ]

解釋 鸞鳳鳴叫相和。比喻優美的樂曲。

18嫋嫋餘音 [ niǎo niǎo yú yīn ]

解釋 嫋嫋:宛轉悠揚。餘音:不絕之音。形容音樂結束後悠揚悅耳的聲音仍然綿延不絕,回響在耳邊。同「餘音嫋嫋」。

出處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諸君聽小子講書,不必就散,尚有一回嫋嫋餘音哩。」

19清耳悅心 [ qīng ěr yuè xīn ]

解釋 耳為之清寧,心為之歡喜。形容樂曲美妙動人。

出處 宋·張耒《鳴蛙賦》:「春露初靄,朝華始敷,文羽清喙,飛鳴自如,若奏琴箏而和笙竽,清耳悅心,聽者為娛。」

20宛轉悠揚 [ wǎn zhuǎn yōu yáng ]

解釋 委宛曲折,也指聲音悠揚動聽。

出處 魯迅《社戲》:「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

21聲動梁塵 [ shēng dòng liáng chén ]

解釋 形容歌聲嘹亮動人。

出處 漢·劉向《別錄》:「漢興,魯人虞公善雅樂,發聲盡動梁上塵。」

22雲起雪飛 [ yún qǐ xuě fēi ]

解釋 如雲興起,如雪飄飛。比喻樂曲悠揚,變化有致。

出處 漢·張衡《西京賦》:「度曲未終,雲起雪飛,初若飄飄,後遂霏霏。」

23幺弦孤韻 [ yāo xián gū yùn ]

解釋 謂小曲的音韻,與具備各種樂曲樂器的大樂相對。

出處 唐·劉禹錫《澈上人文集紀》:「如幺弦孤韻,瞥入人耳,非大樂之音。」

24一片宮商 [ yī piàn gōng shāng ]

解釋 宮、商: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一片和諧的音樂聲。形容文辭如樂聲一樣優美、悅耳。

出處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韋八座岫謂朝賢曰:‘此賦乃一片宮商也。’」

25洋洋盈耳 [ yáng yáng yíng ěr ]

解釋 洋洋:眾多;盈:充滿。指宏亮而優美的聲音充滿雙耳。形容講話、讀書的聲音悅耳動聽。

出處 《論語 泰伯》:「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26郢中白雪 [ yǐng zhōng bái xuě ]

解釋 典出戰國楚宋玉《答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裏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後以「郢中白雪」指高雅的樂曲或詩文。

出處 典出戰國·楚·宋玉《答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裏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27一鼓作氣 [ yī gǔ zuò qì ]

解釋 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士氣。作戰時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戰士的銳氣。比喻趁勁足時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8四麵楚歌 [ sì miàn chǔ gē ]

解釋 四麵都是楚人的歌聲。後用來比喻四麵受敵;處於孤立無援的處境。

出處 《史記 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麵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示例〗在這四麵楚歌裏,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隻得服從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29對牛彈琴 [ duì niú tán qín ]

解釋 ①比喻對蠢人談論高深的道理;白費口舌(主要譏笑聽話的人聽不出所以)。②比喻說話時不看對象(主要譏諷說話的人);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對外行人說內行話。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

出處 漢 牟融《理惑論》:「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

30斷章取義 [ duàn zhāng qǔ yì ]

解釋 原指引用《詩經》中某一篇章的詩句;借用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並不是所引詩篇的原意。後泛指引用別人的詩文或談話;隻根據自己的理解或需要截取片斷或部分;而不顧全文和原意。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餘取所求焉。」

31旗鼓相當 [ qí gǔ xiāng dāng ]

解釋 旗鼓:古時作戰以搖旗擊鼓指揮進退。比喻雙方力量不相上下。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隱囂傳》:「如令子陽到漢中、三輔,願因將軍兵馬,旗鼓相當。」

32曲高和寡 [ qǔ gāo hè guǎ ]

解釋 曲:樂曲。高:高雅。和:和諧地跟著唱。寡:少。樂曲的格調越高;能跟著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難覓。現多用於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藝術作品等高雅深奧;很難有人理解或接受。

出處 戰國 楚 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33有板有眼 [ yǒu bǎn yǒu yǎn ]

解釋 板;眼:民族音樂的節拍。每節中的最強音叫板;其餘叫眼。比喻做事情有條理和有層次。

出處 周立波《山那邊人家》:「哭起來一數一落,有板有眼,好象唱歌,好聽極了。」

34響遏行雲 [ xiǎng è xíng yún ]

解釋 遏:阻止。指聲音高入雲霄;把浮動著的雲彩也阻止了。形容歌聲嘹亮有力;悅耳動聽。

出處 戰國 鄭 列禦寇《列子 湯問》:「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35如泣如訴 [ rú qì rú sù ]

解釋 泣:哭;訴:說。像在哭泣;像在訴說。形容哀戚婉轉的抒情樂聲。

出處 宋 蘇軾《前赤壁賦》:「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36弦外之音 [ xián wài zhī yīn ]

解釋 原指音樂的餘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話裏間接透露,而不是明說出來的意思。

出處 清 袁枚《隨園詩話》第三卷:「故言盡而意亦止,絕無弦外之音,味外之味。」

37不絕如縷 [ bù jué rú lǚ ]

解釋 絕:斷;縷:細線。似斷未斷;像隻有一根細絲維係著。比喻情勢危急。後也比喻技藝等方麵繼承人稀少;也形容聲音微弱;但未中斷。原作「不絕若線」。

出處 宋 蘇軾《前赤壁賦》:「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38不同凡響 [ bù tóng fán xiǎng ]

解釋 凡響:平凡的音樂;不同於平凡的音樂。原指演唱特別出色;後泛指事物不平凡;非常出色。

出處 高雲覽《小城春秋》第四章:「他那雙炯炯的攝人魂魄的眼睛,聰明的人一定會看出這是個不同凡響的人物。」

39震耳欲聾 [ zhèn ěr yù lóng ]

解釋 耳朵都要振聾了。形容很大;特別響。

出處 沙汀《呼嚎》:「每座茶館裏都人聲鼎沸,而超越這個,則是茶堂倌震耳欲聾的吆喝聲。」

40雜亂無章 [ zá luàn wú zhāng ]

解釋 雜亂:多而亂;無章:沒有條理。混亂而沒有條理。

出處 唐 韓愈《送孟東野序》:「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

41歌舞升平 [ gē wǔ shēng píng ]

解釋 邊歌邊舞;慶祝太平;有粉飾太平的意思。含貶義。升平:太平。

出處 元 陸文圭《詞源>跋》:「淳祐、景定間,王邸侯館,歌舞升平,居生處樂,不知老之將至。」

42珠圓玉潤 [ zhū yuán yù rùn ]

解釋 像珍珠那樣渾圓;像美玉那樣潤澤。形容皮膚、歌喉;文筆等圓潤而富有光彩。潤:潤滑;光滑。

出處 明 汪珂玉《珊瑚網 名畫題跋》:「黃鶴仙翁寄餘詩畫,兩學賢友俱有和章,明窗展玩,珠圓玉潤,照耀後先。」

43雅俗共賞 [ yǎ sú gòng shǎng ]

解釋 雅俗:文雅和粗俗。舊時把文化高的人稱「雅人」;把沒文化的人稱「俗人」;賞:欣賞。無論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賞。形容藝術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為各種人所接受。

出處 明 孫仁儒《東郭記 綿駒》:「聞得有綿駒善歌,雅俗共賞。」

44纏綿悱惻 [ chán mián fěi cè ]

解釋 纏綿:情感縈繞而不能解脫;悱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無法排遣。後也指詩文情調淒愴而婉轉。也作「悱惻纏綿」。

出處 晉 潘嶽《寡婦賦》:「思纏綿以瞀亂兮,心摧傷以愴惻。」

45引吭高歌 [ yǐn háng gāo gē ]

解釋 引:拉;伸;吭:喉嚨;嗓子。放開噪子;大聲歌唱。

出處 晉 張華注《離經》:「搏則利嘴,嗚則引吭。」

46萎靡不振 [ wěi mǐ bù zhèn ]

解釋 形容意誌消沉。萎靡:精神頹喪;不振作;頹唐:消沉;振:振奮。

出處 宋 馬永卿《元城先生語錄》上卷:「至嘉佑末年,天下之事似乎舒緩,委靡不振,當時士大夫亦自厭之,多有文字論列。」

47連綿不斷 [ lián mián bù duàn ]

解釋 連綿:連續不斷的樣子。形容連續不止;從不中斷。

出處 明 朱國禎《湧幢小品》:「往餘再喪妻,四喪子,複喪妹,最後喪母,連綿不絕,哭泣悲傷,五衷菀結。」

48靡靡之音 [ mí mí zhī yīn ]

解釋 靡靡:頹廢萎靡。使人萎靡、頹唐的聲音。形容頹廢、萎靡或淫蕩的音樂。

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十過》:「師曠曰:‘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為靡靡之樂也。’」

49異曲同工 [ yì qǔ tóng gōng ]

解釋 異:不同的;曲:曲調;工:工巧;精致。不同的曲調;卻同樣的美妙。比喻事物的內容或形式雖然不一樣;但卻是同樣的出色。也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樣好的效果。也作「同工異曲。」

出處 唐 韓愈《進學解》:「子雲相如,同工異曲。」

50掩耳盜鈴 [ yǎn ěr dào líng ]

解釋 掩:遮蓋;盜:偷。把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不會聽見。比喻自欺欺人。

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51鳴金收兵 [ míng jīn shōu bīng ]

解釋 用敲鑼等方式發出信號撤軍。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97回:「盧先鋒兵到,見孫安勇猛,盧先鋒令鳴金收兵。」

52巧舌如簧 [ qiǎo shé rú huáng ]

解釋 舌頭靈巧得像樂器裏發聲的簧片一樣。形容花言巧語;能說會道。

出處 《詩經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53行雲流水 [ xíng yún liú shuǐ ]

解釋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拘束;就像飄浮著的雲和流動著的水一樣。

出處 宋 蘇軾《與謝民師推官書》:「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

54夫唱婦隨 [ fū chàng fù suí ]

解釋 唱:原為「倡」;即倡議;提出某種意見。丈夫說什麼;妻子也跟著說什麼。是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表現。形容夫妻和睦。

出處 《關尹子 三極》:「天下之理,夫者唱,婦者隨。」

55下裏巴人 [ xià lǐ bā rén ]

解釋 下裏:鄉裏;巴人:巴蜀的人民。原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

出處 戰國 楚 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裏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

56偃旗息鼓 [ yǎn qí xī gǔ ]

解釋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軍;不暴露目標。後用以指休戰或不聲不響停止行動。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蜀誌 趙雲傳》:「成都既定,以雲為翊軍將軍。」裴鬆之注引《趙雲別傳》:「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

57金鼓齊鳴 [ jīn gǔ qí míng ]

解釋 金鼓:古時軍隊演習、作戰時用以助軍威、壯聲勢的金鍾和戰鼓。金鍾戰鼓一齊鳴響。形容戰鬥激烈;士氣高昂。

出處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二年》:「金鼓以聲氣也。」

58一板三眼 [ yī bǎn sān yǎn ]

解釋 板、眼:戲曲音樂的節拍。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或合規矩。有時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

出處 清 吳趼人《糊塗世界》第六卷:「老弟你看,如今的時勢,就是孔聖人活過來,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過是個書呆子罷了。」

59綿延不絕 [ mián yán bù jué ]

解釋 綿延:延續不斷的樣子。延續不斷的樣子。

出處 巴金《懷念·悼範兄》:「我知道生命無處不在,我知道生命綿延不絕。」

60緊鑼密鼓 [ jǐn luó mì gǔ ]

解釋 鑼鼓點敲得很密。比喻公開活動前的緊張的輿論準備。

出處 劉紹棠《狼煙》:「綠樹蔥蘢的太子鎮裏,傳出一陣陣緊鑼密鼓的喧響。」

61窮奢極侈 [ qióng shē jí chǐ ]

解釋 窮:極;奢、侈:奢侈。極端奢侈,盡量享受。形容揮霍浪費,荒淫腐化。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陸康傳》:「末世衰主,窮奢極侈,造作無端。」

62長歌當哭 [ cháng gē dàng kū ]

解釋 長歌:放聲歌詠;引申為寫詩文;當:當作。以放聲歌詠代替哭泣;指用詩文抒發胸中悲憤的感情。也作「長歌代哭」。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87回:「感懷觸緒,聊賦四章,匪曰無故呻吟,亦長歌當哭之意耳。」

63言外之意 [ yán wài zhī yì ]

解釋 言:語言;之:助詞;相當於「的」。言語之外的意思。指沒有在話裏或文章裏明說出來的意思。也作「意在言外」。

出處 宋 葉夢得《石林詩話》下卷:「七言難於氣象雄渾、句中有力,而紆餘不失言外之意。」

64驚神泣鬼 [ jīng shén qì guǐ ]

解釋 形容震動很大,十分感人。

出處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文事》:「驚神泣鬼,皆言詞賦之雄豪;遏雲繞梁,原是歌耷之嘹亮。」

65哀而不傷 [ āi ér bù shāng ]

解釋 哀:悲哀;傷:傷害;妨害;悲痛過分。①感情適度;悲哀而不過度傷心。後用來形容詩歌;音樂等含優雅哀調;卻又感情適度而不過分;具有中和美。②比喻言行適度或無傷大雅。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66頓挫抑揚 [ dùn cuò yì yáng ]

解釋 形容詩文作品或音樂聲響等高低起伏、停頓轉折,和諧而有節奏。

出處 宋 魏慶之《詩人玉屑 靖節 休齋論〈歸去來辭〉》:「陶淵明罷彭澤令,賦《歸去來》,而自命曰辭。迨今人歌之,頓挫抑揚,自協聲律,蓋其詞高甚。」

67歌聲繞梁 [ gē shēng rào liáng ]

解釋 繞:回旋;梁:房屋的大梁。歌聲回旋於房梁之間。形容歌聲優美動聽。

出處 《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

68亡國之音 [ wáng guó zhī yīn ]

解釋 原指國家將亡,人民困苦,因此音樂也多表現為哀思的曲調,後多指頹靡淫蕩的歌曲。

出處 西漢 戴聖《禮記 樂記》:「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69亡國之聲 [ wáng guó zhī shēng ]

解釋 指淫靡的音樂。

出處 《韓非子·十過》:「此亡國之聲,不可遂也。」

70吹篪乞食 [ chuī chí qǐ shí ]

解釋 吹著篪討吃的。指在街頭行乞。篪:古代的一種音樂,象笛子,有八孔。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範睢蔡澤列傳》:「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於吳市。」

71巴人下裏 [ bā rén xià lǐ ]

解釋 ①即下裏巴人。古代楚國流行的民間歌曲。用以稱流俗的音樂。巴,古國名,在今四川東部一帶,古為楚地。下裏,鄉裏。②泛指粗俗的。

出處 南朝 梁簡文帝《與湘東王書》:「故玉微金銑,反為拙目所嗤;《巴人下裏》,更合郢中之聽。」

72靡靡之樂 [ mí mí zhī lè ]

解釋 同「靡靡之音」。

出處 《韓非子·十過》:「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為靡靡之樂也……先此聲者,其國必削。」《史記·殷本紀》:「於是使師涓作新淫聲,北裏之舞,靡靡之樂。」

73靡靡之聲 [ mí mí zhī shēng ]

解釋 同「靡靡之音」。

出處 《南史·宋紀中·前廢帝》:「事畢,將奏靡靡之聲。」

74輕歌妙舞 [ qīng gē miào wǔ ]

解釋 指輕快的音樂和柔美的舞蹈。

出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95回:「輕歌妙舞常堪愛,錦砌花團色色怡。」

75含宮咀徵 [ hán gōng jǔ zhēng ]

解釋 「宮」、「商」、「徵」都是中國古樂中的音階名。指沉浸於優美的樂曲之中。同「含商咀徵」。

出處 景耀月《長歌行》:「目成造次非相謀,含宮咀徵何悠悠!」

76虛無飄渺 [ xū wú piāo miǎo ]

解釋 形容若有若無,空虛渺茫。

77一倡三歎 [ yī chàng sān tàn ]

解釋 《荀子·禮論》:「清廟之歌,一倡而三歎也。」謂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後多用以形容音樂、詩文優美,富有餘味,令人讚賞不己。倡,亦作「唱」。

出處 《荀子·禮論》:「清廟之歌,一倡而三歎也。」

78吹竹調絲 [ chuí zhú tiáo sī ]

解釋 竹:管樂器;調:調弄;絲:弦樂器。指管弦樂合奏。泛指音樂活動。

出處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吹竹調絲,行炙勸酒。」

79繞梁之音 [ rào liáng zhī yīn ]

解釋 形容歌聲美妙動聽,長久留在人們耳中。參見「餘音繞梁」。

出處 晉陸機《演連珠》:「臣聞應物有方,居難則易。……是以充堂之芳,非幽蘭所難,繞梁之音,實縈弦所思。」

80狗馬聲色 [ gǒu mǎ shēng sè ]

解釋 良犬、駿馬、音樂、女色。借指窮奢極侈的享樂。

出處 宋·張孝祥《宣州新建禦書閣記》:「謂雖極天下之貴,而退朝燕息,從容娛樂者,獨在於是,狗馬聲色技巧之奉,不皇及也。」

81鼓吹喧闐 [ gǔ chuī xuān tián ]

解釋 形容音樂演奏的聲音嘈雜熱鬧。

出處 《醒世姻緣傳》第九三回:「離店家不上五六裏之地,隻是後麵鼓吹喧闐,回頭觀看,燈火燭天。」

82鏗鏘有力 [ kēng qiāng yǒu lì ]

解釋 形容聲音響亮而有勁。鏗鏹:有節奏而響亮的聲音。

出處 郭小川《痛悼敬愛的周總理》詩:「我們的總理,回答得最為鏗鏘有力;不用語言,而用電閃雷鳴般的一生的經曆。」

83弦歌之聲 [ xián gē zhī shēng ]

解釋 弦歌:弦樂。彈琴和唱歌的聲音。泛指教學活動。

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

84吹彈歌舞 [ chuī tán gē wǔ ]

解釋 演奏管弦樂器,唱歌跳舞。泛指音樂舞蹈娛樂活動。

出處 元·無名氏《來生債》第二折:「居士,如今那高樓上吹彈歌舞,飲酒歡娛,敢管待那士大夫哩。」

85鄭衛之曲 [ zhèng wèi zhī qǔ ]

解釋 鄭衛:春秋時的鄭國和衛國。指春秋戰國時鄭、衛等國的民間音樂。

出處 漢·荀悅《漢紀·宣帝紀》:「臣聞秦王好淫聲,華陽後為之不聽鄭衛之曲。」

86繁弦急管 [ fán xián jí guǎn ]

解釋 形容各種樂器同時演奏的熱鬧情景。

出處 唐 錢起《瑪瑙杯歌》:「繁弦急管催獻酬,倏若飛空生羽翼。」

87流水高山 [ liú shuǐ gāo shān ]

解釋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出處 《列子 湯問》:「伯牙鼓琴,誌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88鄭衛之音 [ zhèng wèi zhī yīn ]

解釋 鄭衛:指春秋時的鄭國和衛國。指春秋戰國時鄭、衛等國的民間音樂。

出處 《禮記·樂記》:「魏文侯問於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惟恐臥;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敢問古樂之如彼,何也?新樂之如此,何也?’」

89黃鍾大呂 [ huáng zhōng dà lǚ ]

解釋 黃鍾:我國古代音樂分十二律;陰、陽各六律。其為六種陽律的第一律;聲調最洪大、響亮;大呂:十二律中六種陽律的第四律。舊時形容音樂或文辭正大、莊嚴、高妙。

出處 《陸九淵集 語錄下》:「先生之文如黃鍾大呂,發達九地,真啟洙泗鄒魯之秘,其可不傳耶?」

90擊節稱賞 [ jī jié chēng shǎng ]

解釋 節:節拍;賞:讚賞。形容對詩文、音樂等的讚賞。

出處 晉·左思《蜀都賦》:「巴姬彈弦,漢女擊節。」

91桑間濮上 [ sāng jiān pú shàng ]

解釋 桑間在濮水之上,是古代衛國的地方。古指淫風。後也指男女幽會。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地理誌下》:「衛地有桑間濮上之阻,男子亦亟聚會,聲色生焉。」

92桑間之音 [ sāng jiān zhī yīn ]

解釋 指淫靡的音樂。

出處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音初》:「世濁則禮煩而樂淫,鄭衛之聲,桑間之音,此亂國之所好,衰德之所說。」

93遏雲繞梁 [ è yún rào liáng ]

解釋 遏:停止。歌聲優美,使遊動的浮雲為之停下來靜聽,似餘音繞著屋梁,不願散去。

出處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文事》:「驚神泣鬼,皆言詞賦之雄豪;遏雲繞梁,原是歌耷之嘹亮。」

94金鼓喧闐 [ jīn gǔ xuān tián ]

解釋 金鼓:金鉦和鼓。喧闐:聲音大。形容音樂演奏的聲音嘈雜熱鬧。亦形容軍威壯盛或戰況激烈。

出處 清 金捧閶《守一齋筆記 蘆花會》:「忽金鼓喧闐,儀衛甚盛,觀者踵接肩摩。」

95鸞歌鳳吹 [ luán gē fèng chuī ]

解釋 指笙簫等樂曲聲。

96龍言鳳語 [ lóng yán fèng yǔ ]

解釋 喻輕鬆悠揚的音樂之聲。

97林籟泉韻 [ lín lài quán yùn ]

解釋 風吹林木和泉石相激而產生的悅耳聲音。泛指天籟。

98含商咀征 [ hán shāng jǔ zhēng ]

解釋 亦作「含宮咀征」。謂沉浸於優美的樂曲之中。「宮」、「商」、「征」均中國古樂中的音階名。

99品簫弄笛 [ pǐn xiāo nòng dí ]

解釋 吹奏洞簫和笛子。指人擅長音樂。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