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找不到人的成語

形容找不到人的成語


1銷聲匿跡 [ xiāo shēng nì jì ]

解釋 不出聲;不露麵。形容隱藏起來或不公開露麵。銷:消失。

出處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遊資中郡,銷聲斂跡,惟恐人知。」

2無影無蹤 [ wú yǐng wú zōng ]

解釋 蹤:蹤跡。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出處 元 吳昌齡《東坡夢》:「你那裏挨挨拶拶,閃閃藏藏,無影無蹤。」

3煙消雲散 [ yān xiāo yún sàn ]

解釋 消:消失;散:散去。像煙霧和雲氣一樣消散。比喻消失得無影無蹤。也作「雲消霧散」。

出處 元 張養浩《天淨沙》曲:「煙消雲散,一杯誰共歌歡。」

4蕩然無存 [ dàng rán wú cún ]

解釋 。原有的物體像被洗涮掉一樣完全不複存在。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毀壞或失去。

出處 唐 白居易《議碑碣詞賦》:「著誠去偽,小疵小弊,蕩然無遺矣。」

5杳無音信 [ yǎo wú yīn xìn ]

解釋 杳:不見蹤影;沒有跡象;音信:消息;回信。形容信息斷絕;了解不到對方的情況。

出處 宋 黃孝邁《詠水仙》詞:「警鴻去後,輕拋素襪,杳無音信。」

6雲消霧散 [ yún xiāo wù sàn ]

解釋 雲霧消失;天氣轉晴。比喻事情、心情等由隱晦、疑點、轉為明朗、通暢。也比喻疑慮、怨氣等消除得幹幹淨淨。

出處 唐 李世民《授長孫無忌尚書右仆射詔》:「幹戈所指,雲消霧散。」

7不翼而飛 [ bù yì ér fēi ]

解釋 翼:翅膀;不翼:沒有翅膀。沒有翅膀就飛走了。形容消息等流傳迅速;也比喻東西突然不見了。也作「無翼而飛」。

出處 戰國 齊 管仲《管子 戒篇》:「無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情也。」

8三三兩兩 [ sān sān liǎng liǎng ]

解釋 三個兩個地在一起。形容人數不多。

出處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清商曲辭四 嬌女詩》:「行不獨自去,三三兩兩俱。」

9幹幹淨淨 [ gān gān jìng jìng ]

解釋 沒有汙垢、塵土、雜質。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5回:「一把火燒得幹幹淨淨的,沒了蹤跡,便是武二回來,待敢怎地?」

10門可羅雀 [ mén kě luó què ]

解釋 羅雀:設網捕雀。大門前麵可設置網捕雀。形容門庭冷落;來的客人很少。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汲鄭列傳》:「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

11鳳毛麟角 [ fèng máo lín jiǎo ]

解釋 鳳;麟:鳳凰、麒麟;是傳說中珍禽異獸。鳳凰身上的羽毛;麒麟頭上的犄角。比喻珍貴、稀少的人或事物。

出處 明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 文》:「康對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鳳毛麟角。」

12不可磨滅 [ bù kě mó miè ]

解釋 磨滅:指痕跡、印象、功績、事實、道理等;經過相當長的時間逐漸消失。形容永遠不會消失。

出處 明 胡應麟《詩藪 近體下》:「彼自有不可磨滅者,毋事更屑屑也。」

13指日可待 [ zhǐ rì kě dài ]

解釋 形容不要多久就可達到目的(指日:可以指出日期)。

出處 三國 蜀 諸葛亮《出師表》:「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可待也。」

14屈指可數 [ qū zhǐ kě shǔ ]

解釋 扳著手指就可以數清楚。

出處 唐 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自期殞命在春序,屈指數日憐嬰孩。」

15空空如也 [ kōng kōng rú yě ]

解釋 空空:同「悾悾」;虛心的樣子;如:文言虛詞;表示「……的樣子」。原形容誠懇、虛心的樣子。現形容一無所有。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16荒無人煙 [ huāng wú rén yān ]

解釋 形容偏僻荒涼;沒有人家。人煙:住戶。

出處 穆欣《南線巡回 解放西昌之戰》:「部隊指戰員忍饑受寒,翻越高達四千二百米荒無人煙的大山。」

17趨炎附勢 [ qū yán fù shì ]

解釋 趨:趨向;迎合。炎:熱。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

出處 宋 陳善《捫虱新話 趨炎附勢自古而然》:「蓋趨炎附勢,自古然矣。」

18朝思暮想 [ zhāo sī mù xiǎng ]

解釋 從早到晚思念不已。形容思念之深切。多用於男女戀情。

出處 宋 柳永《傾杯樂》詞:「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情瘦。」

19海底撈針 [ hǎi dǐ lāo zhēn ]

解釋 在大海裏撈一根針。形容很難找到。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0卷:「一麵點起民壯,分頭追捕,多應是海底撈針,那尋一個。」

20石沉大海 [ shí chén dà hǎi ]

解釋 石頭沉到海底。比喻從此沒有消息。

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他若是不來,似石沉大海。」

21人跡罕至 [ rén jì hǎn zhì ]

解釋 罕:少。人的足跡很少到達。指荒涼偏辟的地方很少有人來過。

出處 漢 荀悅《漢紀 孝武紀二》:「而夷狄殊俗之國,遼絕異黨之地,舟車不通,人跡罕至。」

22寥寥無幾 [ liáo liáo wú jǐ ]

解釋 寥:稀少;很少;無幾:沒有幾個。形容非常稀少;沒有幾個。

出處 明 胡應麟《詩藪 內篇》:「建安以後,五言日盛,晉宋齊間,七言歌行寥寥無幾。」

23地廣人稀 [ dì guǎng rén xī ]

解釋 地域廣闊;人煙稀少。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地理誌下》:「習俗頗殊,地廣民稀。」

24出頭露麵 [ chū tóu lù miàn ]

解釋 在人多的場合公開出現;也指在眾人麵前出風頭表現自己;又常因出現於公共場合而出名。還指出麵活動、做事、講話。

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孫二娘從小出頭露麵,況是過來人,慣家兒,也不害什麼羞恥。」

25冰消瓦解 [ bīng xiāo wǎ jiě ]

解釋 冰消:像冰一樣融化;瓦解:指事物的崩潰或分裂。像冰融化了;瓦分解一樣。比喻完全消失或徹底崩潰。

出處 晉 成公綏《雲賦》:「於是玄風仰散,歸雲四旋,冰消瓦解,奕奕翩翩。」

26寥若晨星 [ liáo ruò chén xīng ]

解釋 寥:稀少或疏少;若:像。稀疏得像早晨的星星一樣。形容非常稀少或罕見。

出處 唐 韓愈《華山女》詩:「黃衣道士亦講說,座下寥落如明星。」

27無人之境 [ wú rén zhī jìng ]

解釋 境:地方。沒有人居住的地方。

出處 宋 楊萬裏《國勢中》:「不茸一壘,不置一卒,使寇之去來,如入無人之境。」

28杳如黃鶴 [ yǎo rú huáng hè ]

解釋 杳:無影無聲;黃鶴:傳說中仙人所乘的鶴。原指傳說中仙人騎著黃鶴飛去,從此不再回來。現比喻無影無蹤或下落不明。

出處 唐 崔灝《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29渺無人煙 [ miǎo wú rén yān ]

解釋 一片渺茫,沒有人煙

出處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47回:「不上一月,將淮北千裏,掃蕩個渺無人煙。」

30消聲匿跡 [ xiāo shēng nì jì ]

解釋 不公開講話,不出頭露麵。形容隱藏起來,不再出現。

出處 語出《藝文類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負薪畫讚》:「禽巢欲遠,魚穴惟深,消聲滅跡,何必山林!」

31杳無消息 [ yǎo wú xiāo xī ]

解釋 杳:無影無蹤。沒有一點兒音信。

出處 明 沈德符《野獲編》:「微聞有浮海行者,蹤跡可疑。乃南至閩廣近海諸地,無不遍曆,杳無消息。」

32不知去向 [ bù zhī qù xiàng ]

解釋 不知道到哪裏去了。

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一回:「宣王問曰:‘如今紅衣小兒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後,不知去向。’」

33空穀傳聲 [ kōng gǔ chuán shēng ]

解釋 穀:山穀。人在山穀中發出音響;立即可以聽到回聲。比喻很快有所反響。

出處 南朝 梁 蕭衍《淨業賦》:「若空穀之應聲,似遊形之有影。」

34久別重逢 [ jiǔ bié chóng féng ]

解釋 指朋友或親人在長久分別之後再次見麵。

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三回:「公坊卻好多年不見了,說了幾句久別重逢的話,招呼大家坐下,書僮送上茶來。」

35百念皆灰 [ bǎi niàn jiē huī ]

解釋 種種念頭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出處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38回:「我如今百念皆灰,隻求歸見老母。」

36泥牛入海 [ ní niú rù hǎi ]

解釋 泥塑的牛進入大海中就會化掉。比喻一去不返;杳無音信。

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潭州龍山和尚》:「我見兩個泥牛鬥入海,直至如今無消息。」

37杳無音訊 [ yǎo wú yīn xùn ]

解釋 沒有一點消息。見「杳無音信」。

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七章:「半年前就出走了,至今杳無音訊,連家裏人也不知道他在哪裏。」

38煙雲過眼 [ yān yún guò yǎn ]

解釋 象煙雲在眼前一晃而過。比喻事物很快就成為過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視。

出處 宋 蘇軾《寶繪堂記》:「見可喜者,雖時複蓄之,然為人取去,亦不複惜也。譬之煙雲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複念也。」

39杳無人煙 [ yǎo wú rén yān ]

解釋 謂僻遠無人居住。形容荒涼,偏僻。

出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十四回:「師兄差疑了,似這杳無人煙之處,又無個怪獸妖禽,怕他怎的?」

40渺無音信 [ miǎo wú yīn xìn ]

解釋 指毫無消息。

出處 巴金《發的故事 窗下》:「你不能就這樣渺無音信地丟開了我,讓我孤零零地住在這個陌生的大城市裏。」

41區區之眾 [ qū qū zhī zhòng ]

解釋 區區:形容少。很少的幾個人。

出處 《孔叢子·論勢》:「以區區之眾,居二敵之間。」

42銷聲斂跡 [ xiāo shēng liǎn jì ]

解釋 猶言銷聲匿跡。

出處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遊資中郡,銷聲斂跡。」

43闃其無人 [ qù qí wú rén ]

解釋 闃:空。指空蕩蕩,沒有一人。

出處 《周易 豐》:「窺其戶,闃其無人。」

44消聲滅跡 [ xiāo shēng miè jì ]

解釋 不公開講話,不出頭露麵。形容隱藏起來,不再出現。

出處 《藝文類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負薪畫讚》:「禽巢欲遠,魚穴惟深,消聲滅跡,何必山林!」

45杳無蹤跡 [ yǎo wú zōng jì ]

解釋 見「杳無蹤跡」。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三回:「李逵叫娘吃水,杳無蹤跡,叫了幾聲不應。」

46杳無信息 [ yǎo wú xìn xī ]

解釋 同「杳無音信」。

出處 明·湯顯祖《邯鄲記》第十八出:「一從盧郎征西,杳無信息,不知彼中征戰若何。」

47煙消霧散 [ yān xiāo wù sàn ]

解釋 同「煙消雲散」。

出處 巴金《海的夢》後篇一:「我很疲倦,但是我覺得暢快。在流了這麼多的眼淚以後,這許多日子來的陰鬱的思想都煙消霧散了。」

48杳無人跡 [ yǎo wú rén jì ]

解釋 見「杳無人跡」。

出處 唐·常沂《靈鬼誌·鄭紹》:「至明年春,紹複至此,但見紅花翠竹,流水青山,杳無人跡。紹乃號慟經日而返。」

49堯天舜日 [ yáo tiān shùn rì ]

解釋 比喻太平盛世。

出處 南朝·梁·沈約《四時白紵歌》:「佩服瑤草駐容色,舜日堯年歡無極。」

50聲銷跡滅 [ shēng xiāo jì miè ]

解釋 銷:通「消」,消失。不公開露麵與說話。指隱藏形跡。

出處 《北齊書·魏收傳》:「其舒也濟世成務,其卷也聲銷跡滅。」

51音信杳無 [ yīn xìn yǎo wú ]

解釋 沒有一點消息。

出處 明·吾邱瑞《運甓記·剪發延賓》:「盼前程音信杳無。」

52魚沉雁杳 [ yú chén yàn yǎo ]

解釋 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 唐·戴叔倫《相思曲》:「魚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別離苦。」

53冰解雲散 [ bīng jiě yún sàn ]

解釋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處 宋 葉適《紀綱三》:「雖分四總管以固捍禦,委長安、建康之守以募勤王,天下冰解雲散,一城之地,劫製於虜,而號令不能及矣。」

54五月披裘 [ wǔ yuè pī qiú ]

解釋 比喻清高廉潔。

出處 晉·皇甫謐《高士傳》卷上:「五月披裘而負薪,豈取金者哉?」

55披裘負薪 [ pī qiú fù xīn ]

解釋 裘:皮毛衣服。穿著裘褐,背著柴薪。形容誌高行潔的隱士。

出處 東漢·王充《論衡·書虛》:「吾當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