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漢語查 成語 形容厭惡人的成語

形容厭惡人的成語


1咬牙切齒 [ yǎo yá qiè chǐ ]

解釋 切齒:咬緊牙齒;表示痛恨。形容憤恨或發狠到極點的神情。

出處 元 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為甚事咬牙切齒,唬得犯罪人麵色如金紙。」

2不屑一顧 [ bù xiè yī gù ]

解釋 不屑:認為不值得;不願意做或不願意接受;一顧:看一下。不值得一看。指對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

出處 明 方孝儒《送吏部外郎龔彥佐序》:「夫祿之以天下而係馬千駟,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顧視焉。」

3冤家路窄 [ yuān jiā lù zhǎi ]

解釋 冤家:仇人。仇人在狹路上相遇;來不及回避。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真是冤家路窄,今日一命討了一命。」

4好逸惡勞 [ hào yì wù láo ]

解釋 好:喜愛;逸:安閑;惡:討厭;憎恨。貪圖安逸;厭惡勞動。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郭玉傳》:「其為療也,有四難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難也;將身不謹,二難也;骨節不強,不能使藥,三難也;好逸惡勞,四難也。」

5痛心疾首 [ tòng xīn jí shǒu ]

解釋 傷心而且頭痛。形容傷心痛恨到了極點。疾首:頭痛。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三年》:「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6憤世嫉俗 [ fèn shì jí sú ]

解釋 憤:憎惡;不滿;世、俗:指當時的社會現狀;嫉:仇恨。指對不合理的社會現狀和各種習俗表示憤恨與憎惡。

出處 唐 韓愈《雜說》:「然吾觀於人,其能盡其性而不類於禽獸異物者,希矣。將憤世嫉邪長往而不來者之所為乎?」

7麵目可憎 [ miàn mù kě zēng ]

解釋 麵目:麵貌;可憎:令人厭惡。相貌醜陋;令人厭惡。

出處 唐 韓愈《送窮文》:「凡所以使吾麵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誌也。」

8恨之入骨 [ hèn zhī rù gǔ ]

解釋 之:代詞;指所恨對象。恨到骨頭裏去了。形容懷恨極深。

出處 晉 葛洪《自序》:「見侵者則恨之入骨,劇於血仇。」

9令人作嘔 [ lìng rén zuò ǒu ]

解釋 嘔:想吐;惡心。形容使人厭惡。

出處 梁遇春《黑暗》:「一麵是令人作嘔的名士,一麵是令人作嘔的俗物。」

10深惡痛疾 [ shēn wù tòng jí ]

解釋 惡:厭惡;痛:痛恨。指對某人或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斯可謂之鄉願矣」 宋 朱熹集注:「過門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見親就為幸,深惡而痛絕之也。」

11深惡痛絕 [ shēn wù tòng jué ]

解釋 深:很;十分;惡:厭惡;痛:痛恨;絕:極點。指對某人或對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斯可謂之鄉願矣 宋 朱熹集注:「過門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見親就為幸,深惡而痛絕之也。」

12疾首蹙額 [ jí shǒu cù é ]

解釋 疾首:頭痛;蹙額:皺眉。形容厭惡、痛恨的樣子。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舉疾首蹙額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

13鄙夷不屑 [ bǐ yí bù xiè ]

解釋 鄙夷:輕視,看不起;不屑:認為不值得。輕視,看不起。

出處 葉聖陶《倪煥之》九:「難得笑的平板的臉上卻浮著鄙夷不屑的笑意。」

14一見鍾情 [ yī jiàn zhōng qíng ]

解釋 鍾:集中;專注。男女之間一見麵就產生很深的感情。

出處 清 墨浪子《西湖佳話》:「乃蒙郎君一見鍾情,故賤妾有感於心。」

15同流合汙 [ tóng liú hé wū ]

解釋 思想、言行與惡劣的風氣、汙濁的世道相合。多指跟著壞人一起做壞事。流:流俗。

出處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盡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汙世。」

16見義勇為 [ jiàn yì yǒng wéi ]

解釋 義:正義;勇:勇敢;為;做。見到正義的事情勇於去做。

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17義不容辭 [ yì bù róng cí ]

解釋 義:道義;容:允許。辭:推辭。道義上不允許推辭。

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誼,小婿義不容辭。」

18人麵獸心 [ rén miàn shòu xīn ]

解釋 空有人的外貌;品德卻像獸類。形容品德極壞。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讚》:「夷狄之人貪而好利,披發左衽,人麵獸心。」

19助紂為虐 [ zhù zhòu wéi nüè ]

解釋 幫助壞人幹壞事(紂:商朝末年的暴君商紂王;虐:暴行)。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

20忍無可忍 [ rěn wú kě rěn ]

解釋 忍:忍受;忍耐;無:無法。再也無法忍受下去了。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魏誌 孫禮傳》:「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

21肅然起敬 [ sù rán qǐ jìng ]

解釋 形容產生嚴肅敬仰的感情。肅然:恭敬的樣子;起敬:產生尊敬的心情。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規箴》:「弟子中或有惰者,遠公曰;‘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願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執經登坐,諷誦朗暢,詞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肅然增敬。」

22為民除害 [ wèi mín chú hài ]

解釋 替老百姓鏟除禍害。為:替;給。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蜀誌 秦宓傳》:「禹疏江決河,東注於海,為民除害,生民已來功莫先者。」

23笑容可掬 [ xiào róng kě jū ]

解釋 臉上的笑容好像可以用手捧起來一樣。形容笑容滿麵。掬:用雙手捧起來。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5回:「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24愛不釋手 [ ài bù shì shǒu ]

解釋 釋:放開。喜愛到不肯放手。

出處 清 孫道乾《小螺庵病榻憶語》:「小暑日,王叔眉學博自武林歸,以娛園主人畫團扇相贈……兒起坐桃笙上,愛不釋手。」

25不以為然 [ bù yǐ wéi rán ]

解釋 然:對;不錯。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有輕視的意思。

出處 宋 蘇軾《再乞罷詳定役法狀》:「右臣先曾奏論前衙一役,隻當招募,不當定差,執政不以為然。」

26望而卻步 [ wàng ér què bù ]

解釋 看到困難或危險就往後退縮。形容遇到強敵或困難時就退縮不前。卻步:向後退卻。

出處 明 徐光啟《複周無逸學憲》:「且以裕蠱所為,思之痛心,望之卻步。」

27喜新厭舊 [ xǐ xīn yàn jiù ]

解釋 厭:厭惡。喜歡新的;厭棄舊的。多指用情不專一。

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不怕你有喜新厭舊的心腸,我自有移星換鬥的手段。」

28一往情深 [ yì wǎng qíng shēn ]

解釋 對人或事物有深厚的感情;十分向往而不能克製。

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桓子野每聞清歌。輒喚奈何!謝公聞之曰:'子野可謂一往有深情。'」

29卑鄙無恥 [ bēi bǐ wú chǐ ]

解釋 形容人品德卑下;粗鄙;毫無廉恥。

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賈某總辦河工,浮開報銷,濫得保舉。到京以後,又複花天酒地,任意招搖,並串通黃某,到處鑽營,卑鄙無恥。」

30嗤之以鼻 [ chī zhī yǐ bí ]

解釋 嗤:譏笑。用鼻子發出冷笑聲;表示輕蔑;看不起。也作「以鼻嗤之」。

出處 清 頤瑣《黃繡球》第七回:「其初在鄉自立一學校,說於市,市人非之;請於巨紳貴族,更嗤之以鼻。」

31賞心悅目 [ shǎng xīn yuè mù ]

解釋 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出處 《宋史 範鎮傳》:「凡可以蕩心悅目,不宜有加於舊。」

32愁眉苦臉 [ chóu méi kǔ liǎn ]

解釋 苦:痛苦。憂愁得眉頭緊鎖;哭喪著臉。形容愁容滿麵的樣子。也作「愁眉苦眼」。

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7回:「成老爹氣的愁眉苦臉,隻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幾個鄉裏人去了。」

33感恩戴德 [ gǎn ēn dài dé ]

解釋 感激別人的恩德。戴:尊敬;推崇。

出處 晉 陳壽《三國誌 駱統傳》:「今皆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

34捶胸頓足 [ chuí xiōng dùn zú ]

解釋 捶:敲打;頓:跺。兩拳捶打胸部;兩腳跺著地。形容焦急、痛楚、悔恨的神態。

出處 明 李開先《閑居集 昆侖張詩人傳》:「有告之者,殊不之信也;已而知其實然,捶胸頓足,若不欲生。」

35枯燥無味 [ kū zào wú wèi ]

解釋 單調呆板;毫無趣味。

出處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因此,群眾就不歡迎他們枯燥無味的宣傳,我們也不需要這樣憋腳的不中用的宣傳家。」

36喪盡天良 [ sàng jìn tiān liáng ]

解釋 喪:喪失;盡:全部;天良:良心。沒有一點良心。形容壞人惡毒到了極點。

出處 清 錢泳《履園叢話》:「今人既高貴驕奢矣,而又喪盡天良,但思利己,不思利人。」

37從善如流 [ cóng shàn rú liú ]

解釋 從:聽從;善:指高明正確的意見和建議;如流:像水從高處流下那麼快。聽從高明正確的意見和建議就像水從高處流下來一樣順暢。形容樂於接受別人提出的正確意見。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八年》:「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

38過門不入 [ guò mén bù rù ]

解釋 經過家門而不回家。形容忠於職守,公而忘私。

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39其貌不揚 [ qí mào bù yáng ]

解釋 其:他的;不揚:不出眾。指人的外貌不漂亮。也形容器物不美觀。

出處 唐 裴度《自題寫真讚》:「爾才不長,爾貌不揚,胡為將,胡為相?」

40天怒人怨 [ tiān nù rén yuàn ]

解釋 上天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作惡多端;激起普遍憤怒。

出處 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袁紹傳》:「自是士林憤痛,人怨天怒,一夫奮臂,舉州同聲。」

41不勝其煩 [ bù shèng qí fán ]

解釋 不勝:承擔不了;煩:煩雜。煩瑣得使人受不了。

出處 宋 陸遊《老學庵筆記》第三卷:「秦太師當國,有諂者嚐執政矣,出為建康留守,每發一書,則書百幅,擇十之一用之,於是不勝其煩,人情厭患。」

42笑逐顏開 [ xiào zhú yán kāi ]

解釋 笑得使麵容舒展開來。形容滿臉笑容;十分高興的樣子。逐:驅使;顏:臉麵。

出處 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母親方才轉憂為喜,笑逐顏開道:'虧得兒子崢嶸有日,奮發有時。」

43疾惡如仇 [ jí è rú chóu ]

解釋 疾:厭惡;憎恨;惡:指壞人壞事。痛恨壞人壞事像痛恨仇敵一樣。

出處 漢 孔融《薦禰衡表》:「忠果正直,誌懷霜月,見善若驚,疾惡如仇。」

44刻骨仇恨 [ kè gǔ chóu hèn ]

解釋 永遠記在心頭的深仇大恨。

出處 古華《芙蓉鎮》第一章:「三麵紅旗底下還允許她擺米豆腐攤子嘛,哪來的刻骨仇恨?」

45貧嘴賤舌 [ pín zuǐ jiàn shé ]

解釋 指話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厭惡。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5回:「黛玉道:‘什麼詼諧!不過是貧嘴賤舌的討人厭罷了。’」

46貧嘴薄舌 [ pín zuǐ bó shé ]

解釋 貧:嘮叨令人厭煩;貧嘴:絮絮叨叨;使人厭煩;薄舌;不忠厚;老實。形容人愛說話;言語又尖酸刻薄;惹人生厭。

出處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五卷:「叵耐鄰裏有一班蕩子弟,平日見王媼是個俏麗孤孀,閑常時倚門靠壁,不三不四,輕嘴薄舌的狂言挑撥。」

47貪圖安逸 [ tān tú ān yì ]

解釋 追求個人享受。

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39回:「你若是借口不肯前去,便是貪圖安逸,在家戀著妻子,乃是不孝之子。」

48語言無味 [ yǔ yán wú wèi ]

解釋 語言空洞幹巴沒有味道。形容說話寫文章枯燥無味。

出處 唐 韓愈《送窮文》:「凡所以使吾麵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誌也。」

49愛不忍釋 [ ài bù rěn shì ]

解釋 忍:忍心;釋:放下。對所喜愛的物品;愛得拿在手裏久久不肯放下。形容極其喜愛。

出處 清 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 條幅扇頭詩》:「又於扇頭見一絕雲:‘一夜東風草剪齊,如絲春雨濕香泥……’亦愛不忍釋。」

50深惡痛恨 [ shēn wù tòng hèn ]

解釋 深:很,十分;惡:厭惡。指對某人或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出處 巴金《談》:「倘使我對剝削人、壓迫人的製度並不深惡痛恨,那麼我絕不會寫《家》《春》《秋》那樣的書。」

51切齒痛恨 [ qiè chǐ tòng hèn ]

解釋 牙齒互相摩擦。形容憤恨到了極點。

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彼此俱有切齒之恨。」

52食肉寢皮 [ shí ròu qǐn pí ]

解釋 吃他們的肉;剝下他們的皮當褥子墊。形容對敵的深仇大恨。

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於禽獸,臣食其肉而寢處其皮矣。」

53卑鄙齷齪 [ bēi bǐ wò chuò ]

解釋 齷齪:肮髒。品行惡劣下流。

出處 明 唐順之《答俞教諭》:「其於卑鄙齷齪越禮放法者,固未嚐敢有雷同隨俗之心,而其間尚可告語轉移者。」

54戀生惡死 [ liàn shēng wù sǐ ]

解釋 戀:愛慕不舍;惡:厭惡。貪戀生存,害怕死亡。

出處 宋·張君房《雲笈七簽》第94卷:「若戀生惡死,拒違變化,則神識錯亂,自失正業。」

55怒目切齒 [ nù mù qiè chǐ ]

解釋 瞪大眼睛;咬緊牙齒。形容憤恨之極的樣子。切齒:咬緊牙齒。

出處 晉 劉伶《酒德頌》:「怒目切齒,陳說禮法,是非鋒起。」

56嫉惡如仇 [ jí è rú chóu ]

解釋 指對壞人壞事如同對仇敵一樣憎恨。

出處 清 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 蔡木龕》:「嫉惡如仇,有所白眼者,出一語必刺入骨。」

57嫌貧愛富 [ xián pín ài fù ]

解釋 嫌:厭惡。嫌棄貧窮的;喜愛富有的。指對人的好惡不以德行;而以貧富為標準。

出處 元 關漢卿《斐度還帶》:「有那等嫌貧愛富的兒曹輩,將俺這貧傲慢,把他那富追陪,那個肯恤孤念寡存仁義。」

58貧嘴惡舌 [ pín zuǐ è shé ]

解釋 同「貧嘴賤舌」。

出處 老舍《駱駝祥子》:「他天生來的不願多說話,所以也不願學著城裏人的貧嘴惡舌。」

59壞人壞事 [ huài rén huài shì ]

解釋 有害於社會的人或事。

出處 毛澤東《反對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和違法亂紀》:「不了解縣區鄉三級幹部中存在著許多命令主義和違法亂紀的壞人壞事。」

60眼中之釘 [ yǎn zhōng zhī dīng ]

解釋 比喻極其厭惡憎恨的人。

出處 《新五代史·趙在禮傳》:「宋人喜而相謂曰:‘眼中拔釘,豈不樂哉!’」

61深惡痛嫉 [ shēn è tòng jí ]

解釋 見「深惡痛絕」。

出處 魯迅《偽自由書·「以夷製夷」》:「揭開了‘以華製華’的黑幕,他們竟有如此的深惡痛嫉,莫非真是太傷了此輩的心麼?」

62惡濕居下 [ wù shī jū xià ]

解釋 厭惡潮濕卻住在低窪的的地方。比喻行動跟願望相違背。

出處 《孟子·公孫醜上》:「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居下住。」

63如蠅逐臭 [ rú yíng zhú chòu ]

解釋 象蒼蠅跟著有臭味的東西飛。比喻人奉承依附有權勢的人或一心追求錢財、女色等。

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77回:「兩隻眼兒水汪汪的,招惹的賴大家人如蠅逐臭,漸漸做出些風流勾當來。」

64情深意重 [ qíng shēn yì zhòng ]

解釋 情意深重。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八回:「比如男子喪了妻,或有必當續弦者,也必要續弦為是。便隻是不把死的丟過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

65屁話連篇 [ pì huà lián piān ]

解釋 指滿篇都是毫無價值、令人厭惡的話

66深惡痛詆 [ shēn wù tòng dǐ ]

解釋 深:很,十分;惡:厭惡;詆:詆毀。指對某人或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出處 郭沫若《沸羹集·今日新文字運動所應取的路向》:「我們對於舊文字,應該不要那麼時髦地一概的深惡痛詆。」

67尖酸刻薄 [ jiān suān kè bó ]

解釋 說話帶刺,待人冷酷。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66回:「舜英姐姐安心要尖酸刻薄,我也不來分辨,隨他說去。」

68怨入骨髓 [ yuàn rù gǔ suǐ ]

解釋 恨到骨頭裏。形容怨恨到極點。

出處 《史記·秦本紀》:「文公夫人,秦女也,為秦三囚將請曰:‘繆公之怨此三人入於骨髓,願令此三人婦,令我君得自愉烹之。’晉君許之,歸秦三將。」

69貧嘴滑舌 [ pín zuǐ huá shé ]

解釋 同「貧嘴賤舌」。

出處 劉紹棠《蒲柳人家》:「打明天清早起,不許你再跟大姑娘小媳婦兒貧嘴滑舌。」

70傷心疾首 [ shāng xīn jí shǒu ]

解釋 痛心疾首,形容痛心之至。

出處 《‘五四’愛國運動資料·學界風潮記》:「吾民傷心疾首之事,孰有過於是耶!」

71磨牙鑿齒 [ mó yá záo chǐ ]

解釋 咬牙切齒。形容凶狠的樣子。

出處 清·錢謙益《刻忠介公奏議>序》:「嗚呼!天地間之元氣終不可以滅己,而讒夫小人磨牙鑿齒者,相仍而未艾。」

72愛生惡死 [ ài shēng wù sǐ ]

解釋 愛:喜愛;惡:厭惡。喜愛生存,厭惡死亡。

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26回:「可見愛生惡死,亦是物之恒情。」

73人神共嫉 [ rén shén gòng jí ]

解釋 人與神都憎恨厭惡。極言民怨之甚。

出處 唐·韓愈《黃家賊事宜狀》:「實由自邀功賞,造作兵端,人神共嫉,以致殃咎。」

74人神同嫉 [ rén shén tóng jí ]

解釋 見「人神共嫉」。

出處 楊玉如《辛亥革命著記》第五章:「虐政密如蛛網,生民墜於塗炭,人神同嫉,天地不容。」

75切齒腐心 [ qiè chǐ fǔ xīn ]

解釋 切齒:咬緊牙齒;腐心:形容心中極恨。形容憤恨到極點。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刺客列傳》:「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

76痛深惡絕 [ tòng shēn wù jué ]

解釋 極端痛恨、厭惡。

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二二:「他似乎已痛深惡絕了大哥,因為大哥竟敢公然與冠家為敵,幫著錢默吟和金三爺到冠家叫鬧,打架。」

77疾首蹙頞 [ jí shǒu cù è ]

解釋 疾首:頭痛;蹙:皺。形容厭惡、痛恨的樣子。

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下》:「舉疾首蹙額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

78嚼穿齦血 [ jiáo chuān yín xuè ]

解釋 形容十分仇恨。

出處 宋 文天祥《滿江紅 代王夫人作》:「想男兒慷慨,嚼穿齦血。」

79好佚惡勞 [ hǎo yì è láo ]

解釋 見「好逸惡勞」。

出處 劉師培《論說部與文學之關係》:「要而論之,此三類者,均由學士大夫,好佚惡勞,憚著書之苦,複欲博著書之名,故單辭隻義,軼事遺聞,鹹筆之於書,以冀流傳久遠。」

80貧嘴餓舌 [ pín zuǐ è shé ]

81眾好眾惡 [ zhòng hào zhòng wù ]

解釋 眾人喜愛或眾人厭惡。

出處 《論語·衛靈公》:「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82好諛惡直 [ hào yú wù zhí ]

解釋 諛:奉承,諂媚;惡:厭惡。喜歡阿諛逢迎,厭惡直言勸諫。

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58回:「日事淫樂,好諛惡直,政事不修,群臣解體。」

83鄙於不屑 [ bǐ yú bù xiè ]

解釋 鄙:粗俗卑鄙。不屑:認為不值得(做或看)。粗俗卑鄙到不值得一顧的程度。指既醜陋又下賤,叫人看不上眼。

84牢什古子 [ láo shí gǔ zi ]

解釋 指討厭的東西。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6回:「關在這牢坑裏,學這牢什古子。」

85龜厭不告 [ guī yàn bù gào ]

解釋 指屢加龜卜,致使龜靈厭惡,不再以吉凶告人。比喻很有效的東西,過度使用也會失靈。

出處 《詩經·小雅·小旻》:「我龜既厭,不我告猶。」

86掩耳蹙頞 [ yǎn ěr cù è ]

解釋 蹙:皺起;頞:鼻梁。捂著耳朵,皺著鼻子。形容極其厭惡。

出處 唐·柳宗元《河間婦傳》:「自是雖戚裏為邪行者,聞河間之名,則掩耳蹙頞,皆不欲道之。」

87惡不去善 [ wù bù qù shàn ]

解釋 不因為厭惡某人而否定他的優點。

出處 左丘明《左傳 哀公五年》:「私仇不及公,好不廢過,惡不去善,義之經也。」

88餘食贅行 [ yú shí zhuì xíng ]

解釋 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贅疣。比喻遭人討厭的東西。

出處 《老子》:「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

89文章憎命 [ wén zhāng zēng mìng ]

解釋 憎:厭惡。文章厭惡命運好的人。形容有才能的人遭遇不好。

出處 唐 杜甫《天末懷李白》詩:「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2024 hgcha.net 漢語查 郵箱: hgchacom#163.com

本站字典、詞典、成語等漢語國學資料僅供參考,最終以新華字典、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書籍為準